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1828发布日期:2020-09-29 09: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蔬菜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培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蔬菜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水培是一种使用营养液培育的栽培技术,相对于土壤栽培而言,因其能加速作物生育进程,产品质量好,无污染,生产环境洁净卫生,病虫害少等诸多优点而备受青睐。同时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家庭无土栽培蔬菜也越来越广泛,水培装置方便了人们利用阳台、室内等空间进行蔬菜的无土种植。然而,现有的水培装置的营养液无法循环,导致植物吸收的营养液是一团死水,流动性很差,生产较差。此外,现有技术的水培装置为了节省占用空间使用上下结构,但是上下结构导致操作上方的培养槽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培养槽操作便捷和具有营养液循环系统的蔬菜水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蔬菜水培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端一侧边缘处设有竖支板,所述基板上端另一端边缘处设有储液箱,所述基板上端后侧设有后板,所述基板上方位于储液箱和竖支板之间设有开口向上的一号培养槽,所述一号培养槽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二号培养槽,所述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两侧均设有转板,所述转板上端和下端内部嵌有轴承一,所述轴承一内圈同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固定连接,所述转板靠近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的另一侧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套接有轴承二,所述轴承二外圈分别同竖支板和储液箱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内部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约束管,所述储液箱内部上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一端通过设有导管一延伸至隔板下端,所述水泵另一端通过设置导管二延伸至储液箱外部,所述二号培养槽一侧上端设有l形的导通管一,所述导通管一上端套接于导管二,所述导通管一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培养槽内部,所述一号培养槽一侧下端设有倒l形的导通管二,所述导通管二下端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另一端套接有导管三,所述导管三另一端延伸至储液箱内部,所述一号培养槽后侧下端和二号培养槽前侧后端均设有导通管三,所述导通管三之间通过设有导管四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转板能够转动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通过转动跳转上下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分别进行操作,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多种导管和导通管将一号培养槽、二号培养槽和储液箱之间连通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便于植物的生长。

作为改进,所述储液箱远离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的一侧下端插接有注入管,所述注入管一段延伸至储液箱外部并设有箱盖。注入管的作用是注入使用的营养液,箱盖的作用是在不使用注入管的时候将注入管进行封闭。

作为改进,所述约束管上端面积小于下端面积,所述约束管下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导通孔。导通孔的作用是便于营养液进入约束管,约束管下端面积大,便于植物的根茎成长。

作为改进,所述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上端开口处设有密封板,所述约束管上端插接于密封板内部,所述密封板上位于约束管处设有和约束管连通的种植孔。种植孔的作用是便于植物插入约束管内部进行营养液培养。

作为改进,所述后板上设有开口向前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插接有t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前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同二号培养槽后端固定连接。伸缩杆能够上下移动,便于在二号培养槽在上下移动时能够保证二号培养槽的保持水平。

作为改进,所述一号培养槽前端设有竖向的拉把,所述拉把通孔上插接有固定块,所述竖支板上端和下端设有配合固定块使用的固定孔。固定孔和固定块配合能够保证一号培养槽保持水平,避免上下移动时让营养液洒出,拉把的作用是驱动一号培养槽上下移动。

作为改进,所述约束管内部底面上吸收海绵。吸收海绵能够吸收一定的营养液,在转动一号培养槽和二号培养槽时仍旧保持营养液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蔬菜水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蔬菜水培的左视图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蔬菜水培的后板结构图。

如图所示:1、基板,2、竖支板,3、储液箱,4、后板,5、一号培养槽,6、二号培养槽,7、约束管,8、导通孔,9、种植孔,10、密封板,11、轴承一,12、转板,13、固定杆,14、轴承二,15、水泵,16、导管一,17、隔板,18、注入管,19、导通管一,20、导管二,21、导管三,22、单向阀,23、导通管二,24、导管四,25、导通管三,26、固定孔,27、固定块,28、拉把,29、滑槽,30、连接件,31、伸缩杆,32、吸收海绵,33、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一种蔬菜水培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端一侧边缘处设有竖支板2,所述基板1上端另一端边缘处设有储液箱3,所述基板1上端后侧设有后板4,所述基板1上方位于储液箱3和竖支板2之间设有开口向上的一号培养槽5,所述一号培养槽5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二号培养槽6,所述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两侧均设有转板12,所述转板12上端和下端内部嵌有轴承一11,所述轴承一11内圈同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固定连接,所述转板12靠近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的另一侧均设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另一端套接有轴承二14,所述轴承二14外圈分别同竖支板2和储液箱3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内部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约束管7,所述储液箱3内部上端设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上端设有水泵15,所述水泵15一端通过设有导管一16延伸至隔板17下端,所述水泵15另一端通过设置导管二20延伸至储液箱3外部,所述二号培养槽6一侧上端设有l形的导通管一19,所述导通管一19上端套接于导管二20,所述导通管一19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培养槽6内部,所述一号培养槽5一侧下端设有倒l形的导通管二23,所述导通管二23下端设有单向阀22,所述单向阀22另一端套接有导管三21,所述导管三21另一端延伸至储液箱3内部,所述一号培养槽5后侧下端和二号培养槽6前侧后端均设有导通管三25,所述导通管三25之间通过设有导管四24连接。

所述储液箱3远离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的一侧下端插接有注入管18,所述注入管18一段延伸至储液箱3外部并设有箱盖33。

所述约束管7上端面积小于下端面积,所述约束管7下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导通孔8。

所述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上端开口处设有密封板10,所述约束管7上端插接于密封板10内部,所述密封板10上位于约束管7处设有和约束管7连通的种植孔9。

所述后板4上设有开口向前的滑槽29,所述滑槽29内插接有t形的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前端设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同二号培养槽6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一号培养槽5前端设有竖向的拉把28,所述拉把28通孔上插接有固定块27,所述竖支板2上端和下端设有配合固定块27使用的固定孔26。

所述约束管7内部底面上吸收海绵32。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再具体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培育的植株根部通过种植孔9插入到约束管7内部,打开箱盖33,将营养液通过注入管18注入到储液箱3的隔板17下方,启动水泵15,水泵15通过导管一16将营养液吸入,通过导管二20送入到二号培养槽6内部,营养液通过导通孔8流入约束管7内部,通过吸收海绵32吸收一部分,另一部分被植物的根茎吸收,营养液通过导通管三21和导管四24流入下方的一号培养槽5内部,循环上述操作,打开单向阀22,让营养液通过导管三21流回储液箱3内部,当需要操作上方的二号培养槽6时,将单向阀22关闭,将导管二20和导管三21分别同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分离,拔出固定块27,通过拉把28向上转动,将一号培养槽5和二号培养槽6位置相互调换,同时将固定块27插入拉把28和固定孔26内部进行固定,操作人员进行二号培养槽6的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