一种榛子幼林谷子间作节水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9155发布日期:2019-11-08 19:4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榛子幼林谷子间作节水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节水种植领域,尤指一种榛子幼林谷子间作节水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榛子具有抗旱耐瘠、病虫害少、管理轻简、营养丰富等特点,目前已开始逐渐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国内栽培面积在75万亩左右,人均榛果占有量仅相当于欧州国家的1%,产品供不应求,因而市场前景广阔。现在河北的基地种植平欧杂交榛子1000多亩,是河北省平原区最大的机械化榛子园,该品种管理简单、不用疏果、套袋,基本无需整枝,适合农村“3860”人群,榛子3年后结果,5年后达盛果期。但是由于河北地区属于缺乏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区,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而榛子虽然具有抗旱耐瘠的特性,但是其种植时也需适当浇灌,因而在其结果前的几年浇灌见不到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种植的短期效益,发明人意欲开发一种节水的套种方案,以在不影响榛子的生长前况下充分利用水源。以实现长短期效益的完美结合,且符合当前国家关于种植结构调整和节约地下水的需求。然而由于在种植中,谷子田除草历来是个难题,因苗期又逢雨季,草苗同长,谷子与禾本科杂草难以分辨,特别是恶性伴生杂草谷莠子,苗期形态与谷子很难区分,人工除草非常困难,费时费工。除草不及时,造成草荒,由于苗荒、草荒危害,一般减产20一30%,甚至绝收。因而通常需要使用除草剂,这势必会影响与其相邻的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对常用的除草剂敏感的榛子林,其是榛子与谷子套种技术不可回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榛子幼林谷子间作节水生产方法,其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除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的种植技术,其不但在节水、节肥、节药方面的优势明显,且技术简单、管理省工,并且不影响榛子幼林生长。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榛子幼林谷子间作节水生产方法,含步骤:

1)首先在榛子林内铺设防草膜,进行膜下滴灌,

2)在榛子结果之前的几年里,每年于6-7月林下种谷子,

3)在谷子收获后,于10月份播种一年生黑麦草,并结合使用除草剂,用于防治当地早春易发的灰菜、蒿子等强竞争性杂草。

种植黑麦草是通过作物竞争压制灰菜等恶性杂草的生长,即便有小部分杂草生长,也可通过除草剂防除,因为有了黑麦草的遮挡,会显著减少飘移到榛子的药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通过多年的黑麦谷子轮作,会大大减少灰菜等恶性杂草数量,而林下的草种多是株高较低的杂草,和榛子的竞争较小,因而生态环境友好。

其中,较佳的是:

套种谷子的榛子林需选择郁闭度0.3以下,一般定植3年以内允许耕种的幼林地,需要是南北行向,行距不小于5m,以便与播种机和收割机械匹配。

而在步骤2)中,在春谷区要进行秋翻,并在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时进行耙耱保墒,而夏谷区将前茬及杂草粉碎后贴茬播种或旋耕镇压,使土地平整,上虚下实,使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以便播种。

在步骤3)中,在黑麦草拔节后通过多次刈割控制株高,以减少产草量,延长绿叶期,减少干热风对榛子的影响。且经步骤3)后,于6-7月份就可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谷子。

较佳的是播种谷子时,使用精量播种机,种肥同播。播种时是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kg,肥料随播种施在种子侧下方5~7cm;亩用种量0.3~0.5kg,行距40~50cm,为方便机械操作,行距应不小于50cm,株距3cm左右,常规谷子品种留苗密度5~6万株/亩,杂交谷子留苗密度为3~4万株/亩,播种深度3cm左右,播后随即镇压,使谷粒和土壤充分接触。

进一步的,在进行田间管理中,包含中耕、追肥步骤,其是在谷苗9-11片叶左右使,趁雨或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20kg/亩,随后中耕培土。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借助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榛谷间作模式、谷子雨养技术,且可进一步借助黑麦谷子轮作,会大大减少灰菜等恶性杂草数量,其节水、节肥、节药优势明显,且技术简单、管理省工,有望成为一项新的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高效产业,推进“四个农业”的稳步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榛子林内只是间种谷子时的田间杂草情况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通常情况下,榛子是于栽种3年后结果,并于5年后达盛果期,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榛子结果之前前间作谷子,以实现长短期效益的完美结合。

套种谷子的榛子林需选择郁闭度0.3以下,一般定植3年以内允许耕种的幼林地,需要是南北行向,行距不小于5m,以便与播种机和收割机械匹配。

本实施例是在河北的基地进行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在榛子林内铺设防草膜,进行膜下滴灌,在其结果之前的几年里,每年6-7月林下种谷子,谷子收获后,10月份播种一年生黑麦草,结合使用除草剂,用于防治当地早春易发的灰菜、蒿子等强竞争性杂草,拔节后通过多次刈割控制株高,减少产草量,延长绿叶期,减少干热风对榛子的影响。并可于来年6-7月份再免耕播种机播种谷子。

之所以种植一年生黑麦草,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每年只间种谷子时,虽然在春季做了旋耕2-3次灭草,但由于在距离防草膜较近的区域无法防除杂草,导致灰菜生长强势(参见图1的杂草状态照片),而如果使用除草剂,其漂洒到榛子苗上,对榛子苗的生长影响较大。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种植黑麦草后,该方案本身就可以通过作物竞争压制灰菜等恶性杂草的生长,即便有小部分杂草生长,也可通过除草剂防除,因为有了黑麦草的遮挡,会显著减少飘移到榛子的药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通过三年的黑麦谷子轮作,会大大减少灰菜等恶性杂草数量,而林下的草种多是株高较低的杂草,和榛子的竞争较小,因而生态环境友好。

该具体实施例谷子栽培方案细节如下:

1种子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经登记且适宜当地种植的中早熟谷子品种,如衡谷13号或衡谷23号,要求耐荫性好、抗倒、抗病、抗旱,规模化种植应选择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1.2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中的规定。

2整地

整地时距离林木不小于0.6m。

将前茬及杂草粉碎后贴茬播种或旋耕镇压,使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即可播种。

3播种

使用精量播种机,种肥同播。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kg,肥料随播种施在种子侧下方5~7cm。亩用种量0.3~0.5kg,行距40~50cm,为方便机械操作,行距应不小于50cm,株距3cm左右,常规谷子品种留苗密度5~6万株/亩,杂交谷子留苗密度为3~4万株/亩,播种深度3cm左右,播后随即镇压,使谷粒和土壤充分接触。

4田间管理

4.1除草

对于不抗除草剂的谷子品种,播后苗前均匀喷洒“谷友”除草剂,不漏喷、不重喷。“谷友”的使用按照db13/t1519执行,沙壤土用低限。

而如果采用抗除草剂的谷子品种,则可使用配套的除草剂进行除草,要求使用的除草剂对林木没有明显药害,如唏禾啶、二甲四氯钠等。

4.2中耕、追肥

谷苗9-11片叶左右趁雨或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20kg/亩,随后中耕培土。杂草较多时于谷子拔节前后中耕一次。

4.3病虫害防治

按照db13/t2457中的相关规定执行,要注意选择对林木没有影响的药剂。

5收获及后续管理

粒色变为本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时及时收获,大面积地块宜采用联合收获机械进行收获,籽粒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含水量≤13%后入库贮存。

在本具体实施中,基地种植的“衡谷13号”谷子,是旱作所、谷子所共同培育的抗除草剂品种,该品种籽粒褐色鸟害轻、播期宽泛能雨养、全程机械省人工。近年来旱作所和公司深入合作,对榛谷间作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经实验验证:榛子仅需每年春季灌水10吨左右,谷子可完全雨养。其中,2017-2018年谷子平均亩产410kg,售价2.7元/kg,谷草供应当地黄牛养殖场,每亩收入100元左右,总产值1200元左右,即便是在7月中旬才播种,亩产也达328kg,效益可观;目前,在实验基地部分榛子开始结果,盛果期后亩产可达200kg左右,当前市场价格40元左右,亩产值可达8000元左右。

综上,本发明采用的榛谷间作模式、谷子雨养技术节水、节肥、节药优势明显,技术简单、管理省工,有望成为一项新的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高效产业,推进“四个农业”的稳步发展。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