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59312发布日期:2020-01-10 20:5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红螯螯虾又叫澳洲淡水龙虾,四脊光壳螫虾,红螯光壳螯虾,学名四脊光壳拟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其个体较大,外形和海中的龙虾接近,但属于在淡水中生活繁殖的虾类品种,其肉质紧实滑脆、味道鲜美可口,是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品种之一。

红螯螯虾原产地澳大利亚北部,中国最早于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红螯螯虾,其适温范围较广,为5℃~35℃,在适宜的水温及饲养环境条件下,红螯螯虾当年即可性成熟,一年内可多次交配产卵,自然条件下产卵期在春末夏初。但红螯螯虾原产地纬度由于和江苏境内差异较大,其不能在江苏自然越冬繁殖,无法形成自然种群,苗种难以有效供给,养殖周期较短,商品虾养成规格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红螯螯虾苗种出苗迟,导致生长周期缩短而影响品质和规格的问题,发明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相较传统的大棚繁育出苗提前1个月份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其特征是:

首先,修建联栋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内修建繁育池,繁育池中设置自然提温区和人工加温区;人工加温区的进排水都取自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内水生植物净化区占50%,网箱暂养区占50%;水生植物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和芦苇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网箱暂养区内网箱呈之字形交替排布;

其次,每年的11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将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后,放入自然提温区网箱内暂养5-7天,使红螯螯虾亲本能对本地水质和环境有个初步适应,同时由于自然提温区水温上升幅度较小,较外塘高3摄氏度左右,使虾红螯螯虾亲本能有个自然的过渡过程;通过网箱暂养,可有效将体质活力不好的亲本虾剔除不要,保证进入人工加温区的红螯螯虾亲本虾活力强、无病害。

第三,人工加温区内修建完善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养殖用水取自自然提温区,该部分水温本身高于外塘水温,提温能量消耗少,红螯螯虾亲本放入人工加温区时水温保持和自然提温区水温一致,这时整体环境条件基本无大的改变,无应激反应;在人工加温区修建长条形越冬水泥池,水泥池上方架设不锈钢网养殖网,不锈钢养殖网下部形成残饵、排泄物兼虾卵收集通道;并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

第四,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三天投喂胡萝卜加配合饲料,一天投喂饵料碎鱼,投喂饵料碎鱼一天后,换水1/3,排出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投喂量控制在3小时内吃完为宜,一天投喂1次;

第五,强化培育;到次年的1月15日左右,1天投喂2次,1月30日,开始每7天,环境温度提高3摄氏度,到2月20日,环境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维持30摄氏度5天后,将雌虾和雄虾合并在一起养殖。保持环境光照10-12小时;

第六,交配产卵;在3月初,大量雌雄虾交配,待80%雌虾已交配产卵后,将80%的雄虾取出越冬水泥池养殖,取出的雄虾可暂养后期用于其他繁育池的亲本虾,同时有效降低交配繁育区域密度,防止抱卵虾与雄虾相互打架蚕食,造成卵粒脱落。剩余雄虾可有效与未交配雌虾继续交配,同时将环境光照时间降低到8-10小时;

第七,幼虾收集;幼虾40-45天后成熟脱离母体后,从交配区下方的不锈钢网孔洞落下,降温收集后提前放入自然提温区内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培育结束后作为苗种出售。该模式苗种繁殖和大规格苗种供给较传统温室繁育模式提早至少1个月以上,成活率提高15%以上。

所述的人工加温区的面积占整个联栋大棚面积的20%。

所述的网箱采用3×5×1.5米网箱,网箱上方设置遮阴物。

所述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为锅炉、空调或电加热装置。

所述的越冬水泥池采用2排2列,规格为4×40×0.7米。

所述的水泥池上方架设的不锈钢养殖网网规格为3×4×0.3米,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网孔0.5×0.5厘米。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联栋温室大棚1,该联栋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水温3摄氏度以上,并有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之间通过加装阀门的管道或涵洞相连通;

一自然提温区2,该自然提温区2由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组成,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间隔设置且首尾连通,第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进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出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出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

一人工加温区3,该人工加温区3用于红螯螯虾亲本的过冬和繁育,其中设有锅炉、空间或电加热之类的人工加温设备以及均温用的散热片;在人工加温区5中设有多个供红螯螯虾亲本过冬的长条形越冬水泥池6,越冬水泥池6中架设有不锈钢网7,不锈钢网7的四周设有防逃逸装置,不锈钢网7的下部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供循环水、残饵、排泄物及幼虾通过,在不锈钢岗7的中间还设有分割雄性和雌性红螯螯虾亲本以便分开越冬的隔档8;

一过渡网箱9,该过渡网箱9供筛选后的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暂养,它们呈之字形排列在过渡网箱放置区5。

所述的每个越冬水泥池6的下部设有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通过三通阀控制。

所述的越冬水泥池6排出的水经过尾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通过一个降温池降温后进入自然提温区2中进行循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联栋大棚池塘设置小型网箱暂养,使红螯螯虾在进入加温温室前能有效适应当地水源水质条件,进行先期少量自然提温,提高进入温室后的越冬成活率,入温室后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到达预定控制条件时,将分隔装置打开,使雌雄虾充分交配抱卵,待70-80%雌虾交配完成后,将80%的雄虾取出专池养殖等待下一次交配,同时有效降低繁育池密度,少量的雄虾还可以和未交配的雌虾继续交配,幼虾发育成熟脱离母体后,从底层孔洞落下,通过挡板驱赶,水流带出。外联栋大棚用于排水蓄水净化,种植净水植物,同时在春季大量出苗时,可以有效利用用于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区,扩大培育场地,节省能源消耗。该方式较传统温室人工繁殖提早出苗1个月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栋大棚结构的早繁系统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联栋温室修建和布局;

修建联栋温室,以10亩为例,2亩为人工加温温室区,8亩为自然提温区,人工加温区的进排水都取自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内设施水生植物净化区50%和网箱暂养区50%。呈之字形交替排布。

2、自然提温区网箱暂养;

每年的11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将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筛选后,放入自然提温区网箱内暂养5天,使红螯螯虾能对本地水质和环境有个初步适应,同时由于自然提温区水温上升幅度较小,一般较外塘高3摄氏度左右,使虾能有个自然的过渡过程。一般体质不好或生病的虾,3天内会出现活力差甚至死亡的现象。网箱采用3×5×1.5米网箱,网箱上方设置遮阴物。

3、水生植物净化;

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芦苇等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

4、人工加温区越冬;

人工加温区修建完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养殖用水取自自然提温区,该部分水温本身高于外塘水温,提温能量消耗少,红螯螯虾放入时水温保持和自然提温区水温一致,这时整体环境条件基本无大的改变。修建长条形大型越冬水泥池,2排2列,规格4×40×0.7米,水泥池上方假设不锈钢网3×4×0.3米,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网孔0.5×0.5厘米,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

5、越冬管理;

越冬期间,水温保持20摄氏度,三天投喂胡萝卜加配合饲料,一天投喂饵料碎鱼,投喂饵料碎鱼一天后,换水1/3,排出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投喂量控制在3小时内吃完为宜,一天投喂1次。

6、强化培育;

次年的1月15日,1天投喂2次,1月30日,开始每7天,环境温度提高3摄氏度,到2月20日,环境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维持30摄氏度5天后,将雌虾和雄虾合并在一起养殖。保持环境光照10-12小时。

7、交配产卵;

在3月初,可见大量雌雄虾交配,待80%雌虾已交配产卵后,将80%的雄虾取出专池养殖,可用于其他繁育池的亲本虾,同时有效降低交配繁育密度,防止抱卵虾与雄虾相互打架蚕食,造成卵粒脱落。剩余雄虾可有效与未交配雌虾继续交配。同时将环境光照时间降低到8-10小时。

8、幼虾收集;

幼虾40天后成熟脱离母体后,从交配区下方的不锈钢网孔洞落下,降温收集后可以提前放入自然加温区内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该模式苗种繁殖和大规格苗种供给较传统温室繁育模式提早至少1个月以上,成活率提高15%以上。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系统,它包括:

一联栋温室大棚1,该联栋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水温3摄氏度以上,并有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以10亩为例,2亩为人工加温温室区,8亩为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之间加装阀门的管道或涵洞相连通;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应通过保温墙分隔,同时人工加温区3的其余墙壁应进行保温处理,即人工加温区的四周应全部是保温墙体11;

一自然提温区2,该自然提温区2由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组成,植物种植区4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芦苇等)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每种水草之间或一定量的同种水草之间形成间隔,即以方块或圆环的形成将水草集中种植,长度方向相互之间形成间隔,以方便后续的幼虾培育和收集,方便放置地笼),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间隔设置且首尾连通,第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进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出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出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过渡网箱放置区5中的过渡网箱9呈之字形排列在过渡网箱放置区5;以利于水体流动;

一人工加温区3,该人工加温区3用于红螯螯虾亲本的过冬和繁育,其中设有锅炉、空间或电加热之类的人工加温设备10(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还可在大棚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受控于温度传感器,自动工作)以及均温用的散热片(图中未示出);在人工加温区5中设有多个供红螯螯虾亲本过冬的长条形越冬水泥池6,越冬水泥池6中架设有凹槽形不锈钢网7,不锈钢网7的尺寸应小于越冬水泥池6的尺寸,至少应在一连留有便于人工进入操作的空间。不锈钢网7的四周设有防逃逸装置,不锈钢网7的下部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供循环水、残饵、排泄物及幼虾通过,在不锈钢网7的中间还设有分割雄性和雌性红螯螯虾亲本以便分开越冬的隔档8;以2亩的人工加温区为便,可修建长条形大型越冬水泥池2排2列,规格4×40×0.7米,水泥池上方假设的不锈钢网规格为3×4×0.3米,离池底一定高度架设,但要保证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不锈钢网的网孔0.5×0.5厘米,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所述的每个越冬水泥池6的下部设有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通过三通阀控制,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方向是开启的。所述的越冬水泥池6排出的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可采用水产行业常用的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可自行设计或直接购置或订置)处理后最好是再通过一个降温池降温后进入自然提温区2中进行循环,以防止幼虾培育时产生应激反应,该过渡装置平时也可直接关闭,使用时再启用。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