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185发布日期:2020-05-22 16:25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鸡枞菌繁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鸡枞菌俗称“菌中之冠”。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菌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因其野生产量低而价格较高。鸡枞菌不仅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益胃、清神、治痔及降血脂等作用,还具有养血润燥、健脾和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久泻不止、痔疮下血诸症,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土地种植过程中农药的大量施用,特别是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野生鸡枞菌的破坏性采挖,使得鸡枞菌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价格不断攀升,从而加剧了无序性采挖,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鸡枞菌的消费需求日益扩大,甚至出现了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预见,在野生鸡枞菌产量和品质持续下降的背景下,鸡枞菌的价格还会继续攀升。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集中规模化种植,很好的解决鸡枞菌的品质统一和产量稳定的问题,则可能形成一个新的鸡枞菌产业,在有效控制其市场价格处于合理区间的同时,给人们提供高品质的鸡枞菌,满足人们对鸡枞菌的各种需求。鸡枞菌和绝大多数野生菌类的生长机理有极大差异,生理特性很特殊,鸡枞菌自身不会繁殖,整个繁殖和生长周期都要依靠土栖性白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和白蚁进化为共生生态系统,白蚁传播鸡枞菌的担孢子和菌丝体,培养菌丝体,也取食培养出来的鸡枞菌菌丝体作为食物,另一方面鸡枞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也离不开白蚁的分泌物,离开了白蚁的分泌物鸡枞菌就难以生存,两者互惠互利,共栖于一个环境,群体都得到了共同发展,此种生态环境造成了鸡枞菌对生长条件的特性要求,正因为这样,鸡枞菌繁殖,生长规律到现在还没有公认的研究结果,鸡枞菌的人工种殖也就无从谈起。白蚁的菌圃据测定含二十多种氨基酸,鸡枞菌正因为在这种基质上生长,才会表现出独特的风味,而用传统的食用菌培养方法人工培植出来的鸡枞菌,由于其生长基质和生长环境的改变,鸡枞菌营养价值、风味、药用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在无菌条件下对鸡枞菌的子实体做孢子分离,得到子实体菌丝体,将子实体菌丝体转接有装有培养基液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温度控制在20~25℃,待到液体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得到液体母液,所述培养基液体成分为:马铃薯上清液100~200ml、白蚁巢浸出液体100~200ml、大豆汁50~100ml、琼脂15~20g、葡萄糖15~20g、白茯苓5~10g、葛根粉5~10g与黄精粉3~6g;2)将所述液体母液洒在生长基载体上,将空蚁巢的外表面喷洒吸引液,随后将空蚁巢覆盖在所述生长基载体的表面,得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3)在不同鸡枞菌窝洞口处收集繁殖白蚁,对繁殖白蚁进行脱翅处理,得到脱翅后的繁殖白蚁;在培养器具上方、向位于两个相邻环形隔框之间的环形界面上,抖动均匀投入脱翅后的繁殖白蚁,所述繁殖白蚁的投入量是所述环形界面上板孔数目的两倍,保持所述培养器具内的空气湿度为80%~90%,所述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19.5%,温度在25~28℃,培养繁殖白蚁直至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将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的穴腔蚁窝分别移植到多个独立器具内进行育种培养,并在所述穴腔蚁窝的穴腔内投放所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育种完成后,形成多个成形的蚁巢菌窝;4)在混凝土地板上铺设一层培养土,在所述培养土上均布开挖蚁窝,之后将步骤3)所述蚁巢菌窝分别整体挖出,并分别移植入所述蚁窝中,用5~15cm厚的培养土覆盖所述蚁窝,培养出菇;出菇管理过程中,蚁窝内的温度先控制为13~20℃,保持3~4个月后,再控制温度为15~28℃直至管理出菇,保持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19.5%,空气湿度92~94%、昼夜温差在5~7℃,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直至采收;5)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器具底部铺设一层培养土,培养土含水率为15.5%~19.5%,在所述培养土上方铺设一个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同轴设置多圈且呈环形分布的板孔,对应每个板孔位置的营养土掏穴深5~10mm、直径4~5mm;在所述多孔板的上方还同轴设置多个环形隔框,所述环形隔框位于不同圈板孔的间隙中间;位于同一圈的相邻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同一圈的多个板孔到相邻环形隔框的距离均相等。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生长基载体按照重量份,称取玉米秸秆4~6份、甘蔗渣3~5份、苯甲酸0.4~0.6份、香兰素0.2~0.4份、白术1~2份、麦冬粉末2~3份、白蚁排泄物1~2份、麦麸1~3份、苜蓿叶2~3份、糖1~1.5份、茶多酚0.5~1份、黄芪多糖0.3~0.6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将其加入到土壤中通过碳酸溶液调节混合后的土壤ph值6~6.5,然后装袋,袋的朝上表面扎孔,孔数在15~25,孔径1~2cm,得到生长基载体。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吸引液按照重量份,称取蜂蜜0.2~0.5份、葡萄糖0.3~0.6份、可食香精0.1~0.3份、对苯二酚0.05~0.15份、甘露醇3~5份、发酵甘蔗粉1~2份、党参粉3~5份与适量的水,混匀得到吸引液。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空蚁巢的直径为0.5~1c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生长基载体长10~15cm,宽3~8c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白蚁巢浸出液,是将白蚁巢与氨基酸粉共同研磨成粉,加入3~5倍量的水,浸泡提取24~30h,过滤取滤液。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培养出菇的管理过程中,还向对应所述蚁窝位置的培养土上方投放细木屑和干杂草。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培养土的厚度为1~1.5m,所述蚁窝的窝深45~55cm,直径30~50c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1)在无菌条件下对鸡枞菌的子实体做孢子分离,得到子实体菌丝体,将子实体菌丝体转接有装有培养基液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温度控制在20~25℃,待到液体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得到液体母液,所述培养基液体成分为:马铃薯上清液100~200ml、白蚁巢浸出液体100~200ml、大豆汁50~100ml、琼脂15~20g、葡萄糖15~20g、白茯苓5~10g、葛根粉5~10g与黄精粉3~6g;2)将所述液体母液洒在生长基载体上,将空蚁巢的外表面喷洒吸引液,随后将空蚁巢覆盖在所述生长基载体的表面,得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3)在不同鸡枞菌窝洞口处收集繁殖白蚁,对繁殖白蚁进行脱翅处理,得到脱翅后的繁殖白蚁;在培养器具上方、向位于两个相邻环形隔框之间的环形界面上,抖动均匀投入脱翅后的繁殖白蚁,所述繁殖白蚁的投入量是所述环形界面上板孔数目的两倍,保持所述培养器具内的空气湿度为80%~90%,所述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19.5%,温度在25~28℃,培养繁殖白蚁直至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将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的穴腔蚁窝分别移植到多个独立器具内进行育种培养,并在所述穴腔蚁窝的穴腔内投放所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育种完成后,形成多个成形的蚁巢菌窝;4)在混凝土地板上铺设一层培养土,在所述培养土上均布开挖蚁窝,之后将步骤3)所述蚁巢菌窝分别整体挖出,并分别移植入所述蚁窝中,用5~15cm厚的培养土覆盖所述蚁窝,培养出菇;出菇管理过程中,蚁窝内的温度先控制为13~20℃,保持3~4个月后,再控制温度为15~28℃直至管理出菇,保持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19.5%,空气湿度92~94%、昼夜温差在5~7℃,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直至采收;5)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本发明的优点:实现了大规模人工栽培,既满足人们对鸡枞菌市场需求,又减少野外采摘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鸡枞菌在培养过程中,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模拟鸡枞菌的野生生活环境,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野生的质量十分相似,而且使得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90天左右,提高的产品产业化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适于大批量生产鸡枞菌,提高了鸡枞菌的营养价值,增加了鸡枞菌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的问题。一种通过白蚁实现鸡枞菌规模化培育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在无菌条件下对鸡枞菌的子实体做孢子分离,得到子实体菌丝体,将子实体菌丝体转接有装有培养基液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温度控制在20~25℃,待到液体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得到液体母液,所述培养基液体成分为:马铃薯上清液100~200ml、白蚁巢浸出液体100~200ml、大豆汁50~100ml、琼脂15~20g、葡萄糖15~20g、白茯苓5~10g、葛根粉5~10g与黄精粉3~6g;2)将所述液体母液洒在生长基载体上,将空蚁巢的外表面喷洒吸引液,随后将空蚁巢覆盖在所述生长基载体的表面,得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3)在不同鸡枞菌窝洞口处收集繁殖白蚁,对繁殖白蚁进行脱翅处理,得到脱翅后的繁殖白蚁;在培养器具上方、向位于两个相邻环形隔框之间的环形界面上,抖动均匀投入脱翅后的繁殖白蚁,所述繁殖白蚁的投入量是所述环形界面上板孔数目的两倍,保持所述培养器具内的空气湿度为80%~90%,所述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19.5%,温度在25~28℃,培养繁殖白蚁直至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将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的穴腔蚁窝分别移植到多个独立器具内进行育种培养,并在所述穴腔蚁窝的穴腔内投放所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育种完成后,形成多个成形的蚁巢菌窝;4)在混凝土地板上铺设一层培养土,在所述培养土上均布开挖蚁窝,之后将步骤3)所述蚁巢菌窝分别整体挖出,并分别移植入所述蚁窝中,用5~15cm厚的培养土覆盖所述蚁窝,培养出菇;出菇管理过程中,蚁窝内的温度先控制为13~20℃,保持3~4个月后,再控制温度为15~28℃直至管理出菇,保持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19.5%,空气湿度92~94%、昼夜温差在5~7℃,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00lux,直至采收;5)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器具底部铺设一层培养土,培养土含水率为15.5%~19.5%,在所述培养土上方铺设一个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同轴设置多圈且呈环形分布的板孔,对应每个板孔位置的营养土掏穴深5~10mm、直径4~5mm;在所述多孔板的上方还同轴设置多个环形隔框,所述环形隔框位于不同圈板孔的间隙中间;位于同一圈的相邻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同一圈的多个板孔到相邻环形隔框的距离均相等。所述步骤2)中生长基载体按照重量份,称取玉米秸秆4~6份、甘蔗渣3~5份、苯甲酸0.4~0.6份、香兰素0.2~0.4份、白术1~2份、麦冬粉末2~3份、白蚁排泄物1~2份、麦麸1~3份、苜蓿叶2~3份、糖1~1.5份、茶多酚0.5~1份、黄芪多糖0.3~0.6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将其加入到土壤中通过碳酸溶液调节混合后的土壤ph值6~6.5,然后装袋,袋的朝上表面扎孔,孔数在15~25,孔径1~2cm,得到生长基载体。所述步骤2)中吸引液按照重量份,称取蜂蜜0.2~0.5份、葡萄糖0.3~0.6份、可食香精0.1~0.3份、对苯二酚0.05~0.15份、甘露醇3~5份、发酵甘蔗粉1~2份、党参粉3~5份与适量的水,混匀得到吸引液。所述步骤2)中空蚁巢的直径为0.5~1cm。所述步骤2)生长基载体长10~15cm,宽3~8cm。所述白蚁巢浸出液,是将白蚁巢与氨基酸粉共同研磨成粉,加入3~5倍量的水,浸泡提取24~30h,过滤取滤液。所述步骤4)中,培养出菇的管理过程中,还向对应所述蚁窝位置的培养土上方投放细木屑和干杂草。所述步骤4)培养土的厚度为1~1.5m,所述蚁窝的窝深45~55cm,直径30~50cm。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1)在无菌条件下对鸡枞菌的子实体做孢子分离,得到子实体菌丝体,将子实体菌丝体转接有装有培养基液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温度控制在20℃,待到液体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得到液体母液,所述培养基液体成分为:马铃薯上清液100ml、白蚁巢浸出液体100、大豆汁50ml、琼脂15g、葡萄糖15g、白茯苓5g、葛根粉5g与黄精粉3g;2)将所述液体母液洒在生长基载体上,将空蚁巢的外表面喷洒吸引液,随后将空蚁巢覆盖在所述生长基载体的表面,得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3)在不同鸡枞菌窝洞口处收集繁殖白蚁,对繁殖白蚁进行脱翅处理,得到脱翅后的繁殖白蚁;在培养器具上方、向位于两个相邻环形隔框之间的环形界面上,抖动均匀投入脱翅后的繁殖白蚁,所述繁殖白蚁的投入量是所述环形界面上板孔数目的两倍,保持所述培养器具内的空气湿度为80%,所述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温度在25℃,培养繁殖白蚁直至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将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的穴腔蚁窝分别移植到多个独立器具内进行育种培养,并在所述穴腔蚁窝的穴腔内投放所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育种完成后,形成多个成形的蚁巢菌窝;4)在混凝土地板上铺设一层培养土,在所述培养土上均布开挖蚁窝,之后将步骤3)所述蚁巢菌窝分别整体挖出,并分别移植入所述蚁窝中,用5cm厚的培养土覆盖所述蚁窝,培养出菇;出菇管理过程中,蚁窝内的温度先控制为13℃,保持3个月后,再控制温度为15℃直至管理出菇,保持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5.2%,空气湿度92%、昼夜温差在5℃,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50lux,直至采收;5)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器具底部铺设一层培养土,培养土含水率为15.5%,在所述培养土上方铺设一个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同轴设置多圈且呈环形分布的板孔,对应每个板孔位置的营养土掏穴深5mm、直径4mm;在所述多孔板的上方还同轴设置多个环形隔框,所述环形隔框位于不同圈板孔的间隙中间;位于同一圈的相邻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同一圈的多个板孔到相邻环形隔框的距离均相等。所述步骤2)中生长基载体按照重量份,称取玉米秸秆4份、甘蔗渣3份、苯甲酸0.4份、香兰素0.2份、白术1份、麦冬粉末2份、白蚁排泄物1份、麦麸1份、苜蓿叶2份、糖1份、茶多酚0.5份、黄芪多糖0.3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将其加入到土壤中通过碳酸溶液调节混合后的土壤ph值6,然后装袋,袋的朝上表面扎孔,孔数在15,孔径1cm,得到生长基载体。所述步骤2)中吸引液按照重量份,称取蜂蜜0.2份、葡萄糖0.3份、可食香精0.1份、对苯二酚0.05份、甘露醇3份、发酵甘蔗粉1份、党参粉3份与适量的水,混匀得到吸引液。所述步骤2)中空蚁巢的直径为0.5cm。所述步骤2)生长基载体长10cm,宽3cm。所述白蚁巢浸出液,是将白蚁巢与氨基酸粉共同研磨成粉,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提取24h,过滤取滤液。所述步骤4)中,培养出菇的管理过程中,还向对应所述蚁窝位置的培养土上方投放细木屑和干杂草。所述步骤4)培养土的厚度为1m,所述蚁窝的窝深45cm,直径30cm。实施例2:1)在无菌条件下对鸡枞菌的子实体做孢子分离,得到子实体菌丝体,将子实体菌丝体转接有装有培养基液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温度控制在25℃,待到液体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得到液体母液,所述培养基液体成分为:马铃薯上清液200ml、白蚁巢浸出液体200ml、大豆汁100ml、琼脂20g、葡萄糖20g、白茯苓10g、葛根粉10g与黄精粉6g;2)将所述液体母液洒在生长基载体上,将空蚁巢的外表面喷洒吸引液,随后将空蚁巢覆盖在所述生长基载体的表面,得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3)在不同鸡枞菌窝洞口处收集繁殖白蚁,对繁殖白蚁进行脱翅处理,得到脱翅后的繁殖白蚁;在培养器具上方、向位于两个相邻环形隔框之间的环形界面上,抖动均匀投入脱翅后的繁殖白蚁,所述繁殖白蚁的投入量是所述环形界面上板孔数目的两倍,保持所述培养器具内的空气湿度为90%,所述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9.5%,温度在28℃,培养繁殖白蚁直至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将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的穴腔蚁窝分别移植到多个独立器具内进行育种培养,并在所述穴腔蚁窝的穴腔内投放所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育种完成后,形成多个成形的蚁巢菌窝;4)在混凝土地板上铺设一层培养土,在所述培养土上均布开挖蚁窝,之后将步骤3)所述蚁巢菌窝分别整体挖出,并分别移植入所述蚁窝中,用15cm厚的培养土覆盖所述蚁窝,培养出菇;出菇管理过程中,蚁窝内的温度先控制为20℃,保持4个月后,再控制温度为28℃直至管理出菇,保持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9.5%,空气湿度94%、昼夜温差在7℃,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00lux,直至采收;5)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器具底部铺设一层培养土,培养土含水率为19.5%,在所述培养土上方铺设一个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同轴设置多圈且呈环形分布的板孔,对应每个板孔位置的营养土掏穴深10mm、直径5mm;在所述多孔板的上方还同轴设置多个环形隔框,所述环形隔框位于不同圈板孔的间隙中间;位于同一圈的相邻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同一圈的多个板孔到相邻环形隔框的距离均相等。所述步骤2)中生长基载体按照重量份,称取玉米秸秆6份、甘蔗渣5份、苯甲酸0.6份、香兰素0.4份、白术2份、麦冬粉末3份、白蚁排泄物2份、麦麸3份、苜蓿叶3份、糖1.5份、茶多酚1份、黄芪多糖0.6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将其加入到土壤中通过碳酸溶液调节混合后的土壤ph值6.5,然后装袋,袋的朝上表面扎孔,孔数在25,孔径2cm,得到生长基载体。所述步骤2)中吸引液按照重量份,称取蜂蜜0.5份、葡萄糖0.6份、可食香精0.3份、对苯二酚0.15份、甘露醇5份、发酵甘蔗粉2份、党参粉5份与适量的水,混匀得到吸引液。所述步骤2)中空蚁巢的直径为1cm。所述步骤2)生长基载体长15cm,宽8cm。所述白蚁巢浸出液,是将白蚁巢与氨基酸粉共同研磨成粉,加入5倍量的水,浸泡提取30h,过滤取滤液。所述步骤4)中,培养出菇的管理过程中,还向对应所述蚁窝位置的培养土上方投放细木屑和干杂草。所述步骤4)培养土的厚度为1.5m,所述蚁窝的窝深55cm,直径50cm。实施例3:1)在无菌条件下对鸡枞菌的子实体做孢子分离,得到子实体菌丝体,将子实体菌丝体转接有装有培养基液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温度控制在22℃,待到液体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得到液体母液,所述培养基液体成分为:马铃薯上清液150ml、白蚁巢浸出液体160ml、大豆汁80ml、琼脂16g、葡萄糖17g、白茯苓8g、葛根粉7g与黄精粉5g;2)将所述液体母液洒在生长基载体上,将空蚁巢的外表面喷洒吸引液,随后将空蚁巢覆盖在所述生长基载体的表面,得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3)在不同鸡枞菌窝洞口处收集繁殖白蚁,对繁殖白蚁进行脱翅处理,得到脱翅后的繁殖白蚁;在培养器具上方、向位于两个相邻环形隔框之间的环形界面上,抖动均匀投入脱翅后的繁殖白蚁,所述繁殖白蚁的投入量是所述环形界面上板孔数目的两倍,保持所述培养器具内的空气湿度为88%,所述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6%,温度在26℃,培养繁殖白蚁直至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将出现发育成熟的白蚁的穴腔蚁窝分别移植到多个独立器具内进行育种培养,并在所述穴腔蚁窝的穴腔内投放所述布满鸡枞菌菌丝球的蚁巢,育种完成后,形成多个成形的蚁巢菌窝;4)在混凝土地板上铺设一层培养土,在所述培养土上均布开挖蚁窝,之后将步骤3)所述蚁巢菌窝分别整体挖出,并分别移植入所述蚁窝中,用10cm厚的培养土覆盖所述蚁窝,培养出菇;出菇管理过程中,蚁窝内的温度先控制为15℃,保持3个月后,再控制温度为20℃直至管理出菇,保持培养土的含水率为16%,空气湿度93%、昼夜温差在6℃,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180lux,直至采收;5)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所述步骤3)中所述培养器具底部铺设一层培养土,培养土含水率为16%,在所述培养土上方铺设一个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同轴设置多圈且呈环形分布的板孔,对应每个板孔位置的营养土掏穴深8mm、直径4mm;在所述多孔板的上方还同轴设置多个环形隔框,所述环形隔框位于不同圈板孔的间隙中间;位于同一圈的相邻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同一圈的多个板孔到相邻环形隔框的距离均相等。所述步骤2)中生长基载体按照重量份,称取玉米秸秆5份、甘蔗渣4份、苯甲酸0.5份、香兰素0.3份、白术1份、麦冬粉末2份、白蚁排泄物1份、麦麸2份、苜蓿叶2.5份、糖1份、茶多酚0.5份、黄芪多糖0.5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将其加入到土壤中通过碳酸溶液调节混合后的土壤ph值6,然后装袋,袋的朝上表面扎孔,孔数在20,孔径2cm,得到生长基载体。所述步骤2)中吸引液按照重量份,称取蜂蜜0.4份、葡萄糖0.5份、可食香精0.2份、对苯二酚0.1份、甘露醇4份、发酵甘蔗粉1份、党参粉4份与适量的水,混匀得到吸引液。所述步骤2)中空蚁巢的直径为0.8cm。所述步骤2)生长基载体长12cm,宽5cm。所述白蚁巢浸出液,是将白蚁巢与氨基酸粉共同研磨成粉,加入4倍量的水,浸泡提取28h,过滤取滤液。所述步骤4)中,培养出菇的管理过程中,还向对应所述蚁窝位置的培养土上方投放细木屑和干杂草。所述步骤4)培养土的厚度为1m,所述蚁窝的窝深50cm,直径45cm。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从2012年至今年,发明人采用上述方法在楚雄南华县试验点进行了多年的鸡枞菌提质增产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试验的3个鸡枞菌地(分别采用实施例1-3的培育方法),均比对照菌地(未采用任何措施)增产1.5到2倍以上的效果,并将对比结果记录在下表内。测试项目实施利1实施利2实施利3出菌量+199%+201%+202%增产量+198%+200%+20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