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036发布日期:2020-10-02 08:1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鱼类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



背景技术:

鲤、鲫等均为产粘性卵的鱼类,成熟卵遇水后,会产生很强的粘性,在卵的周围形成很厚的胶质层。粘性卵孵化主要分为不脱粘孵化和脱粘孵化两种。不脱粘孵化是模拟自然环境,营造人工鱼巢,亲鱼在人工鱼巢上产卵受精,在孵化池中孵化。该方法一是生产量有限,能粘着在鱼巢上的精卵仅占亲鱼产卵量的30%左右,且容易寄生水霉菌,特别是早春水温低、气温变化大,最易暴发此病而造成很大损失。而脱粘孵化,则是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去除粘性后,收集放入孵化器孵化。

脱粘孵化由于简便易行、脱粘效果明显,已成为鲤、鲫等产粘性卵鱼类的主要生产方式,但传统脱粘生产方式存在批量小、脱粘效果不理想、费水费电、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等诸多缺点和不足。本申请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突破了制约粘性卵不能大批量、规模化脱粘的瓶颈,创新研制出了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相比传统技术,具有脱粘效果明显、生产量大、节水节电、简便易行等显著优势,突破了制约粘性卵不能大批量、规模化脱粘的瓶颈,实现了粘性卵的大批量、规模化脱粘,为实现苗种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包括泼卵池、集卵池及给水排水系统,所述的泼卵池与集卵池连接,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给泼卵池和集卵池供水、排水,在泼卵池内安装出水管,该出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泼卵池底部,该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集卵池内,在集卵池内安装有集卵箱,出水管的出水端通过袖筒状的筛绢与所述的集卵箱连通。

而且,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和排水单元,给水单元包括室外蓄水池、进水管,进水管连接室外蓄水池,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通入泼卵池,第二进水管通入集卵池。

而且,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通过水泵供水,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均设置有进水阀。

而且,所述的排水单元包括设置在集卵池底部的排水管,该排水管衔接外部排水渠。

而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

而且,在集卵池内架设潜水泵,潜水泵连接输水胶管延伸到泼卵池池内。

而且,所述的泼卵池上沿比集卵池上沿高20-30厘米,泼卵池池底比集卵池池底高20-30厘米,所述泼卵池内壁光滑,从池边到池底中间的坡度为15°-20°,池底铺设水磨石。

而且,所述的集卵箱为80目尼龙筛绢经剪裁、缝制而成的网状箱体结构,顶部四角通过细绳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集卵箱材质为80目尼龙筛绢,有效增加了滤水面积和水体通透性,为脱粘卵的清洗、收集提供了便利。本发明中的复合融粘剂,其粒径80目以下,避免了脱粘剂颗粒对卵膜造成损伤。收卵时,便于清洗脱粘卵表面的污物,显著提高了受精率和孵化率。

2、本发明中的泼卵池水位40厘米,经反复实践,以鲤鱼为例,泼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8万~64万粒(即600-800克)为宜。此密度不仅提高了泼卵池的生产效率,而且节约了水、电等成本,实现了粘性卵的大批量、规模化脱粘。以面积180平方米的泼卵池为例,一次可批量化脱粘1.2亿粒以上,比传统脱粘法提高100倍以上。

3、本发明中,泼卵结束后,开启集卵池内的潜水泵进行循环冲水,使泼卵池内的水体形成环流,以增加泼卵池水体中的溶解氧,给脱粘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受精率和孵化率。

4、本发明中泼卵结束4小时后,打开集卵池底部的排水阀排水,集卵池开始排水,待授精卵进入集卵箱时,待授精卵进入集卵箱时,打开集卵池底部的排水阀排水,并通过第二进水管提用蓄水池内的新水,冲洗泼卵池、集卵箱及集卵箱内的受精卵,可快速清洗集卵箱内授精卵表面的污物,大大提高了卵膜通透力,显著提高了孵化率和出苗率。

5、本发明设计科学、实用性强,是在合理利用地势落差和排水时水流产生的动力的基础上,用集束水流冲洗泼卵池池底,授精卵就会随水流自动进入集卵箱,相比传统脱粘技术,显著提升了单位水体内授精卵的脱粘数量,实现了粘性卵的大批量、规模化脱粘。不仅提高了泼卵池的生产效率,而且节约了水、电等成本,实现了粘性卵的大批量、规模化脱粘。以面积180平方米的泼卵池为例,一次可批量化脱粘授精卵1.2亿粒以上,比传统脱粘技术提高100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局部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鱼类粘性卵大批量脱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泼卵池16、集卵池9及给水排水系统,所述的泼卵池与集卵池连接,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给泼卵池和集卵池供水、排水,泼卵池上沿比集卵池上沿高20-30厘米,泼卵池池底比集卵池池底高20-30厘米,如图2,泼卵池内壁光滑,从池边到池底中间的坡度17为15°-20°,池底铺设水磨石,使之表面光滑。

在泼卵池内安装出水管14,该出水管的进水端15设置在泼卵池底部,该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集卵池内,该出水管为暗管,在集卵池内安装有集卵箱10,出水管的出水端通过袖筒状的筛绢11与所述的集卵箱连通,所述的集卵箱为80目尼龙筛绢经剪裁、缝制而成的网状箱体结构,顶部四角通过细绳8固定。

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和排水单元,给水单元包括室外蓄水池1、进水管,进水管连接室外蓄水池,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3和第二进水管4,第一进水管通入泼卵池,第二进水管通入集卵池,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通过水泵2供水,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上均设置有进水阀5,排水单元包括设置在集卵池底部的排水管6,该排水管衔接外部排水渠,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阀7,在集卵池内架设潜水泵12,潜水泵连接输水胶管13延伸到泼卵池池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泼卵池水位提到40厘米,待池内水流静止,向泼卵池内均匀泼洒经80目筛绢过滤的“复合融粘剂”,泼洒“复合融粘剂”40分钟后,环绕泼卵池将授精卵均匀泼入泼卵池,以鲤鱼为例,泼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8万~64万粒(600~800克)。

泼卵结束后,开启集卵池内的潜水泵进行循环冲水,使泼卵池内的水体形成环流,以增加泼卵池水体中的溶解氧,泼卵结束4小时后,打开集卵池底部的排水阀排水,集卵池开始排水,待授精卵进入集卵箱时,打开给水单元进水管上的进水阀,开启由室外蓄水池向集卵箱供水的第二进水管,冲洗集卵箱及集卵箱内的受精卵,通过进水阀控制水流大小,便于冲刷泼卵池和清洗集卵箱内授精卵表面的污物,收集脱粘卵。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