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虫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0180发布日期:2022-03-30 11:4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飞虫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飞虫的装置。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飞虫捕捉装置主要是捕捉如蚊子等较易趋近人类而形成困扰的昆虫,并加速使其失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全球暖化的现象愈趋严重,造成生态异常变化,进而出现各种疫情,例如:疟疾、西尼罗热、登革热等,且受到感染的人口数也越来越多,而这些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昆虫、蚊子等飞虫类生物为媒介传播扩散开来。
3.为了预防飞虫传播各种传染病,目前市面上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飞虫捕捉装置,可供使用者放置于室内及户外使用。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飞虫捕捉装置是利用飞虫的对光及二氧化碳的趋附性,吸引飞虫进入飞虫捕捉装置,通常在使用飞虫捕捉装置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取出集虫盒进行清理,若集虫盒内的飞虫尚未死亡,将可能会在集虫盒被取出的时候,又飞出集虫盒,继续在适合的环境繁衍。
4.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飞虫捕捉装置,不但能提高飞虫的捕捉效率,还能使捕捉到的飞虫在很短时间内不再具活动力及繁衍力,避免使用者于清理飞虫捕捉装置的集虫盒时,使尚未失能的飞虫有机会能够离开集虫盒继续繁衍,为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虫捕捉装置,其利用长波紫外线(uva) 吸引飞虫进入飞虫捕捉装置,通过气流导引装置将飞虫引入集虫盒中,再利用短波紫外线(uvc)照射集虫盒,使集虫盒中的飞虫失能。据此,本实用新型的飞虫捕捉装置可让使用者在清理集虫盒时,避免尚未失能或死亡的飞虫又再度从集虫盒中飞出。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飞虫捕捉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集虫盒、一长波紫外线(uva)灯具及一短波紫外线(uvc)灯具。所述壳体界定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至少一开孔,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及外界。该集虫盒设于该容置空间的下方。该长波紫外线(uva)灯具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开孔的附近,所述长波紫外线灯具提供波长范围介于315纳米至400纳米之间的一长波紫外线,用以吸引一飞虫经由所述开孔由外界进入该集虫盒内,其中,所述长波紫外线灯具的表面涂布有二氧化钛层,当所述长波紫外线穿过所述二氧化钛层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适于进一步吸引所述飞虫进入所述壳体内。短波紫外线(uvc)灯具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集虫盒及所述长波紫外线灯具之间,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提供波长范围介于100纳米至290纳米之间的一短波紫外线,用以照射该集虫盒内的该飞虫,使该飞虫失能或死亡。
7.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气流导引装置,设于所述集虫盒的上方,用以产生气流,以将被吸引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飞虫引入所述集虫盒内。
8.于一实施例中,气流导引装置包括风扇。
9.于一实施例中,短波紫外线灯具设于所述气流导引装置的下方。
10.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供电装置,与所述长波紫外线灯具、所述气流导引装置及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电性连接。
11.于一实施例中,短波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介于270纳米至280纳米之间。
12.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将所述集虫盒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13.于一实施例中,短波紫外线灯具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及下方的其中之一。
14.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集虫漏斗,设置于所述集虫盒及所述固定座之间,阻碍所述飞虫于失能前离开所述集虫盒。
15.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照明灯,设于所述壳体内,包括发光二极管,用以进一步吸引所述飞虫。
16.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上盖、按钮及电源板,所述上盖设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按钮设于所述上盖的中央且连接至所述供电装置;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气流导引装置及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电源板与所述长波紫外线灯具、所述气流导引装置、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及所述供电装置连接。
17.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一种飞虫捕捉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储水槽及一短波紫外线(uvc)灯具。该壳体界定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至少一开孔,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及外界。所述储水槽的蓄水用以吸引一飞虫通过该至少一开孔进入该储水槽内。该储水槽具有至少一排水孔,以避免所述储水槽的水位高度大于临界值。该短波紫外线(uvc)灯具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储水槽的上方,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提供波长范围介于100纳米至290纳米之间的一短波紫外线,用以照射该储水槽内的飞虫,使该飞虫失能或死亡。
18.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飞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虫进入所述储水槽的蓄水内产虫卵,所述短波紫外线照射所述储水槽的蓄水内之所述虫卵及/或所述虫卵孵化后之幼虫,使所述虫卵及/或所述幼虫死亡。
19.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供电装置,设于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及所述储水槽之间,与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电性连接。
20.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红外线传感器,与供电装置及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启闭。
21.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长波紫外线灯具,所述长波紫外线灯具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提供波长范围介于315纳米至400纳米之间的长波紫外线,用以吸引所述飞虫进入所述壳体内。于一实施例中,长波紫外线灯具的表面涂布有二氧化钛层,当所述长波紫外线穿过所述二氧化钛层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适于进一步吸引所述飞虫进入所述壳体内。
22.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气流导引装置,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用以产生气流,以将所述飞虫引入所述壳体内。
23.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还包括导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及所述储水槽之间,自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延伸至所述储水槽的底部,用以将所述短波紫外线灯具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所述储水槽中,提升水温。
24.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被配置为黑色不透光。
25.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实用新型
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6.图1-图6示出出本实用新型飞虫捕捉装置1a-1d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图12示出出本实用新型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六面视图;以及
28.图13-图18示出出本实用新型飞虫捕捉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a~1d、2:飞虫捕捉装置;
31.11、21:壳体;
32.11a、25:开孔;
33.12:集虫盒;
34.13:长波紫外线灯具;
35.131:固定板;
36.14:气流导引装置;
37.141:上风罩;
38.142:下风罩;
39.15、23:短波紫外线灯具;
40.16、24:供电装置;
41.17:固定座;
42.18:集虫漏斗;
43.19:照明灯;
44.22:储水槽;
45.26:排水孔;
46.27:导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须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实用新型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示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并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以下所述的方位(如前、后、上、下、两侧、水平、垂直等)为相对方位,可依据飞虫捕捉装置的使用状态而定义。
48.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其示出本实用新型飞虫捕捉装置1a的结构示意图。飞虫捕捉装置1a包括一壳体11、一集虫盒12、一长波紫外线(uva)灯具13及一短波紫外线(uvc)灯具15。壳体11界定一容置空间,并且壳体11的侧面具有至少一开孔,开孔连通容置空间及外界。集虫盒12设于容置空间的下方。容置空间的下方包括容置空间的底部,或者容置空间中其他物件的下方,例如:前述的uva灯具13及uvc灯具15的下方。
49.长波紫外线(uva)灯具13包括一uva灯泡及一灯罩。uva灯具13可沿着壳体11内侧
设置于容置空间的上方区域,或者通过一固定板131设置于容置空间的上方区域。uva灯具13提供一长波紫外线,例如:波长范围介于315 纳米(nanometer;nm)至400nm之间的紫外线,以吸引飞虫靠近飞虫捕捉装置1a并经由一壳体11的开孔11a进入壳体11。须说明的是,uva灯具13的形状及设置位置可依据不同设计而改变,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uva灯具13例如是uva发光二极管灯具,飞虫例如是蚊子。
50.于一实施例中,uva灯具13的表面涂布有一二氧化钛层,当长波紫外线 (uva)穿过二氧化钛层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适于进一步吸引飞虫进入壳体11内。于其他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a还包括诱蚊剂,施于集虫盒12 中,进一步吸引飞虫进入壳体11内。
51.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a还包括气流导引装置14,气流导引装置14设于集虫盒12的上方,用以产生一气流,以将被长波紫外线吸引至壳体11内的飞虫引入集虫盒12内。于一实施例中,气流导引装置14包括一风扇。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气流导引装置14还包括一上风罩141及一下风罩142,设置于风扇的上方。须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风罩数量为2个,然而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了解风罩数量可依据飞虫捕捉装置1a的结构需求改变,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于此不再赘述。
52.短波紫外线(uvc)灯具15设于容置空间内并且位于集虫盒12及长波紫外线(uva)灯具13之间,uvc灯具15提供一短波紫外线,例如:波长范围介于100nm至290nm之间的紫外线,照射集虫盒12内的飞虫,使飞虫失能,或无法再繁殖,或死亡。使用短波紫外线的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霉菌、孢子、细菌、病毒都是由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及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所组成,而短波紫外线可破坏dna及 rna的分子结构,使集虫盒12内的飞虫失能,或无法再繁殖,或死亡,以达到杀虫效果。其中,uvc灯具15例如是uvc发光二极管灯具。
53.于一实施例中,短波紫外线(uvc)灯具15提供的短波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介于270纳米至280纳米之间,短波紫外线照射及重合12内的飞虫,使飞虫失能,或无法再繁殖,或死亡。
54.于一实施例中,uvc灯具15设于气流导引装置14的下方。于其他实施例中,若集虫盒12与气流导引装置14间存在其他物件,则uvc灯具15亦可被设置于其他物件的下方,使其提供的短波紫外线可照射至集虫盒12内。
55.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a还包括供电装置16,供电装置16与uva 灯具13、气流导引装置14及uvc灯具15电性连接,提供uva灯具13、气流导引装置14及uvc灯具15运作时所需的电力,且可通过一开关装置控制其开关。供电装置16可为一电池,于运作时直接供电至uva灯具13、气流导引装置14及uvc灯具15。此外,供电装置16亦可为连接至外部电源的一插头或一通用串行总线。
5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延伸。于本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b还包括固定座17,将集虫盒12固定于壳体11内,且uvc灯具15可被设于固定座17的上方及下方的其中之一。于一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b还包括集虫漏斗18,设置于集虫盒12及固定座17之间,阻碍飞虫于失能前离开集虫盒12。集虫漏斗18有特殊开口设计,使得飞虫容易从固定座17经由集虫漏斗18进入集虫盒12,但不容易从集虫盒12经由集虫漏斗18逃出至固定座17。
5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延
伸。于本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c还包括照明灯19及灯罩191。照明灯19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设于壳体11内的固定板131上,进一步吸引飞虫,例如:具有趋光性的飞虫,靠近飞虫捕捉装置1c。此外,照明灯19于运作时会产生热能,通过设定照明灯19的瓦数,将其温度维持在接近人体的温度,亦可提升飞虫被吸引至飞虫捕捉装置 1c的机率。
5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四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延伸。于本实施例中,飞虫捕捉装置1d还包括上盖111、按钮112及电源板161。上盖111设置于壳体11的上方。按钮112设置于上盖111中央且连接至供电装置16,以作为一开关,用于控制供电装置16开启或关闭。电源板161设置于气流导引装置14及固定座17之间。飞虫捕捉装置1d中的uva灯具13、气流导引装置14、uvc灯具15、供电装置16皆集中连接至电源板161。
59.飞虫捕捉装置1a~1d可为黑色诱蚊装置。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六面视图如图7-图12所示。图7为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前视图,图8为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后视图,图9为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左视图,图10为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右视图,图11为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俯视图,以及图 12为飞虫捕捉装置1a~1d的仰视图。
60.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如图13-图18所示,其示出本实用新型飞虫捕捉装置2的结构。飞虫捕捉装置2包括壳体21、储水槽22及短波紫外线(uvc) 灯具23。壳体21界定一容置空间,且壳体21的侧面具有至少一开孔25,开孔25连通容置空间及外界。储水槽22设于容置空间的下方,储水槽22的蓄水用以吸引飞虫通过壳体21的开孔25进入储水槽22内。储水槽22具有至少一排水孔26,以避免该储水槽的一水位高度大于一临界值。换言之,当储水槽22中的蓄水量过多,使得水位高度超出临界值时,多余的水可由排水孔 26排出。因此,排水孔26的位置可设置为储水槽22中蓄水的水位高度的临界值。
61.短波紫外线(uvc)灯具23可为uvc发光二极管灯具,uvc灯具23设于容置空间内,并且uvc灯具23位于储水槽22的上方,uvc灯具23提供一短波紫外线,例如:波长范围介于100nm至290nm之间的紫外线,短波紫外线用以照射储水槽22内的飞虫(例如:普通家蚊、埃及斑蚊等不同品种的蚊子),使飞虫失能或死亡。
62.飞虫捕捉装置2还包括供电装置24,供电装置24设于uvc灯具23及储水槽22,供电装置24与uvc灯具23电性连接,提供uvc灯具23运作时所需的电力。供电装置24可为一电池,与uvc灯具23电性连接,于运作时直接供电至uvc灯具23。此外,供电装置24亦可为连接至外部电源的一插头或一通用串行总线。
63.于本实用新型中,uvc灯具23可因应开孔25的位置而改变。举例而言,如图13-图15所示,若开孔25设置于壳体21侧边,则uvc灯具23可设置在较接近壳体21的顶部。再举例而言,如图16-图18所示,若开孔25设置于壳体21的上方,则uvc灯具23可设置在较接近储水槽22的位置。
64.使用uvc-led照射雌蚊、蚊卵或孑孓,越接近蚊虫,uvc照度越强。在一定的光通量下,能够达到杀蚊与杀菌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孑孓在照度 74μw/cm2下照射,1小时内不会立刻死亡。但持续至24小时观察发现,孑孓已无法正常长大蜕变成蛹与成蚊,会停留在初龄期孑孓,无法长大,最后死亡。照射后雌蚊若无立即死亡,也会失去生育能力,观察储精囊内的精子发现,其活动力降低为主要原因。请参考下表。
[0065][0066]
飞虫进入储水槽22的蓄水内产虫卵,短波紫外线照射储水槽22的蓄水内的虫卵及/或虫卵孵化后之幼虫,使虫卵及/或幼虫死亡。市面上许多杀虫剂几乎没有杀卵作用,就是因为不能穿透卵壳,卵壳的构造与表皮不同,它是由卵巢管中的卵母细胞分泌出来的。卵壳分为两层,抗性外卵层(外卵黄膜)膜表皮含几丁质,几丁质为长链状聚合物,为自然界坚固的材料,具有保护作用。内卵壳层由蛋白质组成,这一层有许多小孔,称卵孔。孑孓照射 uvc-led后,头与胸会伸长,最终死亡。没有死的孑孓,活动力较无照射的孑孓,看似活动力下降,不舒服,也不会再持续长大至多龄孑孓或蛹与成蚊。将孑孓放置黑色飞虫捕捉装置中,以uvc-led照射5分钟内,孑孓全部死亡,包括照射一龄至四龄的孑孓,结果都是全数死亡。
[0067]
此飞虫捕捉装置可放置于户外或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可与花器,装置艺术品结合,亦可放置在居家环境与工作环境,例如:住家的客厅、厕所、阳台、厨房或饮食业者等。户外环境可单独使用或与一般照明装置或其他装置 (例如:垃圾桶)结合,可同时有照明、捕蚊或其他两种以上功能。
[0068]
壳体21可设计为黑色不透光,于在储水槽22内蓄水后,壳体21的内部容置空间能够营造出飞虫喜欢且让雌蚊产卵舒适的积水角落及阴暗空间。具体而言,储水槽22内部须营造出阴暗潮湿的环境及干净静态水,将储水槽 22设计为黑色的桶具,可吸引雌蚊虫靠近,且储水槽22内的清水会蒸散出水气自开孔处诱引雌蚊虫飞入储水槽22内繁衍及产卵于壁边,此时再利用 uvc灯23照射储水槽22内的雌蚊、蚊卵及幼虫后,可使得储水槽22中的飞虫(包括成虫及幼虫)失能、无法生育、无法发育变成成蚊或死亡,以及使得虫卵无法孵化甚至死亡。
[0069]
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为第五实施例的延伸。飞虫捕捉装置2还包括红外线传感器,其与供电装置24及uvc灯具23电性连接,用以控制uvc灯具 23启闭。具体而言,红外线传感器提供一红外线,照射于储水槽22,当红外线传感器感测到水面有飞虫、虫卵或其他物体阻挡红外线时,控制uvc灯具 23开启,在连续照射下,让雌蚊与蚊卵皆照射紫外线死亡,若有幼蚊出现,也可快速杀死灭绝,达到杀成蚊、幼蚊及蚊卵效果。于一实施例中,uvc灯具可设定为定时(例如:每15分钟、每半小时等)或不定时开启。
[0070]
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亦为第五实施例的延伸。飞虫捕捉装置2还包括长波紫外线(uva)灯具设于容置空间的上方,uva灯具提供一长波紫外线,例如:波长范围介于315纳米(nanometer;nm)至400nm之间的紫外线,用以吸引飞虫进入壳体21内。
[0071]
于一实施例中,uva灯具的表面涂布有一二氧化钛层,当长波紫外线(uva) 穿过二氧化钛层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适于进一步吸引飞虫进入壳体21内。
[0072]
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请再次参考图13-图18。第八实施例亦为第五实施例的延伸。飞虫捕捉装置2还包括导热装置27,设置于uvc灯具23及储水槽22之间,自uvc灯具23延伸至储水槽22的底部,用以将uvc灯具23 产生的热能传导至储水槽22中以进行加热,提升水温后即可塑造温暖环境,以增加飞虫进入储水槽22中繁衍及产卵的机率。此外,uvc灯具23可同时产生光能与热能,产生热能也营造成蚊喜欢的温度,适当的热度也模拟人体体表的温度。飞虫捕捉装置2不仅可消灭怀孕雌蚊,抑制繁衍,对于蚊卵、蚊幼虫、孑孓及成蚊皆有扑杀效果。
[0073]
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亦为第五实施例的延伸。飞虫捕捉装置2还包括气体导引装置,气体导引装置设于容置空间的上方,气体导引装置用以产生气流,以将飞虫引入壳体21内。于一实施例中,气流导引装置包括一风扇,风扇转动时产生气流,从而将飞虫引入壳体21内。
[007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飞虫捕捉装置利用uva灯具或蓄水的方式吸引飞虫进入飞虫捕捉装置,并设置uvc灯具照射飞虫捕捉装置的集虫盒或储水槽,使飞虫失去活动能力及繁殖能力,达到杀虫的效果,通过采用led光源来杀蚊与吸引蚊虫,不仅环保、可重复使用,且无毒亦无有害物质。
[0075]
前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