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简易轴承的渔线轮用传动齿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5172发布日期:2020-06-30 19:4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简易轴承的渔线轮用传动齿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线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简易轴承的渔线轮用传动齿杆。



背景技术:

渔轮,也叫渔线轮、放线器、卷线器,古称钓车,是抛(海)竿钓鱼必备钓具之一,渔线轮主要由摇臂本体、抛线轮本体、渔线轮线壳、渔线轮线杯和渔线轮主体构成,使用者能够自摇臂本体处向渔线轮主体内的传动机构输入动力,之后渔线轮主体内的传动机构能够带动渔线轮线壳和渔线轮线杯以一定的规则进行运转,从而较佳的实现了诸如放线、抛线、收线等功能。渔线轮动力传递结构的好坏对渔线轮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渔线轮动力传递结构主要由摇臂本体、传动机构等构成;其中,摇臂本体用于动力的输入,传动机构用于动力的传递和分配,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杆和转动轴承等。

现有渔线轮在使用过程中,为使传动齿杆与转动轴承之间在相对转动的同时不易产生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影响实际使用操作,请参阅说明书附图7,通常在将转动轴承套于传动齿杆外后,在传动齿杆上转动轴承的左侧增设一个限位结构,使两者之间只能发生相对转动,此实施方式在该领域中实施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完成转动轴承与传动齿杆之间的组装或拆卸过程中较为麻烦,不能较快的实现转动轴承与传动齿杆之间的安装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简易轴承的渔线轮用传动齿杆,它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件的设置使得其与传动齿杆相互转动的同时,在卡簧和环形限位槽的共同限位作用下,转动件不易与传动齿杆之间产生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且转动件与传动齿杆的安装拆卸较为快速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实现相同转动和限位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便捷。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简易轴承的渔线轮用传动齿杆,包括连接在渔线轮内的传动齿杆,所述传动齿杆外壁开凿有环形限位槽,所述传动齿杆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环形限位槽位于转动件的内侧,所述转动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外接轴承圈和弹性卡簧,且弹性卡簧位于外接轴承圈的外壁上,所述外接轴承圈位于环形限位槽的外侧,所述外接轴承圈外壁开凿有一组对称的匹配孔,所述弹性卡簧部分位于匹配孔内并延伸至外接轴承圈内部,所述弹性卡簧位于外接轴承圈内部的表面与环形限位槽外壁相接触,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件的设置使得其与传动齿杆相互转动的同时,在卡簧和环形限位槽的共同限位作用下,转动件不易与传动齿杆之间产生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且转动件与传动齿杆的安装拆卸较为快速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实现相同转动和限位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簧包括弧形面和两个对称的内凹陷限位面,所述弧形面与外接轴承圈外壁相固定,两个所述内凹陷限位面分别位于弧形面上下相对的内壁上,所述内凹陷限位面穿过匹配孔并延伸至环形限位槽内部,通过延伸至外接轴承圈内的弹性卡簧上的内凹陷限位面,可对传动齿杆的转动进行限位,使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在内凹陷限位面与环形限位槽之间的共同限位作用下,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而不易影响正常的转动操作的进行。

进一步的,上下两个所述内凹陷限位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环形限位槽的外径,上下两个所述内凹陷限位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等于外接轴承圈的内径,使得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恰好与环形限位槽外壁相接触,当需要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上取下时,可利用弹性卡簧自身的弹性使内凹陷限位面与环形限位槽分离,进而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上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外接轴承圈的宽度大于环形限位槽的壁宽,所述内凹陷限位面的宽度与环形限位槽的壁宽相等,使内凹陷限位面位于外接轴承圈内部的一端恰好伸入环形限位槽内,且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外侧壁与环形限位槽内壁恰好接触,使得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不易发生横向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内凹陷限位面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弧度为30°-60°,使内凹陷限位面的弧形面较为平缓,当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的设置不易给传动齿杆的转动造成较大阻碍。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件的设置使得其与传动齿杆相互转动的同时,在卡簧和环形限位槽的共同限位作用下,转动件不易与传动齿杆之间产生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且转动件与传动齿杆的安装拆卸较为快速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实现相同转动和限位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便捷。

(2)弹性卡簧包括弧形面和两个对称的内凹陷限位面,弧形面与外接轴承圈外壁相固定,两个内凹陷限位面分别位于弧形面上下相对的内壁上,内凹陷限位面穿过匹配孔并延伸至环形限位槽内部,通过延伸至外接轴承圈内的弹性卡簧上的内凹陷限位面,可对传动齿杆的转动进行限位,使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在内凹陷限位面与环形限位槽之间的共同限位作用下,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而不易影响正常的转动操作的进行。

(3)上下两个内凹陷限位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环形限位槽的外径,上下两个内凹陷限位面之间的最大距离等于外接轴承圈的内径,使得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恰好与环形限位槽外壁相接触,当需要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上取下时,可利用弹性卡簧自身的弹性使内凹陷限位面与环形限位槽分离,进而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上取下。

(4)外接轴承圈的宽度大于环形限位槽的壁宽,内凹陷限位面的宽度与环形限位槽的壁宽相等,使内凹陷限位面位于外接轴承圈内部的一端恰好伸入环形限位槽内,且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外侧壁与环形限位槽内壁恰好接触,使得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不易发生横向位移。

(5)内凹陷限位面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弧度为30°-60°,使内凹陷限位面的弧形面较为平缓,当传动齿杆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的设置不易给传动齿杆的转动造成较大阻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齿杆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轴承圈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限位槽和弹性卡簧部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卡簧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传动齿杆和轴承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传动齿杆、12环形限位槽、21外接轴承圈、22匹配孔、3弹性卡簧、31弧形面、32内凹陷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带有简易轴承的渔线轮用传动齿杆,包括连接在渔线轮内的传动齿杆11,传动齿杆11外壁开凿有环形限位槽12,传动齿杆11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件,环形限位槽12位于转动件的内侧,转动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外接轴承圈21和弹性卡簧3,且弹性卡簧3位于外接轴承圈21的外壁上,外接轴承圈21位于环形限位槽12的外侧,外接轴承圈21外壁开凿有一组对称的匹配孔22,弹性卡簧3部分位于匹配孔22内并延伸至外接轴承圈21内部,弹性卡簧3位于外接轴承圈21内部的表面与环形限位槽12外壁相接触。

请参阅图6,弹性卡簧3包括弧形面31和两个对称的内凹陷限位面32,弧形面31与外接轴承圈21外壁相固定,两个内凹陷限位面32分别位于弧形面31上下相对的内壁上,内凹陷限位面32穿过匹配孔22并延伸至环形限位槽12内部,通过延伸至外接轴承圈21内的弹性卡簧3上的内凹陷限位面32,可对传动齿杆11的转动进行限位,使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在内凹陷限位面32与环形限位槽12之间的共同限位作用下,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不易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而不易影响正常的转动操作的进行。

请参阅图5-6,上下两个内凹陷限位面32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环形限位槽12的外径,上下两个内凹陷限位面32之间的最大距离等于外接轴承圈21的内径,使得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32恰好与环形限位槽12外壁相接触,当需要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11上取下时,可利用弹性卡簧3自身的弹性使内凹陷限位面32与环形限位槽12分离,进而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11上取下。

外接轴承圈21的宽度大于环形限位槽12的壁宽,内凹陷限位面32的宽度与环形限位槽12的壁宽相等,使内凹陷限位面32位于外接轴承圈21内部的一端恰好伸入环形限位槽12内,且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32外侧壁与环形限位槽12内壁恰好接触,使得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不易发生横向位移。

内凹陷限位面32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弧度为30°-60°,使内凹陷限位面32的弧形面较为平缓,当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内凹陷限位面32的设置不易给传动齿杆11的转动造成较大阻碍。

使用过程中,将转动件安装在传动齿杆11外时,内凹陷限位面32恰好卡入环形限位槽12内,当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之间发生轴向的转动作用对的同时,因内凹陷限位面32和环形限位槽12之间的限位作用,传动齿杆11与转动件相互之间不易产生轴向上的位移,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轴承,转动件中未涉及钢珠和内轴承圈,减少了部分生产成本,当将转动件套在传动齿杆11外时,对弹性卡簧3上的内凹陷面32施加挤压力,使位于匹配孔22内的内凹陷面被挤出外接轴承圈21外,直至内凹陷面32底部与外接轴承圈21内壁相平齐,即可将转动件套于传动齿杆11外并滑动至相应部位,当滑动至内凹陷面32与环形限位槽12相对应时,停止移动转动件,此时内凹陷面3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卡入环形限位槽12内,当需要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11上取下时,可(借助外力)利用弹性卡簧3自身的弹性使内凹陷限位面32与环形限位槽12分离,进而将转动件从传动齿杆11上取下,可以实现通过转动件的设置使得其与传动齿杆11相互转动的同时,在卡簧3和环形限位槽12的共同限位作用下,转动件不易与传动齿杆11之间产生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且转动件与传动齿杆11的安装拆卸较为快速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实现相同转动和限位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