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种植托盘垂直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0668发布日期:2020-04-10 22:1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种植托盘垂直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传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立体种植托盘垂直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种植即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方式,可以在阳台、窗户、墙壁等受限空间区域进行种植,立体种植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的农业种植。

典型的立体种植就是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式,这样依旧会造成种植占地面积较大等缺点,而通过框架结构实现分层种植,则会出现上层植物与下层植物分布的问题,同时在进行上下层植物的移动过程中,比较麻烦,造成立体种植的难度较大,管理所需人力物力较大,造成成本的提升,托盘的上下移动,现有的一些装置只能采用楔形定位销机构,不能从下往上移动;或者采用电气控制,需要传感器、电磁铁等部件,成本高。本发明的突出优势在于:采用纯机构实现,实现托板的上下双向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体种植托盘垂直传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种植托盘垂直传送装置,包括:由矩形的顶框与底框以及立设在顶框与底框4个角上的立柱组成的框架、设置在框架一边且位于两立柱之间的复数个横梁、套接在横梁上的复数个卡件;

所述卡件能够沿横梁移动,所述横梁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卡件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应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配合连接有第一弹力件;

所述第二挡板上连接有副拉绳,复数个卡件上的副拉绳汇集在一根主拉绳上;复数个所述卡件一端均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底部设置有与卡件相配合的卡块,所述卡块一侧设置有与卡件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当主拉绳拉紧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同步横向移动,此时所述托盘处于能够移动的解锁状态;

当主拉绳松开,所述支撑杆同步复位,此时所述托盘处于无法移动的锁止状态;

所述框架另一边上的两立柱上连接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能够沿立柱滑动,所述传送机构一侧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向两立柱内侧伸缩,所述伸缩机构上连接有托杆,所述托杆能够将所述托盘托起移动,所述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托杆相配合的第二卡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横梁上的所述卡件包括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二卡件之间连接有副拉绳。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托盘放置在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二卡件上时,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二卡件均与托盘上的两个第一卡槽配合将所述托盘卡住,此时所述第一弹力件位于压紧状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拉动拉绳时,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二卡件沿横梁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二卡件脱离所述第一卡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托盘取出后,所述第一弹力件由压紧状态复位,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二卡件背向移动至立柱一侧。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的长度小于所述两立柱之间的长度。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拉绳水平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一挡板。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拉绳连接在所述副拉绳的中点处,且主拉绳与副拉绳连接节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在横梁上的圆环。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力件,所述传送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弹力件带动沿诉所述立柱滑动;当诉搜狐第二弹力件收缩时,所述传送机构沿所述立柱向上滑动;或

当第二弹力件复位时,传送机构沿立柱向下滑动,从而控制托杆托起不同层的托盘。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l型结构,且l型的弯折角竖直朝上。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框架式结构将植物分层种植,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且各层之间不会造成影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托盘通过卡件进行卡接,使托盘牢固,不会发生偏移,需要移动时,则只需要通过拉动主拉绳,将卡件从卡槽内脱离,托盘即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托盘可以灵活移动,然后通过传送机构进行托盘的移动,实现托盘的分层排布,松开主拉绳时,支撑件复位,再次卡住托盘,此时托盘处于无法移动的锁止状态。

(3)各层托盘的状态均有两种,解锁状态及锁止状态,通过拉绳调整托盘状态实现各层托盘整体固定或可移动状态,方便托盘的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a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传送机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圆环,2、立柱,3、传送机构,4、托杆,5、副拉绳,6、第一挡板,7、第一弹力件,8、第二挡板,9、卡件,10、横梁,11、支撑杆,12、托盘,13、主拉绳,14、第一卡槽,15、第二卡槽,16、框架,17、第二弹力件,18、伸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一种立体种植托盘垂直传送装置,包括:由矩形的顶框与底框以及立设在顶框与底框4个角上的立柱2组成的框架16、设置在框架16一边且位于两立柱2之间的复数个横梁10、套接在横梁10上的复数个卡件9;卡件9能够沿横梁10移动,横梁10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6,卡件9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挡板6相对应的第二挡板8,第一挡板6与第二挡板8之间配合连接有第一弹力件7;第二挡板8上连接有副拉绳5,复数个卡件9上的副拉绳5汇集在一根主拉绳13上;卡件9一端均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顶部放置有托盘12,托盘12底部设置有与卡件9相配合的卡块,卡块一侧设置有与卡件9相配合的第一卡槽14;当主拉绳13拉紧状态时,支撑杆11同步横向移动,此时托盘12处于能够移动的解锁状态;当主拉绳13松开,支撑杆11同步复位,此时托盘12处于无法移动的锁止状态;框架16另一边上的两立柱2上连接有传送机构3,传送机构3能够沿立柱2滑动,传送机构3通过第二弹力件17带动沿立柱2滑动,也是通过拉绳拉动第二弹力件17,当第二弹力件17收缩时,传送机构3沿立柱2向上滑动,反之,当第二弹力件17复位时,传送机构3沿立柱2向下滑动,从而控制托杆4托起不同层的托盘12,将托盘12进行移动到其它层,传送机构3一侧设置有伸缩机构18,伸缩机构18向两立柱2内侧伸缩,伸缩机构18上设置有托杆4,托杆4能够将托盘12托起,卡块上设置有与托杆4相配合的第二卡槽15。

每层横梁10上的卡件9包括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之间连接有副拉绳5,副拉绳5的设置能够在拉动主拉绳13时,使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向横梁10中心位置移动,托盘12放置在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上时,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均与托盘12上的两个第一卡槽14配合将托盘12卡住,此时第一弹力件7位于压紧状态,拉动拉绳时,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横梁10相对移动,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脱离第一卡槽14,当托盘12取出后,第一弹力件7由压紧状态复位,第一卡件9与第二卡件9背向移动至立柱2一侧。

托盘12通过卡件9进行卡接,使托盘12牢固,不会发生偏移,需要移动时,则只需要通过拉动拉绳,将卡件9从卡槽内脱离,托盘12即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托盘12可以灵活移动,然后通过传送机构3进行托盘12的移动,实现托盘12的分层排布。

托盘12的长度小于两立柱2之间的长度,拉绳水平设置,并贯穿第一挡板6,主拉绳13连接在副拉绳5的中点处,且主拉绳13与副拉绳5连接节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在横梁10上的圆环1,支撑杆11为l型结构,且l型的弯折角竖直朝上,各层托盘12的状态均有两种,解锁状态及锁止状态,通过拉绳调整托盘12状态实现各层托盘12整体固定或可移动状态,方便托盘12的移动。

通过框架16式结构将植物分层种植,在植物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拉动主拉绳13,使托盘12处于能够移动的状态,然后进行不同层的植物进行移动或调换,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且各层之间不会造成影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