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5500发布日期:2020-11-13 12:1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播种机多采用槽轮式排种器进行排钟,一般多为外槽轮式排钟器,其一般包括种箱、轮轴和同轴固定于轮轴上的种槽体的结构,种槽体设置于种箱内并与种箱转动连接,种槽体外周壁上开设种槽,种箱的排种口设置于种槽体转动路径上,当落入种箱内的种子进入种槽后,被转动的种槽体带动至排种口排出以进行播种。为满足实际播种作业中多沟同时播种的要求,在轮轴上同时设置多个种槽体,每一个种槽体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排种口,每一排种口对应于一列播种单元,以进行一列耕地开沟的播种,如此能够同时进行多列耕地开沟的播种作业。

但是,实际生产作业中,存在需要在不同耕地开沟同时播种不同类别的种子、在不同耕地开沟进行间隔播种的情况,此时应用上述的槽轮式排种器无法单独控制种槽体的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包括:种箱、设置于所述种箱内的槽轮、设置于播种机上的多个开关、电源;

所述槽轮包括两端固定于所述种箱壁上的绝缘轴、同轴固定于所述绝缘轴内的轴芯、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绝缘轴上的多个槽体、及设置于每相邻两个所述槽体之间的磁屏蔽体,所述绝缘轴内部中空、且所述绝缘轴内周壁与所述轴芯外周壁留有间隙;

所述轴芯包括芯柱体和多组励磁绕组,所述芯柱体与每一所述槽体对应的部位沿周向均匀开设多个绕组槽,每一所述槽体对应的多个所述绕组槽内盘绕一组所述励磁绕组,与每一所述槽体对应的所述励磁绕组电连接至一所述开关,多个所述开关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电源;

所述槽体包括轴承、同轴固定于所述轴承外圈上的种槽体、及嵌入于所述种槽体内的永磁体,所述轴承的外圈和第一滚珠均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种槽体的外周壁上均匀开设多个种槽,所述种箱设置有多格,每格所述种箱对应连通一所述种槽体上方,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固定于所述绝缘轴外周壁上。

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包括所述芯柱体、设置于所述芯柱体上的电机、套于所述芯柱体外的绝缘轴、套于所述绝缘轴上并与所述绝缘轴转动连接的所述种槽体,所述芯柱体与所述绝缘轴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种槽体的内圈延伸至所述绝缘轴内并形成内圈啮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形成与所述内圈啮齿啮合的主动啮齿,所述电机设置有多个且与所述种槽体一一对应,所述电机的电源线从所述芯柱体内延伸至其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通过将多个槽体设置于同一绝缘轴上并与绝缘轴转动连接,在绝缘轴内部设置芯柱体和多个励磁绕组,通过所述励磁绕组与开关;当需要控制某一槽体转动时,只需打开对应的开关,使得对应的一组励磁绕组通电而产生磁场,使得其外部对应部位的种槽体转动,从而控制对应的种箱内的种子进行播种动作,便于在实际播种作业中,根据需要变换播种的种子和播种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术语应做广义理解,能够是静连接或动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搁置于其上或者具体的布置方位;“固定”及“安装”是静连接;“套接”可以是套在某部件的外部而不接触、套在某部件外部并与其螺纹连接、或套在某部件外可拆卸式连接;“螺纹连接”即是指通过螺纹咬合、旋转式连接;“转动连接”即是指通过滚珠、滚轮等连接,且两个连接件中之一或二者均可自转;“传动连接”即是指通过链条、传送带或连杆等方式的间接连接且同步动作的连接方式;“连通”是指“固定”或“连接”在一起且内部空间相通;“弹性连接”是指通过弹簧、弹片或其他可以产生形变的部件来实现连接;“电连接”即是指电子元件用导电介质连接起来;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屏蔽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种箱、

2槽轮、20绝缘轴、

21轴芯、210芯柱体、211励磁绕组、2100绕组槽、212导线、

22槽体、220轴承、2200滚槽、2201轴承内圈、2202轴承外圈、2203第一滚珠、221种槽体、222永磁体、

23磁屏蔽体、230环槽、231磁屏蔽体的内圈、232磁屏蔽体的外圈、24间隙、25第二滚珠、

3开关、

4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一种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包括:种箱1、设置于种箱1内的槽轮2、设置于播种机上的多个开关3、电源4;

槽轮2包括两端固定于种箱1壁上的绝缘轴20、同轴固定于绝缘轴20内的轴芯21、同轴转动连接于绝缘轴20上的多个槽体22、及设置于每相邻两个槽体22之间的磁屏蔽体23,绝缘轴20内部中空、且绝缘轴20内周壁与轴芯21外周壁留有间隙24;

轴芯21包括芯柱体210和多组励磁绕组211,芯柱体210与每一槽体22对应的部位沿周向均匀开设多个绕组槽2100,每一槽体22对应的多个绕组槽2100内盘绕一组励磁绕组2100,与每一槽体22对应的励磁绕组211电连接至一开关3,多个开关3分别电连接至电源4;

槽体22包括轴承220、种槽体221、及嵌入于种槽体221内的永磁体222,每一种槽体221通过一轴承220同轴转动连接于绝缘轴20上,种槽体221的外周壁上均匀开设多个种槽2210,种箱1设置有多格,每格种箱1对应连通一种槽体221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通过将多个槽体设置于同一绝缘轴上并与绝缘轴转动连接,在绝缘轴内部设置芯柱体和多个励磁绕组,通过所述励磁绕组与开关;当需要控制某一槽体转动时,只需打开对应的开关,使得对应的一组励磁绕组通电而产生磁场,使得其外部对应部位的种槽体转动,从而控制对应的种箱内的种子进行播种动作,便于在实际播种作业中,根据需要变换播种的种子和播种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播种机槽轮控制装置,包括芯柱体210、设置于芯柱体210上的电机(附图未示出)、套于所述芯柱体外的绝缘轴20、套于绝缘轴20上并与绝缘轴20转动连接的种槽体221,芯柱体210与绝缘轴20之间留有间隙,种槽体221的内圈延伸至绝缘轴20内并形成内圈啮齿,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形成与内圈啮齿啮合的主动啮齿,电机设置有多个且与种槽体20一一对应,电机的电源线从所述芯柱体内延伸至其外。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直接通过单个电机控制单个种槽体转动,以此控制单个种槽体播种。

轴承220包括轴承内圈2201、轴承外圈2202和滑动于轴承内圈2201与轴承外圈2202之间的第一滚珠2203,轴承内圈2201同轴固定于绝缘轴20外周壁上,轴承外圈2202同轴固定于种槽体221的中心,具体的,永磁体222沿种槽体221的周向间隔均匀布置多块,且多个永磁体222的磁极方向均相同,轴承220由导磁材料制成,以便减少对永磁体222与励磁绕组221之间作用的影响。

具体的,芯柱体210由硅钢材料制成,能够起到隔磁的作用。

为将相邻两个的槽体22和对应的励磁绕组211分隔开,减少相互之间的电磁效应的影响,还设置有磁屏蔽体23,具体的,磁屏蔽体23成圆环形,磁屏蔽体23的内圈231延伸至固定于芯柱体210上、磁屏蔽体的外圈232延伸至绝缘轴20外并与绝缘轴20固定连接,磁屏蔽体23与轴承220抵近的部位形成有两圈环槽230,轴承内圈2201和轴承外圈2202对应插入环槽230内转动。如此,当种槽体221转动、种箱1、绝缘轴20和轴芯21固定不动时,磁屏蔽体23能够屏蔽相邻两个槽体22和对应的励磁绕组211之间的磁效应,还能方便种槽体221转动。

具体的轴芯21还包括嵌入芯柱体210内的多组导线212,每组导线212对应电连接一组励磁绕组211和一开关3。

为进一步方便种槽体221转动,槽轮2还包括设置于环槽230内的第二滚珠25,磁屏蔽体23和第二滚珠25均由磁屏蔽材料制成,如非晶软磁合金电磁屏蔽材料;非晶合金纤维(co-ni-fe-b-si)和铝的组合物通过邮有机粘合剂热压制成的多层复合物,非晶合金纤维(co-ni-fe-b-si)位于表面,或非晶合金镀层(zn-ni-fe-b)镀于锌表面形成的组合物,下面具体介绍其制备方法。

磁屏蔽体材料的制备

市售的锌膜先进行机加工成本实用新型所需的磁屏蔽体23形状后,再进行钝化处理,钝化液采用硫酸(1.8g/l)、硝酸(2.8g/l)、磷酸(1.8g/l)、硫酸铬(0.9g/l)、硅酸钠(18g/l)、三氯化钛(10g/l)和氟化钠(0.4g/l)制备而成,钝化处理时间为25-30s,处理温度为20-25℃。

将经钝化处理的材料,再进行非晶态软磁合金的镀层,镀液为硫酸镍(80-110g/l)、硫酸亚铁(100-120g/l)、硼酸(50-70g/l)、氯化镍(40-60g/l)、硫酸锌(10-30g/l)和柠檬酸钠(10-30g/l),将镀液配制后,放置48-72h后,调整水位和ph值,采用大阴极面积、低电流密度(0.1-0.5a/dm2)电镀处理5-6h,即可制得磁屏蔽体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