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2310发布日期:2020-07-10 17:2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媒介生物疾病防治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



背景技术:

蚊虫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种群,除叮咬吸血引起骚扰外,还可作为最主要的生物媒介传播包括登革热、疟疾、乙脑、基孔肯雅热及黄热病等在内的多种传染病。针对蚊虫的监测、检测及其它方面研究均离不开蚊虫采样,目前成蚊采样使用最多的是便携式的电动吸蚊器,现行的国标《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中关于成蚊监测的多个方法(如人诱停落法、动物诱集法、栖息蚊虫捕捉法、帐诱法及黑箱法等)中均涉及到电动吸蚊器。

但目前常用的电动吸蚊器存在诸多缺点:1)电动吸蚊器多采用中等匀速的风速,该风速尽管降低了高速气流对蚊虫的物理损伤,但蚊虫捕捉效率低,即捕捉蚊虫的瞬时风力不足易导致蚊虫逃逸现象;2)当储蚊管内已有蚊虫时,再次进行其它蚊虫的捕捉时,开放式吸口容易导致已有的蚊虫趁机逃逸;3)为降低逃逸,通常做法是在盖子尚未打开时先打开风扇,然后再打开盖子,而风扇开启盖子尚未打开的这一瞬间,会在储蚊管内形成强大的湍流,导致储蚊管的蚊虫随湍流与管壁发生剧烈摩擦致蚊虫损伤,严重的会致肢体残缺或破坏鉴别特征,蚊虫捕捉好之后盖上盖子而风扇尚在运转的瞬间亦会存在明显湍流现象;4)储蚊管多为非透明材料,不便于观察储蚊管内蚊虫的数量及状态;5)当蚊虫较多时,通常做法为保持风扇持续运转,储蚊管内的蚊虫在气流作用下,吸入储蚊管的网底,形成多次摩擦的同时,亦容易在长时间气流作用下脱水死亡。

因此,在蚊虫采样设备方面,亟需开发一种结构合理、设计科学,能够高效捕蚊、且能够有效避免蚊虫逃逸及蚊虫损伤的便携式电动吸蚊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它蚊虫捕捉率高、蚊虫损伤率低且能有效防止蚊虫逃逸。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包括手柄、动力模块、过滤网结构、吸头和吸头盖;

所述手柄内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变速调节电路、电源开关和变速调节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变速调节开关通过所述变速调节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动力模块连接在所述手柄上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依次连接的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变速调节电路连接,所述风扇朝向壳体的开口部;

所述吸头分为吸头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过滤网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所述吸头部到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均匀增大形成圆锥结构,所述吸头部设有向所述吸头内腔延伸的漏斗状管道结构,所述管道结构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吸头部长度的4/5;

所述吸头部的端部设有吸头盖,所述吸头盖的前端面设有通孔,该通孔被纱网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采用电池供电,所述手柄的底端设有供电源模块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调节开关为多档位调节的旋钮,所述变速调节电路为线性变化的无极调控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块的壳体的开口部设有用以与所述过滤网结构连接的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结构的中央设有圆形滤网,所述圆形滤网的直径小于所述过滤网结构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吸头采用透明聚丙烯树脂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与所述动力模块之间通过角度调节装置铰接。

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式电动吸蚊器,其动力模块的风力可调,在捕捉蚊虫时通过增加瞬时风力提高捕捉效率,蚊虫捕捉成功后,再次降低风力保持基础气流即可,以减少气流对已捕捉蚊虫的影响;对已经捕捉到的蚊虫样本,在吸头内部增加漏斗状管道结构,过滤网结构与吸头连接,防止蚊虫逃逸;漏斗状管道结构延长至接近滤网,使得已经捕捉的蚊虫在动力模块开启的情况下能够在漏斗状管道与吸头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储蚊仓)进行停留,降低吸蚊器在工作时对已捕捉蚊虫的影响;吸头盖前端面采用被纱网封闭的通孔结构,为非完全封闭式设计,在开关吸头盖时能够减弱湍流效应,降低蚊虫受到的摩擦损伤及气流或湍流受损,保证样本的新鲜度与活力;通过吸头材料的透明化设计,可以方便操作者随时观察储蚊仓内的蚊虫数量及状态;通过改善电源模块增加动力输出及电量持久性。该发明具有便携性、操作简便、设计科学合理、捕蚊效率高、蚊虫逃逸率低、蚊虫受损率小等优点,可以成为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现场蚊虫(或其它飞虫)采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手柄1和动力模块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过滤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的吸头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种可调风速电动吸蚊器,用于蚊虫及其它小型飞虫样本的采集,其结构主要包括:手柄1、动力模块2、过滤网结构3、吸头4与吸头盖5。

请参阅图2,手柄1为吸蚊器的手持部分。手柄1内设有相互连接的电源模块11和控制模块。电源模块11可采用电池供电,例如1节3500mah的18650可充电电池,电池可拆卸设计,既可通过外置充电器进行充电,亦可通过手柄1下部的usb充电接口12进行充电。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变速调节电路、电源开关13和变速调节开关14,电源开关13与控制电路连接,变速调节开关14通过变速调节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变速调节电路为线性变化的无极调控电路。手柄1设计为右手使用,变速调节开关14为可调式旋钮,适合右手拇指进行拨动,亦可根据左手操作要求进行定制。变速调节开关14设定5个档位,档位之间的风力增减均为线性变化(即无级调控),标注档位以方便查看及操作,档位1为基础风速,该风速可以保证蚊虫在吸管内不足以逆流逃逸,但对蚊虫的伤害作用较小,档位2至档位5的风速呈递增趋势,操作者可以根据采样虫种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档位5风速最大,在该档位时,正面距离吸口3cm范围内的蚊虫无法飞离电动吸蚊器吸口。在实际蚊虫采样过程中,可以打开电源开关后,将风速调制较高档,此时的风速可以有助于更高效的蚊虫捕捉,待蚊虫被吸入吸头后,通过旋钮调节至基础风速,可以保证吸头内部的蚊虫在逆流作用下不会顺着吸管逃逸,但又不至于在基础风速中受到较大损伤;再次进行蚊虫捕捉时,可以根据蚊虫的数量和种类再次调高风速,增加捕捉的成功率。动力模块2连接在手柄1上部,主要包含圆筒状的壳体21及内部的电机22和风扇23;电机22固定于壳体21中轴后方,电机22有导线与手柄1部位的电源模块及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机轴与前方的风扇23相连接。壳体21前部正对着风扇处设有敞口,敞口外侧设有过滤网连接结构24,用以和过滤网结构3进行连接。手柄1与动力模块2之间通过角度调节装置铰接,使得吸蚊器的吸头方向可调,以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当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蚊虫监测时,可调节角度使得吸头的方向与手柄的角度朝向人体内侧,便于操作;当蚊虫停落在高处时,可调节角度使得吸头方向与手柄方向一致,延长操作距离。

请参阅图3,过滤网结构3为可拆卸的独立结构,其两侧各有螺口31分别连接壳体21与吸头4。过滤网结构3的中部设有圆形滤网32,圆形滤网32的直径为约3cm,略小于过滤网结构3的整体直径约6cm,该结构能够减小吸头4空间受到风扇气流的影响。过滤网结构3采用独立的可拆卸结构,当蚊虫采集结束后,可以将滤网结构3连同吸头一起从吸蚊器风扇部分拆下,此时吸头与滤网之间的螺纹接口保证了滤网不会从吸头上自行脱落,而有效避免了蚊虫全部逃逸的现象;当需要将蚊虫释放出来是,可以旋开滤网,让储蚊仓内的蚊虫自行飞出;如果要进行分类等操作,可以将吸头、滤网及其中的蚊虫一起进行麻醉或冷冻处理,之后再旋转螺口移除滤网,将蚊虫样本从吸头的基部倒出。

请参阅图4,吸头4分为吸头部41和连接部42。连接部42与过滤网结构3的螺口31连接,吸头部41到连接部42的外径均匀增大形成圆锥结构,吸头部41设有向吸头内腔延伸的漏斗状管道结构43,该管道结构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吸头部长度的4/5,该漏斗状管道结构参照了天幕式捕蝇笼的设计,入口大而出口小,被吸入的蚊虫不容易经吸管再次逃逸;管道结构的管壁采用硬质塑料的非网状设计,平滑的内壁可以降低蚊虫吸入过程中与管壁摩擦造成的损伤;吸头4的侧壁44与管道结构43之间形成储蚊仓45,管道结构43的长度较长,当吸蚊器启动时,管道结构43的气流不会影响储蚊仓45内的气流,已经捕获的蚊虫可以在储蚊仓45内停留,防止气流对蚊虫造成损伤或使得蚊虫与吸头4侧壁发生剧烈摩擦;吸头4采用透明聚丙烯树脂塑料,可以更容易观察到储蚊仓45内的蚊虫数量及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吸头整体长度为8cm,连接部42的外径大约为6cm,吸头部41的直径外约为3.5cm,漏斗状管道结构43端部的内径为1.5cm,距离吸头4的基部(即过滤网结构3)约1cm。

请参阅图5,吸头盖5连接于吸头4的吸头部41。该吸头盖5采用非封闭式设计,其中央设置1个直径2cm的通孔51,通孔51以纱网覆盖,吸头盖5盖上且风扇运转时,气流可以通过盖子上的通孔51通过,有效避免在吸头盖5封闭同时风扇开关的瞬间在储蚊仓45内形成旋转湍流对已捕捉蚊虫造成伤害。

以下简述针对人诱停落法进行蚊虫监测时,采用本可调风速式电动吸蚊器进行成蚊采样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采样者寻一处靠近绿化带的避风场所静坐,暴露单侧小腿,右手持电动吸蚊器捕捉停落于腿上的成蚊。使用前,先确认吸蚊器的电池处于满电状态,否则可以通过外置充电设备或吸蚊器手柄处的usb充电插口进行充电;充好电后将吸蚊器的各部分(包括手柄及动力模块、过滤网、吸头、吸头盖子)组装好,打开电源并旋转风量调节旋钮进行设备测试,待确认可以正常运转后,随身携带至监测现场。

进行蚊虫采样时,右手持吸蚊器,将吸头端部的盖子取下,打开电源开关,此时风速调节旋钮的指针处于1的位置,电动吸蚊器处于基础风速模式;右手拇指旋转风速调节旋钮至2-5档(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风速会迅速升高,吸蚊器管道内的负压吸力随之迅速增大,将吸口从蚊虫停落面的一侧靠近,利用吸口的负压吸力将蚊虫吸入;蚊虫在负压吸力下顺着内凹的漏斗状管道滑入吸蚊器吸头内,碰触到过滤网时,旋转风速调节旋钮至1档(基础风速),在保持电源开启的情况下盖上盖子,之后关闭吸蚊器电源开关。蚊虫此时可能离开过滤网进入到储蚊仓内,透过透明的吸头外壳可以观察到蚊虫的数量与状态。

再次进行蚊虫采样时,首先开启电源,此时吸蚊器吸头尽管盖着盖子,但因为盖子是非封闭式的,所以储蚊仓内不会形成明显湍流现象,即储蚊仓内的蚊虫不会随湍流发生吸头内旋转摩擦现象;然后取下吸头盖子,转动风速调节旋钮至需要的较高风速模式,吸口缓慢靠近停落的蚊虫,蚊虫在负压吸力下顺着内凹的管道进入吸蚊器吸头内,旋转风速调节旋钮至1挡(基础风速),保持电源开启的情况下盖上盖子,之后关闭吸蚊器电源开关。蚊虫再次飞入储蚊仓内。

参照相同的步骤进行其它蚊虫的捕捉,透过透明的吸头外壳可以观察到储蚊仓内已捕捉蚊虫的数量与状态。如果外环境蚊虫密度较高,可设定电源持续开启,并取下吸头盖子,通过旋转风速调节旋钮来切换高风量吸蚊模式及基础风速模式完成持续性的吸蚊操作。储蚊仓内的蚊虫因管道内端延伸至近过滤网,因而受到的气流影响较小,可以避免蚊虫在持续气流下受损或脱水死亡的现象。

结束采样后,可以将吸头连同过滤网从吸蚊器主体部分上拆下,如果要进行成蚊的饲养或其它实验,可以将吸头连同过滤网置于特定蚊虫饲养笼内,将过滤网从吸头上移除,捕获的蚊虫即可从储蚊仓内飞出;如果蚊虫样本要处死进行分类计数或其它试验,可将吸头连同过滤网一同进行麻醉或冷冻,之后将过滤网从吸头上拆除,将麻醉或冻僵的蚊虫样本倒出。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