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7454发布日期:2021-01-26 17:4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牡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牡蛎俗称海蛎子、生蚝等,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牡蛎养殖,主要分布于华南沿海一带,是极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水产品;广西大蚝养殖历史悠久(200多年),从业人员多,养殖面积大,牡蛎养殖已成为广西乃至东南亚地区,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主导贝类养殖产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0003]
目前国内牡蛎养殖地区,海上养殖技术成熟,主要采用笼式吊养、延绳吊养与海上浮筏式养殖等。在投苗吊养与养成起捕方面,目前国内各主要养殖海区仍完全依靠人工作业,需要工人在筏架上解取系绳、提升吊绳、归拢收集,最后转移至运输船上。存在采收与转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工作环境恶劣且缺乏保护措施等诸多问题,且目前牡蛎吊绳的机械化收放技术与装备国内仍处于空白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包括工作船,所述工作船内安装有平衡机构,所述工作船上端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安装有吊臂绳,所述吊臂绳一端与工作吊臂相连,另一端与卷扬机相连,所述卷扬机固定安装在工作船上,所述工作吊臂远离吊臂绳一端与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吊臂上安装有用于收放蚝排的收放传送机构。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船内部两侧的第一平衡水箱和第二平衡水箱,所述第二平衡水箱通过平衡水泵与第一平衡水箱相连。
[0007]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收放传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吊臂上的收放吊环,所述工作吊臂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传送收放吊环的驱动电机。
[0008]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吊臂绳为钢丝绳。
[0009]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吊臂包括主吊臂,所述主吊臂内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外部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副吊臂,所述第二螺纹外部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副吊臂,所述主吊臂上还安装有用于对第一副吊臂和第二副吊臂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
[0010]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分别设置在螺纹杆两侧并与主吊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副吊臂套设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外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副吊臂套设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外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副吊臂上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副吊臂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二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平衡机构以保证船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保证船体的稳定性;既可以进行循环收放作业,又可以大大的提高收放效率,设计机械化投放及采收系统,解决了劳动成本及采收效率问题,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中工作吊臂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中第一副吊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工作船、2-第一平衡水箱、3-卷扬机、4-驱动电机、5-立柱、6-吊臂绳、7-平衡水泵、8-第二平衡水箱、9-生蚝运输车、10-工作吊臂、11-收放吊环、12-蚝排、13-主吊臂、14-第一副吊臂、15-螺纹杆、16-第一螺纹、17-第一导向杆、18-第二导向杆、19-第二副吊臂、20-第二螺纹、21-第一通孔、22-螺纹孔、2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平衡式牡蛎收放机械化作业平台,包括工作船1,所述工作船1内安装有平衡机构,即通过平衡机构来保证作业平台在收放牡蛎时的稳定,具体为,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船1内部两侧的第一平衡水箱2和第二平衡水箱8,所述第二平衡水箱8通过平衡水泵7与第一平衡水箱2相连,即在工作时,通过平衡水泵7对第一平衡水箱2和第二平衡水箱8中的水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在整个运行时工作船1的稳定;所述工作船1上端固定安装有立柱5,所述立柱5上安装有吊臂绳6,所述吊臂绳6一端与工作吊臂10相连,另一端与卷扬机3相连,所述卷扬机3固定安装在工作船1上,所述工作吊臂10远离吊臂绳6一端与立柱5转动连接,即通过卷扬机3对吊臂绳6进行放长与收短,从而实现实现对工作吊臂10的状态进行调节,为保证调节稳定,所述吊臂绳6为钢丝绳;所述工作吊臂10上安装有用于收放蚝排12的收放传送机构,即通过设置收放传送机构来实现对蚝排12的收放,具体为,所述收放传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作吊臂10上的收放吊环11,所述工作吊臂10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传送收放吊环11的驱动电机4,工作时驱动电机4驱动收放吊环11进行牡蛎收放工作,同时为了便于对牡蛎进行收集,工作船1上还设置有生蚝运输车9。
[0017]
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化,如图2、3所示,所述工作吊臂10包括主
吊臂13,所述主吊臂13内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上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16和第二螺纹20,所述第一螺纹16外部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副吊臂14,所述第二螺纹20外部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副吊臂19,所述主吊臂13上还安装有用于对第一副吊臂14和第二副吊臂19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即通过设置导向机构与螺纹杆15配合,来实现两侧的第一副吊臂14与第二副吊臂19相对主吊臂13进行距离的同步调节,从而便于根据使用需求对多种不同间距的蚝排12进行同步收放,提高了作业效率。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杆17和第二导向杆18,所述第一导向杆17和第二导向杆18分别设置在螺纹杆15两侧并与主吊臂13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二导向杆18与第一导向杆17关于螺纹杆15对称设置,从而提高滑动稳定性;所述第一副吊臂14套设在第一导向杆17和第二导向杆18的一端外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副吊臂19套设在第一导向杆17和第二导向杆18的另一端外部并与其滑动连接,优选的,为方便进行安装连接,所述第一副吊臂14上开设有与螺纹杆15相配合的螺纹孔22,所述第一副吊臂14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杆17相配合的第一通孔21和与第二导向杆18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
[0019]
工作原理如下:工作船1到达作业现场,沿蚝排12一侧停泊,一切准备就绪后,工作人员操作如下:卷扬机3拉起工作吊臂10,操作工作吊臂10旋转90度使工作吊臂10位于待收放蚝排12的上方,操作卷扬机3使工作吊臂10平行于蚝排12,并升降到适当高度,在工作吊臂10旋转离开船甲板同时,平衡机构自行启动以保证船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保证船体的稳定性;然后启动收放传送机构进行收放作业,人工辅助将应该收获的蚝串挂于收放吊环11上,既可以进行循环收放作业,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收放效率,设计机械化投放及采收系统,解决了劳动成本及采收效率问题,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2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1]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