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3944发布日期:2020-04-24 17:4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学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种群有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是我地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受冬春气温偏暖和不当用药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稻飞虱在水稻上的危害日趋严重,其中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褐飞虱也连续几年大发生,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对稻飞虱防效好的吡虫啉、噻嗪酮等药剂的频繁使用和用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稻飞虱的抗药性大大上升,给有效防治该虫带来很大困。溴虫氟苯双酰胺是由日本三井农业化学公司和巴斯夫联合开发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主要用于叶菜类、禾谷类和其他多年生作物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以及白蚁、蚊蝇等卫生害虫的防治。螺虫乙酯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征,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螺虫乙酯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飞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但螺虫乙酯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抗性,且防治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进行复配的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的重量配比为1:10-10:1。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的重量配比为1:3。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70%。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崩解剂、稳定剂、润湿剂、增效剂、渗透剂、消泡剂、增稠剂、防腐剂、溶剂或填料等。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制备成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害虫的用途。优选于稻飞虱的防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组合物对稻飞虱具有优异防治效果,混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组合物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20%溴虫氟苯双酰胺·螺虫乙酯悬浮剂实施例240%溴虫氟苯双酰胺·螺虫乙酯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实施例360%溴虫氟苯双酰胺·螺虫乙酯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实施例4室内生物测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对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毒力测定试验对象:褐飞虱,室内人工采用饲养多代,不接触任何药剂;选取3龄若虫。试验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选取实验室培养的分蘖期健壮一致的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10cm长的连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备用。药剂用二甲基亚砜配置成母液后,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分别稀释成6个系列浓度,同时设二甲基亚砜和吐温80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把备好的稻茎浸入各浓度药液中浸30s后取出,在室内自然情况下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试管中,每试管3株。用吸虫器将试虫移入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l:d=(16:8)h条件下饲养观察。试验重复4次。48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计算校正死亡率。对照死亡率小于10%为有效试验。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表1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对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毒力测定如表1所示,与单剂相比,杀虫组合物中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的重量比在1:9-9:1范围内,组合物对水稻褐飞虱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特别是组合物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的重量比在1:3时,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ctc值超过130。实施例5田间药效测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效测定试验对象:水稻稻飞虱试验方法: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设置药剂处理、空白对照,小区面积25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在稻飞虱卵孵高峰期喷雾施药。调查方法:处理前调查虫口基数,并于药后7天调查虫口基数。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5点,每点2丛,摇动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飞虱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以及防效。表2溴虫氟苯双酰胺和螺虫乙酯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处理有效成分用量g/亩防效/%实施例15.587.3实施例25.585.9实施例35.586.0对照--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