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稻田土壤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1075发布日期:2020-04-10 22:15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稻田土壤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65%的中国人以稻米为绝对主食,目前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以及使用化肥的时间不符合安全规定,导致稻田土壤板结严重,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由于不规范的使用化肥,稻田内有益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稻田失去了自我修复功能,只能更加依靠化肥才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来看会严重危害人类自身的安全。

稻米生长的土壤环境最佳ph值为6.0-7.0,有利于水稻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水稻幼苗在微酸性的土壤生长,种子吸水发芽快,生理机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发展,增强幼苗抗性;当土壤ph值超过7时,水稻发芽、出苗生长显著变弱,因此,种植稻米的大部分地区都需要进行土壤酸性改良,通常使用硫磺粉、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改良。

使用硫磺粉、硫酸亚铁降低土壤ph值作用是一个持续缓慢过程,且改良效果不好,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改良稻田土壤效果好且改良速度快的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改良稻田土壤效果不好且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良稻田土壤的种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稻田土壤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稻种植前,往稻田内开多到厢沟,使厢沟布满整个稻田,再往稻田内均匀的撒入肥料,改善稻田土壤的酸碱性,向稻田内灌水后进行插摘,插秧十天后,往稻田内放养鱼苗,水稻生长到中期后,再次往稻田内加入复合肥,直到水稻成熟,对水稻进行收割,收割后对稻杆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厢沟的高度和宽度根据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进行开设。

优选地,所述种植前播撒的肥料材质为:石灰、硅钙肥和钙镁磷肥三种碱性物质,以及锌肥和有机肥。

优选地,所述稻田灌水后需等待10天到15天再进行插秧。

优选地,所述鱼苗的放养密度为2000到2500尾/667m。

优选地,所述种植前播撒的肥料的重量根据稻田的酸碱程度而定。

优选地,所述复合肥的施用量为60到85kg/667m。

优选地,所述复合肥的原料为硫酸铵42-50份,聚磷酸钾12-20份,草木灰15-24份,茶籽粕8-16份,玉米芯粉5-12份,海带渣3-11份,秸秆碳粉1-4份,煅烧高岭土1-2份,沸石粉0.4-1份,蛭石粉1-2份,玄武岩0.4-0.8份,腐植酸锰0.2-0.8份,腐植酸铁0.1-0.2份,硅藻土1-3份,高效分散剂1-3份,包膜剂2-4份。

优选地,所述水稻收割采用全自动水稻收割机进行收割,收割过程中稻杆的保留长度为10-15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播种前对稻田进行开设厢沟,再在播种前对稻田内播撒改变稻田内土壤酸碱性的肥料,使得稻田的土壤得到改良,更加有益于水稻的生长,肥料中石灰、硅钙肥以及钙镁磷肥的施肥量可根据稻田内本身土壤的酸碱度而施加,使得改良土壤的范围变广,且钙镁磷肥在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及缺镁的砂质土上施用,可改善土壤的酸碱性,连续施肥不会使土壤板结,由于其中所含之镁是组成植物叶绿素的主要物质,所以钙镁磷肥有利于农作物发育生长,且运用鱼稻共生的模式进行种植,使得稻田中的杂草不需要人工进行去除,稻田中的杂草可作为鱼的饲料,减轻了工作人员去除杂草的劳动量,鱼还可吃掉水稻中的害虫,并且鱼的活动还可改善稻田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改良稻田土壤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水稻种植前,往稻田内开多到厢沟,使厢沟布满整个稻田,再往稻田内均匀的撒入肥料,改善稻田土壤的酸碱性,向稻田内灌水后进行插摘,插秧十天后,往稻田内放养鱼苗,水稻生长到中期后,再次往稻田内加入复合肥,直到水稻成熟,对水稻进行收割,收割后对稻杆进行处理。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厢沟的高度和宽度根据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进行开设。

本实施例中潜育化程度较高的冲沟田,厢宽3米左右;潜育化程度较低的境田,厢宽可在4米到5米或更宽,长可根据田块形状而定,沟宽设置在30cm左右,深度为20到30cm,厢沟贯穿整个稻田,杂交中稻种植规格采用宽窄行种植,即窄行20到23cm,宽行45到50cm,窝距20cm,常规稻种植密度增加10%,开设厢沟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水稻的产量,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使得农民在插秧时不需要再将稻田翻起。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种植前播撒的肥料材质为:石灰、硅钙肥和钙镁磷肥三种碱性物质,以及锌肥和有机肥。

本实施例中下硅钙肥的原料包括:尿素,重过磷酸钙,钾肥,稀土矿粉,水碎渣等,硅钙肥是通过将这些原理搅拌混合制备而成,硅钙肥可以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促使植物茁壮生长,还可以增强或调节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使植物的合理密植和早熟、优质、高产有机地统一起来,肥效持久稳固,并能改善品质,增强抗病性,具有较好的抗旱性能,能提高产量,钙镁磷肥在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及缺镁的砂质土上施用,可改善土壤的酸碱性,连续施肥不会使土壤板结,因其中所含之镁是组成植物叶绿素的主要物质,所以钙镁磷肥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特别有利。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稻田灌水后需等待10天到15天再进行插秧。

本实施例中插秧前,将稻田内罐入的水进行放水,再用旋耕机或水耙等整平田面,高差不超过3厘米至5厘米,整地时间应根据插秧时间决定,沙壤土插秧前1天整地,壤土插秧前2天至3天整地,粘土插秧前3天至4天整地,整地时将磷肥、钾肥、硅肥做底肥与泥浆混合均匀,插秧后2天至3天后灌水,灌水深度在4厘米至5厘米,在苗高2/3处,这样做可以防止卷叶发生,保护秧苗。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鱼苗的放养密度为2000到2500尾/667m。

本实施例中投入鱼苗的稻田中的杂草不需要运用杀虫剂进行除草,稻田中的杂草可作为鱼的饲料,鱼还可吃掉水稻中的害虫,并且鱼的活动还可改善稻田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益,投入的鱼苗为草鱼鱼苗,草鱼除草能力最强,吃虫本领最大,排出粪量最多,促稻增产的作用显著,草鱼在稻田这块透明浅薄的水层中,吃食丰富而新鲜的活饵料,排出的粪便可供水稻吸收肥料,净化水质,加上稻田灌水,使水质得到更新,有机质含量低,溶氧较稳,草鱼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病原体相互感染的机会较少,因而体质健壮,抗病力强,稻田中所养的草鱼种即使带有病毒,发病率也只有3%,死亡率为2%,而池塘养草鱼种发病率高达85%,死亡率为75%,所以稻田内养鱼有利于鱼的生长。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种植前播撒的肥料的重量根据稻田的酸碱程度而定。

本实施例中熟石灰以667m稻田施肥量,当土壤的ph小于5时,施肥量为40到60kg;土壤ph在5到6时,施肥量为20到40kg;当土壤的ph大于6时,不将熟石灰进行施肥,石灰的施用方法为:石灰在整田均匀撒施于田面,并混入耕层土壤;钙镁磷肥每667m2稻田施用量:30到50开关,施肥方法为:整田时均匀撒施于田面,不需再施用其它磷肥;锌肥667m稻田施用量为0.5到1kg,施肥方法为:选用硫酸锌或氯化锌,与水稻底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每667m稻田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施用50到200kg,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物料如鸡粪、牛粪、猪粪或商品有机肥等土壤有机质大于40g/kg的田块不宜施用有机肥。

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复合肥的施用量为60到85kg/667m。

本实施例中在水稻生长到分蘖期时,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复合肥,以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复合肥,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促花肥,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保花肥,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到50天时施用,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为10kg,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例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复合肥的原料为硫酸铵42-50份,聚磷酸钾12-20份,草木灰15-24份,茶籽粕8-16份,玉米芯粉5-12份,海带渣3-11份,秸秆碳粉1-4份,煅烧高岭土1-2份,沸石粉0.4-1份,蛭石粉1-2份,玄武岩0.4-0.8份,腐植酸锰0.2-0.8份,腐植酸铁0.1-0.2份,硅藻土1-3份,高效分散剂1-3份,包膜剂2-4份

本实施例中包膜剂的制备方法,步骤是按组分比例分别将固化剂、油脂、表面活性剂加入加热桶,以10-25转/分钟的速度匀速搅拌并加热升温至40-80℃,使物料融化成液态,稳定0.5-6小时后向桶中加入组分比例量的微生物培养物,持续保温并搅拌5-10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得到用于制备微生物复合肥料的微生物包膜剂,融化处理的温度设置在55-80℃,加入微生物培养物并继续保温的温度设置在45-60℃,有利于包膜剂的制备,各种原料配比混合制备的复合肥对稻田内的水稻起到促进生长的效果,且对稻田内的鱼不会造成损害。

实施例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水稻收割采用全自动水稻收割机进行收割,收割过程中稻杆的保留长度为10-15厘米。

本实施例中若在稻田收割前稻田内的鱼还没成熟,先在稻田处开设沟渠,中开挖井字形沟槽、或丰字形沟槽、在收稻前进行控水、把水转入储水塘、使鱼类归入槽中、不影响水稻收割,再运用自动收割机快速对稻田内的稻谷进行快速收割,收割结束后,水稻收获后应及时重新进水,鱼类还可以生长40到60天、此间需增加鱼饲料的投入,保留的稻杆可供鱼作为饲料,鱼产量会增加三分之一左右,使得稻田内的资源被有效利用,收割后产生的稻杆运用石灰水浸泡法即将稻秆切成2到3厘米长,置于l1%到3%的石灰水中,浸泡2到3天后取出放在栅板或倾斜面上,滤去残液,不需用清水冲洗即可饲喂家畜。用此种方法处理稻秆,牲畜的消化率可由40%提高到70%。制作石灰水时,应先用少量的清水将石灰溶解,然后再加人量的水至全量,稻秆与石灰水的比例一般为1:2到1:2.5,搅拌均后,滤去杂质即可使,为提高处理效果,应在石灰水中加人占秆重l%到15%的食盐,石灰水可以继续使用1到2次,使得稻杆被经济有效的利用,实现资源再利用,提高了种植的环保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