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9946发布日期:2020-03-27 12:3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塔架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塔架是电力远距离输送的常见设施,电力塔架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通过电力塔架送电的高压线可实现安全稳定的输送电力的目的。而高空常常是各种鸟类的活动空间,各种鸟类常常会在电力塔架的相应位置筑巢和逗留,这种干扰行为常常会引起高压线的受载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高压线的正常输电。现在电力塔架上的驱鸟装置一般是通过反光或喇叭进行驱赶,安装维护不便,且存在死角,驱鸟效果不好。现在急需一种震动式的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包括固定座、中空箱体、外伸杆、上支架、控制模块和太阳能发电模块,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箱体底部,所述中空箱体左侧开口,所述中空箱体内部纵向安装有所述转动支座,所述转动支座上纵向并排转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外伸杆,所述外伸杆的杆体与中空箱体的内壁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中空箱体内侧壁设有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偏心轮机构,所述偏心轮机构与外伸杆的杆体接触,所述上支架竖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空箱体顶部,所述上支架的侧部安装有红外探测仪,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中空箱体顶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内部电源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支架顶部。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横截面呈u型,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旋合安装有固定螺栓。

进一步,所述外伸杆包括中空铝合金管。

进一步,所述中空箱体内侧壁设有电动抱闸装置,所述电动抱闸装置可与转动支座的转轴接触压紧。

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分别位于转动支座左右两侧的弹簧。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设有储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红外探测仪检测鸟类等动物的存在,实现了有效开关量的控制,避免了不必要的装置电量损耗;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偏心轮机构抖动驱鸟的技术方案,利用了外伸杆的远距离传递抖动的效果,达到了高效驱鸟的效果,驱动装置内置可做到长期免维护;

(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太阳能发电模块供电,并且可将电能通过控制模块的储电单元进行储藏,具有环保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固定座,11-固定螺栓;2-中空箱体,21-转动支座,22-弹性元件,23-电机装置,24-偏心轮机构,25-电动抱闸装置,3-外伸杆,4-上支架,5-控制模块,51-红外探测仪,6-太阳能发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包括固定座1、中空箱体2、外伸杆3、上支架4、控制模块5和太阳能发电模块6,所述固定座1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箱体2底部,所述中空箱体2左侧开口,所述中空箱体2内部纵向安装有所述转动支座21,所述转动支座21上纵向并排转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外伸杆3,所述外伸杆3的杆体与中空箱体2的内壁连接有弹性元件22,所述中空箱体2内侧壁设有电机装置23,所述电机装置23的输出端连接有偏心轮机构24,所述偏心轮机构24与外伸杆3的杆体接触,所述上支架4竖向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空箱体2顶部,所述上支架4的侧部安装有红外探测仪51,所述控制模块5固定安装在中空箱体2顶部,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内部电源模块,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6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支架4顶部。所述固定座1的底部横截面呈u型,所述固定座1的底部旋合安装有固定螺栓11。所述外伸杆3包括中空铝合金管。所述中空箱体2内侧壁设有电动抱闸装置25,所述电动抱闸装置25可与转动支座21的转轴接触压紧。所述弹性元件22包括分别位于转动支座21左右两侧的弹簧。所述电源模块设有储电单元。

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在电力塔架上,可通过固定座1,并通过固定螺栓11固定压紧在电力塔架的相应位置,当鸟类动物落脚在外伸杆3上时,红外探测仪51检测到生物红外信号,该信号作为一个开关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5,控制模块5打开电动抱闸装置25,此时外伸杆3可绕转动支座21自由转动;同时,电机装置23带动偏心轮机构24运动,从而使外伸杆3在与偏心轮机构24接触运动的作用下迅速抖动,从而使鸟类动物迅速离开。当非鸟类动物,例如积雪落到外伸杆3时,红外探测仪51检测不到生命信号,电动抱闸装置25将外伸杆3常态锁定不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