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置式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6735发布日期:2019-10-29 20:14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置式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置式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有着重大的改变,水果在人的食品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果林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经从松散型种植结构跨进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模式,果林机械化种植已成为果林生产的主要模式,果林施肥根据目前农业技术要求:开沟形状主要为沟深350mm,宽300mm,施肥种类为复合化肥、工厂化农家肥,开沟速度为每小时1000~2000m,施肥量每米0.5公斤~10公斤,开沟施肥后满土覆盖。

目前,国内偏置式果林开沟施肥机基本是由农田施肥机或播种施肥机改进而来,多是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机型,体积大,对果园开沟作业十分不便,开沟宽度受到限制,开沟深度不够,无法满足果园开沟施肥的园艺要求,施复合粉肥时需配辅助人员进行搅拌,浪费人力资源。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偏置式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偏置式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的组装方法,体积小,开沟深度深,开沟速度快,减少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偏置式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是由:横梁、前连接架、车轮架、上连接架、加强架、纵梁、侧板、挡板、盖板、下料箱、搅拌杆、安装板、车轮、下料调节板、滑轨下料槽、地铲、挡瓦、刀盘轮、铲刀、刀盘轴、减速机、搅拌轴、从动轮、转动轴、传动皮带、主动轮、变速箱、连接轴、传动轴构成;车架前侧中部设置传动轴,传动轴的末端位于车架前端内,车架前端内设置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挡板,连接轴通过一对挡板与车架连为一体,连接轴的右端设置主动轮,传动轴与连接轴之间传动设置,传动轴通过连接轴带动主动轮转动,车架后部右侧设置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与主动轮之间传动设置,下料机构的下表设置地铲,车架下表面前端右侧下方设置倾斜的变速箱,变速箱与连接轴之间传动设置,变速箱末端的动力输出口内设置刀盘轴,刀盘轴的两端露出变速箱的两侧,刀盘轴的两端设置一对刀盘轮,变速箱通过刀盘轴带动刀盘轮转动,刀盘轮上均匀分布铲刀,刀盘轮上方的车架上设置挡瓦,车架前端左侧设置一对车轮架,车轮架的外侧设置车轮。

所述的车架的结构为:横梁为两端敞开的空腔长方体结构,横梁的两端设置盖板,横梁前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前连接架,横梁的上表面前侧设置上连接架,上连接架由一对倾斜板的上端之间设置横板构成,上连接架的一对倾斜板的下端分别位于横梁的上表面两端,上连接架的横板后侧中部与横梁上表面后侧中部之间设置加强架;横梁后侧的垂直中心线左侧设置一对车轮架,横梁的后侧垂直中心线右侧设置一对侧板,侧板与横梁相互垂直,一对侧板之间的横梁外表面设置纵梁,纵梁为空腔长方体结构,纵梁与横梁相互垂直,传动轴设置于横梁的前侧中部,连接轴设置于横梁内,一对挡板设置于横梁内的两端,一对挡板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为左挡板、右挡板,左挡板与横梁的左端之间设置安装口,横梁后侧右端与右挡板之间设置矩形槽,主动轮位于右挡板与横梁的右端之间,变速箱设置于纵梁的下表面前端,挡瓦设置于侧板的外侧后部。

所述的下料机构的结构为:安装板设置于车架的一对侧板的上表面后部,安装板的后端中部设置出料口,安装板上设置下料箱,下料箱的底板后端中部设置下料口,下料口的垂直中心线与出料口的垂直中心线重合,下料箱的底板中部设置搅拌轴,搅拌轴的外周上端设置搅拌杆,下料箱的下方设置减速机,减速机设置于车架的纵梁的后端内,搅拌轴的下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对应键连接,减速机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设置转动轴,转动轴与搅拌轴相互垂直,转动轴的末端设置从动轮,从动轮的外周与主动轮的外周之间设置传动皮带,安装板的下方设置下料槽,下料槽的前端设置于车架的纵梁的后端,铲刀设置于下料槽的下表面后部,安装板的下表面后端对称设置一对滑轨,一对滑轨之间设置下料调节板,下料调节板的前端位于安装板的出料口下方,下料调节板的后端中部设置把手,把手位于安装板的后端外。

工作原理:一体机的前端与拖拉机的后端对应连接,传动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机构对应键连接,根据需要开沟的土质安装对应土质的开沟刀具,将化肥倒入下料斗内,拖拉机带动一体机向前移动,一体机在移动的同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机构带动变速箱运行,变速箱带动刀盘轴转动,刀盘轴带动一对刀盘同时转动,刀盘上的开沟刀具对地面进行开沟挖掘,在一体开沟的同时,连接轴右端的主动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减速机运行,减速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杆同时转动,搅拌杆拨动位于下料斗底部的化肥,下料斗底部的化肥经下料口、出料口落入下料槽内,下料槽内的化肥经下料槽后端的导向板分流后分别落入两条开完的沟内,挖掘出的土壤随开沟刀具向上转动的作用下向后抛出,经挡瓦的导流后抛射进入施肥后的沟中回填,地铲将一对刀轮盘之间的土壤挖开,根据需要前后移动调节板以达到调节控制施肥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刀盘采用大直径刀盘,开沟深度能够达到350mm深,开沟速度达到2000m/h时,开沟出土量为210立方米,开沟刀具采用曲面抛物线刀柄,并配备三种不同刀面,三种刀面分别对应硬土、粘土和沙土,以对付全国各地区不同的土壤,各种刀面刃口部覆盖有碳化钨合金耐磨层,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抛物线刀柄使刀面开挖出的土壤以抛物线形式抛出,经导流罩导流后进行回填,实现了无动力回填,比现有开沟机采用有动力刮板式、绞龙式回填大大节约了耗油量;工厂化有机农家肥、粉状复合化肥流动性很差,在料斗加搅拌杆后,能把料斗内所有有机肥及粉状肥送进下料槽,根据需要向外或向内移动下料调节板以达到调节施肥量的大小,挡瓦实现了无动力回填,减少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车架与车轮架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车架与车轮架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横梁、挡板、连接轴和主动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3、4、5中:横梁1、前连接架1.1、车轮架1.2、上连接架1.3、加强架1.4、纵梁1.5、侧板1.6、挡板1.7、盖板1.8、下料箱2、搅拌杆2.1、安装板2.2、车轮3、下料调节板4、滑轨4.1下料槽5、地铲6、挡瓦7、刀盘轮8、铲刀9、刀盘轴10、减速机11、搅拌轴12、从动轮13、转动轴14、传动皮带15、主动轮16、变速箱17、连接轴18、传动轴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车架前侧中部设置传动轴19,传动轴19的末端位于车架前端内,车架前端内设置连接轴18,连接轴18的两端设置挡板1.7,连接轴18通过一对挡板1.7与车架连为一体,连接轴18的右端设置主动轮16,传动轴19与连接轴18之间传动设置,传动轴19通过连接轴18带动主动轮16转动,车架后部右侧设置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与主动轮16之间传动设置,下料机构的下表设置地铲6,车架下表面前端右侧下方设置倾斜的变速箱17,变速箱17与连接轴18之间传动设置,变速箱17末端的动力输出口内设置刀盘轴10,刀盘轴10的两端露出变速箱17的两侧,刀盘轴10的两端设置一对刀盘轮8,变速箱17通过刀盘轴10带动刀盘轮8转动,刀盘轮8上均匀分布铲刀9,刀盘轮8上方的车架上设置挡瓦7,车架前端左侧设置一对车轮架1.2,车轮架1.2的外侧设置车轮3。

所述的车架的结构为:横梁1为两端敞开的空腔长方体结构,横梁1的两端设置盖板1.8,横梁1前侧外表面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前连接架1.1,横梁1的上表面前侧设置上连接架1.3,上连接架1.3由一对倾斜板的上端之间设置横板构成,上连接架1.3的一对倾斜板的下端分别位于横梁1的上表面两端,上连接架1.3的横板后侧中部与横梁1上表面后侧中部之间设置加强架1.4;横梁1后侧的垂直中心线左侧设置一对车轮架1.2,横梁1的后侧垂直中心线右侧设置一对侧板1.6,侧板1.6与横梁1相互垂直,一对侧板1.6之间的横梁1外表面设置纵梁1.5,纵梁1.5为空腔长方体结构,纵梁1.5与横梁1相互垂直,传动轴19设置于横梁1的前侧中部,连接轴18设置于横梁1内,一对挡板1.7设置于横梁1内的两端,一对挡板1.7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为左挡板、右挡板,左挡板与横梁1的左端之间设置安装口,横梁1后侧右端与右挡板之间设置矩形槽,主动轮16位于右挡板与横梁1的右端之间,变速箱17设置于纵梁1.5的下表面前端,挡瓦7设置于侧板1.6的外侧后部。

所述的下料机构的结构为:安装板2.2设置于车架的一对侧板1.6的上表面后部,安装板2.2的后端中部设置出料口,安装板2.2上设置下料箱2,下料箱2的底板后端中部设置下料口,下料口的垂直中心线与出料口的垂直中心线重合,下料箱2的底板中部设置搅拌轴12,搅拌轴12的外周上端设置搅拌杆2.1,下料箱2的下方设置减速机11,减速机11设置于车架的纵梁1.5的后端内,搅拌轴12的下端与减速机11的动力输出端对应键连接,减速机11通过搅拌轴12带动搅拌杆2.1转动,减速机1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转动轴14,转动轴14与搅拌轴12相互垂直,转动轴14的末端设置从动轮13,从动轮13的外周与主动轮16的外周之间设置传动皮带15,安装板2.2的下方设置下料槽5,下料槽5的前端设置于车架的纵梁1.5的后端,铲刀9设置于下料槽5的下表面后部,安装板2.2的下表面后端对称设置一对滑轨4.1,一对滑轨4.1之间设置下料调节板4,下料调节板4的前端位于安装板2.2的出料口下方,下料调节板4的后端中部设置把手,把手位于安装板2.2的后端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