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6497发布日期:2021-02-23 18: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池,特别是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


背景技术:

[0002]
鱼类增殖放流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水生态保护措施,亲鱼养殖技术是鱼类增殖放流的关键技术,而裂腹鱼亚科鱼类是我国主要流域中上游的主要放流鱼类。因此研究用于裂腹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的培育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0003]
鱼类增殖放流站完整的亲鱼培育过程包括,亲鱼的进场暂养、消毒、亲鱼培育、亲鱼隔离治疗以及亲鱼挑选,为了进一步保障亲鱼的性腺发育,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亲鱼池通常需要考虑采用仿生态设计,以贴近自然环境。但是,现有的鱼类增殖放流站的亲鱼池与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无法满足整个亲鱼培育过程的仿生态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模拟鱼类自然生存环境的仿生态亲鱼池。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包括暂养消毒区、仿生态养殖区和起鱼区;
[0006]
所述暂养消毒区上设置有补水设备和排水设备,暂养消毒区内设置有供氧设备;
[0007]
所述仿生态养殖区呈“s”形或至少两个“s”形收尾相衔的结构,其包括高流速段、低流速段和水生植物段;所述高流速段的宽度小于低流速段的宽度,所述低流速段的宽度小于水生植物段的宽度,所述水生植物段内设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卵石层;
[0008]
所述起鱼区内设置有第一拦鱼网栅,所述第一拦鱼网栅将起鱼区分隔为集鱼段和回水段;
[0009]
所述暂养消毒区设置于仿生态养殖区的一侧;所述仿生态养殖区的位置高于起鱼区,所述仿生态养殖区的下游出水口与起鱼区的集鱼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起鱼区的回水段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循环管与仿生态养殖区的上游进水口连接。
[0010]
进一步的是,所述高流速段上设置有横跨其两侧池壁的人行桥。
[0011]
进一步的是,所述仿生态养殖区的横截面呈倒梯形,其池壁主要由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粘土垫层、防渗层、第二粘土垫层和石块层构成。
[0012]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渗层主要由复合土工材料制成,所述复合土工材料包括土工膜和分别设置在土工膜两侧的土工布。
[0013]
进一步的是,所述石块层包括鹅卵石底板和处于鹅卵石底板侧部的干砌块石侧壁。
[0014]
进一步的是,所述鹅卵石底板由粒径为20~50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
[0015]
进一步的是,所述起鱼区的池壁与仿生态养殖区的池壁结构相同。
[0016]
进一步的是,所述仿生态养殖区的出水口与起鱼区的集鱼段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拦鱼网栅。
[0017]
进一步的是,所述起鱼区上设置有放空管。
[0018]
进一步的是,该仿生态亲鱼池还包括位于仿生态养殖区侧部的隔离治疗区,所述隔离治疗区上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隔离治疗区内设置有供氧设备。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仿生态亲鱼池通过暂养消毒区能够对进场养殖的亲鱼暂养和消毒,通过具有高流速段、低流速段和水生植物段的“s”形蜿蜒结构的仿生态养殖区,能够增加水流的多样性,较为真实地模拟出的激流、缓流、浅滩等自然环境,以利于保障亲鱼的性腺发育,并方便其进行生态行为学习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通过起鱼区能够方便收集养殖在仿生态养殖区中的亲鱼;另外,整个仿生态亲鱼池能够将亲鱼养殖工作中所需功能进行分区,既可保障了亲鱼的培育效果,又便于生产操作。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0022]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0023]
图中标记为:暂养消毒区100、仿生态养殖区200、高流速段210、人行桥211、低流速段220、水生植物段230、卵石层231、第一粘土垫层240、防渗层250、第二粘土垫层260、石块层270、鹅卵石底板271、干砌块石侧壁272、起鱼区300、第一拦鱼网栅310、集鱼段320、回水段330、第二拦鱼网栅340、放空管350、抽水泵410、循环管420、隔离治疗区500;
[0024]
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6]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裂腹鱼亲鱼培育的仿生态亲鱼池,包括暂养消毒区100、仿生态养殖区200和起鱼区300;
[0027]
所述暂养消毒区100上设置有补水设备和排水设备,暂养消毒区100内设置有供氧设备;
[0028]
所述仿生态养殖区200呈“s”形或至少两个“s”形收尾相衔的结构,其包括高流速段210、低流速段220和水生植物段230;所述高流速段210的宽度小于低流速段220的宽度,所述低流速段220的宽度小于水生植物段230的宽度,所述水生植物段230内设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卵石层231;
[0029]
所述起鱼区300内设置有第一拦鱼网栅310,所述第一拦鱼网栅310将起鱼区300分隔为集鱼段320和回水段330;
[0030]
所述暂养消毒区100设置于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一侧;所述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位置高于起鱼区300,所述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下游出水口与起鱼区300的集鱼段32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起鱼区300的回水段330内设置有抽水泵410,所述抽水泵410的出水口通过循环管420与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上游进水口连接。
[0031]
其中,暂养消毒区100为该仿生态亲鱼池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用于亲鱼进
场后的暂养和消毒,以免生病的亲鱼感染鱼类增殖放流站内的其它亲鱼;暂养消毒区100上设置的补水设备主要用于向其中补充养殖水体,补水设备可以为多种,例如:补水管、补水罐等;暂养消毒区100上设置的排水设备主要用于将其中的养殖污水外排,排水设备可以为多种,例如:排水管、潜污泵等;暂养消毒区100内设置的供氧设备主要用于向其内养殖水体供应氧气,供氧设备可以为多种,例如:氧气管、制氧机等;所供应氧气优选为纯氧,以减缓鱼类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暂养消毒区100通常设于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一侧,优选设置在仿生态养殖区200拐弯处所围部位。
[0032]
仿生态养殖区200能够增加水流的多样性,较为真实地模拟出的激流、缓流、浅滩等自然环境,以利于保障亲鱼的性腺发育,并方便其进行生态行为学习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为了构建仿生态的多样性,丰富养殖区空间形态特征,形成多样化的仿生态养殖区200,仿生态养殖区200通常为蜿蜒曲折的结构,其具有至少一个高流速段210、至少一个低流速段220和至少一个和水生植物段230;高流速段210和低流速段220主要通过调整底板坡度和断面尺寸来调整流速,水生植物段230主要为鱼类提供栖息空间,一般通过在仿生态养殖区200的局部设置卵石层231形成,卵石层231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如图3所示;由水生植物构建的局部水生态系统可以为鱼类提供部分天然饵料,这是饲料当中的营养难以替代的;高流速段210的宽度、低流速段220的宽度、水生植物段230的宽度通常指正常使用时,各段的水面宽度,或是指各段的断面最大宽度。
[0033]
为了保证仿生态养殖区200内的养殖水体足够,通常可在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上游端处设置补水管,以补充因蒸发、渗透等损失的水。
[0034]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行,再如图1所示,通常在高流速段210上设置有横跨其两侧池壁的人行桥211。
[0035]
仿生态养殖区200的断面可以为多种结构,优选为倒梯形结构;仿生态养殖区200的池壁结构也可以为多种,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仿生态养殖区200的池壁主要由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粘土垫层240、防渗层250、第二粘土垫层260和石块层270构成。
[0036]
防渗层250主要用于该仿生态亲鱼池防渗,防渗层250通常由防渗材料制成,优选由复合土工材料制成,复合土工材料一般包括土工膜和分别设置在土工膜两侧的土工布;土工膜优选为1.5mm厚的hdpe土工膜,土工布优选为规格为600g/m2的土工布;第一粘土垫层240和第二粘土垫层260为该仿生态亲鱼池过渡层结构,主要用于保护防渗层250,避免防渗层250受到破坏;第一粘土垫层240和第二粘土垫层260的厚度不宜小于15cm,以保证对防渗层250良好的保护效果。
[0037]
石块层270一般包括鹅卵石底板271和处于鹅卵石底板271侧部的干砌块石侧壁272;石块层270为该仿生态亲鱼池防渗结构的防冲保护层,上述结构的石块层270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鹅卵石底板271通常由粒径为20~50cm的鹅卵石铺设而成;该结构的鹅卵石底板271能够保留亲鱼池的自然属性,同时也为亲鱼提供食物及产卵场地;鹅卵石底板271的厚度通常为25cm以上;干砌块石侧壁272通常由块石砌成,块石应选质量较好,新鲜坚硬的岩石,并清洗干净,不得有风化、裂隙、泥夹层的石块,块石粒径优选为20~30cm;干砌块石侧壁272的块石之间缝隙须回填耕植土并压实;干砌块石侧壁272的厚度不宜小于25cm,以保证对防渗结构良好的保护效果。
[0038]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使该仿生态亲鱼池各处都具有良好的防渗及防冲效果,通常
使起鱼区300的池壁与仿生态养殖区200的池壁结构相同。
[0039]
起鱼区300处于该仿生态亲鱼池的高程最低区域,需要捕捞亲鱼的时候,只需要打开仿生态养殖区300的出水口,随着水体外排,鱼类会聚集于起鱼区300的集鱼段320内,便于技术人员对鱼类进行筛选和起捕。通常在起鱼区300的内壁两侧设置相对应的两个卡槽,第一拦鱼网栅310的两侧分别插入两个卡槽中进行固定;第一拦鱼网栅310主要用于拦截鱼类,其可以为多种,优选为网孔尺寸2cm
×
2cm的不锈钢筛网。
[0040]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便于将需要收集的亲鱼拦截在集鱼段320中,再如图1所示,在仿生态养殖区200的出水口与起鱼区300的集鱼段320的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拦鱼网栅340。
[0041]
为了便于更换养殖水体,通常在起鱼区300上设置有放空管350,用于外排其中养殖污水。
[0042]
在起鱼区300的回水段330内设置抽水泵410,主要用于将流入的水体抽回仿生态养殖区200的上游端,形成循环;抽水泵410可根据需要设置两台或多台,一般设置三台,两台使用一台备用;循环管420主要用于输送水体,其一般采用埋管方式铺设,埋管深度不得小于0.6m。
[0043]
优选的,再如图1所示,该仿生态亲鱼池还包括位于仿生态养殖区200侧部的隔离治疗区500,所述隔离治疗区500上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隔离治疗区500内设置有供氧设备。
[0044]
隔离治疗区500为亲鱼隔离治疗的区域,由于亲鱼较为珍贵,为了保证亲鱼治疗过程中不会感染其它亲鱼,将亲鱼转移至隔离治疗去进行治疗,待群与痊愈后再转移入仿生态养殖区200和其它亲鱼进行混养。隔离治疗区500一般要求进排水方便,有独立的纯氧供氧系统,面积为10m2左右,以便对亲鱼进行用药治疗。
[0045]
该仿生态亲鱼池主要用于亲鱼的培育,特别是对于裂腹鱼亲鱼的培育;其使用时,首先将从外面运进增殖站的亲鱼放入暂养消毒区100,经过3~5天的暂养消毒后,转移入仿生态养殖区200培育。亲鱼培育过程中,利用抽水泵410抽水在仿生态养殖区200内形成循环水流;亲鱼培育期间技术人员只需进行常规巡塘,饲料投喂和设备维护即可。繁殖季节到来时,可使亲鱼聚集于起鱼区300内,技术人员在起鱼区300的集鱼段320内对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亲鱼转移至催产池进行催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