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滴轮用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138发布日期:2020-05-26 17:08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滴轮用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尤其涉及一种水滴轮用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



背景技术:

水滴轮上设置有刹车结构,用于防止抛线时线杯转速过快而导致爆线。现有的水滴轮一般单独采用磁力刹车或离心刹车进行缓速调节,若通过磁力刹车对水滴轮进行缓速调节,则只需要在外侧旋转刹车旋钮,即可实现缓速调节,不需要打开水滴轮的掌侧盖,但是磁力刹车的磁力会一直存在,磁力的残留会影响渔线的出线;若通过离心刹车对水滴轮进行缓速调节时必须打开水滴轮的掌侧盖,但在水边复杂环境使用水滴轮时尽量不要打开水滴轮的掌侧盖,以防掌侧盖或其他配件因掉进水里而造成损失。因此,现有的水滴轮的刹车系统在进行缓速调节时,采用磁力刹车的水滴轮进行单独刹车时磁力会一直存在,影响渔线出线;采用离心刹车的水滴轮进行调速需要打开水滴轮的掌侧盖,容易造成配件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滴轮用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滴轮用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包括刹车架、刹车架盖、摩擦内圈、离心摩擦圈,摩擦内圈、刹车架盖、刹车架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摩擦内圈设置于刹车架盖的内侧,离心摩擦圈设置于刹车架的外侧;刹车架上旋转连接有刹车豆,刹车架上设置有限位台。

进一步地、刹车豆包括一个一号刹车豆、一对二号刹车豆和一个三号刹车豆,一号刹车豆、二号刹车豆、三号刹车豆均通过中心轴与刹车架旋转相连;一号刹车豆、二号刹车豆、三号刹车豆以刹车架中心为中心环绕设置,且一对二号刹车豆关于刹车架中心对称设置,一号刹车豆与三号刹车豆相对设置于二号刹车豆的两侧。

进一步地、一号刹车豆的内侧左端设置有头部;二号刹车豆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头部;三号刹车豆的内侧右端设置有头部;一号刹车豆、二号刹车豆、三号刹车豆均通过头部与摩擦内圈相接。

进一步地、刹车豆由头部和尾部组成,中心轴插置于头部和尾部之间。

进一步地、离心刹车设置于水滴轮主体的内部;水滴轮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掌侧盖,右侧设置有齿侧盖;离心刹车位于掌侧盖的内侧,齿侧盖的内侧设置有螺旋齿;水滴轮主体内设置有线杯,线杯的中心处插置有主轴;掌侧盖的内侧设置有线杯侧盖,线杯侧盖的轴承室内设置有轴承;主轴的一端插置于螺旋齿的内部,另一端穿过刹车架后与线杯侧盖内的轴承相连接。

进一步地、掌侧盖上设置有刹车旋钮,刹车旋钮的内侧设置有斜滑开关b,斜滑开关b的内侧设置有斜滑开关a;斜滑开关a与摩擦内圈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线杯侧盖上设置有斜滑开关弹簧,斜滑开关弹簧位于斜滑开关a与线杯侧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通过在水滴轮外部操作刹车旋钮对摩擦内圈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改变刹车豆与离心摩擦圈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外控控制离心刹车刹车力度的大小,调节过程不需要打开水滴轮的掌侧盖,避免造成配件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在水滴轮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离心刹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摩擦内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轴侧图。

图5为刹车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斜滑开关b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斜滑开关a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斜滑开关b、斜滑开关a与摩擦内圈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刹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右手使用的水滴轮内的刹车豆位置未限定时与刹车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右手使用的水滴轮内的刹车豆位置限定时与刹车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侧视图。

图14为一号刹车豆从位置未限定变化到位置限定过程中与摩擦内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为二号刹车豆从位置未限定变化到位置限定过程中与摩擦内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三号刹车豆从位置未限定变化到位置限定过程中与摩擦内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7为左手使用的水滴轮内的刹车豆位置未限定时与刹车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为左手使用的水滴轮内的刹车豆位置限定时与刹车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为图2中线杯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刹车架;2、刹车架盖;3、摩擦内圈;4、离心摩擦圈;5、刹车豆;6、水滴轮主体;7、线杯;8、螺旋齿;9、掌侧盖;10、齿侧盖;11、主轴;12、轴承;13、刹车旋钮;16、斜滑开关b;17、斜滑开关a;18、斜滑开关弹簧;19、一号刹车豆;20、二号刹车豆;21、三号刹车豆;22、中心轴;23、头部;24、线杯侧盖;25、尾部;26、限位台;

a、a处限位;b、b处限位;c、收线方向;d、抛投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水滴轮用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离心刹车设置于水滴轮主体6的内部;水滴轮主体6的左侧设置有掌侧盖9,右侧设置有齿侧盖10;离心刹车位于掌侧盖9的内侧,齿侧盖10的内侧设置有螺旋齿8。

本实用新型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包括刹车架1、刹车架盖2、摩擦内圈3、离心摩擦圈4,摩擦内圈3、刹车架盖2、刹车架1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刹车架1与刹车架盖2固定相连;摩擦内圈3设置于刹车架盖2的内侧,离心摩擦圈4设置于刹车架1的外侧;刹车架1上旋转连接有刹车豆5,刹车架1上设置有限位台26,限位台26与刹车架1为一体结构。

水滴轮主体6内设置有线杯7,线杯7的中心处插置有主轴11;掌侧盖9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线杯侧盖19,线杯侧盖19与离心摩擦圈4固定相连,摩擦内圈3与线杯侧盖19的轴承室外径相接进行定位,线杯侧盖19的轴承室内设置有轴承12;主轴11与线杯7固定紧连;主轴11的一端插置于螺旋齿8的内部,主轴11的这一端与螺旋齿8之间为松配,二者可相对转动;主轴11的另一端是与刹车架1固定相连的,它穿过刹车架1后与线杯侧盖19内的轴承12相连接。

掌侧盖9上设置有刹车旋钮13,刹车旋钮13的内侧设置有斜滑开关b16,斜滑开关b16的内侧设置有斜滑开关a17;如图8所示,斜滑开关a17与摩擦内圈3固定相连。在掌侧盖9的外部正向旋转刹车旋钮13,刹车旋钮13带动斜滑开关b16旋转,斜滑开关b16旋转使其自身的斜面升降,从而控制与斜滑开关b16相配合设置的斜滑开关a17的移动。斜滑开关b16的作用是挤压斜滑开关a17,通过旋转斜滑开关b16使其斜面升高,斜滑开关b16的斜面挤压斜滑开关a17,使斜滑开关a17向靠近线杯7的方向移动。斜滑开关a17是不旋转的,只能向靠近或远离线杯7的方向移动。

线杯侧盖19上设置有斜滑开关弹簧18,斜滑开关弹簧18位于斜滑开关a17与线杯侧盖19之间。当正向旋转刹车旋钮13时,斜滑开关b16与斜滑开关a17之间的挤压力大于斜滑开关弹簧18的弹力。斜滑开关弹簧18的作用是在反向旋转刹车旋钮13时,刹车旋钮13带动斜滑开关b16反向旋转,斜滑开关b16的斜面降低不再挤压斜滑开关a17,斜滑开关a17在斜滑开关弹簧18的回弹作用下被推动着向远离线杯7的方向移动,因斜滑开关a17与摩擦内圈3是固定相连的,从而推动摩擦内圈3向远离线杯7的方向移动。

如图5、10所示,刹车豆5由头部24和尾部25组成,中心轴22插置于头部24和尾部2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架1上的刹车豆的数量为4个,刹车豆5包括一个一号刹车豆19、一对二号刹车豆20和一个三号刹车豆21,一号刹车豆19、二号刹车豆20、三号刹车豆21均通过中心轴22与刹车架1旋转相连,线杯7转动时,刹车豆5以中心轴22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如图14-16所示,四个刹车豆分别是三种不同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刹车豆与摩擦内圈3的接触位置不同,决定了其与摩擦内圈3接触的先后顺序及接触力度不同。

一号刹车豆19、二号刹车豆20、三号刹车豆21以刹车架中心为中心环绕设置,且一对二号刹车豆关于刹车架中心对称设置,一号刹车豆19与三号刹车豆21相对设置于二号刹车豆的两侧。

一号刹车豆19的内侧左端设置有头部23;二号刹车豆20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头部23;三号刹车豆21的内侧右端设置有头部23;一号刹车豆19、二号刹车豆20、三号刹车豆21均通过头部23与摩擦内圈3相接。

如图10-13所示,以右手使用的水滴轮内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是通过在水滴轮的外部操作刹车旋钮13,通过旋转刹车旋钮13带动斜滑开关b16转动,由斜滑开关b16转动带动与其相配合设置的斜滑开关a17移动,斜滑开关a17移动进而带动摩擦内圈3向靠近线杯7的方向移动,当斜滑开关a17反向移动时摩擦内圈3在斜滑开关弹簧18的回弹作用下向远离线杯7的方向移动,即实现摩擦内圈3的左右移动,摩擦内圈3的左右移动会改变其与刹车豆5之间的距离,摩擦内圈3左移会增大其与刹车豆5之间的距离,摩擦内圈3右移会减小其与刹车豆5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通过在水滴轮的外部操作刹车旋钮13来控制摩擦内圈3的左右移动,此为外控;通过刹车豆5与离心摩擦圈4接触产生摩擦力且离心摩擦圈4位于刹车豆5的外侧,此为外摩。离心刹车通过控制摩擦内圈3与刹车豆5接触程度的大小,改变了刹车豆5的自由移动空间大小,此为内接,从而反向控制刹车豆5与离心摩擦圈4接触程度的大小,实现对离心刹车摩擦力大小的控制。

抛投时,水滴轮内的线杯7逆时针转动,主轴11转动带动刹车架1旋转,在离心作用下刹车架1上的刹车豆5会以中心轴2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使得刹车豆5的尾部25与其外侧的离心摩擦圈4相接触产生摩擦,实现缓速调节。当摩擦内圈3位于最左端的位置时,此时摩擦内圈3与线杯7的距离最远,摩擦内圈3与刹车豆5不接触,刹车豆5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最大,刹车豆5顺时针旋转后可以伸出刹车架的外圈与离心摩擦圈相接触,刹车豆与离心摩擦圈4接触力度最大,产生的摩擦力最大;当刹车豆5与离心摩擦圈相接触时,刹车豆5的尾部不与限位台相接触。

随着摩擦内圈3向右移动,摩擦内圈3开始与刹车豆5的头部23相接触,并且摩擦内圈3与刹车豆相接触的位置所对应的外径逐渐变大,留给刹车豆5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逐渐变小,刹车豆5顺时针旋转后其头部24与摩擦内圈3接触进行限位,刹车豆的尾部25与离心摩擦圈4接触力度逐渐减小,产生的摩擦力逐渐减小。当摩擦内圈3移动到最右时刹车豆5在摩擦内圈3的限位作用下而无法自由活动,此时刹车豆的尾部25与离心摩擦圈4不接触,不产生摩擦力。

如图10所示,a处限位为摩擦内圈3对刹车豆5头部进行的限位,反向限制刹车豆5尾部与离心摩擦圈4之间摩擦力的大小;b处限位为通过限位台26限制刹车豆的最大位移,限位台26的设置起到了保险作用,如果不设置限位台26,当刹车豆5与离心摩擦圈不接触时刹车豆会出现倒转的情况,限位台26此时用于限制刹车豆的最大位移;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刹车豆5与限位台26一直不接触。

抛投时线杯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离心作用下刹车豆5通过旋转使其尾部25与离心摩擦圈4相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缓速的目的;收线时,线杯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主轴11转动带动刹车架1顺时针旋转,在离心作用下刹车架1上的刹车豆5会以中心轴22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使得刹车豆5的尾部25与其外侧的离心摩擦圈4相分离不产生摩擦,实现收线时基本没有摩擦力,收线时不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外控内接外摩式离心刹车通过在水滴轮外部操作刹车旋钮对摩擦内圈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改变刹车豆与离心摩擦圈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外控控制离心刹车刹车力度的大小,调节过程不需要打开水滴轮的掌侧盖,避免造成配件丢失,能够实现抛投时受摩擦力进行缓速调节,收线时受力小使得收线不费力。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