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9728发布日期:2020-09-01 16:4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同时西方国家在建造园林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园林艺术的发展,对坡地绿植的灌溉也越来越讲究,在考虑绿植存活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植的美观以及节能等方面,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包括园林地基、开设在所述园林地基上的人工湖和位于所述园林地基上的坡地土壤,所述坡地土壤的最高处安装有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在所述人工湖的湖底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抽水管道连接到喷水装置内部,所述喷水装置和坡地土壤内部设有管路总成。

优选的,所述喷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雾化炮外壳和设置于所述雾化炮外壳后侧驱动雾化炮外壳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雾化炮外壳呈前大后小的空心喇叭状结构,在其小径端内嵌设有雾化芯,在所述雾化炮外壳的大径端内部设有安装架,在所述安装架的中心处背面安装有减速电机,在所述雾化炮外壳的出口处设有扇叶,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扇叶的主轴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路总成包括呈发散式埋藏在坡地土壤内的若干坡地灌溉管,所述坡地灌溉管与其埋藏部位的坡地土壤坡度相贴合,在所述坡地灌溉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灌溉孔,在灌溉孔内还嵌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管路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三通,所述三通的其中一通口与所述抽水管道连接,所述三通的另外两通口分别连接有软管和灌溉输水管。

优选的,所述软管与所述三通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灌溉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阀杆穿过所述箱体并延伸到所述箱体外部。

优选的,各个所述坡地灌溉管的起始端汇聚在一处并与灌溉输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雾化炮外壳的小径端连接有接头,且所述接头与所述软管的末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接头固定,所述摆杆上远离所述接头的部分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摆杆的上方设有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底面设有凸轴,所述凸轴可活动的嵌设于所述导向槽内部,且所述凸轴的直径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曲柄另一端上方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u型支架上,所述u型支架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顶壁,所述摆杆靠近所述接头的一端顶面设有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所述箱体的内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园林地基内建设坡地土壤,并挖设人工湖;

步骤二;在人工湖的湖底安装水泵;

步骤三:将水泵通过管路总成与喷水装置连接,管路总成的坡地灌溉管采用波纹管,以贴合坡地实时坡度的方式分别均匀埋藏于坡地土壤内;

步骤四:在坡地土壤内种植绿植;

步骤五:每隔1~3日开启喷水装置对坡地上的绿植进行喷雾;

步骤六:每隔1~2周通过坡地灌溉管对坡地绿植进行根部灌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坡地式的灌溉方式,通过人工湖直接供水,在雨水天气时人工湖能够起到收集雨水补充水源的作用,并增加园林美观,更加节能,且通过喷雾和根部直接灌溉的双向交叉方式,不仅使坡地高低处的绿植能够供水均匀,并且定期的喷雾能够除去绿植上的浮灰,使绿植更加鲜艳翠绿,保证园林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灌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水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灌溉孔在坡地灌溉管上的分布状态示意图。

图中:园林地基a;人工湖b;坡地土壤c;水泵1;喷水装置2;箱体20;驱动机构21;摆杆210;导向槽210a;曲柄211;u型支架212;伺服电机213;凸轴214;转轴215;雾化炮外壳22;安装架220;扇叶221;减速电机222;雾化芯223;接头23;抽水管道3;管路总成4;坡地灌溉管40;灌溉孔40a;灌溉输水管41;三通42;第一阀门43;第二阀门44;软管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装置,包括园林地基a、开设在园林地基a上的人工湖b和位于园林地基a上的坡地土壤c,坡地土壤c的最高处安装有喷水装置2,喷水装置2,在人工湖b的湖底安装有水泵1,水泵1的出水口通过抽水管道3连接到喷水装置2内部,喷水装置2和坡地土壤c内部设有管路总成4。

具体的,喷水装置2包括箱体20,箱体20内部设有雾化炮外壳22和设置于雾化炮外壳22后侧驱动雾化炮外壳22摆动的驱动机构21,雾化炮外壳22呈前大后小的空心喇叭状结构,在其小径端内嵌设有雾化芯223,在雾化炮外壳22的大径端内部设有安装架220,在安装架220的中心处背面安装有减速电机222,在雾化炮外壳22的出口处设有扇叶221,减速电机222的输出轴与扇叶221的主轴同轴连接,雾化芯223内开设有若干密集的微小孔洞,输入进雾化炮外壳22内部的水经过雾化芯223中的微小孔洞被雾化为小水滴的水雾,经过减速电机222的驱动带动扇叶221快速转动,将水雾喷出,随着坡地的逐渐下降对所有坡地上的绿植进行喷水,驱动机构21带动雾化炮外壳22不断的来回摆动,使水雾能够喷到整个坡地上。

其次,管路总成4包括呈发散式埋藏在坡地土壤c内的若干坡地灌溉管40,坡地灌溉管40与其埋藏部位的坡地土壤c坡度相贴合,在坡地灌溉管40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灌溉孔40a,在灌溉孔40a内还嵌设有滤网,滤网能够防止土壤从灌溉孔40a进入坡地灌溉管40造成堵塞,各个坡地灌溉管40中的水经过灌溉孔40a渗透到坡地土壤c中直接为绿植的根部进行浇水,使灌溉更加彻底和均匀。

进一步地,管路总成4还包括设置于箱体20内的三通42,三通42的其中一通口与抽水管道3连接,三通42的另外两通口分别连接有软管45和灌溉输水管41,人工湖b中的水经过水泵1抽吸后经三通42分流到喷雾和根部灌溉部分,软管45与三通42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43,灌溉输水管41上安装有第二阀门44,第一阀门43的阀杆穿过箱体20并延伸到箱体20外部,通过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分别控制喷雾和根部灌溉部分水流的打开和关闭。

除此之外,各个坡地灌溉管40的起始端汇聚在一处并与灌溉输水管41连接,使水流分流到各个坡地灌溉管40中。

具体的,雾化炮外壳22的小径端连接有接头23,且接头23与软管45的末端连接。驱动机构21包括摆杆210,摆杆210的一端与接头23固定,摆杆210上远离接头23的部分开设有导向槽210a,摆杆210的上方设有曲柄211,曲柄211的一端底面设有凸轴214,凸轴214可活动的嵌设于导向槽210a内部,且凸轴214的直径与导向槽210a的宽度相适配。驱动机构21还包括曲柄211另一端上方的伺服电机213,伺服电机213安装于u型支架212上,u型支架212的顶端固定于箱体20的内顶壁,摆杆210靠近接头23的一端顶面设有转轴215,且转轴215与箱体20的内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213的带动曲柄211以伺服电机213的输出轴为轴心做圆周摆动,其摆动过程中,凸轴214在导向槽210a中来回滑动并转动,带动摆杆210以转轴215为轴心做周期来回摆动,实现雾化炮外壳22的摆头功能。

一种基于坡体斜流式的园林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园林地基a内建设坡地土壤c,并挖设人工湖b;

步骤二;在人工湖b的湖底安装水泵1;

步骤三:将水泵通过管路总成4与喷水装置2连接,管路总成4的坡地灌溉管40采用波纹管,以贴合坡地实时坡度的方式分别均匀埋藏于坡地土壤c内;

步骤四:在坡地土壤c内种植绿植;

步骤五:每隔1~3日开启喷水装置2对坡地上的绿植进行喷雾;

步骤六:每隔1~2周通过坡地灌溉管40对坡地绿植进行根部灌溉。

具体开启喷水装置2和坡地灌溉管40的时间视当地的干旱程度进行自主判断。

需要补充的是,坡地灌溉管40上的各个灌溉孔40a分布如图6所示,按照坡地位置的高低顺序,高度较高处的坡地灌溉管40上的灌溉孔40a位于坡地灌溉管40上部,随着高度逐渐降低灌溉孔40a的位置也在坡地灌溉管40上逐渐降低,此设计目的由于水流自坡地高处流下,高处的灌溉孔40a水流充足所以高度高,不会从高处的灌溉孔40a全部流出,低处的灌溉孔40a水流匮乏,设置在下方能够保证与高处的灌溉孔40a水流保持基本一致,保证了高处和低处的灌溉均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