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9309发布日期:2020-04-24 20:5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类害虫的危害,需要种植者对害虫进行捕杀,现有技术中对害虫的捕杀也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有化学物捕杀,即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但是会对农作物留下严重的农药残留,不利于食用健康;也有部分场合使用高压电灭虫,但由于用电安全会有安全隐患且会产生噪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部分厂商会使用自动化的捕虫机。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82381y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光谱诱导电动捕虫机,在机架上设置有指定波长的光谱灯,利用蓄电池为光谱灯供电,光谱灯吸引害虫靠近捕虫机并进行灭虫。

但是这样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光谱式的引虫方式只能在夜间吸引害虫,在白天自然光强烈时引虫效果不明显。其次,害虫种类繁多,有趋光性飞虫,也有弱趋光或不趋光性飞虫,而后者对于光谱诱导的效果就不理想。再次,这种设备还需要额外的灭虫设备对进来的害虫进行捕杀,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采用灯光引诱和信息素引诱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相互配合,切换灵活,对于不同种类的害虫都有较好的引虫作用,能耗低,便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包含立柱,还包含与所述立柱连接的味诱装置和与所述立柱连接的集虫装置,所述集虫装置包含风扇和集虫袋;还包含用于安装引虫灯的灯箱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高度位置上,所述集虫装置位于所述味诱装置和所述灯箱装置的下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灯箱装置包含灯箱后盖和开设在所述灯箱后盖上的用于安装所述引虫灯的灯体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连接在所述灯箱后盖上的灯箱侧盖,所述灯箱侧盖呈框型,且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灯箱侧盖位于所述灯箱后盖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电器盒,所述电器盒盒内设有控制器与通讯器;该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上还安装有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与所述通讯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引虫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器盒中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电器盒安装在所述立柱顶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电器盒为防水电器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集虫装置包含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中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集虫袋的中空通道,所述收集盒上设有挡虫斜片,所述挡虫斜片的倾斜方式为按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收集盒的竖直中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集虫袋中设有二次阻飞片,所述二次阻飞片的倾斜方式为按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所述收集盒的竖直中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收集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透风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捕虫设备中设有味诱装置,即使面对弱趋光和不趋光飞虫也能有良好的诱捕作用。

2、灯光引诱和味诱两种方式均可使用,且能在白天夜晚不同时间段进行自动的转换。

3、针对不同种类的昆虫使用不同类型的信息素,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捕杀重点害虫,提高捕杀诱控效果。

4、信息素更换方便,设备通用性好。

5、集虫装置做了双重倾斜阻挡集虫设计,避免飞虫逃脱。

6、所述吸引槽吸引飞虫从所述连接板侧面飞入,提升引虫效率。

7、集虫袋采用天敌保护设计,误入集虫袋的害虫天敌可以逃生。

8、电器盒和光伏板设置在顶部,加强了防盗功能,采用了防水设计,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集虫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味诱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味诱盒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主柱,12、滑道,13、倾斜加强板,14、底板,3、光伏板,4、电器盒,6、味诱装置,61、折弯板,62、套设孔,63、味诱盒,631、盒底盖,632、取放口,633、格栅,634、固定圈,7、灯箱装置,71、灯箱后盖,72、灯箱侧盖,73、灯体安装孔,8、集虫装置,81、收集盒,82、透风棱,83、安装口,84、挡虫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包含立柱1,立柱1包含主柱11,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立柱11下端连接有底板14放置在地面上,立柱11和底板14之间还设有倾斜加强板13加强连接。倾斜加强板13为多片,呈三角形,间隔均匀排布。滑道12与主柱11滑动连接,位于主柱11的上端。当滑道12滑动到合理位置,依靠螺栓之类的固定件将滑道12与主柱11固定,使得二者高度方向上可调节。

滑道12上安装有灯箱装置7、味诱装置6和集虫装置8。滑道12的顶部位置设有电器盒4和光伏板3。光伏板3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电器盒4中装有蓄电池和相关组件,并给诱捕器的其他部件提供电量。除了蓄电池,还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具体类型和型号本技术方案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做常规选择。

在滑道12上连接有灯箱装置7,灯箱装置7包含在上方位置的灯箱后盖71,其中设有灯体安装孔73,灯体安装孔73用于安装引虫灯。灯箱后盖71上连接有呈框型的灯箱侧盖72。

有味诱装置6,味诱是一个上位概念,具体的,包含添加性信息素即性诱,也有添加普通的引虫味剂。如图3和图4所示,味诱装置6包含呈l形的折弯板61,其上开设有套设孔62。折弯板61可以通过螺栓之类的固定件连接在灯箱侧盖72上。味诱盒63就安装在套设孔62上。味诱盒63很方便的在套设孔62上可拆卸安装,其包含盒底盖631,其上设有固定圈634,用户在固定圈634上放置不同的信息素,例如性信息素,味诱剂,可大幅度提高诱捕效果和诱控效果。味诱盒63的侧面为笼状结构,为多个相互平行又有间隙的格栅633,信息素的味道从各个间隙中散出。味诱盒63的上端为取放口632,便于信息素的存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信息素和/或灯光的诱导下,昆虫被吸引过来,靠近下方的集虫装置8。集虫装置8包含收集盒81,收集盒81中设有风扇,利用风吸原理将昆虫吸入集虫装置8。集虫装置8采用了双层倾斜阻挡集虫设计。具体的,在收集盒81的上端入口处设有挡虫斜片84,其为倾斜设计,为倒喇叭设计。即,挡虫斜片84的倾斜方式为按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收集盒81的竖直中轴线。由于挡虫斜片84的下方为风扇,一些硬壳昆虫吸入后碰触到风扇叶片有可能会反弹逃出收集盒81的盒口,而挡虫斜片84的设计就避免了这一反弹逃脱的情况。

在收集盒81中,安装有集虫袋。袋子中有着二次阻飞片,其同样为倒喇叭设计,即二次阻飞片的倾斜方式为按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收集盒81的竖直中轴线。昆虫在吸入袋子中还是存活状态,还能飞行。但是昆虫飞行并不是如直升飞机一般的直上直下,而是存在一个起飞轨迹角度,例如30°左右。而倾斜设置的二次阻飞片就限制了昆虫的这个起飞轨迹角度,使得昆虫无法顺利起飞,无法顺利逃脱。

挡虫斜片84和二次阻飞片构成了本案的双层倾斜阻挡集虫设计,也是本案的昆虫防逃脱设计。此外,这个双层倾斜阻挡集虫设计不仅起到了阻止飞虫逃脱,其同时与风扇配合,起到了导流的作用,优化了气流移动,进一步增加了吸虫的效果。

如图2所示,在收集盒8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透风棱82,利于配合风扇产生足够的吸力。收集盒81上设有安装口83,用于连接滑道12。

此外,在集虫袋上设有天敌逃生装置,在本案中,在集虫袋上特设若干逃生孔。害虫均为植食性昆虫,在袋中没有食物,且体积一般较大,无法从集虫袋中逃出。而害虫的天敌均为肉食性昆虫,进入袋中后也能以害虫为食,且体积一般较小,也能从集虫袋中逃出。

在本案中,有光谱诱和味诱两种诱虫装置,用户可以自己手动或者自动选择采用何种模式。当需要使用味诱的模式时,只需将味诱剂放入味诱盒63中即可。需要光谱诱模式时,只需开启引虫灯即可,也可以将两种模式同时使用。还包含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本文不做限制。光线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光线传感器感应到环境光弱,判断为黑夜时,控制器可开启引虫灯,若光线传感器感应到环境光强,判断为白天时,控制器可关闭引虫灯。

光伏板3和电器盒4均安装在立柱1的顶部位置。并可采用铆钉固定,非专业工具不能拆卸,不易被偷盗。电器盒4若安装在底部或腰身,容易受潮导致蓄电池及太阳能控制系统损坏无法正常工作,本案中电器盒4安装在顶部,且个部件采用防水处理,例如增设防水涂层,具有较好的防潮防水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