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4971发布日期:2019-10-12 23:3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现有的绿色建筑中常常在屋顶设计有种植装置,但屋顶的特殊位置,决定了种植装置不能过于复杂,以贴合实际使用情况,但现有的设计中往往具有很多的配套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板板体和土料,所述种植板板体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有集雨板,所述种植板板体内腔中部通过支撑块固定连接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下端开有透水孔,所述种植槽内腔下部设置有土工布袋,所述种植槽内腔中部填充有土料,所述种植板板体内腔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强化肋板,所述集雨板末端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肋板,所述支撑肋板与种植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种植板板体右侧下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启闭阀。

优选的,所述种植板板体外侧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暗孔。

优选的,所述强化肋板和支撑肋板均设有若干个,且纵向等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有三组,每组设有若干个,沿种植槽下端纵向等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集雨板与种植槽的间距为0.5cm-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通过设置集雨板和种植板板体的结构,达到了能够收集雨水供给植物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人工供水,精简装置结构;通过设置支撑肋板和强化肋板的结构,达到了能够提高装置强度、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装置的损坏率和更换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的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土工布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板板体、2集雨板、21暗孔、3强化肋板、31支撑肋板、4种植槽、41支撑块、42透水孔、5土工布袋、51砂土层、52缓释肥层、6土料、7排水管、72启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用屋顶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板板体1和土料6,所述种植板板体1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有集雨板2,所述集雨板2与种植槽4的间距为0.5cm-1cm,既能够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入种植板板体1中,也能够减少异物进入种植板板体1中的数量,所述种植板板体1外侧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暗孔21,便于搬运和安装整个装置,所述种植板板体1内腔中部通过支撑块41固定连接有种植槽4,所述支撑块41设有三组,每组设有若干个,沿种植槽4下端纵向等距排列,不仅能够达到均匀受力的效果,同时也能够确保种植板板体1中的雨水能够通过透水孔42进入种植槽4中,所述种植槽4下端开有透水孔42,所述种植槽4内腔下部设置有土工布袋5,所述土工布袋5内腔中填充有砂土层51和缓释肥层52,所述缓释肥层52位于砂土层51中间,能够减少土料的损失,同时缓释肥层52能够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避免植物的枯萎,所述种植槽4内腔中部填充有土料6,所述种植板板体1内腔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强化肋板3,所述集雨板2末端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肋板31,所述支撑肋板31和强化肋板3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撑肋板31与种植槽4的侧壁固定连接,即支撑肋板31的两个直角边分别连接集雨板2的下端面种植槽4的侧壁,所述强化肋板3和支撑肋板31均设有若干个,且纵向等距排列,所述种植板板体1右侧下端设有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上设有启闭阀72,能够在搬运前排出种植板板体1中的多余的水分,还能够在干旱情况下和刚开始种植时连接进水管,向种植板板体1中注入一定的水量。

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暗孔21将种植板板体1移动安装到指定位置;

然后,向种植槽4中添加一定量的土料6并将植物移栽好;

最后,在排水管7末端连接进水管,并打开启闭阀72,向种植板板体1中注入一定的水量,保证植物的初期正常生长;

此外,在雨水过于丰沛的季节,可以打开启闭阀72,放出一定的水量,避免植物根部发生腐烂的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