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9835发布日期:2019-12-03 23: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肥料投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当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时,对作物进行人为的营养元素的补充的行为称为施肥。增加土壤养分无论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增加土壤养分。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作物可以立即吸收。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吸收利用。

目前,在进行施肥时,需要使用锄头或者其他工具,在树下不断挥动工具,直至在树下挖开一个槽为止,同时,不能对树根造成损害,然后将液体肥料倒入槽内,把泥土填回槽内即可,比较耗费体力,时间长,同时也很容易损坏植被的根部。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可以轻松快速的将液体肥料投放到土壤中去、不会损坏植被根部的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在的肥料投放装置会损坏植被根部、使用费力、花费时间长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轻松快速的将液体肥料投放到土壤中去、不会损坏植被根部的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包括有:安装架;空心管,安装在安装架中部;铁棒,滑动式安装在空心管内;橡胶板,安装在铁棒左侧;第一弹簧,安装在空心管内上部和铁棒之间;把手,转动式安装在安装架右侧上部;横杆,转动式安装在把手左侧;储液箱,安装在安装架左侧;出液管,安装在储液箱底部;施肥装置,安装在铁棒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轮子,安装架底部左右两侧共设有至少两个轮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施肥装置包括有球阀、第一连接杆、第一圆轴、第二连接杆、第二弹簧和第一锥体,铁棒下部开有腔体,腔体左侧的铁棒上开有凹槽,腔体下方的铁棒上转动式设有球阀,球阀上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式设有第一圆轴,铁棒下部右侧开有第一通孔,第一圆轴后侧与第一通孔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底部连接有第一锥体,左侧的第二连接杆与铁棒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弧形滑轨、第二圆轴、踏板、第三连接杆、第三弹簧、齿轮和卡杆,安装架右侧下部安装有弧形滑轨,弧形滑轨内滑动式设有第二圆轴,第二圆轴顶端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顶端与弧形滑轨连接,第二圆轴上设有踏板,第二圆轴上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左侧的安装架上转动式设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啮合,第三连接杆与上方的齿轮连接,下方的齿轮上设有卡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导向杆、t形杆、第二锥体和第四弹簧,第一锥体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下部的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式设有t形杆,t形杆底部连接有第二锥体,第二锥体顶部与导向杆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转动把手,使铁棒向下移动插入地面内,在不对植被的根部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将施肥装置插入到土壤内进行施肥,不仅不会损坏植被,同时也减低了施肥的工作量,加快了施肥速度。

最后通过第二锥体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堵住第二通孔底部,使营养液在第二通孔内不会流出,当第一锥体向上移动时,第二锥体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第二锥体向下移动,不在堵住第二通孔,营养液滴落流出,沿着第一锥体的边缘滴落在槽内,如此营养液便可以更好的添加到土壤中,减少了营养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施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安装架,2…轮子,3…空心管,4…铁棒,5…橡胶板,6…第一弹簧,7…施肥装置,71…腔体,72…凹槽,73…球阀,74…第一连接杆,75…滑槽,76…第一圆轴,77…第一通孔,78…第二连接杆,79…第一锥体,710…第二弹簧,8…把手,9…横杆,10…储液箱,11…出液管,12…弧形滑轨,13…第二圆轴,14…踏板,15…第三连接杆,16…第三弹簧,17…齿轮,18…卡杆,19…第二通孔,20…导向杆,21…t形杆,22…第二锥体,23…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农业的液体肥料投放装置,包括有安装架1、轮子2、空心管3、铁棒4、橡胶板5、第一弹簧6、把手8、横杆9、储液箱10、出液管11和施肥装置7,安装架1底部左右两侧共设有四个轮子2,安装架1中部设有空心管3,空心管3内滑动式设有铁棒4,铁棒4左侧设有橡胶板5,空心管3内上部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尾端与铁棒4连接,铁棒4穿过第一弹簧6,安装架1右侧上部转动式设有把手8,把手8左侧转动式设有横杆9,横杆9与铁棒4接触配合,安装架1左侧安装有带有塞子的储液箱10,储液箱10底部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与空心管3下部相通,铁棒4底部设有施肥装置7。具体地,由于在进行施肥时,耗费力气大与时间长,无法大面积持续的进行施肥,此时可以使用本设备,先把储液箱10上的塞子拔开,将混搭好的营养液倒入储液箱10内,倒满后塞上塞子,握住把手8,通过轮子2推动本设备移动,到达需要施肥的地方时,停止推动本设备,向左转动把手8,把手8带动横杆9向左转动,把手8与铁棒4接触,推动铁棒4向下移动,铁棒4带动橡胶板5向下移动,橡胶板5将出液管11堵住,第一弹簧6被压缩,横杆9底部与空心管3顶部接触,铁棒4向下移动带动施肥装置7向下移动,接着向右转动把手8复位,把手8带动横杆9向右转动,横杆9带动铁棒4向上移动复位,在第一弹簧6的作用下,加速铁棒4的复位,铁棒4向上移动复位的过程中施肥装置7对土壤进行施肥,铁棒4带动施肥装置7向上移动复位,施肥装置7与出液管11贴合,营养液重新进入到施肥装置7内,如此就可以对土壤进行施肥,当还需要施肥时,通过把手8推动本设备移动至下一处施肥点,重复以上操作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施肥装置7包括有球阀73、第一连接杆74、第一圆轴76、第二连接杆78、第二弹簧710和第一锥体79,铁棒4下部开有腔体71,腔体71左侧的铁棒4上开有凹槽72,腔体71下方的铁棒4上转动式设有球阀73,球阀73上焊接有第一连接杆74,第一连接杆74上开有滑槽75,滑槽75内滑动式设有第一圆轴76,铁棒4下部右侧开有第一通孔77,第一圆轴76后侧与第一通孔77内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78,第二连接杆78底部连接有第一锥体79,左侧的第二连接杆78与铁棒4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10。具体地,施肥前,营养液通过出液管11流入腔体71内,当铁棒4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一锥体79向下移动,第一锥体79插入地面,第二弹簧710被拉伸,左方第二连接杆78通过第一圆轴76带动第一连接杆74向上转动,第一连接杆74带动球阀73转动,球阀73上的通孔与腔体71重合,营养液通过腔体71流出,滴落在第一锥体79上,当铁棒4向上移动时,在第二弹簧710的作用下,推动第一锥体79向下移动复位,此时第一锥体79上的营养液落在土壤中进行施肥,第一锥体79带动第二连接杆78向下移动,第二连接杆78通过第一圆轴76拉动第一连接杆74向下转动,第一连接杆74向下移动带动球阀73向下转动复位,球阀73上的通孔不再与腔体71贴合,营养液不再流出,营养液重新通过出液管11流入腔体71内,因为球阀73上的通孔不再与腔体71贴合,营养液无法流出。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让设备可以更加稳定的工作,还包括有弧形滑轨12、第二圆轴13、踏板14、第三连接杆15、第三弹簧16、齿轮17和卡杆18,安装架1右侧下部安装有弧形滑轨12,弧形滑轨12内滑动式设有第二圆轴13,第二圆轴13顶端连接有第三弹簧16,第三弹簧16顶端与弧形滑轨12连接,第二圆轴13上焊接有踏板14,第二圆轴13上焊接有第三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5左侧的安装架1上转动式设有两个齿轮17,两个齿轮17啮合,第三连接杆15与上方的齿轮17连接,下方的齿轮17上设有卡杆18。具体地,当在转动把手8时,可能会推动本设备移动,对施肥工作造成影响,此时可以踩动踏板14向下移动,踏板14带动第二圆轴13在弧形滑轨12内向下滑动,第三弹簧16被拉伸,第二圆轴13带动第三连接杆15向下转动,第三连接杆15带动上方的齿轮17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下方的齿轮17逆时针转动,下方的齿轮17带动卡杆18向右转动,卡杆18底部的插入泥土内,卡住轮子2,如此就不会因为转动把手8而推动本设备移动影响施肥,施肥完毕后在松开踏板14,在第三弹簧16的作用下,第二圆轴13带动向上滑动复位,第二圆轴13带动踏板14与第三连接杆15向上移动复位,第三连接杆15通过齿轮17的啮合带动卡杆18向上转动复位。

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进行营养液的投放,还包括有导向杆20、t形杆21、第二锥体22和第四弹簧23,第一锥体79中部开有第二通孔19,第二通孔19下部的设有导向杆20,导向杆20上滑动式设有t形杆21,t形杆21底部焊接有第二锥体22,第二锥体22顶部与导向杆20之间焊接有第四弹簧23。具体地,当第一锥体79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锥体22向下移动,第二锥体22与地面接触,第四弹簧23被压缩,第二锥体22推动t形杆21向上移动,第二锥体22堵住第二通孔19,营养液流入第二通孔19内,由于第二锥体22堵住了第二通孔19,营养液无法流出,当第一锥体79向上移动时,在第四弹簧23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锥体22向下移动,第二锥体22拉动t形杆21向下移动,不再堵住第二通孔19,营养液从第二通孔19内流出,滴入插好的槽内,如此营养液便可以更好的添加到土壤中,减少了营养液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