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腈在保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中的应用及保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4349发布日期:2020-11-27 12:52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乙腈在保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中的应用及保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乙腈在保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中的应用及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乙腈(acetonitrile)又名甲基氰,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有类似于醚的特殊气味,有优良的溶剂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乙腈最主要的用途是作溶剂。

外周血中的血管紧张素i、ii(angiogensini和ii,ai和aii)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的水平是反映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n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是原发性醛固酮导致的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目前,随着医学大规模调查和研究的发展,以及不同医学研究机构间交流合作的增多,临床外周血标本常常需要经历长途运输以完成相关调查和学术交流。由于ai、aii、ald在外周血中不稳定,目前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含有ai、aii、ald的外周血样品放于低温下保存。然而,标本在运输时,特别是来自偏僻地区的血液标本,冰块难以在室外常温下维持几天以上的低温,从而给标本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乙腈在保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中的应用及保存方法,本发明解决了血浆中的ai、aii和ald在常温下保存的长期稳定问题,便于血液标本长时间及长途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的困难程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乙腈在保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血管紧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ii。

进一步的,保存温度为4℃温度条件或室温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为临床获取的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

进一步的,保存步骤如下:

s1:将临床检测血管紧张素的抗凝抑酶的血液样品离心,离心条件为3000g×5min,离心后取上清血浆;

s2:向步骤s1获得的血浆中加入分析纯的乙腈,至乙腈的终浓度为60%,充分混匀1min,离心,离心条件为20000g×5min,离心后取上清,并移至新管中保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乙腈沉淀大蛋白的性质,将乙腈加入到血浆中,以将分解ai、aii和ald的蛋白和酶类沉淀,同时,利用高浓度的乙腈可阻止很多生化反应的性质,为血浆中的ai、aii和ald提供了稳定的保存环境,使得血浆中的ai、aii和ald能在常温下稳定保存至少一个月以上,解决了血浆中ai、aii和ald长途运输时保质保量的问题,便于血浆中的ai、aii和ald标本在常温下长时间及长途运输,降低了其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的困难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ai、aii和ald的提取效率及本发明的方法的稳定性的测试的实验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ai、aii和ald在低温(4℃)与常温(22℃)下保存稳定性的测试的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乙腈在保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中的应用。所述血管紧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ii。保存温度为4℃温度条件或室温条件,所述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为临床获取的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

临床获取的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保存步骤如下:

s1:将临床检测血管紧张素(3mm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1.6mmdimercaptopropanoland3.4mm8-hydroxyquinolinesulfate)的抗凝抑酶的血液样品离心,离心条件为3000g×5min,离心后取上清血浆;

s2:向步骤s1获得的血浆中加入分析纯的乙腈,至乙腈的终浓度为60%(加入方式举例如下:0.4ml的血浆,应加入0.6ml的乙腈),充分混匀1min,离心,离心条件为20000g×5min,离心后取上清(如0.8ml上清,相当于原血浆的80%),并移至新管中于4℃或室温条件下保存。

需要对在乙腈中保存的血浆样品进行测试时,在耐有机溶剂的浓缩抽干仪上(如savantspeedvac,美国thermoscientific),将样品抽干,用去离子水(如0.32ml,按上述0.4ml起始血浆及80%抽提算)对抽干物进行重悬再溶,对重悬再溶后的标本,利用临床实验室相应的常用方法(免疫法或质谱法)进行常规检测即可。

本方法中的乙腈能全部提取血浆样品中的ai、aii和ald;并且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即批內(测试日内)和批间(测试日间)的检测差异cv低于10%;本方法不仅能在4℃条件下稳定保存血浆中的ai、aii和ald,还能在常温条件下稳定保存ai、aii和ald一个月。

见附图1,附图1为发明人对本发明的方法对ai、aii和ald的提取效率及本发明的方法的稳定性的测试实验结果。发明人将放射性125i标记的ai、aii和ald加入到血浆中,并进行3倍系列稀释,然后用本实施例在上文中提到的方法进行抽提,抽提后的结果显示放射信号在样品抽提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无丢失。附图(a)中的cpm:countperminute,一分钟内的放射计数;配对studentt检验(n=3);“n.s.”表示nonsignificant,无统计学差异。附图1(a)的结果显示血浆中的ai、aii和ald在该方法的提取过程中无明显丢失。

发明人对两种含有不同浓度水平的ai、aii和ald的血浆样品,分别每天抽提检测四次,连续5天,共20次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见附图1(b),结果显示批内(天内)差异(cv)与批间(天间)差异(cv)均小于10%,表明本方法的稳定好;其中:sd:standarddeviation,标准差;cv:coefficientofvariation,变异系数;天内的sd和cv分别为5天的sd和cv平均值;天间的sd和cv是用5天的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计算得到。

发明人在本实施例中比较了用乙腈保存ai、aii和ald时的ai、aii和ald在4℃低温条件下和22℃常温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发明人将经过乙腈抽提后的多组血浆样品分别置于4℃与22℃下保存0(直接-80℃冻存)、1、2、3、10与30d后,检测其中的ai、aii和ald的浓度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以未加乙氰的原血浆样品进行平行对照。实验结果见附图2,结果显示,4℃条件下,不含乙氰的原血浆样品中,ai和aii在3天左右开始升高;而含有乙腈的血浆样品中,ai、aii和ald都能在30天内保持稳定。在室温条件下,ai和aii在原血浆中放置第一天,即开始上升;而ald也在3天后逐渐下降;而加入乙腈的样品,ai、aii和ald的浓度检测结果都保持稳定。每个温度条件下、每个时间点、加乙腈与未加乙腈的血浆样品都重复3次(n=3)。onewayanova及tukeypost-hoctest检验。“n.s.”表示nonsignificant,无统计学差异。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