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引诱确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732发布日期:2020-07-07 14:0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螨虫引诱确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捕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螨虫引诱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世界上已发现螨虫(mite)有50000多种,仅次于昆虫。不少种类与医学有关。现发现螨虫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诸如革螨、恙螨、疥螨、蠕螨、粉螨、尘螨和蒲螨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引起“酒糟鼻”或蠕螨症、过敏症、尿路螨症、肺螨症、肠螨症和疥疮,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而目前与人类接触的螨虫的形体颜色大都以乳白色为主,但是因其形体过小,几乎为肉眼不可见的生物,但是,如果在与螨虫颜色相反的映衬下,肉眼还是能够看到螨虫的,如中国实用专利申请号为201621246014.2,名称为一种除螨虫贴,公开了螨虫引诱确认装置,又如中国实用专利申请号为201721208859.7,名称为一种用于捕活螨的捕螨贴,也公开了螨虫引诱确认装置,但是该螨虫引诱确认装置的引诱剂仅仅起到了引诱螨虫,供螨虫食用的目的,现有的螨虫引诱确认装置都有一个缺陷,先引诱螨虫,让螨虫与食物接触并食用,那么螨虫只会繁殖的越来越多,整个螨虫引诱确认装置聚集螨虫(包括活螨、死亡螨虫),螨虫引诱确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本就是螨虫源,后期还要对使用过的螨虫引诱确认装置进行处理。

还如中国发明专利号为zl03106131.1,发明名称为引诱螨虫的确认用具及螨虫的捕获方法,公开了引诱片、引诱片上附有螨虫引诱剂,引诱片上覆盖薄膜片,并以螨虫颜色相反为映衬来起到肉眼观察螨虫的目的,但是,该产品存在以下缺陷,1:螨虫进入引诱片并食用引诱剂,螨虫混入引诱剂中肉眼很难察觉、辨别与观看;2:在食物的作用下,螨虫大量繁殖,食用完引诱剂,就没有引诱效果了,也就无法在确认螨虫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给消费者多一种捕获螨虫、确认螨虫的螨虫引诱确认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引诱到的螨虫与引诱剂的螨虫引诱确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螨虫引诱确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能使螨虫进入的通道,装置本体包括可以开闭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的第一本体上设有引诱剂,第一本体上还涂有粘胶,粘胶位于引诱剂的周围,装置本体闭合时,引诱剂与第二本体具有一定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本体上设置有聚引体,所述的引诱剂设在该聚引体上,装置本体闭合时,聚引体与第二本体具有一定距离。

进一步,所述的聚引体上设置有聚引腔,所述的引诱剂放置在聚引腔内,该聚引腔的开口朝向第二本体。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本体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本体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

进一步,所述装置本体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进一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铰链连接、卡接、插拔式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进一步,所述聚引体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本体使用时是闭合的,引诱剂的味道从通道散发出去,螨虫沿着通道进入,进入以后,因为装置本体内部的引诱剂味道是最浓烈的,因此,螨虫会随机爬动,试图找到引诱剂,起到引诱螨虫、捕获螨虫的目的,但是因为本发明的结构设计,螨虫是无法触碰到引诱剂的,那么就无法给于螨虫大量繁殖所必需的的食物,相对传统技术而言,本发明在使用后,不会成为聚集大量螨虫的危险源。

2:本发明的引诱剂放置在第一本体上,其周围布满粘胶,闭合时,第二本体与引诱剂又不接触,防止螨虫食用引诱剂,使得引诱剂在引诱有效期内都是具有引诱效果的,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时间。

3:让螨虫与引诱剂不接触,然后第一本体内表面或第二本体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那么,开启本装置本体时,就能观察到捕获到螨虫,同时,本发明的螨虫是没有混入引诱剂中的,观看时,打开装置本体,因此,观察的更加清楚、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在b-b1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图1在b-b1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传统确认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螨虫引诱确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上设有能使螨虫进入的通道11,通道11还可以用来使装置内外空气流通、交换,因为螨虫的生命活动需要空气,通道11也可以将引诱剂14的味道散发出去,引诱螨虫,装置本体1包括可以开闭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12与第二本体13,该连接方式可采用铰链连接、卡接、插拔式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所述的第一本体12上设有引诱剂14,第一本体12上还涂有粘胶3,粘胶3位于引诱剂14的周围,粘胶3防止螨虫爬入并食用引诱剂14,通过上述设计,引诱过来的螨虫,从第一本体12是无法接触引诱剂14的,装置本体1闭合时,引诱剂14与第二本体13具有一定距离,即引诱剂14与第二本体13是不接触,因此,引诱过来的螨虫,从第二本体13是无法接触引诱剂14的。

本装置本体1使用时是闭合的,引诱剂14的味道从通道11散发出去,螨虫沿着通道11进入,进入以后,因为装置本体1内部的引诱剂14味道是最浓烈的,因此,螨虫会随机爬动,试图找到引诱剂14,起到引诱螨虫、捕获螨虫的目的,但是因为本发明的结构设计,螨虫是无法触碰到引诱剂14的,那么就无法给于螨虫大量繁殖所必需的的食物,相对传统技术而言,本发明在使用后,不会成为聚集大量螨虫的危险源。

如图5所示:相对传统技术公开了引诱片01、引诱片上附有螨虫引诱剂14,引诱片上覆盖薄膜片02,本发明的引诱剂14放置在第一本体12上,其周围布满粘胶3,闭合时,第二本体13与引诱剂14又不接触,防止螨虫食用引诱剂14,使得引诱剂14在引诱有效期内都是具有引诱效果的,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时间。

螨虫被吸引或捕获后,在装置本体1内随机爬行,以试图找到引诱剂14,因此所述的第二本体13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或者第一本体12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相对传统技术公开了引诱片01、引诱片上附有螨虫引诱剂14,引诱片上覆盖薄膜片02,螨虫进入引诱片上食用引诱剂14,相对传统螨虫与引诱剂14混在一起观察,而本发明的效果是:让螨虫与引诱剂14不接触,然后第一本体12内表面或第二本体13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那么,开启本装置本体1时,就能观察到捕获到螨虫,同时,本发明的螨虫是没有混入引诱剂14中的,观看时,打开装置本体1,因此,观察的更加清楚、清晰。

又因,螨虫在第一本体12内表面活动是随机的,但是第一本体12内表面都设计成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是最佳的,当然局部设计成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当螨虫爬到该局部时也能达到确认螨虫的作用,大部分螨虫是乳白色的,当然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不一定只是褐色、黑色、茶色等深色,应当以肉眼能够看到螨虫爬行的颜色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比如红色、紫色,暗红色、橙色等其他能够配置出来且用肉眼能够看到螨虫爬行的颜色。当然设计成深色的是最佳的,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应当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装置本体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长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引诱剂不仅限于食物,还可以是信息素,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类螨虫引诱剂,或食物、现有引诱剂与信息素的任何配比结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本体12上设置有聚引体2,所述的引诱剂14设在该聚引体2上,装置本体1闭合时,聚引体2与第二本体13具有一定距离,设置聚引体2的目的是,让引诱剂14接近第二本体13,但是引诱剂14与聚引体2都不与第二本体13接触的,螨虫接触不到引诱剂14,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1的全部效果,同时,让第二本体13的内表面具有强烈的引诱剂14味道,让螨虫在第二本体13的内表面上随机爬行,并诱惑螨虫试图找到引诱剂14,但是实际上,螨虫无法进入引诱剂14的。

所述的聚引体2上设置有聚引腔21,所述的引诱剂14放置在聚引腔21内,引诱剂14防止该聚引腔21内,防止引诱剂14散落,该聚引腔21的开口朝向第二本体13,目的是让该引诱剂14的味道冲向第二本体13内表面的,使得第二本体13内表面的味道是最浓烈的,虽然引诱剂分子的运动是随机的,但是,引诱剂分子最先是运动到第二本体13内表面的(如图4箭头所示),味道也是最浓烈的,大量引诱到的螨虫也会聚集在第二本体13内表面,方便确认螨虫,因此,优选的,通过聚引体使引诱剂约接近第二本体的内表面,第二本体的内表面越浓烈,引诱到并聚集在第二本体内表面的螨虫越多。

所述第二本体13上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优选的,第二本体13内表面具有与螨虫身体颜色相反的容易确认引诱到螨虫的颜色。

所述聚引体2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