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9090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洋平台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开发利用海洋可以有效降低陆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联合国报告称,“地球己受到可怕的破坏,如不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将日益受到威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食品可持续性安全是首要问题,迫切要求食品获取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水养殖已经成为渔业发展中最快的部分,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海水养殖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它不仅可以在提供人们食物与改善食物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有效的利用海洋国土资源的方式,可以保持渔业资源永不枯竭,完全可以打造成为蓝色粮仓。目前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沿岸海域,深远海养殖几乎还是空白。根据初步统计,90%的海水养殖集中在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10%的海水养殖集中在10-30m等深线之间,30m等深线以深的深远海养殖空间开发几乎尚未进行。在海水养殖中,目前利用海域进人工养殖的方式主要为网箱养殖和役式养殖两种,而这些养殖方式均需要以陆地或外侧海岛作为依托。本世纪初以来,以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校、科研以及企业单位,研制开发成功了深水网箱养殖装备与技术,使网箱养殖从lom等深线附近拓展到10-30m等深线附近,但还是离不开以陆地或外侧海岛作为依托平台,再向外侧海域或没有海岛依托海域拓展养殖空间就没有可能。众所周知,发展深远海牧场,动力需求、饲料供应、日常管理、后勤保障等,均需要相对比较近距离的平台为依托。如传统网箱养殖,在网箱边上均需要搭建养殖平台,方能开展正常的养殖生产。在深远海建设牧场管理平台,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抗风浪流能力,传统的浮式养殖平台不能适应需要;另一方面考虑到养殖海域的持续利用,不能破坏海域自然环境,需要便于养殖空间转移。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使沿岸养殖进一步向深远海发展,减轻沿岸及陆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台沉浮稳定,平台使用过程中受浪影响小。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包括:甲板,甲板上设有上部平台,甲板下方通过均布的立柱连接有用于调控甲板与水面间距的舱体,立柱之间交错连接支撑杆;立柱内敷设有进出水管,进出水管两端分别与甲板、舱体连接;锚泊组件,锚泊组件包括布设在甲板四周的锚绳,锚绳与放置在海床的第一锚泊连接,第一锚泊上通过锚绳还连接有第二锚泊,第一锚泊与第二锚泊存在间距;舱体外侧设有防冲板,防冲板底端与舱体底面平齐且防冲板与舱体侧面具有夹角,舱体底面均布防滑组件。本发明通过立柱将舱体和甲板固定连接,可满足平台整体性能和整体强度的要求,并有效减少海流、波浪的冲击助力,增强平台稳定、增加平台工作深度,具体的工作深度从目前的10-30m等深线附近发展到40-60m等深线附近海域,实现无陆地或海岛作为基地依托的开阔海域得到充分利用,本发明的舱体内可设置水泵、燃料、淡水及压水舱等,以便于在舱体内注入海水后增加舱体的重量来达到增加摩擦力的目的以减小舱体滑移的几率,在立柱内设的进出水管用于对舱体内的介质进行抽取或排出。平台在定位后通过锚泊组件来保证平台的海上定位、就位及安全停泊,泊锚过程中还需考虑停泊海域的风、浪、流作用方向,使平台的首部迎着风浪流方向,并在平台四周设置第一锚泊保证平台的安全停泊,通过设置的第二锚泊并使其与第一锚泊保持间距,利用间隔设置的锚泊来增大第一锚泊的位移难度进而提升平台停泊安全性以及避免其产生位移。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甲板下方设有箱装结构沉浮稳定件,沉浮稳定件底面开设有条状的滑移通槽,沉浮稳定件布设至少两个气囊,气囊下方吊接配重件,配重件设置在沉浮稳定件底面下方。气囊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通过在甲板下方设置沉浮稳定件的方式为甲板下方提供浮力支撑,通过立柱的刚性支撑和沉浮稳定件的浮力支撑对甲板提供双支撑效果,沉浮稳定件提供的向上浮力对甲板在水面的稳定性具有提升作用,具体的沉浮稳定件提供的向上浮力对甲板四周的横波或纵波对甲板的冲击作用力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以提高甲板在水面的平稳性,进一步的在气囊下方吊接配重件以及将气囊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来对平台在沉浮过程中降低平台沉浮波动幅度,防止平台出现倾斜过大或倾覆的风险,具体的,在平台沉浮过程中,若向一侧出现倾斜,配重件因重力作用随平台倾斜方向发生倾斜,在配重件倾斜下滑过程中带动气囊向下为倾斜方向的平台提供浮力支撑以减小或避免平台在沉浮过程中的倾斜幅度,在平台从倾斜中恢复时气囊之间的弹性件作用使气囊之间保持间距,在配重件的作用下促使气囊缩小间距时弹性件收缩形变,通过上述设计有效保证平台在沉浮的稳定性,使平台具有自修正倾斜幅度的效果,同样在波浪流较大的情况下,沉浮稳定件亦可以保证甲板在水面的平稳。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立柱表面套接有防护套,防护套与立柱之间设有轴承圈,防护套环绕布设防护板。通过在立柱表面套接防护套用于减小物体撞击对立柱的撞击伤害,且通过轴承圈使防护套与立柱表面存留间隙可形成撞击缓冲空间以及减小防护套引起的振动等传递至立柱,在使用过程中,波浪冲击立柱时防护板在波浪作用下驱使防护套旋转,以削弱波浪对立柱的冲击力。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舱体底面设有与防滑组件插接孔,插接处设密封防护件。通过在舱体设计均布的防滑组件的方式,来实现在保证舱体坐底稳定的情况下减小舱体与海床之间的接触量,使舱体与海床之间存留一定间隔空间以应对不同地形的海床,如具有较大具备凹凸的海床地基对舱体底面具有不利影响,设置的防滑组件可有效起到防滑以及防护作用,而旋转防滑组件与舱体的连接方式便于对舱体底面防滑组件的维修或拆装改变其支撑位置。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防滑组件包括防滑基体,防滑基体由上下两基体组成,上部基体截面为正放梯形结构,下部基体截面为倒放梯形结构,防滑基体内设调节通孔,调节通孔一端口设于防滑基体上部基体表面,另一端口设于防滑基体下部基体梯形侧面,调节通孔内设滑移柔性杆。防滑基体的截面宽度大于其截面高度,通过设计防滑基体的截面结构,保证其对于舱体的承载受力,防滑组件可实现调节防滑组件与海床地基的接触,降低海床上土壤对防滑组件级舱体的吸附力以及防止舱体底面出现淘空情况。具体的,防滑基体的调节通孔与舱体内部连通,在舱体内注入水体压舱使平台坐底的情况下,舱体内部水压挤压滑移柔性杆向外滑移促使其伸出防滑基体与海床地基接触或插入海床地基内,实现舱体底面与海床的进一步连接稳定,在平台上浮过程中舱体内水压减少滑移柔性杆向防滑基体内部滑移,此方式有效避免以较大平面与海床地基接触可能导致海床地基上土壤对平面的较大吸附力,即上述设计有效降低海床地基土壤对舱体底面的吸附力,且防滑基体外部伸出的化以及柔性杆可有效减小舱体底面各个防滑组件之间的间隙以此增大流体流通难度防止舱体底面出现淘空现象。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防滑基体的上部基体上表面设于舱体内,靠近防滑基体上部基体端面的滑移柔性杆端部连接有滑移堵件,滑移堵件通过可伸缩的绳体与舱体内底面连接。为避免舱体内的压载水体通过调节通孔外泄,通过设置滑移堵件的方式来保证滑移柔性杆的滑移并避免舱体内压载水体外泄,滑移堵件一般为密封橡胶塞,在水压作用下可使其产生位移,而水压消除的情况下利用绳体使其复位或利用绳体限制滑移柔性杆向外滑移量。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防滑基体内还设有孔径大于调节通孔的限位腔室,限位腔室与调节通孔为同轴设置,且限位腔室进出口端分别连接调节通孔,限位腔室内设大于调节通孔直径的第二调节弹簧,且第二调节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滑移柔性杆。可选的,在远离限位腔室出口端的第二调节弹簧与滑移柔性杆连接处设有直径大于调节通孔的第一调节支撑件,第一调节支撑件为球状。通过设置限位腔室及其内部的第二调节弹簧、第一调节支撑件的方式来限制滑移柔性杆的滑移伸出量。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甲板四周均布竖直设置的防波基件,防波基件截面为工字型结构,防波基件侧方设有水平设置的防波主板,防波主板侧面设有与防波基件工字型结构内侧限位连接的限位滑移副板,防波主板表面整列排布通孔,通孔内插接可滑移的浮动滑杆,防波主板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防波浮板,浮动滑杆上下端分别与防波浮板连接。利用防波基件对冲击甲板的波浪流的冲击载荷缓冲,再通过设置可沿防波基件上下滑移的防波主板的方式,使甲板四周设有可随波浪上下浮动件进一步降低波浪对甲板的冲击效果,在防波主板上所设置的防波浮板,防波浮板随防波主板上下浮动而浮动在波浪冲击甲板时,首先防波主板及防波浮板随波浪上下浮动,防波主板上下的浮动以消耗波浪的波动浮动起到消耗波浪冲击力以及扩大波浪冲击到甲板的距离,并且防波浮板随波浪上下浮动对波浪的二次消耗有利于消减波浪冲击所造成的噪音音量。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甲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舱体宽度,避免平台停靠码头或进出船坞对平台的不利影响。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使用方法,平台坐底时往舱体内灌入海水使之逐步下沉,并使舱体底部紧贴海底,需要移动时,将舱体内海水排出舱外,使舱体离开海底,并提供平台所需的全部浮力,由拖动机构拖移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立柱将舱体和甲板固定连接,可满足平台整体性能和整体强度的要求,并有效减少海流、波浪的冲击助力,增强平台稳定、增加平台工作深度,具体的工作深度从目前的10-30m等深线附近发展到40-60m等深线附近海域,实现无陆地或海岛作为基地依托的开阔海域得到充分利用,本发明的舱体内可设置水泵、燃料、淡水及压水舱等,以便于在舱体内注入海水后增加舱体的重量来达到增加摩擦力的目的以减小舱体滑移的几率,在立柱内设的进出水管用于对舱体内的介质进行抽取或排出。平台在定位后通过锚泊组件来保证平台的海上定位、就位及安全停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示意图;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柱在甲板上的排布示意图;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沉浮示意图;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舱体示意图;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与锚泊组件连接示意图;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柱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另一方案的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示意图;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柱、沉浮稳定件在甲板上的安装示意图;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成稳定件内部示意图;图10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防滑组件内部示意图;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防波基件、防波主板、防波浮板的连接示意图;图1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立柱与防护套连接状态示意图;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4中平台初稳结果。附图标记说明:10-甲板;11-第一锚泊;12-第二锚泊;13-锚绳;14-上部平台;20-立柱;21-支撑杆;22-轴承圈;23-防护套;24-防护板;30-舱体;31-防冲板;40-防滑组件;41-绳体;42-调节通孔;43-滑移堵件;44-第一调节支撑件;45-第二调节弹簧;46-防滑基体;47-半通槽口;48-限位腔室;49-滑移柔性杆;410-过载缝隙;50-沉浮稳定件;51-配重件;52-滑移通槽;53-气囊;54-弹性件;60-防波基件;61-防波主板;62-防波浮板;63-浮动滑杆;64-限位滑移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12所示,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包括:甲板10,甲板10上设有上部平台14,甲板10下方通过均布的立柱20连接有用于调控甲板10与水面间距的舱体30,立柱20之间交错连接支撑杆21;立柱20内敷设有进出水管,进出水管两端分别与甲板10、舱体30连接;锚泊组件,锚泊组件包括布设在甲板四周的锚绳13,锚绳13与放置在海床的第一锚泊11连接,第一锚泊11上通过锚绳13还连接有第二锚泊12,第一锚泊11与第二锚泊12存在间距;舱体30外侧设有防冲板31,防冲板31底端与舱体30底面平齐且防冲板31与舱体30侧面具有夹角,舱体30底面均布防滑组件40。本发明通过立柱20将舱体30和甲板10固定连接,可满足平台整体性能和整体强度的要求,并有效减少海流、波浪的冲击助力,增强平台稳定、增加平台工作深度,具体的工作深度从目前的10-30m等深线附近发展到40-60m等深线附近海域,实现无陆地或海岛作为基地依托的开阔海域得到充分利用,本发明的舱体30内可设置水泵、燃料、淡水及压水舱等,以便于在舱体30内注入海水后增加舱体30的重量来达到增加摩擦力的目的以减小舱体30滑移的几率,在立柱20内设的进出水管用于对舱体30内的介质进行抽取或排出。平台在定位后通过锚泊组件来保证平台的海上定位、就位及安全停泊,泊锚过程中还需考虑停泊海域的风、浪、流作用方向,使平台的首部迎着风浪流方向,并在平台四周设置第一锚泊11保证平台的安全停泊,通过设置的第二锚泊12并使其与第一锚泊11保持间距,利用间隔设置的锚泊来增大第一锚泊11的位移难度进而提升平台停泊安全性以及避免其产生位移。本申请的舱体30内的压水舱设计时依据规范公式1,进行设计目的在于减小压水仓的横向尺寸,通过规范公式1获取压水仓的横向尺寸,有效减小平台在浮起时舱体30内未全部排出的水体所形成的自由液面对舱体30及平台初稳性的影响。具体的规范公式是通过计算自由液面对平台初稳性而获取压水仓的横向尺寸,规范公式1如下:wh为初稳性高的降低量;wn为压水仓内的液体重量;ix为压水仓液面的横向惯性矩;δ为平台总排水量,其中压水仓的横向尺寸减小后,∑wnix的值随之减小从而减小对平台的初稳性。甲板10下方设有箱装结构沉浮稳定件50,沉浮稳定件50底面开设有条状的滑移通槽52,沉浮稳定件50布设至少两个气囊53,气囊53下方吊接配重件51,配重件51设置在沉浮稳定件50底面下方。气囊53之间通过弹性件54连接,通过在甲板10下方设置沉浮稳定件50的方式为甲板10下方提供浮力支撑,通过立柱20的刚性支撑和沉浮稳定件50的浮力支撑对甲板10提供双支撑效果,沉浮稳定件50提供的向上浮力对甲板10在水面的稳定性具有提升作用,具体的沉浮稳定件50提供的向上浮力对甲板10四周的横波或纵波对甲板10的冲击作用力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以提高甲板10在水面的平稳性,进一步的在气囊53下方吊接配重件51以及将气囊53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来对平台在沉浮过程中降低平台沉浮波动幅度,防止平台出现倾斜过大或倾覆的风险,具体的,在平台沉浮过程中,若向一侧出现倾斜,配重件51因重力作用随平台倾斜方向发生倾斜,在配重件51倾斜下滑过程中带动气囊53向下为倾斜方向的平台提供浮力支撑以减小或避免平台在沉浮过程中的倾斜幅度,在平台从倾斜中恢复时气囊53之间的弹性件54作用使气囊63之间保持间距,在配重件51的作用下促使气囊53缩小间距时弹性件54收缩形变,通过上述设计有效保证平台在沉浮的稳定性,使平台具有自修正倾斜幅度的效果,同样在波浪流较大的情况下,沉浮稳定件50亦可以保证甲板10在水面的平稳。立柱20表面套接有防护套23,防护套23与立柱20之间设有轴承圈22,防护套23环绕布设防护板24。通过在立柱20表面套接防护套23用于减小物体撞击对立柱20的撞击伤害,且通过轴承圈22使防护套23与立柱20表面存留间隙可形成撞击缓冲空间以及减小防护套23引起的振动等传递至立柱20,在使用过程中,波浪冲击立柱20时防护板24在波浪作用下驱使防护套23旋转,以削弱波浪对立柱20的冲击力。舱体30底面设有与防滑组件40插接孔,插接处设密封防护件。通过在舱体30设计均布的防滑组件40的方式,来实现在保证舱体30坐底稳定的情况下减小舱体30与海床之间的接触量,使舱体30与海床之间存留一定间隔空间以应对不同地形的海床,如具有较大具备凹凸的海床地基对舱体30底面具有不利影响,设置的防滑组件40可有效起到防滑以及防护作用,而旋转防滑组件40与舱体30的连接方式便于对舱体30底面防滑组件40的维修或拆装改变其支撑位置。防滑组件40包括防滑基体46,防滑基体46由上下两基体组成,上部基体截面为正放梯形结构,下部基体截面为倒放梯形结构,防滑基体46内设调节通孔42,调节通孔42一端口设于防滑基体46上部基体表面,另一端口设于防滑基体46下部基体梯形侧面,调节通孔42内设滑移柔性杆49。防滑基体46的截面宽度大于其截面高度,通过设计防滑基体46的截面结构,保证其对于舱体30的承载受力,防滑组件40可实现调节防滑组件40与海床地基的接触,降低海床上土壤对防滑组件40级舱体30的吸附力以及防止舱体30底面出现淘空情况。具体的,防滑基体46的调节通孔42与舱体30内部连通,在舱体30内注入水体压舱使平台坐底的情况下,舱体30内部水压挤压滑移柔性杆49向外滑移促使其伸出防滑基体46与海床地基接触或插入海床地基内,实现舱体30底面与海床的进一步连接稳定,在平台上浮过程中舱体30内水压减少滑移柔性杆49向防滑基体46内部滑移,此方式有效避免以较大平面与海床地基接触可能导致海床地基上土壤对平面的较大吸附力,即上述设计有效降低海床地基土壤对舱体30底面的吸附力,且防滑基体46外部伸出的化以及柔性杆49可有效减小舱体30底面各个防滑组件40之间的间隙以此增大流体流通难度防止舱体30底面出现淘空现象。防滑基体46的上部基体上表面设于舱体30内,靠近防滑基体46上部基体端面的滑移柔性杆49端部连接有滑移堵件43,滑移堵件43通过可伸缩的绳体41与舱体30内底面连接。为避免舱体30内的压载水体通过调节通孔42外泄,通过设置滑移堵件43的方式来保证滑移柔性杆49的滑移并避免舱体30内压载水体外泄,滑移堵件43一般为密封橡胶塞,在水压作用下可使其产生位移,而水压消除的情况下利用绳体41使其复位或利用绳体41限制滑移柔性杆49向外滑移量。防滑基体46内还设有孔径大于调节通孔42的限位腔室48,限位腔室48与调节通孔42为同轴设置,且限位腔室48进出口端分别连接调节通孔42,限位腔室48内设大于调节通孔42直径的第二调节弹簧45,且第二调节弹簧45两端分别连接滑移柔性杆49。可选的,在远离限位腔室48出口端的第二调节弹簧45与滑移柔性杆49连接处设有直径大于调节通孔42的第一调节支撑件44,第一调节支撑件44为球状。通过设置限位腔室48及其内部的第二调节弹簧45、第一调节支撑件44的方式来限制滑移柔性杆49的滑移伸出量。甲板10四周均布竖直设置的防波基件60,防波基件60截面为工字型结构,防波基件60侧方设有水平设置的防波主板61,防波主板61侧面设有与防波基件60工字型结构内侧限位连接的限位滑移副板64,防波主板61表面整列排布通孔,通孔内插接可滑移的浮动滑杆63,防波主板61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防波浮板62,浮动滑杆63上下端分别与防波浮板62连接。利用防波基件60对冲击甲板10的波浪流的冲击载荷缓冲,再通过设置可沿防波基件60上下滑移的防波主板61的方式,使甲板10四周设有可随波浪上下浮动件进一步降低波浪对甲板10的冲击效果,在防波主板61上所设置的防波浮板62,防波浮板62随防波主板61上下浮动而浮动在波浪冲击甲板10时,首先防波主板61及防波浮板62随波浪上下浮动,防波主板61上下的浮动以消耗波浪的波动浮动起到消耗波浪冲击力以及扩大波浪冲击到甲板10的距离,并且防波浮板62随波浪上下浮动对波浪的二次消耗有利于消减波浪冲击所造成的噪音音量。甲板1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舱体30宽度,避免平台停靠码头或进出船坞对平台的不利影响。实施例2:一种坐底式柱状深远海牧场可移动管理平台使用方法:海域选择。根据拟发展养殖区域而定,通常选择在水深-40m之内,外侧离岸海域、尤其是无海岛作为基地依托的海域。适宣风力12级以上、浪高6m内、流速1.2m/s内。底质一般为泥、沙或泥沙。锚泊固定。抵达指定海域位置,充分分析风、浪、流作用力的方向,优选将平台首部迎着风浪流的方向锚泊好,然后将锚链拉向四面八方呈辐射状锚泊,确保平台受力状态好、稳性好。使用操作。平台锚泊后,往舱体30内灌入海水使之逐步下沉,舱体30坐底后,通过立柱20支承甲板及其设施设备的全部重量,使甲板10在大潮汛最高潮时也能露于水面之上,不受海流波浪冲击。需要移动时,将舱体30内海水排出舱外使舱体30离开海底,并提供平台所需的全部浮力,然后可以进行移动。平台移动。养殖场设置或转移时,均需要移动平台一般可使用船舶拖移。如船形等结构平台,也可以安装动力系统实行自行航行,更方便达到移动目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如下方案:平台上部甲板1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船型、长方形、方形、圆形及不规则形,如所在海区为往复流,拟使用船型、长方形,如八卦流,拟适用圆形、方形以减少迎流方向的阻力。甲板10上设有的上部平台14为非浸水结构,不考虑波浪的直接作用,其中上部平台14最低构件下沿与波峰之间的缝隙高度不必大于1.2m,但不应小于以下规范公式2的计算值:规范公式2:c=0.1(h1+h2+h3);式中,h1为天文潮潮高(m),h2为风暴潮潮高(m),h3为最大设计波高在设计高潮水面以上的高度。本申请的平台工作水深应考虑天文潮汐、风暴潮,还应留有一定的峰隙高度具体是指:波峰与上层平台下部结构构件的孔隙高度,本申请的平台可用于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操作空间,也可适应设置网箱加工、安装及装运功能的设备,一般平台上甲板10面积在200-1000㎡。实施例4:本实施例通过数值模拟对本申请实施例1的可移动管理平台建模作为模拟组1,并在实施例1管理平台1的基础上建模另一管理平台作为模拟组2,模拟组2中不设置沉浮稳定件50,其中数值模拟的海洋环境如下表1所示,模拟组1、2的平台初稳结果如图13所示。表1各工况海洋环境条件工况类型有义波高/m谱峰周期/s风速/m·s-1表层流速/m·s-1作业工况3.67.424.50.97自存工况7.710.556.21.98拖航工况5.010.052.31.03结合附图13可知,模拟组1的平台在下沉时平台的初稳性高始终大于模拟组2平台下沉时平台初稳性高,并且没有安装沉浮稳定件50的模拟组2平台的稳性始终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不利于平台沉浮稳定性。模拟组1的参数均符合根据ccs颁布的《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2012)的标准。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