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白星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3388发布日期:2020-05-26 16: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的白星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养殖前准备:选择培育池规格面积3~5亩、池地平整,池深2~3米,池子内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池底为沙壤土,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消毒后晒池5~10天后注海水,进水使用80~120目绢滤网过滤;

s2、水质处理:调解水温25~30℃,ph值为7.8~8.5,溶解氧4~8mg/l,盐度27~32,氨氮0.10~0.12mg/l,透明度50~80cm;

s3、鱼种消毒:使用鱼种消毒剂对鱼种进行消毒,将鱼种浸泡于消毒剂中,所述消毒剂包括重量份比为2~3:1~4:3~6的茶粕、海藻酸盐溶液和草酸钠溶液;

s4、鱼苗放养:选择体长规格2~3mm的苗种,按300~400尾/m3投放;

s5、培育管理:

投喂轮虫期:a.投喂200~500个/l轮虫作为开口饵料,b.泼洒1~3次光合细菌0.9~1.6×109cfu/ml、革兰氏阳性菌2.3~3.2×109cfu/ml;

仔鱼开鳍期:仔鱼身体两侧长出翅状鳍条时进入开鳍期,a.每天分2~4次投饵,日投喂量是鱼苗重量的4~6%,换海水量为10~25%,b.所述人工搭配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维生素c11~29份,黄粉虫干品12~30份、毛蚶粉20~30粉、鱿鱼内脏粉12~34份、四环素0.1~1.0份;

幼鱼期:筛选出病死、个体差的鱼苗,a.每日投饵4~6次,投喂量为仔鱼重量的的3~5%,采用海水连续流水,流量2.0~5.8m3/h,b.所述人工搭配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维生素c11~29份,干贝粉29~59份,南瓜粉20~42份,薄荷叶10~16份,红薯粉10~22份、脱脂奶粉20~30份、四环素0.2~1.4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杉斑石斑鱼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海藻酸盐溶液浓度为18~22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杉斑石斑鱼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草酸钠溶液浓度为8~15mg/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白星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鱼种消毒步骤中,消毒剂与鱼种的质量比为4~7: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杉斑石斑鱼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光合细菌为度光红螺菌、深红螺菌、荚膜红细菌中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杉斑石斑鱼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革兰氏阳性菌为蜡样芽孢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杉斑石斑鱼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仔鱼开鳍期的人工搭配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维生素c22份,黄粉虫干品21份、毛蚶粉25粉、鱿鱼内脏粉25份、四环素0.6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杉斑石斑鱼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幼鱼期的人工搭配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维生素c22份,干贝粉45份,南瓜粉31份,薄荷叶13份,红薯粉14份、脱脂奶粉25份、四环素0.8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白星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养殖前准备、水质处理、鱼种消毒、鱼苗放养、培育管理,其中,科学配制消毒剂,在鱼苗放养前使用鱼种消毒剂进行鱼种消毒,在鱼苗生长的三个阶段中,仔鱼期投喂开口轮虫,泼洒光合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添加人工搭配饲料和水流管理结合,采用海水连续流水,很好的维持池塘的生态系统,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繁殖,达到有效防控白星笛鲷疾病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蔡有森;蔡春有;蔡建顺;黄春仁;李伟;蔡四川;蔡金泉;蔡惠明;张国庆;蔡智怀;王景宝;罗磊;蔡艺新;陈猛猛;李伟峰;刘赐福;陈艺斌;吴光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