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42089发布日期:2020-10-31 09:2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属甲壳纲十足目蝲蛄科,因近年来小龙虾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仅在湖北省,小龙虾的苗种需求量便已达100亿尾,但现有市场苗种短缺,导致苗种价格高,渔民的养殖成本高,限制了克氏原螯虾养殖行业的发展;

现有的克氏原螯虾苗种场苗种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单位水体抱卵虾容纳量低,一般不超过16尾/m2,且抱卵虾的孵化率、出苗率低。克氏原螯虾均在水体底部活动,但是一个养殖场所的底部面积有限,且养殖场所中的上层区域几乎闲置,浪费资源,为了初步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养殖户会在水泥池中种植水葫芦等植物,为克氏原螯虾提供一个途径去利用水泥池内部的更多空间,但种植大量水葫芦,则导致夜间池塘的耗氧量过大,养殖水体底部缺氧,抱卵虾及其腹部的卵块缺氧,从而影响亲虾存活率及孵化率等,如果只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又达不到充分利用养殖空间的效果,而且克氏原螯虾抱卵孵化期间易出现克氏原螯虾个体间相互攻击的现象,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该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通过多层pvc方管堆叠而成的孵化器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抱卵虾容纳量,提升卵的孵化率及单位面积的孵化量,pvc方管的尺寸适合抱卵虾的大小,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让抱卵虾自由通行;通过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的植物纤维可为幼虾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大量幼虾攀附,改善苗种培育生境;通过变径短管便捷地连接多个孵化器,构造开放式多层结构,方便前期运输、安装装置及后期回收装置;网片的设置在孵化前期可防止雌虾的损失,方便残饵、粪便的流出,孵化后期可在冲洗箱体内异物时,防止幼虾的损失。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箱体、微孔增氧设备和孵化器,所述箱体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所述箱体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微孔增氧设备包括进氧管和微孔增氧气泡条,所述箱体外部设有进氧管,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所述孵化器包括pvc方管、第一置物架、第二置物架和植物纤维,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变径短管,所述变径短管两侧设有pvc方管,所述pvc方管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所述pvc方管两侧内壁的第一置物架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设有植物纤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pvc方管上方设有把手,相邻两组所述孵化器之间设有变径短管并通过变径短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孵化器由多个pvc方管堆叠而成,所述pvc方管呈等腰三角形堆叠,所述pvc方管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0cm,每层所述pvc方管与其上/下层、左/右侧的pvc方管通过强力胶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径短管形状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变径短管较大一端与pvc方管端部紧密套接,所述变径短管较小一端与另一组所述pvc方管端部嵌入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设有网片,所述网片在孵化前期网孔边长为1.5cm,所述网片在孵化后期网孔边长为0.3c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通过强力胶与pvc方管两侧内壁固定,所述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分别由四组短板构成,所述植物纤维与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的四组短板通过强力胶横向分层固定在短板之间,所述第一置物架短板长宽为5cm和2cm,所述第二置物架短板长宽为2cm和2cm,所述第一置物架设置在距pvc方管底部8cm处,所述第二置物架设置在距pvc方管底部6cm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底部呈向出水口倾斜状设置且倾斜角度不大于10°。

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克氏原螯虾雌虾放入本装置中;

步骤二、每日全池均匀撒泼足量的饲料,每72小时换水一次,通过箱体底部倾斜的角度及进水排水的水流,将残饵和粪便流动到出水口排出本箱体,其中换水量为箱体容积的1/3;

步骤三、当全部幼虾均出膜,将已完成抱卵孵化的亲虾捕出,转移至经消毒处理的水泥池中加强培育,而后售卖;

步骤四、将孵化出的幼虾在本装置内继续进行初级培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多层pvc方管堆叠而成的孵化器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抱卵虾容纳量,提升卵的孵化率及单位面积的孵化量,pvc方管的尺寸适合抱卵虾的大小,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让抱卵虾自由通行;通过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上的植物纤维可为幼虾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大量幼虾攀附,改善苗种培育生境;通过变径短管便捷地连接多个孵化器,构造开放式多层结构,方便前期运输、安装装置及后期回收装置;网片的设置在孵化前期可防止雌虾的损失,方便残饵、粪便的流出,孵化后期可在冲洗箱体内异物时,防止幼虾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图。

图2为本发明孵化器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孵化器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pvc方管结构图。

其中:1、箱体;2、微孔增氧设备;3、孵化器;4、进水口;5、出水口;6、进氧管;7、微孔增氧气泡条;8、pvc方管;9、变径短管;10、第一置物架;11、第二置物架;12、植物纤维;13、把手;14、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箱体1、微孔增氧设备2和孵化器3,所述箱体1一侧侧面较高位置设有进水口4,所述箱体1另一侧侧面底部设有出水口5,所述微孔增氧设备2包括进氧管6和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箱体1外部设有进氧管6,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微孔增氧气泡条7,所述孵化器3包括pvc方管8、第一置物架10、第二置物架11和植物纤维12,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变径短管9,所述变径短管9两侧设有pvc方管8,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设有第一置物架10,所述pvc方管8两侧内壁的第一置物架10下方设有第二置物架11,所述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上设有植物纤维12,所述箱体1长宽高分别为200cm、100cm、60cm,箱体1底部微孔增氧气泡条7间隔距离为50cm。

所述pvc方管8上方设有把手13,相邻两组所述孵化器3之间设有变径短管9并通过变径短管9可拆卸连接,单个所述孵化器3由多个五层五列的pvc方管8(最顶层除外)呈等腰三角形堆叠,每层有两个所述pvc方管8,所述pvc方管8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0cm,每层所述pvc方管8与其上/下层、左/右侧的pvc方管8通过强力胶连接。

所述变径短管9形状呈一端大另一端小,所述变径短管9较大一端与pvc方管8端部紧密套接,所述变径短管9较小一端与另一组所述pvc方管8端部嵌入连接。

所述出水口5处设有网片14,所述网片14在孵化前期网孔边长为1.5cm,所述网片14在孵化后期网孔边长为0.3cm。

所述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通过强力胶与pvc方管8两侧内部固定,所述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分别由四组短板构成,所述植物纤维12与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的四组短板通过强力胶横向分层固定在短板之间,所述第一置物架10短板长宽为5cm和2cm,所述第二置物架11短板长宽为2cm和2cm,所述第一置物架10设置在距pvc方管8底部8cm处,所述第二置物架11设置在距pvc方管8底部6cm处。

所述箱体1底部呈向出水口5倾斜状设置且倾斜角度不大于10°。

使用前将该装置刷洗干净,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天,进行消毒,并用清水洗刷3次以上,再用育苗用水浸泡1天,洗净后放水待用,在8、9月份,小龙虾进行交配期时,将雌虾放入本装置中,每日全池均匀泼撒足量的饲料,每72h换水一次,换水量为箱体1容积的1/3,通过箱体1底部倾斜的角度及进水排水的水流,将残饵和粪便冲洗到出水口5排出本装置,当有幼虾孵出后,可在箱体1中投喂溶解性较高的鸡蛋黄等高蛋白饵料,当全部幼虾均已出膜并可脱离母体时,可将已完成抱卵孵化的亲虾捕出,转移至经消毒处理的水泥池中加强培育,之后进行售卖,而孵出的幼虾可在孵化器中继续饲养,以避免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和死亡。

幼虾初级培育结束后,将两个孵化器3中相连的pvc方管8扯开,握住把手13施力,使孵化器3在水中晃动迫使幼虾离开pvc方管8进入水体,而后将孵化器3搬离,进行清洗,留待下次使用,幼虾可以捕捞、售卖,也可以继续养殖至成体再进行售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与实施例1所述装置相同。

本发明的孵化器还可应用于水泥池或池塘中,根据水泥池或池塘的高度及宽度,设计单个孵化器3的pvc方管8层数、列数,将孵化器3中的多层pvc方管8通过强力胶组装完成并将适宜分量的植物纤维12放入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上进行固定,根据水泥池或池塘的面积,选择放入养殖场地的孵化器3数量,通过变径短管9将多个孵化器3相连,也可在变径短管9的内壁及外壁上涂抹强力胶,加强孵化器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pvc方管8的顶端把手处连接长绳,通过长绳缓慢地把孵化器3放入养殖场地。

将雌虾放入养殖池中,每日全池均匀泼撒足量的饲料,幼虾初级培育结束后,通过把手上连接的长绳将多个孵化器3逐步拉离水面,进行清洗,留待下次使用,幼虾可通过地笼进行捕捞、售卖。

该克氏原螯虾高效抱卵孵化装置及实验方法通过多层pvc方管8堆叠而成的孵化器3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的抱卵虾容纳量,提升卵的孵化率及单位面积的孵化量,pvc方管8的尺寸适合抱卵虾的大小,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又能让抱卵虾自由通行;通过第一置物架10和第二置物架11上的植物纤维12可为幼虾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大量幼虾攀附,改善苗种培育生境;通过变径短管9便捷地连接多个孵化器3,构造开放式多层结构,方便前期运输、安装装置及后期回收装置;网片14的设置在孵化前期可防止雌虾的损失,方便残饵、粪便的流出,孵化后期可在冲洗箱体1内异物时,防止幼虾的损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