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3538发布日期:2020-09-25 18:0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



背景技术:

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水稻在栽培时需要将稻种播撒在培育床上进行培育,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育秧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培育床,然而现有的育秧盘在使用的过程中,需在附着培养土的育秧盘上播撒稻种,受播撒能力的影响会存在种子播撒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育秧盘在使用的过程中,需在附着培养土的育秧盘上播撒稻种,受播撒能力的影响会存在种子播撒不均匀的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包括和外框板和育苗盒,所述外框板为中部开设矩形孔洞的矩形板体,所述外框板的矩形孔洞内部连接有呈矩阵分布且相连的育苗盒,所述育苗盒为顶面与低面均为开口的四棱台壳体结构,这样便于多个育秧盘进行上下叠加,同时便于后期秧苗连通培养土从育苗盒内脱离,其中,育苗盒的大端开口与外框板处于同一面,所述育苗盒的小端开口内部拐角通过连接条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储种柱连接,所述储种柱的内顶面固定开设有储种凹槽,通过设置储种凹槽能够对种子进行定量收集。

进一步在于:所述储种凹槽为内径为6mm,深度为2mm的圆形凹槽,该尺寸能够对3-4粒稻种进行收纳,有利于保证育秧盘秧苗的均匀性。

进一步在于:所述储种柱为圆锥台,其小径面位于上部,通过将储种柱设置成该结构,便于多余的种子从储种柱顶面滑出。

进一步在于:所述储种柱的锥度为3-5°,该角度便于秧苗连通培养土一同脱离育苗盒。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条的宽度为1.5-2mm,连接条的宽度保证育苗盒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防止连接条上承载种子。

进一步在于:所述育苗盒的内侧壁与育苗盒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该角度便于秧苗连通培养土一同脱离育苗盒。

进一步在于:所述育苗盒的内侧壁表面粗糙度为ra1.6,该粗糙度能够防止培养土粘附在育苗盒内壁造成培养土分裂粉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育秧盘的外框板为中部开设矩形孔洞的矩形板体,将育秧盘外框板的矩形孔洞内部连接有呈矩阵分布且相连的育苗盒,将育苗盒设置为顶面与低面均为开口的四棱台壳体结构,育苗盒的小端开口内部拐角通过连接条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储种柱连接,储种柱的内顶面固定开设有储种凹槽,这样农业操作人员可将种子撒在育秧盘上,利用储种凹槽对定量存放种子,利用育苗盒底部通孔将多余种子排出,相比于现有的育秧盘播撒稻种方式,单个育苗盒内留存种子数目均匀,保证了育秧盘出苗的均匀性,便于后期栽秧;

2、通过将储种柱设置为圆锥台结构,其小径面位于上部,储种柱的锥度为3-5°,连接条的宽度为1.5-2mm,育苗盒的内侧壁与育苗盒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育苗盒的内侧壁表面粗糙度为ra1.6,这样使得储种柱顶部的多余的种子能够顺着储种柱向外滑出,将育苗盒的内侧壁与育苗盒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育苗盒的内侧壁表面粗糙度为ra1.6保证了后期秧苗能够顺利脱离育苗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育秧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育秧盘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育苗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育苗盒的截面图。

图中:1、外框板;2、育苗盒;21、连接条;22、储种凹槽;23、储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包括和外框板1和育苗盒2,外框板1为中部开设矩形孔洞的矩形板体,外框板1的矩形孔洞内部连接有呈矩阵分布且相连的育苗盒2,育苗盒2为顶面与低面均为开口的四棱台壳体结构,这样便于多个育秧盘进行上下叠加,同时便于后期秧苗连通培养土从育苗盒2内脱离,其中,育苗盒2的大端开口与外框板1处于同一面,育苗盒2的小端开口内部拐角通过连接条21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储种柱23连接,储种柱23的内顶面固定开设有储种凹槽22,通过设置储种凹槽22能够对种子进行定量收集。

储种凹槽22为内径为6mm,深度为2mm的圆形凹槽,该尺寸能够对3-4粒稻种进行收纳,有利于保证育秧盘秧苗的均匀性,储种柱23为圆锥台,其小径面位于上部,通过将储种柱23设置成该结构,便于多余的种子从储种柱23顶面滑出,储种柱23的锥度为3-5°,该角度便于秧苗连通培养土一同脱离育苗盒2。

连接条21的宽度为1.5-2mm,连接条21的宽度保证育苗盒2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防止连接条21上承载种子,育苗盒2的内侧壁与育苗盒2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该角度便于秧苗连通培养土一同脱离育苗盒2,育苗盒2的内侧壁表面粗糙度为ra1.6,该粗糙度能够防止培养土粘附在育苗盒2内壁造成培养土分裂粉碎。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育秧盘放置在托盘内,然后将需要播撒的种子从育秧盘的上部撒入育秧盘内,由于育苗盒2的底部设置有通过连接条21连接的储种柱23,使得种子落在储种柱23的上部,其中储种凹槽22能够对落入其中的种子进行牢固固定,当育秧盘上种子播撒完毕后,工作人员握持外框板1将整个育秧盘移走,在育秧盘移走的过程中,多余的种子会沿着储种柱23侧壁滑落,仅通过储种凹槽22截留所需的种子,接着将育秧盘放入指定位置处,向育秧盘表面覆盖培养土并浇水促进种子生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和外框板(1)和育苗盒(2),所述外框板(1)为中部开设矩形孔洞的矩形板体,所述外框板(1)的矩形孔洞内部连接有呈矩阵分布且相连的育苗盒(2),所述育苗盒(2)为顶面与低面均为开口的四棱台壳体结构,其中,育苗盒(2)的大端开口与外框板(1)处于同一面,所述育苗盒(2)的小端开口内部拐角通过连接条(21)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储种柱(23)连接,所述储种柱(23)的内顶面固定开设有储种凹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种凹槽(22)为内径为6mm,深度为2mm的圆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种柱(23)为圆锥台,其小径面位于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种柱(23)的锥度为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21)的宽度为1.5-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盒(2)的内侧壁与育苗盒(2)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盒(2)的内侧壁表面粗糙度为ra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用育秧盘,包括和外框板和育苗盒,所述外框板为中部开设矩形孔洞的矩形板体,所述外框板的矩形孔洞内部连接有呈矩阵分布且相连的育苗盒,所述育苗盒为顶面与低面均为开口的四棱台壳体结构,其中,育苗盒的大端开口与外框板处于同一面。本实用新型中,育苗盒的小端开口内部拐角通过连接条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储种柱连接,储种柱的内顶面固定开设有储种凹槽,这样农业操作人员可将种子撒在育秧盘上,利用储种凹槽对定量存放种子,利用育苗盒底部通孔将多余种子排出,相比于现有的育秧盘播撒稻种方式,单个育苗盒内留存种子数目均匀,保证了育秧盘出苗的均匀性,便于后期栽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一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3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