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4788发布日期:2020-06-23 20:4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



背景技术:

盆栽不同于假花,是活体植物,种植盆栽是一种陶冶心性的长期活动。

在种植盆栽的过程当中,需合理的进行土壤增肥、施水、施药,必要时,需及时进行土壤灭菌或者更换,以防止盆栽生病、根部腐烂,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储水、保水、增肥、缓释、灭菌的装置,以满足盆栽种植的日常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包括连接座、插管和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呈圆柱形,其下端面上设有圆柱形的卡块,所述插管呈中通的圆柱形,其上端与卡块卡接相连,其下端呈圆锥形,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多个,安装于连接环上,所述连接环呈圆环形,套在连接座外,其所呈的圆环形的内壁与连接座所呈的圆柱形的外壁过盈配合,连接环的上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压在连接座的上端面上;

所述插管内设有多个隔板,并通过隔板分割成上下分布的多个储液腔室,插管外均匀分布有多个渗透孔,所述渗透孔与储液腔室连通,多个所述的储液腔室内填充有储液填料,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多个注液管道,所述注液管道的数量一致,并与储液腔室一一对应,注液管道的下端位于储液腔室,并连接分布器,所述分布器呈中空的球形,其表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注液管道的上端位于连接座上端;

安装于连接环上的多个所述加热棒呈周向均匀分布,其上端连接导线,并套导热套管内,所述导热套管与加热棒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填充有导热液。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插管外设有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呈圆环形,并套在插管外,第一卡套所呈的圆环形的外壁上粘接或者焊接有多个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呈圆环形,其数量与加热棒一致,并套在加热棒外。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注液管道的上端连接有橡胶密封插孔。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加热棒上端的导线经电源适配器接市电,进行加热。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多个所述加热棒配置独立的开关。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储液填料为保湿棉或者煤渣。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储液填料由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混合而成,所述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的重量份数比例为50:40:0.00001~0.0000001。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硅碳岩粉末为礌石。

上述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其中,所述储液填料9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粉碎:取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分别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要求煤渣的粒径在1~3mm之间,细沙的粒径在0.3~0.5mm之间,硅碳岩粉末的粒径在50~100μm之间;

(2)原料混合:按重量份称取步骤(1)中得到的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并一并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至少为半小时,既得储液填料成品;

(3)装罐:将步骤(2)所得的储液填料成品进行装罐,每罐容量3~5斤,装罐时,储液填料成品占据储罐75%容积,且装罐过程中,搅拌不停止;

(4)填料填充,在对插管内的储液腔室进行填充时,需事先摇晃储罐,人工搅拌至少1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包括连接座、插管和加热棒,插管通过隔板分割成多个储液腔室,注液管道连通储液腔室,储液腔室内填充储液填料,加热棒外套导热套管,并注入导热液,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土壤灭菌剂、营养液和水通过注液管道进入储液腔室,并缓释到盆栽土壤中,授药精度高,并可提高盆栽对肥料的吸收率,节约肥料,加热棒与连接座的可拆卸连接,可组合使用,对土壤进行加热,储液填料储水、保水效果好,且可掺入镭石,进行高效灭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包括连接座1、插管2和加热棒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呈圆柱形,其下端面上设有圆柱形的卡块4,所述插管2呈中通的圆柱形,其上端与卡块4卡接相连,其下端呈圆锥形,所述加热棒3的数量为多个,安装于连接环5上,所述连接环5呈圆环形,套在连接座1外,其所呈的圆环形的内壁与连接座1所呈的圆柱形的外壁过盈配合,连接环5的上端设有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压在连接座1的上端面上;

所述插管2内设有多个隔板7,并通过隔板7分割成上下分布的多个储液腔室8,插管2外均匀分布有多个渗透孔15,所述渗透孔15与储液腔室8连通,多个所述的储液腔室8内填充有储液填料9,所述连接座1上设有多个注液管道10,所述注液管道10的数量一致,并与储液腔室8一一对应,注液管道10的下端位于储液腔室8,并连接分布器11,所述分布器11呈中空的球形,其表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注液管道10的上端位于连接座1上端;

安装于连接环5上的多个所述加热棒3呈周向均匀分布,其上端连接导线12,并套导热套管13内,所述导热套管13与加热棒3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填充有导热液14。

其中,所述插管2外设有第一卡套18,所述第一卡套18呈圆环形,并套在插管2外,第一卡套18所呈的圆环形的外壁上粘接或者焊接有多个第二卡套16,所述第二卡套16呈圆环形,其数量与加热棒3一致,并套在加热棒3外;

所述注液管道10的上端连接有橡胶密封插孔17,所述加热棒3上端的导线12经电源适配器接市电,进行加热,多个所述加热棒3配置独立的开关,所述储液填料9为保湿棉或者煤渣。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硅碳石的插入式盆栽灭菌棒,用于盆栽的灭菌增养,并附带土壤加热功能;

本实施例中,连接环套在连接座外,实现加热棒与连接座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土壤温度高、低),决定是否组合使用,单个加热棒的功率较低,其由独立的开关单独控制,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启数量;

使用时,将本实施例的盆栽灭菌棒上的插管和加热棒,插入或者埋入盆栽的土壤中,将土壤灭菌剂、营养液和水吸入针管注射器中,将针管注射器的针管自橡胶密封插孔插入注液管道中,并通过分布器注入储液填料中,最后,通过渗透孔缓慢渗入盆栽的土壤中;

如盆栽生病,由于本实施例的插管通过隔板分割为上下多个储液腔室,可根据盆栽的受药位置,进行土壤灭菌剂的注射,提高授药精度;当然,如不知道盆栽的受药位置,也可注入最底部的储液腔室中,由根部的最发达区域进行吸收;

如土壤需要增肥,可营养液和水混合后,分散注射到多个储液腔室,促进盆栽全面吸收,降低营养液因施肥时间延长,而导致的肥料分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储液填料9由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混合而成,所述硅碳岩粉末为礌石,所述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的重量份数比例为50:40:0.00001~0.0000001,储液填料9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粉碎:取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分别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要求煤渣的粒径在1~3mm之间,细沙的粒径在0.3~0.5mm之间,硅碳岩粉末的粒径在50~100μm之间;

(2)原料混合:按重量份称取步骤(1)中得到的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并一并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至少为半小时,既得储液填料成品;

(3)装罐:将步骤(2)所得的储液填料成品进行装罐,每罐容量3~5斤,装罐时,储液填料成品占据储罐75%容积,且装罐过程中,搅拌不停止;

(4)填料填充,在对插管内的储液腔室进行填充时,需事先摇晃储罐,人工搅拌至少1分钟。

本实施例的储液填料采用煤渣、细沙和硅碳岩粉末混合而成,其中,煤渣、细沙的主要作用在于储液、存水,硅碳岩粉末为礌石,其含量极低,具有轻微的放射性,在土壤灭菌剂、营养液和水缓释的过程中,可对对盆栽的土壤进行放射灭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