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种期鉴别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59333发布日期:2020-01-10 20:51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种期鉴别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苗种鉴别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鱼种期鉴别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黄颡鱼养殖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发展的二十多年里,黄颡鱼的养殖品种也经历由普通黄颡鱼到全雄黄颡鱼乃至现今主养的杂交黄颡鱼的更迭。

杂交黄颡鱼是以黄颡鱼(tachysurusfulvidraco)为母本、以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vachellii)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授精等产生的杂交种。其母本黄颡鱼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但由于其体色鲜艳,肉质细嫩而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父本瓦氏黄颡鱼体型相对较大,生长速度快,然而其市场认可度低。杂交黄颡鱼品种开发的初衷是结合亲本优良性状,从而获得生长速度快,体色鲜艳,肉质细嫩的杂交子代。然而,由于父母本物种同属不同种,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差异大,杂交子代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性状分化,产生了分离群体,即大部分子代体型体色继承母本,小部分子代体型体色继承父本。这种性状分化的群体往往在养殖中后期才易于分辨。商品鱼规格不整齐,总有小部分个体像父本瓦氏黄颡鱼,市场接受度低,不易出售,造成损失。因此,如能在养殖鱼种期鉴别分离群体,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鱼的规格整齐度,还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关于群体鉴定常见的方法有形态学聚类,微卫星分型,snp分析等,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高昂的成本投入,不易在生产实践中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鱼种时期能够精确鉴别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种期鉴别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杂交黄颡鱼作为测量对象个体,测量杂交黄颡鱼尾柄长度l1、眼径长度l2;

2)将测量得到的指标参数黄颡鱼尾柄长l1、眼径l2分别带入公式

偏母群体:y1=0.933×l1+65.755×l2-14.754,

偏父群体:y2=7.744×l1+33.086×l2-10.416,

3)比较y1、y2,如如y1>y2,该测量对象个体为偏母本群体;如y1<y2,该个体为偏父本群体。

优选的,步骤1)中杂交黄颡鱼的测量对象个体的长度为5-8cm。

优选的,步骤2)中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杂交黄颡鱼尾柄长度l1、眼径长度l2。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直接在生产一线通过简单的形态学测量,区分开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无需购买复杂的分子试剂和精密的仪器,只需要一把游标卡尺即可,操作简单,成本投入小;2)在杂交黄颡鱼鱼种时期即可区分分离群体,避免了养殖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且准确率可达90%以上;3)对鱼种伤害小,仅需测量少数的形态学数据,测量过程迅速,测量时间短,测量后不会影响鱼种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黄颡鱼形态学特征示意图。

其中,l1是尾柄长,l2是眼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一

本专利通过大量形态学数据的比对分析,选择了判别力最高的2个形态学特征,分别是尾柄长、眼径,总结出了一套鱼种期快速区分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

(1)2017年9月,养殖场采集杂交黄颡鱼子一代鱼种样本199尾,平均规格为6cm。经分子学鉴定,199尾鱼种中包含117尾偏母群体的个体以及82尾偏父群体的个体。

(2)对199尾鱼种进行形态学测量,具体测量特征包含:体重、体长、肛门处体高、最大体高、背鳍前长、臀鳍前长、腹鳍前长、胸鳍前长、背刺长、背鳍长、背鳍基长、胸刺长、胸鳍长、腹鳍长、臀鳍基长、脂鳍基长、背鳍末端到脂鳍基、脂鳍末端到尾鳍基、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头高、头宽、吻长、眼间距、眼径、口宽、鼻须长、颌须长、内侧颏须长、外侧颏须长。

(3)采用逐步判别法分析31个形态学特征数据,选出判别力最高的2个形态学特征,分别是尾柄长、眼径。

,建立公式:

偏母群体:y1=0.933×l1+65.755×l2-14.754

偏父群体:y2=7.744×l1+33.086×l2-10.416

其中,l1是尾柄长,l2是眼径。

实施例二

(1)2017年10月,养殖场采集杂交黄颡鱼鱼种样本40尾。

(2)测量样本的尾柄长、眼径等2个形态学数据,具体数值见表1。

(3)将测量的数值带入公式:

偏母群体:y1=0.933×l1+65.755×l2-14.754

偏父群体:y2=7.744×l1+33.086×l2-10.416

其中,l1是尾柄长,l2是眼径。

(4)依据y1、y2值,对40尾鱼种进行判别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40尾鱼种中,鉴别正确的有38尾,准确率达95%。

表1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鉴别结果1

实施例三

(1)2018年9月,养殖场采集杂交黄颡鱼育种样本50尾。

(2)测量样本的尾柄长、眼径等2个形态学数据,具体数值见表2。

(3)将测量的数值带入公式:

偏母群体:y1=0.933×l1+65.755×l2-14.754

偏父群体:y2=7.744×l1+33.086×l2-10.416

其中,l1是尾柄长,l2是眼径。

(4)依据y1、y2值,对50尾鱼种进行判别分类,分类结果见表2。50尾鱼种中,鉴别正确的有46尾,准确率达92%。

表2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鉴别结果2

本专利通过大量形态学数据的比对分析,选择了判别力最高的2个形态学特征,分别是尾柄长、眼径,总结出了一套鱼种期快速区分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的方法。可直接在生产一线通过简单的形态学测量,区分开杂交黄颡鱼分离群体,无需购买复杂的分子试剂和精密的仪器,只需要一把游标卡尺即可,操作简单,成本投入小;在杂交黄颡鱼鱼种时期即可区分分离群体,避免了养殖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且准确率可达90%以上;对鱼种伤害小,仅需测量少数的形态学数据,测量过程迅速,测量时间短,测量后不会影响鱼种的成活率。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