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9486发布日期:2020-05-20 00: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秧床铺设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育秧取土难、营养土混拌不均匀导致烧苗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育秧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秧苗机插技术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机械化栽培和生产。

育秧纸是水稻育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稻秧在育苗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种子一定的养分、营造种子萌发、育秧的营养环境。所以育秧纸是现代水稻育秧的一项变革,为水稻的大批量快捷育秧生产提供了保证。

目前利用育秧纸进行秧床的铺设操作目前需要操作工人工操作,为了保证育秧的效果,需要在育秧纸的上下表面都铺设土层,从而有利于发芽的种子生长为秧苗。而育秧纸上下表面的土层厚度以及土层松散度要求也较高,否则会影响育秧的出秧率。这就要求操作工对于土层铺设的工作要求较高,而且土层的铺设工作也非常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通过实现了双层复合秧床的自动化铺设,提高了铺设效率和铺设效果;通过可以根据育秧的不同选择合适宽度关系的基布和种子纸,并且能够有效适用,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通过搅土杆和出料传送带表面所设的凸起颗粒,使得出料的底土和面土能够松软,并且均匀铺设于基布上或种子纸上;通过水平横杆b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种子纸卷能够始终以远离立架一侧的摩擦盘进行定位限位,并且还能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调节摩擦盘与种子纸卷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保证种子纸的张力;通过滚轮的胶圈外表面所设的轴向凸条,使得机壳在沿轨道行进的过程中能够同频率上下颠簸,从而使得出料传送带上的底土或面土能够更加松软、更加均匀地出料,还能使出料传送带上粘连的底土或面土及时掉落下来;底土放料腔和面土放料腔的侧壁倾斜设置后,不仅便于底土放料腔内的底土和面土放料腔内的面土更容易从出料传送带出料;并且也能有效防止底土或面土在搅土杆作用下搅出底土放料腔或面土放料腔。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所述机壳内沿着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有底土放料腔、种子纸放料腔和面土放料腔,所述机壳的顶部、对应于种子纸放料腔的上方设有种子纸放卷装置,所述机壳对应于底土放料腔一端的外部、还设有基层放料装置,所述机壳两侧的底部设有多组滚轮,所述机壳通过滚轮沿轨道移动,所述基层放料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基层料卷,所述种子纸放卷装置上转动连接有种子纸卷,所述基层料卷的外端与种子纸卷的外端共同向下穿过机壳的底部后与轨道背向机壳的基层放料装置的一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基层放料装置包括两端固定于机壳的水平横杆a,所述水平横杆a上依次排列有多个基层料卷,所述基层料卷分别绕水平横杆a转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a上、位于基层料卷的两侧分别套置有间隔套环。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a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机壳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土放料腔和面土放料腔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料传送带,所述底土放料腔内和面土放料腔内分别设有搅土杆,所述出料传送带将底土放料腔内的底土或面土放料腔内的面土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传送。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出料传送带面向基层放料装置的一端所在高度低于出料传送带背向基层放料装置的一端所在高度。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出料传送带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颗粒。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搅土杆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排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为弯折成弧形结构的弯杆,所述弯杆所在平面经过搅土杆的轴心。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每排搅拌叶包括多个,分别沿搅土杆轴线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排搅拌叶分别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出料传送带分别通过机壳内所设的传动辊a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辊a的一端穿出机壳后同轴固定有传动轮a,所述搅土杆对应于传动轮a的一端穿出机壳后同轴固定有传动轮b,所述传动轮a和传动轮b通过传动带a与固定于出料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传动轮c传动连接,所述出料驱动电机固定于机壳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搅土杆的转动方向与传动辊a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且底土放料腔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和面土放料腔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均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倾斜;所述底土放料腔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其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平行、所述面土放料腔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其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平行;所述底土放料腔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并且大于等于90度;所述面土放料腔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并且大于等于90度。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底土放料腔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之间的间距、所述底土放料腔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之间的间距、所述面土放料腔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面土放料腔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之间的间距分别大于凸起颗粒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种子纸放卷装置包括两根分别固定连接于机壳两侧的水平横杆b,所述水平横杆b上套置有种子纸卷,所述水平横杆b上、位于种子纸卷的两侧分别套置有摩擦盘,所述摩擦盘背向种子纸卷的一侧端面同轴固定有限位圈;并且两根水平横杆b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种子纸卷的最大直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b的外端通过立架与机壳的顶部连接,所述水平横杆b面向立架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背向水平横杆b的一端向外穿过立架所设的螺纹孔a后固定有手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b面向立架的一端表面设有凸环,所述水平横杆b的表面、位于凸环与种子纸卷面向立架一侧的摩擦盘的限位圈之间套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位圈的表面设有螺纹孔b,螺栓通过螺纹孔b螺纹连接后与水平横杆b限位。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b面向立架一端的侧壁上沿轴线设有条形槽,所述种子纸卷面向立架一侧的摩擦盘的限位圈的螺栓伸入条形槽内形成周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b背向立架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种子纸卷背向立架一侧的摩擦盘的限位圈的螺栓与定位槽的槽底顶紧。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轮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机壳的侧壁,轮轴穿出机壳后分别与同一组滚轮同轴固定,所述轮轴位于机壳与滚轮之间同轴固定有传动轮d,所述机壳的底部对应于底土放料腔设有两组滚轮,所述机壳的底部对应于面土放料腔设有一组滚轮,所述底土放料腔对应的滚轮的传动轮d通过传动带b与行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传动轮e传动连接,所述面土放料腔对应的滚轮的传动轮d通过传动带b’与行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传动轮e传动连接,所述行走驱动电机固定于机壳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轮轴、行走驱动电机和出料驱动电机分别设于底土出料腔和面土出料腔之外。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轮轴分别位于出料传送带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滚轮的两端同轴设有限位挡壁,所述限位挡壁之间形成与轨道匹配的轮槽,所述轮槽的槽底表面设有胶圈,所述胶圈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凸条。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机壳内、对应位于种子纸放料腔的下部还转动连接有水平横杆c。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轨道平行设有多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每组轨道之间设有转运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通过实现了双层复合秧床的自动化铺设,提高了铺设效率和铺设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通过可以根据育秧的不同选择合适宽度关系的基布和种子纸,并且能够有效适用,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通过搅土杆和出料传送带表面所设的凸起颗粒,使得出料的底土和面土能够松软,并且均匀铺设于基布上或种子纸上。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通过水平横杆b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种子纸卷能够始终以远离立架一侧的摩擦盘进行定位限位,并且还能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调节摩擦盘与种子纸卷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保证种子纸的张力。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通过滚轮的胶圈外表面所设的轴向凸条,使得机壳在沿轨道行进的过程中能够同频率上下颠簸,从而使得出料传送带上的底土或面土能够更加松软、更加均匀地出料,还能使出料传送带上粘连的底土或面土及时掉落下来。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底土放料腔和面土放料腔的侧壁倾斜设置后,不仅便于底土放料腔内的底土和面土放料腔内的面土更容易从出料传送带出料;并且也能有效防止底土或面土在搅土杆作用下搅出底土放料腔或面土放料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种子纸放卷装置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滚轮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铺设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所述机壳1内沿着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有底土放料腔3、种子纸放料腔4和面土放料腔5,所述机壳1的顶部、对应于种子纸放料腔4的上方设有种子纸放卷装置,所述机壳1对应于底土放料腔3一端的外部、还设有基层放料装置,所述机壳1两侧的底部设有多组滚轮7,所述机壳1通过滚轮7沿轨道40移动,所述基层放料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基层料卷2,所述种子纸放卷装置上转动连接有种子纸卷6,所述基层料卷2的外端与种子纸卷6的外端共同向下穿过机壳1的底部后与轨道40背向机壳1的基层放料装置的一端固定。

所述基层放料装置包括两端固定于机壳1的水平横杆a8,所述水平横杆a8上依次排列有多个基层料卷2,所述基层料卷2分别绕水平横杆a8转动。

所述水平横杆a8上、位于基层料卷2的两侧分别套置有间隔套环10。

所述水平横杆a8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9与机壳1固定。

所述底土放料腔3和面土放料腔5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料传送带11,所述底土放料腔3内和面土放料腔5内分别设有搅土杆13,所述出料传送带11将底土放料腔3内的底土或面土放料腔5内的面土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传送。

所述出料传送带11面向基层放料装置的一端所在高度低于出料传送带11背向基层放料装置的一端所在高度。

所述出料传送带11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颗粒12。

所述搅土杆13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排搅拌叶14,所述搅拌叶14为弯折成弧形结构的弯杆,所述弯杆所在平面经过搅土杆13的轴心。

每排搅拌叶14包括多个,分别沿搅土杆13轴线等间距设置。

相邻两排搅拌叶14分别交错设置。

所述出料传送带11分别通过机壳1内所设的传动辊a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辊a的一端穿出机壳1后同轴固定有传动轮a15,所述搅土杆13对应于传动轮a15的一端穿出机壳1后同轴固定有传动轮b16所述传动轮a15和传动轮b16通过传动带a18与固定于出料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传动轮c17传动连接,所述出料驱动电机固定于机壳1上。

所述搅土杆13的转动方向与传动辊a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且底土放料腔3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和面土放料腔5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均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倾斜;所述底土放料腔3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其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平行、所述面土放料腔5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其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平行;所述底土放料腔3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并且大于等于90度;所述面土放料腔5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并且大于等于90度。

所述底土放料腔3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11之间的间距、所述底土放料腔3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11之间的间距、所述面土放料腔5面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11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面土放料腔5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侧壁底部与对应位置处的出料传送带11之间的间距分别大于凸起颗粒12的高度。

所述种子纸放卷装置包括两根分别固定连接于机壳1两侧的水平横杆b20,所述水平横杆b20上套置有种子纸卷6,所述水平横杆b20上、位于种子纸卷6的两侧分别套置有摩擦盘23,所述摩擦盘23背向种子纸卷6的一侧端面同轴固定有限位圈24;并且两根水平横杆b20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种子纸卷6的最大直径。

所述水平横杆b20的外端通过立架21与机壳1的顶部连接,所述水平横杆b20面向立架2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螺杆27,所述螺杆27背向水平横杆b20的一端向外穿过立架21所设的螺纹孔a后固定有手轮22。

所述水平横杆b20面向立架21的一端表面设有凸环26,所述水平横杆b20的表面、位于凸环26与种子纸卷6面向立架21一侧的摩擦盘23的限位圈24之间套置有弹簧25。

所述限位圈24的表面设有螺纹孔b,螺栓29通过螺纹孔b螺纹连接后与水平横杆b20限位。

所述水平横杆b20面向立架21一端的侧壁上沿轴线设有条形槽28,所述种子纸卷6面向立架21一侧的摩擦盘23的限位圈24的螺栓29伸入条形槽28内形成周向限位。

所述水平横杆b20面向立架21一端的侧壁上沿轴线设有条形槽28,所述种子纸卷6面向立架21一侧的摩擦盘23的限位圈24的螺栓29与条形槽28的槽底顶紧。

所述水平横杆b20背向立架2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种子纸卷6背向立架21一侧的摩擦盘23的限位圈24的螺栓29与定位槽的槽底顶紧。

轮轴1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机壳1的侧壁,轮轴19穿出机壳1后分别与同一组滚轮7同轴固定,所述轮轴19位于机壳1与滚轮7之间同轴固定有传动轮d,所述机壳1的底部对应于底土放料腔3设有两组滚轮7,所述机壳1的底部对应于面土放料腔5设有一组滚轮7,所述底土放料腔3对应的滚轮7的传动轮d通过传动带b31与行走驱动电机32输出轴的传动轮e30传动连接,所述面土放料腔5对应的滚轮7的传动轮d通过传动带b’31’与行走驱动电机32输出轴的传动轮e30传动连接,所述行走驱动电机32固定于机壳1的侧壁。

所述轮轴19、行走驱动电机32和出料驱动电机分别设于底土出料腔3和面土出料腔5之外。

所述轮轴19分别位于出料传送带11的下方。

所述滚轮7的两端同轴设有限位挡壁38,所述限位挡壁38之间形成与轨道40匹配的轮槽,所述轮槽的槽底表面设有胶圈37,所述胶圈37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轴向凸条39。

所述基层料卷2的材料为无纺布。

所述机壳1内、对应位于种子纸放料腔4的下部还转动连接有水平横杆c32。

所述轨道40平行设有多组。

每组轨道40之间设有转运基板(说明书未示出)。

本申请使用的时候,首先在水平横杆a8上套置有基层料卷2,水平横杆b20上套置有种子纸卷6。

当基层料卷2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与种子纸卷6的数量相同的时候;先把基层料卷2的基布33’一端拉向下穿过机壳1后、从机壳1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方向拉出,同时将种子纸卷6的种子纸35’的一端向下伸入种子纸放料腔4内、向下绕过水平横杆c32后、从机壳1背向基层放料装置一侧的方向拉出;将基布33’和种子纸35’的端部夹住固定于机壳1所在轨道40一端的端部;分别向底土放料腔3和面土放料腔5内分别放入底土和面土;接着启动行走驱动电机32和出料驱动电机,使得机壳1沿着轨道40朝向基层放料装置的方向行进,使基布33’和种子纸35’不断从基层料卷2和种子纸卷6上拉出;并且在行进的同时,底土放料腔3内的底土通过出料传送带11出料并落在基布33’的表面;然后当机壳1的种子放料腔4经过表面落有底土的基布33’的时候,种子纸35’铺设于基布33’上的底土表面;然后再随着机壳1的继续行进,当面土放料腔35经过铺设有种子纸35’的基布33’的时候,面土放料腔5内的面土通过出料传送带11出料并落在种子纸35’上;从而由下至上依次形成了基布层33、底土层34、种子层35和面土层36,即完成了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种子纸35’为育秧纸,随着种子的育秧过程,种子纸35’会被降解吸收;当机壳1行进至轨道40的另一端的时候,关闭行走驱动电机32和出料驱动电机,然后将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切断;再将机壳1水平转动180度后搬运至相邻的另一组轨道40上,再次将基布33’和种子纸35’的端部夹住固定于机壳1所在轨道40一端的端部;再次启动行走驱动电机32和出料驱动电机,当机壳1再次进行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的铺设的时候,操作工将之前铺设好的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转运至育秧室,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持续进行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的铺设。

当基层料卷2的数量为种子纸卷6的两倍,且基层料卷2的宽度小于等于种子纸卷6的宽度的一半的时候,需要在完成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的铺设后依据基层料卷2的基布33’的宽度对组合式双层复合秧床的种子层35中的种子纸35’进行纵切,其余操作与上面的操作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