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斑原鮡人工催产及低温苗种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59553发布日期:2020-08-25 18: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斑原鮡人工催产及苗种培育方法,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maculatum)隶属于属鮡科、原鮡属,俗称巴克里、拉萨鲇鱼,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特有鱼类,具有适应高原水域独特的生物学进化机制。黑斑原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藏区人民喜爱和推崇。目前,在拉萨市场的售价已高达1700-2600元/千克。近些年,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栖息地改变等影响,黑斑原鮡的种群资源量持续降低,已形成不了捕捞量,并于2015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的56种极危(cr)鱼类名录。因此,开展黑斑原鮡的人工增养殖与利用保护研究,对恢复其自然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有关黑斑原鮡人工催产及低温苗种培育方法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斑原鮡的人工催产及低温苗种培育方法。该技术突破了因黑斑原鮡野生种质资源匮乏而造成的亲鱼来源困难的瓶颈,为黑斑原鮡的野生资源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苗种保障,并可实现黑斑原鮡的规模化苗种培育。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斑原鮡人工催产及低温苗种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挑选亲鱼;挑选体质量在50g以上,体长在14cm以上,体表无伤、健康活力好、腹部饱满、性腺发育成熟的优质野生黑斑原鮡,放置于流水孵化池中,养殖水温为12℃;

步骤(2):人工催产;雌鱼的人工催产采用二次注射法,雄鱼的人工催产采用一次注射法;催产激素采用lrh-a2+dom+hcg混合制剂;雌鱼第一针的注射剂量为4uglrh-a2+2mgdom+600iuhcg;12小时后注射第二针,注射剂量为2uglrh-a2+1mgdom+300iuhcg;雄鱼与雌鱼的第二针一同注射,注射剂量为雌鱼注射总剂量的1/2;人工催产水温为12.5℃~13℃,效应时间为10~14h;雌雄鱼尾数配比为1:2,雌鱼卵粒游离后,将雄鱼精巢取出,称重,加入2倍体重的生理盐水,用研钵均匀碾碎;此时,将雌鱼捞出,用干毛巾将生殖孔擦干后,一手固定雌鱼体,一手轻压腹部将卵粒排入擦干的不锈钢盆内;

步骤(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将碾碎的精巢组织倒入盛卵粒的不锈钢盆内,用羽毛搅动5-6min后,加入13℃清水,继续搅拌,搅拌3-5min后,倒出搅拌液,加入清水清洗受精卵3-5次;

步骤(4):人工孵化;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于孵化巢中,孵化水温为13℃~14℃,仔鱼经120~150h出膜;孵化过程中确保孵化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孵化方式采用微流水孵化或微流水充气孵化;

步骤(5):苗种培育;

5.1开口培育;受精卵孵化3-5天后,采取喂鸡蛋黄水的方式人工驯养,将20克熟鸡蛋黄调2kg自来水,用纱布过滤后的所述蛋黄水喂2000-3000尾鱼苗,每日投喂4次,蛋黄水投喂10-15天后,采用小水蚤投喂,每日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为鱼苗总体重的10%,投喂30-40天后,将鱼苗放置在培育缸中流水培育,培育水温为11-12℃,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

5.2仔鱼培育;孵化后70日龄,开始投喂水丝蚓,每日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是仔鱼总体重的15%,投喂时间为90-120天;此后,开始投喂摇蚊幼虫,幼鱼规格已达2-3cm以上;一日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为幼鱼总体重的5-10%,流水培育,培育水温为11-12℃,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依据黑斑原鮡的生活习性,为其亲鱼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和培育方法,大大提高了黑斑原鮡野生亲鱼的成活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通过低温养殖和不同阶段的营养饵料投喂,改善了黑斑原鮡的苗种质量,增强了鱼苗的抗应激能力,极大地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满足苗种资源增殖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黑斑原鮡人工催产及低温苗种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挑选亲鱼;挑选体质量在50g以上,体长在14cm以上,体表无伤、健康活力好、腹部饱满、性腺发育成熟的优质野生黑斑原鮡,放置于流水孵化池中,养殖水温为12℃;

步骤(2):人工催产;雌鱼的人工催产采用二次注射法,雄鱼的人工催产采用一次注射法;催产激素采用lrh-a2(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om(马来酸地欧酮)+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制剂;雌鱼第一针的注射剂量为4uglrh-a2+2mgdom+600iuhcg;12小时后注射第二针,注射剂量为2uglrh-a2+1mgdom+300iuhcg;雄鱼与雌鱼的第二针一同注射,注射剂量为雌鱼注射总剂量(为第一针和第二针总剂量)的1/2;人工催产水温为12.5℃~13℃,效应时间为10~14h;雌雄鱼尾数配比为1:2,雌鱼卵粒游离后,将雄鱼精巢取出,称重,加入2倍体重的生理盐水(0.65%nacl),用研钵均匀碾碎;此时,将雌鱼捞出,用干毛巾将生殖孔擦干后,一手固定雌鱼体,一手轻压腹部将卵粒排入擦干的不锈钢盆内;

步骤(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将碾碎的精巢组织倒入盛卵粒的不锈钢盆内,用羽毛搅动5-6min后,加入13℃清水(加入量没有限定),继续搅拌,搅拌3-5min后,倒出搅拌液,加入清水清洗受精卵3-5次;

步骤(4):人工孵化;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于孵化巢中,孵化水温为13℃~14℃,仔鱼经120~150h出膜;孵化过程中确保孵化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孵化方式采用微流水孵化或微流水充气孵化;

步骤(5):苗种培育;

5.1开口培育;受精卵孵化3-5天后,采取喂鸡蛋黄水的方式人工驯养,将20克熟鸡蛋黄调2kg自来水,用纱布过滤后的所述蛋黄水喂2000-3000尾鱼苗,每日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2:00,4:00,20:00),蛋黄水投喂10-15天后,采用小水蚤投喂,每日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2:00,4:00,20:00),每次投喂量为鱼苗总体重的10%(投喂时间分别是6:00,12:00,18:00,24:00),投喂30-40天后,将鱼苗放置在培育缸中流水培育,培育水温为11-12℃,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

5.2仔鱼培育;孵化后70日龄,开始投喂水丝蚓,每日投喂4次(投喂时间分别是6:00,12:00,18:00,24:00),每次投喂量是仔鱼总体重的15%,投喂时间为90-120天;此后,开始投喂摇蚊幼虫,幼鱼规格已达2-3cm以上;一日投喂3次(投喂时间分别是8:00,14:00,20:00),每次投喂量为幼鱼总体重的5-10%,流水培育,培育水温为11-12℃,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

进一步的是,步骤(1)中,所述孵化池为圆形,孵化池内圆周面直径为1.2m,高0.5m。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5)的5.1中,所述培育缸采用长条玻璃钢养殖缸,养殖缸长为2-3m,宽为50cm,高为40c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