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种植水循环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7181发布日期:2020-06-20 14:0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种植水循环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温室种植水循环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温室种植(即:大棚种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为农业生产创造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由于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大多数作物生长的温度介于15-40℃之间,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区间,作物生产的速率会迅速减缓,尤其是当温度高于40℃时,很容易导致幼苗停止生长发育、甚至幼苗枯萎而死);因此,如何对温室的温度进行有效掌控成为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对温室的温度调控(尤其是对温室的夏季降温处理)主要有强制或自然通风散热、湿帘风扇降温、室内水膜降温、棚顶喷淋降温、空调设备降温等单种或多种复合降温方式。但由于温室的区域面积较大,此类方式的应用普遍面临温控设备成本高、降温效率低、系统能耗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温室温控方式提出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种植水循环温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室种植水循环温控系统,它包括若干个布置于温室大棚内部且自身具有浇灌管路的作物种植架以及布置于温室大棚外部且具有进水总管和排水总管的冷却水给排水总成,若干个所述作物种植架在进水总管与排水总管之间作串联或并联或混联。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给排水总成包括用于对原水和/或经由排水总管排出的废水进行过滤净化的过滤装置、用于对经由过滤装置过滤后形成的净水进行临时存储的蓄水池和用于将净水由蓄水池中泵出的净水水泵、用于对经由净水水泵泵出的净水作冷热交换处理以形成冷却水的冷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将经由冷热交换器排出的冷却水泵入作物种植架内的冷却水水泵;所述进水总管由连通于过滤装置与蓄水池之间、连通于蓄水池与净水水泵之间、连通于净水水泵与冷热交换器之间、连通于冷热交换器与冷却水水泵之间以及连接于冷却水水泵的出水口上的进水管段组成。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埋设于地下。

优选地,所述冷热交换器包括一端通过进水管段与净水水泵相连且另一端通过进水管段与冷却水水泵相连的集水箱以及外置于集水箱分布且冷媒管路置于集水箱内的制冷机。

优选地,所述作物种植架包括一纵向截面形状呈类梯形或类三角形且由若干根自流衔接管和结构支撑杆作拼装连通后形成的架体以及若干个沿架体的斜边的延伸方向呈逐级错层分布于架体内并通过浇灌管路与自流衔接管相连通的种植槽,所有所述种植槽与对应的自流衔接管共同形成类“s”形的水路流道;所有所述水路流道在进水总管与排水总管之间作串联或并联或混联。

优选地,若干个所述作物种植架在温室大棚内呈矩形阵列分布,处于同一行的所述作物种植架之间通过各自水路流道逐一串联为一体,处于同一列且位于温室大棚一端的所有所述作物种植架的水路流道的入水口同时通过一列位入水总管与进水总管相连通,处于同一列且位于温室大棚的另一端的所有所述作物种植架的水路流道的出水口同时通过一列位出水总管与排水总管相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作物种植架自身的浇灌管路与冷却水给排水总成共同在温室大棚的内部形成相互间或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的水流供给体系关系,从而利用冷却水给排水总成不但可以向各个作物种植架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必要的水分(即:实现对作物的灌溉),而且利用作物种植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的特点亦可将作物种植架纳入整个温室的水循环冷却系统中,从而达到对温室大棚的内部环境温度调控的效果;其将作物种植、作物灌溉和温度调控集为一体,可有效降低设备的购置及装配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改善温室的温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水走向参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物种植架的结构参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槽的结构参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物种植架内的水路流道走向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室种植水循环温控系统,它包括若干个布置于温室大棚a的内部且自身具有浇灌管路c的作物种植架b以及布置于温室大棚a的外部且具有进水总管和排水总管1的冷却水给排水总成;其中,若干个作物种植架b在进水总管与排水总管1之间作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由此,可以利用作物种植架b作为各类植物或农作物的种植栽培载体,通过各个作物种植架b自身的浇灌管路c与冷却水给排水总成共同在温室大棚a的内部形成相互间或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的水流供给体系关系,从而利用冷却水给排水总成不但可以向各个作物种植架b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必要的水分(即:实现对作物的灌溉),而且利用作物种植架b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的特点亦可将作物种植架b纳入整个温室的水循环冷却系统中,从而达到对温室大棚b的内部环境温度调控的效果;基于本实施例所构建的水循环温控系统将作物种植、作物灌溉和温度调控集为一体,可有效降低设备的购置及装配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改善温室的温度质量。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冷却水给排水总成的结构,尤其是通过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冷却水给排水总成包括用于对原水(如市政自来水等)和/或经由排水总管1排出的废水进行过滤净化的过滤装置2、用于对经由过滤装置2过滤后形成的净水进行临时存储的蓄水池3和用于将净水由蓄水池3中泵出的净水水泵4、用于对经由净水水泵4泵出的净水作冷热交换处理以形成冷却水的冷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将经由冷热交换器排出的冷却水泵入作物种植架b内的冷却水水泵5;其中,进水总管由连通于过滤装置2与蓄水池3之间、连通于蓄水池3与净水水泵4之间、连通于净水水泵4与冷热交换器之间、连通于冷热交换器与冷却水水泵5之间以及连接于冷却水水泵5的出水口上的进水管段6组成。

由此,可利用过滤装置2来滤除原水或废水中的颗粒杂质以形成可供灌溉作物使用的净水,利用冷热交换器对净水作降温处理以形成温度相对较低且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冷却水,然后,再利用遍布于温室大棚a内的众多作物种植架b作为冷却水的供给管线,从而在完成对作物灌溉的同时,对温室大棚a内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以达到温度均匀调控的效果;最后,经由排水总管1排出的废水则可再次进入过滤装置2中进行过滤净化,不但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利用废水与原水之间的温差亦可为降低冷热交换器的能耗创造条件。

作为优选方案,为净水能够以相对降低地温度被输送至冷热交换器中进行冷热交换处理以为降低冷热交换器的能耗创造条件,本实施例的蓄水池3优选埋设于地下的方案。

为简化冷热交换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冷热交换器包括一端通过进水管段6与净水水泵4相连且另一端通过进水管段6与冷却水水泵5相连的集水箱7以及外置于集水箱7分布且冷媒管路8置于集水箱7内的制冷机9。由此,基于制冷技术原理,通过制冷机9对冷媒(或雪种)的处理,使冷媒管路8在传送冷媒的过程中,在集水箱7内完成与净水的冷热交换,从而将净水中的热量带走,以最终形成向作物种植机b进行供给的冷却水。

作为优选方案,为充分且有效地将众多作物种植架b融入到整个冷却水给排水总成的水路体系中,使冷却水既能够对作物进行灌溉,又可以对温室大棚a进行均匀地温度调控,本实施例的作物种植架b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图3所示的结构形式,即:包括一纵向截面形状呈类梯形或类三角形且由若干根自流衔接管10和结构支撑杆11作拼装连通后形成的架体以及若干个沿架体的斜边的延伸方向呈逐级错层分布于架体内并通过浇灌管路c与自流衔接管10相连通的种植槽12,所有种植槽12与对应的自流衔接管10共同形成类“s”形的水路流道(如图5所示);所有水路流道在进水总管与排水总管b之间作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由此,基于架体本身的结构形态,通过对自流衔接管10和结构支撑杆11的数量及位置的选择应用,可在架体内形成具有一定流向的冷却水流动管路,而在种植槽12和浇灌管路c的配合下则可在每个作物种植架b的内部形成沿架体的斜面方向由上至下分布的自流水管路,既可以给每个种植槽12提供冷却水以便对作物进行灌溉,又可以利用冷却水的自流效应来降低冷却水水泵5的压力;同时通过将各个作物种植架b(即:相当于水路流道)进行或串联或混联或并联的串通连接,即可在温室大棚a的内部形成均匀密布的冷却水管网,以达到对温室大棚a的内部环境进行均匀温度调控的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为简化整个冷却水管网的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若干个作物种植架b在温室大棚a内呈矩形阵列分布;其中,处于同一行的作物种植架b之间通过各自水路流道逐一串联为一体,处于同一列且位于温室大棚a一端的所有作物种植架b的水路流道的入水口同时通过一列位入水总管13与进水总管相连通,处于同一列且位于温室大棚a的另一端的所有作物种植架b的水路流道的出水口则同时通过一列位出水总管14与排水总管1相连通。由此可利用列位入水总管13作为温室大棚a内的冷却水总分配管,利用列位出水总管14作为温室大棚a内的废水汇集管,而通过将作物种植架b作成行串联则可在温室大棚a内形成由一端流向另一端的冷热交换水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