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4448发布日期:2020-01-18 03:1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也大大增强,鸡、鸭、鱼和鸽子等能被人类饲养的动物在餐桌上也是越来越常见,但大多数的养殖场的养殖种类都很单一,投入大、占地面积大、人工多、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的鱼类养殖技术单一落后,养殖池、水库的底部有机质过多,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和甲烷等有害物质,即使通过使用增氧机或增氧颗粒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鱼类缺氧问题,往往到高温季节便会有大量养殖的鱼类死亡,导致严重减产减收,并且人工养殖池和网箱不能有效的防范包括老鼠、蛇、鸟、蜻蜓幼虫等天敌以及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导致众多鱼类种苗被捕食和死亡,成品产量低,损害养殖场的利益。

传统的家禽鸡鸭鹅和孔雀、大雁、鸽子、天鹅等飞禽的养殖技术操作难度大,且都是单一生产,其他资源浪费严重。养殖户为了追求生长速度,不惜使用含有添加剂(包括激素)的饲料;并且家禽(飞禽)一旦生病,主要借助抗生素等药物(内含激素)治疗,导致家禽(飞禽)体内激素含量大,肉质品质严重下降,消费者吃了这种家禽(飞禽),激素随之进入人体内,导致病变,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由于家禽(飞禽)的粪便散落四方或大量堆积,容易产生有害病毒,它们相互传染,形成“禽流感”一类的瘟疫,既严重污染环境,又增加人类交叉感染的风险,传统的养殖方法不能从根源上消除各种瘟疫或疾病。

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常常使用众多的农药来消除虫害,导致大量的农药残留于蔬菜表面,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使用各种化肥以及除草剂来给蔬菜追肥和除草,导致土壤板结严重,不利持续生产,不能持续生产和蔬菜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解决了现在养殖技术单一落后、投入大、占地面积广、需求人工多、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修建养殖池,于养殖池底部安装水泵和喷灌装置,并将养殖池连通活水;

步骤2:在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大棚外表面沿骨架铺设辅助杆,辅助杆和骨架之间夹设塑料透明薄膜,大棚内悬挂安装柔软网纱,并在网纱内位于养殖池上方安装用于喂养禽类的网格方框;

步骤3:大棚两端均安装有双开门,养殖池与双开门之间均设置有蔬菜基床,并于蔬菜基床内移植蔬菜或花卉种子、种苗;

步骤4:投放禽类以及鱼类苗种,实时控制水位、棚内温湿度以及疾病预防,并吸引或繁殖昆虫、蚯蚓作为禽类、鱼类苗种的饲料;

步骤5:每天开启喷灌装置将养殖池内的水浇灌到蔬菜基床内,并冲洗网格方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养殖池由多个管道连通的地面或地下水泥池构成,水泥池池高为110-120厘米,水泥池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连通有用于喷灌的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活水为山泉水或井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在养殖池两侧内壁距离池壁顶端10厘米处安装有基条,同一养殖池的基条与基条之间架设有多根承重大龙骨,承重大龙骨上水平固定安装有多根与承重大龙骨走向垂直的承重小龙骨,并于承重小龙骨上覆盖安装有两个叠加放置的孔目大小为5*3厘米的网格方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大棚为高160厘米的拱形大棚,采用中空管道类材料制成,大棚一侧的底部固定于养殖池对应一侧的池壁顶端,且大棚另一侧的底部与养殖池对应一侧的池壁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大棚底部的内侧沿线安装网格保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蔬菜基床包括种植桶和种植管,种植桶埋设于养殖池与双开门之间的土地上,种植管为中部开口的管道,并垂直安装于养殖池四角处,种植桶和种植管内从下至上依次盛装有机肥料层和土层,土层内移植有蔬菜或花卉种子、种苗。

更进一步的,种植管内可移植丝瓜、白瓜等瓜果类蔬菜种苗,并于大棚的塑料薄膜上开设开口,使得瓜果类蔬菜的藤蔓穿过开口依附在辅助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夜晚利用灯光吸引并杀死趋光性昆虫以及利用农作物残渣和枝叶繁殖昆虫和蚯蚓作为禽类以及鱼类苗种的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投放的禽类以家禽、鸽子等飞禽为主,投放的鱼类苗种以养殖体型小、重量轻的鱼类苗种为主,如黄鳝、泥鳅、鲫鱼、鲤鱼、鲢鱼以及虾米等,并根据不同鱼类苗种调整养殖池的水位和养殖方式,如单一养殖和混合养殖。

更进一步的,养殖黄鳝的养殖池内种植有水浮莲、空心菜等植物,且水位不超过50-60厘米,养殖泥鳅、鲤鱼和鲫鱼等鱼类苗种的养殖池内水位不超过80-90厘米,且养殖池内水位均无法漫过网格方格。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具备以下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鱼类养殖池上建造大棚,并在大棚内位于养殖池上方悬空设置用于喂养禽类的网格方框、于养殖池两端设置蔬菜基床,从而减少占地面积,丰富养殖方式和种类,能够达到一地多产、一地高产以及原生态养殖的目的;通过在晚上采用灯光将趋光性的昆虫吸引并杀死,将被杀死的昆虫作为禽类及鱼类的饲料的同时还能防止蔬菜基床内的蔬菜虫害,提高了禽类、鱼类以及蔬菜的品质,减小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修建养殖池,于养殖池底部安装水泵和喷灌装置,并将养殖池连通活水;

步骤2:在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大棚外表面沿骨架铺设辅助杆,辅助杆和骨架之间夹设塑料透明薄膜,大棚内悬挂安装柔软网纱,并在网纱内位于养殖池上方安装用于喂养禽类的网格方框;

步骤3:大棚两端均安装有双开门,养殖池与双开门之间均设置有蔬菜基床,并于蔬菜基床内移植蔬菜或花卉种子、种苗;

步骤4:投放禽类以及鱼类苗种,实时控制水位、棚内温湿度以及疾病预防,并吸引或繁殖昆虫、蚯蚓作为禽类、鱼类苗种的饲料;

步骤5:每天开启喷灌装置将养殖池内的水浇灌到蔬菜基床内,并冲洗网格方框。

所述步骤1中养殖池由多个管道连通的地面或地下水泥池构成,水泥池池高为110-120厘米,水泥池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连通有用于喷灌的喷头。

所述步骤1中的活水为山泉水或井水。

所述步骤2中在养殖池两侧内壁距离池壁顶端10厘米处安装有基条,同一养殖池的基条与基条之间架设有多根承重大龙骨,承重大龙骨上水平固定安装有多根与承重大龙骨走向垂直的承重小龙骨,并于承重小龙骨上覆盖安装有两个叠加放置的孔目大小为5*3厘米的网格方框。

所述步骤2中大棚为高160厘米的拱形大棚,采用中空管道类材料制成,大棚一侧的底部固定于养殖池对应一侧的池壁顶端,且大棚另一侧的底部与养殖池对应一侧的池壁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大棚底部的内侧沿线安装网格保护装置。

所述步骤3中的蔬菜基床包括种植桶和种植管,种植桶埋设于养殖池与双开门之间的土地上,种植管为中部开口的管道,并垂直安装于养殖池四角处,种植桶和种植管内从下至上依次盛装有机肥料层和土层,土层内移植有蔬菜或花卉种子、种苗。

种植管内可移植丝瓜、白瓜等瓜果类蔬菜种苗,并于大棚的塑料薄膜上开设开口,使得瓜果类蔬菜的藤蔓穿过开口依附在辅助杆上。

所述步骤4中夜晚利用灯光吸引并杀死趋光性昆虫以及利用农作物残渣和枝叶繁殖昆虫和蚯蚓作为禽类以及鱼类苗种的饲料。

所述步骤4中投放的禽类以家禽、鸽子等飞禽为主,投放的鱼类苗种以养殖体型小、重量轻的鱼类苗种为主,如黄鳝、泥鳅、鲫鱼、鲤鱼、鲢鱼以及虾米等,并根据不同鱼类苗种调整养殖池的水位和养殖方式,如单一养殖和混合养殖。

养殖黄鳝的养殖池内种植有水浮莲、空心菜等植物,且水位不超过50-60厘米,养殖泥鳅、鲤鱼和鲫鱼等鱼类苗种的养殖池内水位不超过80-90厘米,且养殖池内水位均无法漫过网格方格。

实施例1

步骤1:修建多个管道连通的地面或地下水泥池构成的养殖池,每个水泥池池高为110厘米,水泥池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连通有用于喷灌的喷头,通过水泵和喷头能对蔬菜基床进行喷灌、对网格方框进行冲洗,并将养殖池连通山泉水或井水,使得养殖池内的水经常处于流动状态,较难产生亚硝酸盐和甲烷等有害物质;

步骤2:在养殖池上方搭建高为160厘米的拱形大棚,方便采摘依附在辅助杆上的瓜果类蔬菜,大棚骨架采用中空管道类材料如钢架、竹子等材料制成,大棚外表面沿骨架铺设辅助杆,辅助杆和骨架之间夹设塑料透明薄膜,辅助杆既能防止塑料透明薄膜被吹走,还能给与瓜果类蔬菜依附的空间,大棚内悬挂安装防止禽类逃跑的柔软网纱,并在网纱内位于养殖池上方安装用于喂养禽类的网格方框,水泥池两侧内壁距离池壁顶端10厘米处安装有基条,同一水泥池的基条与基条之间架设有多根承重大龙骨,承重大龙骨上水平固定安装有多根与承重大龙骨走向垂直的承重小龙骨,并于承重小龙骨上覆盖安装有两个叠加放置的孔目大小为5*3厘米的网格方框(由于池高110厘米,水位最高为90厘米,因此网格方框距离水位10厘米),网格方框可采用木质或金属质材料制成,能够防止投入的禽类踩不断,且不落水,网格方框的孔目大小能够使得禽类的粪便直接落入水中投喂鱼类,新鲜的粪便不会产生杂菌和臭味,可以减少禽类感染疾病的几率,而覆盖安装的网格方框能够确保老鼠、蛇、鸟、蜻蜓幼虫等天敌无法进入水泥池中捕食鱼类,提高了成品率和存活率;

大棚底部的内侧沿线安装网格保护装置,放置投放的禽类啄食蔬菜基床内移植的蔬菜。

步骤3:大棚两端均安装有双开门,根据温度打开双开门进行通风,寒冷季节能够降低湿度,炎热季节能够减低温度,防止禽类、鱼类中暑,养殖池与双开门之间均设置有蔬菜基床,并于蔬菜基床内移植蔬菜或花卉种子、种苗(蔬菜基床包括种植桶和种植管,种植桶埋设于养殖池与双开门之间的土地上,种植管为中部开口的管道,并垂直安装于养殖池四角处,种植桶和种植管内从下至上依次盛装有机肥料层和土层,土层内移植有蔬菜或花卉种子、种苗,种植管内可移植丝瓜、白瓜等瓜果类蔬菜种苗,并于大棚的塑料薄膜上开设开口,使得瓜果类蔬菜的藤蔓穿过开口依附在辅助杆上),大棚一侧(与安装有双开门的两端相垂直的一侧)的底部固定于养殖池对应一侧的池壁顶端,且大棚另一侧(与安装有双开门的两端相垂直的另一侧)的底部与养殖池对应一侧的池壁之间设置有行走通道,设置行走通道是为了工人能够方便行走、投喂以及捕捉禽类和鱼类;

步骤4:投放禽类以及鱼类苗种,实时控制水位(投放的禽类以家禽、鸽子等飞禽为主,投放的鱼类苗种以养殖体型小、重量轻的鱼类苗种为主,如黄鳝、泥鳅、鲫鱼、鲤鱼、鲢鱼以及虾米等,并根据不同鱼类苗种调整养殖池的水位和养殖方式,如单一养殖和混合养殖)、棚内温湿度(通过打开两端的双开门通风调节,由于养殖禽类的网格方框设置于网纱内,因此打开双开门不会让禽类逃逸,也可以加入机械装备进行辅助调节)以及疾病预防(通过施加药物、及时捞出病鱼死鱼以及换水来预防疾病),并吸引或繁殖昆虫、蚯蚓作为禽类、鱼类苗种的饲料;

步骤5:每天开启喷灌装置将养殖池内的水浇灌到蔬菜基床内,并冲洗网格方框。

通过连通活水、水泵结合喷头的方式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循环流通,能够将池底的禽类、鱼类粪便排出养殖池,且可以减少养殖池底部亚硝酸盐和甲烷等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起到增氧和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且活水中的寄生虫以及病毒少,能够预防减小鱼类生病的几率;

网格方框与水位垂直距离为10厘米,使得鸟类的新鲜粪便落入池内成为鱼类的饲料之一,节约了饲料成本,也不会大量堆积产生污染,水泵通过喷头将池内富含有机质的水浇灌到种植桶内,既补充了种植桶内的蔬菜水分和营养,还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水资源,而种植管内的瓜果类蔬菜的根系直接伸入水中,悬浮在水面,既可吸收转换部分肥力,净化水质,还能在高温季节给鱼类遮阴降温,减少鱼类患病死亡的几率,并且瓜果类的蔬菜的藤蔓还会沿着开设的开口依附与辅助杆上,在高温季节的时候能够遮阴起到降低棚内的温度,此外,通过喷头将网格方框上遗留的粪便冲刷入池内,不让遗留的粪便产生杂菌、病菌,结合通风使得禽类的生活环境好,棚内空气好,能够增强禽类的抵抗力,预防禽类患病,并且种植桶内可以种植大蒜、四季葱等蔬菜,大蒜、四季葱的高度能够被禽类啄食,可清热解毒、治疗禽类的呼吸道、肠道疾病;

种植桶以及种植管内的蔬菜采用有机肥,不含化肥,有益人体健康,而且方便除草;

由于有大棚保温和瓜果类蔬菜藤蔓以及根系形成的遮阴层,可一年四季投放鱼苗,鱼苗可混养,也可单独养殖,黄鳝与泥鳅搭配,泥鳅可以帮助清除黄鳝的残食,且净化水质;黄鳝与其他鱼类搭配,不会争夺水中氧气,鲫鱼、鲤鱼产卵数量多,其孵化的幼苗可为黄鳝提供饵料;鲢鱼喜好禽类和其他鱼类的粪便,也可搭配养殖,帮助净化水质;黄鳝是无腮鱼类,只能水面呼吸空气,因此养殖池内必须种植水浮莲、空心菜等适合黄鳝缠绕或站立的植物,帮助黄鳝冒头换气,防止其被淹死;此外,由于养殖池连通活水,且水泵和喷头在浇灌、冲洗网格方框时,抽出来的水呈分散状或喷雾状再次回归到养殖池内,起到一定的增氧作用,水中含氧量高,可以适当加大鱼类的养殖密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蓄水深度根据不同鱼类品种而调整,但均不会漫过网格方框,使得网格方框保持清洁干净,且较为干燥,此外,蜻蜓也不能在水中产卵,保证了鱼类鱼卵的存活率。

夜晚通过灯光吸引并杀死趋光性的昆虫例如飞蛾等昆虫作为禽类、鱼类的饲料,保证禽类、鱼类富含高蛋白,还减少了昆虫在蔬菜上产卵的机会,不用在蔬菜上施加杀虫剂,间接的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利用农作物残渣和枝叶繁殖蚯蚓、昆虫如适合鱼类禽类食用的蛆虫、黄粉虫,满足禽类和鱼类生长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