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9745发布日期:2019-12-24 20:0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u型装置进行节水灌溉的方法及u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在节水灌溉田间试验中注水量的控制难的问题,存在大量的用工及设备,但都解决不了在不同注水量以及不同的试验定额下,必须依靠其他计量器才才能非常准确的实现定额极差,体现了费时以及费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包括竖直埋设在第一试验田内部的第一圆管以及第二试验田内部的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与第一圆管的下端水平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地埂的两侧,所述第一圆管的高度高于第二圆管的高度。

优选的,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的下端均粘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焊接有多个限位柱,多个所述限位柱呈阵列分布,且多个限位柱的下端呈锥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长度在90cm,第一圆管以及第二圆管的直径为5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两个相邻的试验田进行节水灌溉,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节水灌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第一试验田、第二试验田以及u型装置,第一试验田与第二试验田之间还设置有地埂,将u型装置埋设在第一试验田与第二试验田的地埂两侧,两块试验田均单独设置灌水口,且每个灌水口为单独控制,进水口与已知流量的灌溉系统相连通;将u型装置的底部埋设在第一试验田与第二试验田之间的地埂的两侧,埋在第一试验田内的u型装置的一端高于埋在第二试验田内的u型装置的一端;

s2、同时向第一实验田和第二试验田进行灌溉,当第二试验田的水向u型装置的一端流入时,关闭第二试验田的灌水口,停止第二试验田的灌水,并继续第一试验田的灌水,灌溉至第一试验田的u型装置的一端的端口处,停止向第一试验田灌水;

s3、第二试验田的灌水量不够时,继续向第一试验田灌水,水从第一试验田的u型装置的一端流入,并从u型装置的另一端流出,并流入第二试验田,实现了第二试验田的渗透补水灌溉;

s4、利用不同的注灌量在田间产生的蓄水深度,将注水量换算成毫米数来标示出试验设计的节水级差,通过计算不同定好的u型装置两边的高度,将u型装置水平安装,注水时通过该装置观察不同注灌量在田间的即时值,达到控水动态化指标管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可利用不同的注灌量在田间产生的蓄水深度,将注水量换算成毫米数来标示出试验设计的节水级差,通过计算确定不同的u型装置的两边的高度,将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水平安装在试验设计的各处理之间,注水时通过本实用新型观察不同注灌量在田间的即时值,达到控注的目的,并实现了节水灌溉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配装在实验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试验田1、第一圆管2、连通管3、地埂4、第二实验田5、第二圆管6、限位柱7、连接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包括竖直埋设在第一试验田1内部的第一圆管2以及第二试验田5内部的第二圆管6,所述第二圆管6与第一圆管2的下端水平连接有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的两端分别位于地埂4的两侧,所述第一圆管2的高度高于第二圆管6的高度。

第一圆管2与第二圆管6的下端均粘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下端焊接有多个限位柱7,多个所述限位柱呈阵列分布,且多个限位柱7的下端呈锥形设置。所述连通管3的长度在90cm,第一圆管2以及第二圆管6的直径为50mm。

采用节水灌溉用u型装置进行节水灌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第一试验田1、第二试验田5以及u型装置,第一试验田1与第二试验田5之间还设置有地埂4,将u型装置埋设在第一试验田1与第二试验田5的地埂4两侧,两块试验田均单独设置黄河水灌水口,且每个灌水口为单独控制,将u型装置的底部埋设在第一试验田1与第二试验田5之间的地埂的两侧,埋在第一试验田1内的u型装置的一端高于埋在第二试验田5内的u型装置的一端,u型装置包括竖直埋设在第一试验田1内部的第一圆管2以及第二试验田5内部的第二圆管6,第二圆管6与第一圆管2的下端水平连接有连通管3,连通管3的两端分别位于地埂4的两侧,第一圆管2的高度高于第二圆管6的高度,第一圆管2与第一圆管2的下端均粘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下端焊接有多个限位柱7,多个限位柱7呈阵列分布,且多个限位柱7的下端呈锥形设置,限位柱7与连接板8的设计,能够使得装置整体保持竖直的状态,同时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连通管3的长度在90cm,第一圆管2以及第二圆管6的直径为50mm;

s2、同时向第一试验田1与第二试验田5灌溉,当第二试验田5的水向u型装置的一端流入时,关闭第二试验田5的灌水口,停止第二试验田5的灌水,并继续第一试验田1的灌水,灌溉至第一试验田1的u型装置的一端的端口处,停止向第一试验田1灌水;

s3、第二试验田5的灌水量不够时,继续向第一试验田1灌水,水从第一试验田1的u型装置的一端流入,并从u型装置的另一端流出,并流入第二试验田5,实现了第二试验田5的渗透差补灌溉;

s4、利用不同的注灌量在田间产生的蓄水深度,将注水量换算成毫米数来标示出试验设计的节水级差,通过计算不同确定好的u型装置两边的高度,将u型装置水平安装,注水时通过该装置观察不同注灌量在田间的即时值,达到控水指标动态化,控水指标动态化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已知注灌量qs表示,理论田间持水量为hs表示,田间持水量常数用m表示(0.67方/亩)mm,同时第一圆管的高度用a表示,第二圆管的高度用b表示,注水量为hc表示,即hs=qs/m-hc,假定a管的长度为20cm,从而a段管和b段管两边的差额为:

hsab=hsa-hsb

=qsa/m-hca-(qsb/m-hcb)

=qsa/m–qsb/m-hca+hcb

当注灌量相差时间接近时hca=hcb,因此

hsab=qsa/m-qsb/m

假定qsa为120方/亩时,qsb减量30%时:

qsb=qsa*(1-30%)

=120方/亩*0.7

=84方/亩

hsab=120方/0.67(方/亩)mm-84方/0.67(方/亩)mm

=179.10mm-125.37mm

=53.79mm

b管高=a管高度-ab差额

hsab=200mm-53.79mm=146.21mm

制作时,a段管的高度为200mm,b段管的高度为146.21mm,不同的试验田可根据此方法计算后制作u型装置。

通过该设计,利用不同的注灌量在田间产生的蓄水深度,将注水量换算成毫米数来标示出试验设计的节水级差,通过计算不同定好的u型装置两边的高度,将u型装置水平安装在试验设计的各处理之间,注水时通过该装置观察不同注灌量在田间的即时值,达到控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