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马鸡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41035发布日期:2019-11-27 19:10阅读:28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禽类的养殖方法,特别涉及白马及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白马鸡又名雪雉、历史上也曾经被称作藏马鸡,是中国特有鸟种。白马鸡是典型的高原鸟类,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雪线之间的高原。多结成二十到三十只的小群活动于海拔相对较低的松林或橡树林的林缘地带,或活动于海拔较高的高山杜鹃丛中,常见与血雉、雉鹑等其他物种混群。本物种不喜欢空旷平阔的环境。

白马鸡系体形较大的雉类,体长可达近1米。雄雌同形同色。成鸟头顶黑色,为细密的绒状羽毛,面部为同样细密的红色绒状羽毛,分布在眼周区域,一双白色的耳状羽较之同属其他种类要稍短一些,并不突出在头部以外,同时由于体羽亦为白色,对比甚不鲜明,因此耳羽不甚显著;上下体羽色为纯白色,羽毛蓬松粗大,目测观察颇有哺乳动物皮毛的质感;翅上覆羽尾上覆羽均沾蓝灰色,次级飞羽蓝黑色;尾羽基部白色至端部逐渐过渡为蓝黑色。整体给人感觉自头而尾从双腿以后开始逐渐过渡为蓝黑色。虹膜橘黄色;喙浅粉色;脚红色,有距。

白马鸡是中国独有的古老物种,它珍稀而又名贵,都已处在濒危等级。白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数量稀少,十分珍惜,由于分布区域狭窄,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饲养方法简单,种群稳定且病害少的白马鸡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白马鸡的养殖方法,分为幼鸡和成年鸡的分段养殖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幼鸡孵出来后,筛选健康的幼鸡置于育幼箱中,育幼箱内温度在18-22摄氏度,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按维生素k和维生素b与水1:100的重量比例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的比例为3-4:6,前七天主食为昆虫粉玉米粉混合饲养,昆虫粉和玉米粉的混合重量比例为2-3:7,七天后,加入日饲料总重量的4-10%的蛋壳粉,至30天;

b.待幼鸡饲养至30天后,从育幼箱中转移至仿生环境,转移前的放养环境喷洒消毒剂,喷洒后7天再转移,每个仿生环境投放7-12只幼鸡,由母鸡带领,继续饲养30-45天,期间喂养以昆虫粉和玉米粉混合饲料为主,辅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辅食投放比例为8:2,后期逐渐减至1:9,辅食中添加动物蛋白;

c.待白马鸡适应仿生环境后,直接放养至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的自然环境,外加护网,防止白马鸡跃出放养环境,放养初期投放混合和辅食的比例为1:9,投放量由总食量的80%逐渐递减,余量有白马鸡自主找食,45-60天后,完全实现自主找食,放养环境需要除粪便、流水通畅,每一月喷洒一次消毒剂;

所述的消毒剂为6%-7%的马拉硫磷、0.5%的过氧乙酸之一或者两者的组合。

所述的动物蛋白是鱼肉、猪肉、牛肉和/或羊肉制成的粉,添加量为辅食单日投放总量的8-15%。

本发明所述的白马鸡的饲养方法,幼鸡孵出来后放置在育幼箱中幼箱的温度较适宜幼鸡的生长,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一方面可以提高幼鸡的消化吸收,增加成活率,另一方面,增强幼鸡的抵抗力,减少幼鸡染病,玉米粉和昆虫粉能保证提供充足的营养给幼鸡,添加蛋壳粉,一方面可以为幼鸡提供钙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鸡消化;待30天左右,幼鸡的消化系统发育较为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疾病抵抗能力后,转移到仿生环境中进一步培育,喂养以幼鸡时期的饲料为主,辅以那个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随后混合饲料逐渐减少,辅食逐步增加,至混合饲料与辅食的比例为1:9,稳定该喂养比例,这样可以促使白马鸡更能适应野生环境,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待白马鸡成长到60-80天即可放转移到自然环境中喂养,此时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结网,防止白马鸡走失或者野生动物的侵入,转入之前先用消毒剂对环境进行预处理,之后放入白马鸡,对白马鸡的喂养过程中,要注意粪便的清理,水流的畅通,防止病菌滋生,影响白马鸡的健康。本发明的饲养方法,经多年的饲养、调整取得较好的效果,白马鸡的人工喂养,成活率达到89%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白马鸡的养殖方法,分为幼鸡和成年鸡的分段养殖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幼鸡孵出来后,筛选健康的幼鸡置于育幼箱中,育幼箱内温度在18-22摄氏度,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按维生素k和维生素b与水1:100的重量比例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的比例为3-4:6,前七天主食为昆虫粉玉米粉混合饲养,昆虫粉和玉米粉的混合重量比例为2-3:7,七天后,加入日饲料总重量的4-10%的蛋壳粉,至30天;

b.待幼鸡饲养至30天后,从育幼箱中转移至仿生环境,转移前的放养环境喷洒消毒剂,喷洒后7天再转移,每个仿生环境投放7-12只幼鸡,由母鸡带领,继续饲养30-45天,期间喂养以昆虫粉和玉米粉混合饲料为主,辅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辅食投放比例为8:2,后期逐渐减至1:9,辅食中添加动物蛋白;

c.待白马鸡适应仿生环境后,直接放养至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的自然环境,外加护网,防止白马鸡跃出放养环境,放养初期投放混合和辅食的比例为1:9,投放量由总食量的80%逐渐递减,余量有白马鸡自主找食,45-60天后,完全实现自主找食,放养环境需要除粪便、流水通畅,每一月喷洒一次消毒剂;

所述的消毒剂为6%-7%的马拉硫磷、所述的动物蛋白是鱼肉与猪肉制成的粉,添加量为辅食单日投放总量的8-15%。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白马鸡的养殖方法,分为幼鸡和成年鸡的分段养殖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幼鸡孵出来后,筛选健康的幼鸡置于育幼箱中,育幼箱内温度在18-22摄氏度,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按维生素k和维生素b与水1:100的重量比例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b的比例为3-4:6,前七天主食为昆虫粉玉米粉混合饲养,昆虫粉和玉米粉的混合重量比例为2-3:7,七天后,加入日饲料总重量的4-10%的蛋壳粉,至30天;

b.待幼鸡饲养至30天后,从育幼箱中转移至仿生环境,转移前的放养环境喷洒消毒剂,喷洒后7天再转移,每个仿生环境投放7-12只幼鸡,由母鸡带领,继续饲养30-45天,期间喂养以昆虫粉和玉米粉混合饲料为主,辅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辅食投放比例为8:2,后期逐渐减至1:9,辅食中添加动物蛋白;

c.待白马鸡适应仿生环境后,直接放养至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的自然环境,外加护网,防止白马鸡跃出放养环境,放养初期投放混合和辅食的比例为1:9,投放量由总食量的80%逐渐递减,余量有白马鸡自主找食,45-60天后,完全实现自主找食,放养环境需要除粪便、流水通畅,每一月喷洒一次消毒剂;

所述的消毒剂为6%-7%的马拉硫磷、0.5%的过氧乙酸两者的组合。

所述的动物蛋白是鱼肉与牛肉制成的粉,添加量为辅食单日投放总量的8-1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