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型利提式户外白蚁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1888发布日期:2019-10-28 21:3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地下型利提式户外白蚁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型利提式户外白蚁诱杀器。



背景技术:

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白蚁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过着隐蔽生活。其主要以木材和纤维为食,收到白蚁危害的木材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却千疮百孔,一旦被人发现,损失已是相当严重。

现有的防治白蚁的方法是件白蚁诱杀器埋入地下,在内部防止松木条,松木是白蚁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其对白蚁有无可抵抗的诱惑力,可吸引白蚁在松木条上筑巢。再用特制的白蚁灭杀剂投放在白蚁巢穴上,通过药物传递可灭杀整巢白蚁。但白蚁在灭杀后,松木条风化在诱杀器外壳内,取出时稍稍用力松木条就会碎裂开,不易取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在清理白蚁巢穴时,其易碎裂在诱杀器外壳内,不便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型利提式户外白蚁诱杀器,其具有便于清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型利提式户外白蚁诱杀器,包括:

带有开口的外壳;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开口上;

提架,所述提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提架由下盘、支柱、上盘组成,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布置在所述支柱的两端,所述上盘靠近所述外壳的开口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内放置有松木条,从而引发白蚁巢穴会筑在提架的下盘上。当需清理白蚁巢穴时,只需用手将上盘提起,进而可通过支柱的连接下可将下盘一同提起,白蚁巢穴也一同带出,外壳内不会残有大量巢穴碎渣,便于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由多处分隔板组成,所述分隔板包括直板和弧形板,所述直板与所述弧形板凸出的方向同向布置,多个所述弧形板围绕所述支柱围合成带空心的圆柱体形,多个所述直板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多个容纳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加强诱杀器的强度,以免受到外界挤压而发生变形,容纳室可用于放置松木条,便于松木条后续的回收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靠近所述直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的末端可插在另一处弧形板的缺口槽上,如此弧形板首尾相连可围合成结构紧密的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盘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形状与支撑板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底端可插接在定位槽上,故而定位槽可固定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上设置有若干漏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投入白蚁灭杀剂时,可投入至弧形板围合的圆柱内,灭杀剂会通过漏孔由松木条底部至上的方向侵入到松木条内,使灭杀剂能更充分地被松木条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多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沿所述外壳轴向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板可插接在卡位槽内,与定位槽配合,加强了支撑板在外壳内装配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设置有多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卡位槽交错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蚁可从通槽直接进入到松木条上,其是白蚁进入的主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开口上设置有多处榫头,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处卯槽,所述卯槽与所述榫头设置为相适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可通过榫卯配合的方式紧密的固定在外壳上,可防止白蚁从开口爬出。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标识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诱杀器是埋在地下的,为避免遗忘诱杀器的布置位置,标识牌在诱杀器埋入地下后可暴露在地面上,可提醒人们诱杀器的布置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便于清理巢穴,当需清理白蚁巢穴时,只需用手将上盘提起,进而可通过支柱的连接下可将下盘一同提起,白蚁巢穴也一同带出,外壳内不会残有大量巢穴碎渣;2.松木条能更充分吸收灭杀剂,灭杀剂直接投入弧形板围合的圆柱内,灭杀剂会通过漏孔由松木条底部至上的方向侵入到松木条内,使灭杀剂能更充分地被松木条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通槽;12、榫头;13、容纳室;14、卡位槽;2、盖板;21、卯槽;22、标识牌;3、提架;31、下盘;311、定位槽;32、支柱;33、上盘;4、支撑板;41、分隔板;411、直板;412、弧形板;4121、缺口槽;4122、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型利提式户外白蚁诱杀器,包括:带有开口的外壳1、盖板2,外壳1上有多处通槽11,并等间距的布置在外壳1上,是白蚁进入的主要通道。外壳1的开口上一体成型有三处等间距布置的榫头12,盖板2上开设有三处与榫头12形状相同的卯槽21,盖板2可通过榫卯配合的方式紧密的固定在外壳1上,可防止白蚁从开口爬出。盖板2顶部螺纹装配有标识牌22。诱杀器是埋在地下的,为避免遗忘诱杀器的布置位置,标识牌22在诱杀器埋入地下后可暴露在地面上,可提醒人们诱杀器的布置位置。

诱杀器还包括一体结构的提架3、支撑板4,其布置在外壳1内,提架3由下盘31、支柱32、上盘33组成,上盘33与下盘31均成圆盘形,且上盘33直径小于下盘31直径。上盘33和下盘31布置在支柱32的两端,上盘33靠近外壳1的开口布置。当需清理白蚁巢穴时,只需用手将上盘33提起,进而可通过支柱32的连接下可将下盘31一同提起,白蚁巢穴也一同带出,外壳1内不会残有大量巢穴碎渣,便于清理。

结合图3,支撑板4由三个分隔板41组成,分隔板41包括直板411和弧形板412,直板411与弧形板412凸出的方向同向布置,弧形板412为三分之一的空心圆柱形,弧形板412靠近直板411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槽4121。弧形板412的末端可插在另一处弧形板412的缺口槽4121上,如此弧形板412首尾相连可围合成结构紧密的圆柱形。多个直板411将外壳1分隔成多个容纳室13(图1标识)。支撑板4可加强诱杀器的强度,以免受到外界挤压而发生变形,容纳室13可用于放置松木条,便于松木条后续的回收处理。

弧形板412上有若干漏孔4122。在投入白蚁灭杀剂时,可投入至弧形板412围合的圆柱内,灭杀剂会通过漏孔4122由松木条底部至上的方向侵入到松木条内,使灭杀剂能更充分地被松木条吸收。

下盘31上一体成型有与支撑板4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定位槽311,故而支撑板4底端可插接在定位槽311上,可固定支撑板4。外壳1内壁上有四处卡位槽14,卡位槽14沿外壳1轴向布置,直板411可插接在卡位槽14内。在定位槽311和卡位槽14的同时作用下,支撑板4可稳定的固定在外壳1内,确保诱杀器结构的牢固性,同时还便于拆卸,可实现诱杀器的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将诱杀器埋入地下后,白蚁会收松木条的吸引而爬进诱杀器内。待白蚁在松木条内筑巢后,向松木条顶部和弧形板412拼接后的圆柱形内投入白蚁灭杀剂,药物在巢穴内扩散,可彻底消灭巢穴内的白蚁。再用手将上盘33提出,白蚁巢穴会随下盘31一同被上盘33提出,外壳1内不会残有大量巢穴碎渣,便于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