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3541发布日期:2020-09-25 18:0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重楼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林下或路旁草从的阴湿处,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常年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重楼在培育时一般先放置在育苗装置中,进行根部培育,等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后,再运输放置到指定地方进行栽培,在重楼幼苗培育的过程中,若浇水不及时容易导致茎块干缩霉变,但若浇水过多会使重楼种块从底端向芽头端向腐烂,甚至整块腐烂,而且不易出苗,并且在幼苗培育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喷淋的方式进行灌溉,补充营养液,容易使育苗筒内营养液补给不均,为保证湿度适中,一部分营养液会流失,造成浪费,然而又会容易造成浇灌过度的情况,影响幼苗的生长,传统的育苗装置不能够为重楼的育苗提供合适的水分环境,从而影响对重楼幼苗的培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能够使育苗筒内的基质均匀接触并吸收营养液,便于对幼苗补充水分和养分,同时能够保持育苗筒内的湿润,可有效避免出现过旱或过涝的情况,有利于重楼幼苗吸收营养,并避免幼苗出现烂根的现象,使重楼幼苗生长更加顺利,保证幼苗的培育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营养液槽和升降机构,设置在营养液槽顶部槽口上的挡板,设置在挡板正上方的培育板,以及设置在培育板上的多个育苗筒,所述营养液槽内底部的四个角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穿过挡板和培育板向上延伸,所述挡板和培育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培育板上开设有多个放置孔,所述多个育苗筒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放置孔内,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所述多个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放置孔的正下方,所述育苗筒外侧上套设有隔液筒,所述隔液筒的上端连接在培育板的底部上,所述隔液筒的下端穿过导向孔向下延伸,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竖直设置在支撑架内的丝杆,套设在丝杆上部的滑动块一,以及套设在丝杆下部的滑动块二,所述丝杆的上端穿过支撑架向上延伸,其下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一上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培育板的上方,所述滑动块二上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挡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育苗筒为上部大、下部小,且带内腔的圆台形筒,所述育苗筒由网状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育苗筒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育苗筒拼合而成,所述两个半育苗筒通过胶质的弹性套圈箍合为育苗筒。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上端上连接有转动把手。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置有制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导向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胶质的隔圈,所述隔液筒的外壁贴合在隔圈上。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底部平面上和支撑板的顶部平面上均设置有胶质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营养液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有营养液槽,在营养液槽的槽口上设置有挡板和培育板,并在底板上设置有升降装置,能够将挡板升起或者将培育板下压,从而能够使育苗筒内的基质均匀接触并吸收营养液,便于对幼苗补充水分和养分,同时能够保持育苗筒内的湿润,可有效避免出现过旱或过涝的情况,有利于重楼幼苗吸收营养,并避免幼苗出现烂根的现象,使重楼幼苗生长更加顺利,保证幼苗的培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营养液槽,3-挡板,4-培育板,5-育苗筒,6-导向杆,7-支撑弹簧,8-放置孔,9-导向孔,10-隔液筒,11-支撑架,12-丝杆,13-滑动块一,14-滑动块二,15-压板,16-支撑板,17-弹性套圈,18-转动把手,19-滚轮,20-制动装置,21-隔圈,22-凸起,23-液位观察窗,24-半育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营养液槽2和升降机构,设置在营养液槽2顶部槽口上的挡板3,设置在挡板3正上方的培育板4,以及设置在培育板4上的多个育苗筒5,所述营养液槽2内底部的四个角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上端穿过挡板3和培育板4向上延伸,所述挡板3和培育板4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7,所述支撑弹簧7套设在导向杆6上,所述培育板4上开设有多个放置孔8,所述多个育苗筒5一一对应放置在多个放置孔8内,所述挡板3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9,所述多个导向孔9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放置孔8的正下方,所述育苗筒5外侧上套设有隔液筒10,所述隔液筒10的上端连接在培育板4的底部上,所述隔液筒10的下端穿过导向孔9向下延伸,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11,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1内的丝杆12,套设在丝杆12上部的滑动块一13,以及套设在丝杆12下部的滑动块二14,所述丝杆12的上端穿过支撑架11向上延伸,其下端与支撑架11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一13上连接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设置在培育板4的上方,所述滑动块二14上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设置在挡板3的下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中,所述育苗筒5为上部大、下部小,且带内腔的圆台形筒,这样便于将育苗筒放置在放置孔上,所述育苗筒5由网状板制成,这样便于育苗筒下降至营养液槽内吸收营养液,使苗筒内的基质均匀接触并吸收营养液。所述育苗筒5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育苗筒24拼合而成,所述两个半育苗筒24通过胶质的弹性套圈17箍合为育苗筒5,这样育苗筒可直接分离为相同的两个半育苗筒,待育苗结束后,方便将幼苗取出,不会损伤到内部的幼苗。所述丝杆12的上端上连接有转动把手18,这样便于转动丝杆,从而通过丝杆带动滑动块一和滑动块二上下移动。所述底板1的底部上设置有滚轮19,所述滚轮19上设置有制动装置20,便于移动培育装置,同时便于在移动后将培育装置固定。所述导向孔9的内壁上设置有胶质的隔圈21,所述隔液筒10的外壁贴合在隔圈21上,这样便于隔液筒的上下移动,同时便于隔液筒从营养液槽内升起时,能够将隔液筒上的营养液滤下来,避免带出营养液,同时也能够将导向孔封住,避免营养液的挥发,造成营养液的浪费,同时也能使营养液在挥发的时候进入到育苗筒内,使育苗筒内的基质保持湿润,适于幼苗的生长。所述压板15的底部平面上和支撑板16的顶部平面上均设置有胶质的凸起22,这样便于通过压板上的凸起压住培育板,避免造成碰撞对压板和培育板造成损坏,同时便于通过支撑板上的凸出支撑挡板,避免造成碰撞对支撑板和挡板造成损坏。所述营养液槽2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观察窗23,这样便于观察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剩余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重楼幼苗培育装置在进行育苗时,将挡板放置在营养液槽的槽口上,将基质和种子放入到育苗筒内进行培育,在需要对幼苗进行浇水时,只需要搅动丝杆,使压板向下移动压住培育板,使育苗筒下降进入到营养液槽内,让基质与营养液进行充分接触并吸收营养液,待补充完水分和养分后,通过搅动丝杆,使压板向上移动,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培育板能够回复的初始的位置,从而育苗筒内多余的营养液会流回到营养液槽内,不会造成浪费,在需要向营养液槽内加入营养液或者是需要育苗筒进行通风透气时,通过搅动丝杆,使支撑板上移,支撑板支撑在挡板的底部上,能够带动挡板上移,从而将营养液槽槽口打开,便于向营养液槽内倒入营养液,同时也便于进行通风透气,同时在育苗的过程中,隔液筒始终与营养液槽连通,这样营养液在挥发时能够进入到育苗筒内,从而可以保持育苗筒内基质湿润,有利于重楼幼苗的生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