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果发酵液在羊肚菌栽培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0621发布日期:2020-02-22 02:13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发酵液在羊肚菌栽培中的应用,属于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羊肚菌(morchellaspp.),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欧美各国极为畅销,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食用菌品种之一。传统上,因技术限制,羊肚菌无法人工种植,一直是依靠采集和利用有限的野生资源。由于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和价格的不断飙升,羊肚菌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羊肚菌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为实现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栽培试验。直至2012年前后,才在我国实现小规模商业化栽培。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18年,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已达8万亩左右。

现有栽培技术主要利用小麦、麸皮、木屑等为栽培原料,亩栽培成本在600-800元,栽培周期为150天左右,栽培成本较高,栽培周期较长,产量较低且不稳定,病虫害发生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果发酵液在羊肚菌栽培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水果发酵液在羊肚菌栽培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在羊肚菌播种前,结合翻地,调整土壤酸碱度为7.0-8.0;

2)在羊肚菌下种前,先在翻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沟间距为20-28cm,沟深8-12cm,把水果发酵液搅拌均匀后施入沟内,水果发酵液的用量为4-5kg/m2,然后在沟内撒上羊肚菌菌种,上覆0.5-1cm厚土;

3)进行施用发酵液后的菌床管理。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2)中的水果发酵液采用以下步骤制得:

a)选取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制成活菌液;

b)于8月15-25日选用成熟度好、无商品价值的伤、烂水果,把水果切成0.5-1.5cm厚的水果片或打成浆,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水果重量4-5%的活菌液,半密封发酵;

c)制好的发酵液置于2-8℃避光保存。

作为改进,当把水果切成0.5-1.5cm厚的水果片时,先在容器内装入30-40cm高的水果片,然后在表面均匀喷施活菌液,将水果片和活菌液如此反复装至容器容量的85-95%,最上面均匀喷施活菌液后,将容器放在24~38℃下通风避光处,半密封发酵4-10天,待ph下降至4.5以下时发酵结束。

作为改进,当把水果打成浆时,将水果浆装至容器容量的85-95%,然后加入活菌液,搅拌均匀,在24~38℃下通风避光处,半密封发酵3-7天,待ph下降至4.5以下时发酵结束。

作为改进,所述的容器选用带盖塑料桶、玻璃桶、瓷缸或水泥池中的任一种。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3)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黑膜或黑白膜覆盖菌床;对覆膜采取支撑或/和膜上打孔的方式保持菌床一定的通风量;提前进行撤除营养袋、补水和增温等催菇管理。

作为改进,所述水果采用梨、苹果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本发明的水果(例如梨、苹果等)发酵液应用在羊肚菌栽培中,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可使羊肚菌发菌期提前3-5天,出菇期提前12-20天,产量提高20%以上,平均单菇重增加15%以上,出菇整齐度明显优于现有栽培方法。同时,可实现果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病虫害传播,净化环境,降低羊肚菌栽培原料成本35-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于2017-2018年度,在江苏徐州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镇大庙村),采用本发明的梨发酵液应用在羊肚菌栽培中,栽培羊肚菌300m2

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梨发酵液

选取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五个菌株(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室提供),要求菌株纯度高、活性强,按常规方法制成活菌液;

残次梨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提供;

于2017年8月19日,把筛选下的残次黄冠梨1200kg用打浆机打浆,装入塑料发酵桶至容量的90%,加入活菌液48kg,充分搅拌后把容器进行半密封,放在通风避光处于25-34℃发酵第5天,测得ph值为4.4,即结束发酵,之后移入3℃低温库保存;

2)施用发酵液

2017年10月9日进行翻地,调整土壤酸碱度至7.6,10月17日,在整好的地上开沟,沟间距为26cm,沟深10cm,之后把制备好的发酵液搅拌均匀后施入沟内,用量为5kg/m2,在发酵液上直接撒上羊肚菌菌种,上覆1cm厚的土,雾化喷水至土壤含水量60%左右,然后用打过孔的黑白地膜覆在菌床上;

3)2017年11月1日放置营养转化袋,2018年2月5日撤除,开始菇床补水,2月11日原基开始出现,2月28日采收第一批菇,4月2日采收结束。

共收鲜羊肚菌87.03公斤,折合亩产193.5公斤,平均单菇重32.7g。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放置营养袋时间为播种后15天,比传统栽培发菌期(20天左右)提前4天,出菇期提前16天左右,产量提高23%,单菇重提高17%。整个生产周期基本无病虫害发生。

实施例2

2018-2019年度在江苏馨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苏沛县农业产业园),采用本发明的梨发酵液应用在羊肚菌栽培中,栽培羊肚菌420m2

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梨发酵液

试验用活菌原液(由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五个菌株,按常规方法制成)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研究室提供。

2018年8月25日,从丰县大沙河镇李寨梨园购进残次梨1700kg,0.3元/kg,把梨切成约1.0cm厚的梨片,放入棚内的水泥池中,先装进40cm高的梨片,均匀喷入20kg活菌液后,用脚踏实,接着继续放入梨片至80cm高度,喷入30kg活菌液后,放第三层梨片,最后均匀喷入35kg活菌液,用4层塑料膜覆盖池口,四周用木板压实,棚内空间温度为25-34℃,发酵8天,测得ph值为3.8,9月2日揭膜,把发酵液混合均匀后装入30kg塑料桶中,放入4℃低温库保存;

2)施用发酵液

2018年10月13日整理土地,试验栽培棚宽7m,长60m,清除棚内菜叶后,施入石灰粉45kg,调整土壤酸碱度至7.8,10月21日准备播种,先采用沟式栽培,在整好的地上开沟,开沟间距为25cm,开沟深为12cm,把制备好的发酵液搅拌均匀后施入沟内,用量为4.5kg/m2,在沟内撒上羊肚菌菌种,覆盖0.8cm左右厚的土,然后开始补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60%,之后用黑色地膜覆在菌床上,膜上每间隔20cm打直径为1.5-2cm的洞;

3)2018年11月5日开始放置营养转化袋,于2019年2月2日撤除,进行菇床补水管理,2月9日发现开始出现原基,2月25日开始采菇,4月6日采收结束。

共收鲜羊肚菌116.5公斤,折合亩产184.9.公斤,平均单菇重32.2g。整个栽培周期未发现羊肚菌种植常见病害,在采收后期发现有少量菇蚊,但未用药物处理。

实施例3

2018-2019年度,在江苏徐州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镇大庙村),采用本发明的苹果发酵液栽培六妹羊肚菌262.5m2

具体步骤如下:

1)制作苹果发酵液

发酵用菌株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室提供,残次苹果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提供;

2018年9月22日,收集果园落果和筛选下的残次金冠和红星两种苹果1100kg,打浆后装入塑料桶,装至容量的85%,加入45kg活菌液,用木棍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膜和桶盖封口,移入敞篷房进行发酵。9月26日,测量ph值为4.3,于27日移入3℃低温库保存待用;

2)发酵液的应用

2018年10月12日开始建棚,棚宽7.5m,长35m。加草木灰40kg,旋耕深翻,测得土壤ph值为7.3,暴晒至10月20日建畦,共5畦,畦宽1.2m,畦间留30cm宽操作道。畦上均匀开5行沟,沟深约10cm,把苹果发酵液均匀施入沟内,用量约为4kg/m2。之后在沟内撒上羊肚菌菌种,覆上1cm厚的土,开始雾化喷水约2个小时,土壤含水量约为60-70%,在畦面上覆上黑色地膜,膜上间隔30cm打2cm左右孔,以利通风;

3)2018年11月4日在畦面上均匀放置营养转化袋710袋,2019年2月3日撤除,进行畦面补水。2月13日开始现原基,2月26日开始采收,4月2日采收基本结束。

整个棚262.5m2共采收鲜羊肚菌71.33公斤,折合亩产181.6公斤,测得平均单菇重30.4g。

全生育期174天,其中发菌期比现有技术提前4天,出菇期提前17天,产量提高22.3%,单菇重提高16.5%。除出菇前期畦面有少量鬼伞发生外,无明显病虫害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