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及药液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2014发布日期:2020-10-31 09: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及药液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小型水生模式生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及药液缸。



背景技术:

大型溞是一种枝角类无脊椎动物,黄色或淡红色,稍透明,大型溞母溞三天产一次小溞。体长微小,雌性体长2.2-4.8毫米,雄性体长1.75-2.50毫米,属一种微小型水生生物。它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经济、易于在实验室培养和对水环境中的多种化学物质的变化非常敏感、易于观察变化等特点,作为模式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用于环境毒理和药物毒性试验。该方法通过将大型溞的小溞放入含有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养殖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大型溞的生长状态及繁殖发育,最终计算得到大型溞的成活率和死亡率数据,进而得出水质的污染程度或受试物的水生毒性。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验结果的可比性,这些方法大多要求确认受试物质在整个测试周期的测试体系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以尽可能的排除其它因素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发育的影响,评价不同浓度的药液本身的毒性对大型溞的影响,例如毒理实验需要通过21天实验周期内各浓度药液的养殖缸内大型溞的繁殖总数量统计对比值来比较不同浓度药液间的毒性差异。

采用微小型模式生物进行的毒理试验中,采用在药液缸内的多个实验杯养殖微小型水生生物,需要在每个实验杯内放入等量的药液,还要对每个实验杯内的药液进行等量更新。现有实验杯为由60目不锈钢网围成的不锈钢网杯。存在的问题为:在大型溞养殖时需要不断喂食绿藻,长时间之后剩余的绿藻易粘贴在孔眼上,一方面因堵塞细密的网孔而不利于流水式的药液流动,另一方面也不易清洗,不同实验杯透水性存在差异,影响实验结果的可比性;不锈钢网杯颜色灰暗,透光性差,用户肉眼统计大型溞数量时非常困难,也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不锈钢网杯存在容易被绿藻堵塞、不易清洗、透光性差,影响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及药液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包括杯体、杯口和至少一组过滤缝网,所述杯体透明不透水,所述杯口作为入水孔或在杯壁上设置入水孔,所述过滤缝网位于所述杯壁下部,每组所述过滤缝网包括并排排列的多条间隙孔,所述间歇孔的宽度为0.25~0.35mm。

所述过滤缝网为多组,均匀分布在所述杯壁的下部。

所述过滤缝网为一组,与杯壁上设置的所述入水孔对向设置,多条所述间隙孔关于所述入水孔的中心呈对称分布。

所述间隙孔为竖条状,宽度为0.3mm。

杯口呈喇叭型,口径自下向上逐渐增大。

所述间隙孔的底部与杯底的距离为5-8mm。

所述间隙孔的长度范围是20-35mm。

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药液缸,包括外缸和多个所述实验杯;所述外缸包括缸体、盖板、进液分配器、多个导流槽和溢流管;多个所述实验杯均匀分布在所述缸体内部的外边缘,所述盖板的中心设置所述进液分配器,所述进液分配器具有进液口,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实验杯个数对应的长度相同的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侧与所述进液分配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另一侧通向所述实验杯;所述溢流管设置于所述缸体的缸底中心。

所述盖板上具有与所述实验杯个数对应的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实验杯的上部对应的穿过每个开口、露出于所述盖板外;所述导流槽的另一侧的末端具有卡槽,每个所述实验杯的入水孔对应的卡箍在每个所述卡槽上。

所述实验杯为4-16个。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不同于以往的不锈钢网孔杯为开放式、不透明结构,本发明的实验杯杯体为透明不透水杯体,优选为玻璃杯体,也可以为有机玻璃、树脂等材质。这样通过杯口或杯壁上的入水孔向实验杯内引入更新药液和/或水,同时杯口便于实时观察杯内微小模式生物(例如溞)的状态;通过杯壁下部的多条并排排列的宽度为0.25~0.35mm的间隙孔形成过滤缝网以通水,同时保证微小型模式生物截留在实验杯内,实现微小型生物的流水式养殖模式。而且设置于玻璃或树脂杯壁上的间隙孔上若粘贴了异物,用小刷子很轻松的刷洗干净,相对于无法刷洗干净的不锈钢网杯重复使用导致实验结果可比性差,本发明的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另一方面,间隙孔的设置使得实验杯杯取出之后,杯内的药液自然排净,且由于杯体为敞口、透明的,便于用户统计大型溞的数量。

过滤缝网可以分多组均匀分布在杯壁的下部,即在杯体的多方向开孔,以更利于药液的更新交换;或者过滤缝网为一组,与杯壁上的入水孔对向设置,满足药液更新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加工成本。所述间隙孔的底部与杯底的距离为5-8mm,所述间隙孔的长度范围是20-35mm,便于形成通水满足流水式模式,同时便于实验杯杯取出之后,杯内的药液自然排净。

当用于大型溞的养殖时,形成过滤缝网的间隙孔为竖条状,宽度为0.3mm,藻液不会随水流流失,保证喂食效果;在养殖溞繁殖后,小溞不会随水流逃逸,保证繁殖效果。

杯口呈喇叭型,便于杯体取放。

本发明的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药液缸,包括外缸和位于外缸缸体内的多个实验杯。二者可以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19422.8中药液缸与实验杯相互配合的方式组合。也可以以改进的形式组合,即实验杯杯壁上部的入水孔高于盖板,实验杯的杯口暴露在外缸的盖板之外,实验杯通过杯壁上的入水孔挂置在导流槽末端的卡槽上,一方面,从杯口方便观察杯内微小型生物的状态;另一方面,不仅通过入水孔向杯内引水,同时具有定位槽功能,确保实验杯内处于更加稳定状态。将药液注入进液分配器,进液分配器利用同径分配孔,利用重力就能把药液等量分配给缸盖上多路导流槽,再通过导流槽和入水孔将药液输送至实验杯的内侧,药液落入实验杯后自实验杯外侧的间隙孔形成的过滤缝网流入外缸边缘,再反向流入位于外缸中部的溢流管,当到达溢流管上部,进入溢流管排出外缸,从形成定向流动,以促使药液缓慢均匀流动,利于药液持续循环更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验杯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验杯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具有十个实验杯的药液缸的立体图;

图5为显示药液缸内药液流向的示意图。

附图编号:1-实验杯;1-1-入水孔;1-2-间隙孔;1-3-杯口;2-外缸;2-1-盖板;2-2-导流槽;2-3-进液口;2-4-溢流管;2-5-进液分配器;2-6-卡槽;2-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及药液缸。

实施例1

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实验杯,用于大型溞等微小型模式实验动物在药液毒理实验等流水式毒理实验,也可用于养殖、盛放大型溞等微小型实验动物。

如图1-3所示,所述实验杯1包括杯体、杯口1-3、入水孔1-1和间隙孔1-2。杯体为石英玻璃杯体,敞口式设计,便于实时观察杯内大型溞的状态。杯口1-3呈小喇叭型,便于杯体取放。入水孔1-1位于杯壁的上部,一方面作为实验杯1的入水口,另一方面实验杯1通过入水孔1-1与外缸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实验杯1位置,同时具备定位槽口功能。

八条间隙孔1-2并排排列形成一组过滤缝网,与入水孔1-1对向设置,且关于所述入水孔1-1的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孔隙宽度0.3mm,间隙孔1-2距离杯底的高度5mm,每条间隙孔1-2的高度为20mm。其具有四大作用:一是,可允许水流通过,上部进液、下部排液,更利于使实验杯1内药液均匀更新,满足流水式模式;二是,在为养殖大型溞喂食绿藻液时,由于其孔隙特别小,藻液不会随水流流失,保证喂食效果;三是,在养殖溞繁殖后,小溞不会随水流逃逸,保证繁殖效果;四是,在实验中若想观察小溞时,只要提起实验杯杯口1-3,杯中水会顺间隙孔1-2的孔隙留出,使小溞自然聚集在实验杯1下部,十分便于观察对比小溞数量。

另外,过滤缝网也可以为多组,均匀分布在杯体上,以更利于药液均匀更新。间隙孔1-2的条数可根据杯体直径合理布置;间隙孔高度决定杯内药液更新的位置;间隙孔距离杯底的高度决定了提起杯体后杯内余液的高度,而此余液高度与实验周期21天内的溞数量有关,既不能太高而使溞分布过于分散,亦不能太低而使溞过于密集,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溞数量的目测点数。优选的,间隙孔1-2距离杯底的高度5-8mm,每条间隙孔1-2的高度为20-35mm。

实施例2

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药液缸,如图4-5所示,包括外缸2和实施例1的多个实验杯1。实验杯1放置在外缸2缸体内,随外缸2缸体及实验杯1尺寸的设计不同,外缸2缸体内可以放置数个至数十个实验杯1,实现大通量的实验。

实验杯1与外缸2结合的一种使用形式,如图4所示。外缸2包括盖板2-1、进液分配器2-5、导流槽2-2和溢流管2-4。多个实验杯1均匀分布在外缸2内,间歇孔1-1位于靠近外缸1侧壁的外侧,入水孔1-1位于内侧,杯体上部穿过位于盖板2-1上对应的开口2-7,并露出于所述盖板2-1之上。盖板2-1的中心设置具有进液口2-3的进液分配器2-5,所述盖板2-1上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实验杯1个数相对应的多个导流槽2-2,所述导流槽2-2的侧与所述进液分配器2-5导通,所述导流槽2-2的另一侧的末端具有卡槽2-6上,实验杯1的入水孔1-1挂置在卡槽2-6上,从而通过卡槽2-6固定实验杯1位置。所述外缸2的缸底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自缸底向缸体内部和外部突出的溢流管2-3。溢流管2-3的在缸内的高度设计需要达到外缸2有效容积,例如2l的要求,因此溢流管2-3具体高度与外缸2直径有关,在外缸2直径确定时,溢流管2-3高度是一个定值。

如图5所示,一种微小型模式生物流水式毒理实验用药液缸的排水过程如下:通过盖板2-1上部中心位置的进液分配器2-5的注水口2-3及导流槽2-2的引流向实验杯1内引入新水/药液,药液/水达到间隙孔1-2的最低水位,则带有大型溞排泄物的水通过间隙孔1-2的通水流出实验杯1进入外缸2缸体,而大型溞以及绿藻液则留在实验杯1内,药液/水自外缸2外围流向中心的溢流管2-4并自溢流管2-4溢流出,通向废液回收槽,从而实现外缸2内全部实验杯1养殖水或药液的循环更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