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9008发布日期:2021-04-09 20: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捕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类害虫的危害,需要种植者对害虫进行捕杀,现有技术中对害虫的捕杀也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有化学物捕杀,即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但是会对农作物留下严重的农药残留,不利于食用健康;也有部分场合使用高压电灭虫,但由于用电安全会有安全隐患且会产生噪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部分厂商会使用自动化的捕虫机。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82381y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光谱诱导电动捕虫机,在机架上设置有指定波长的光谱灯,利用蓄电池为光谱灯供电,光谱灯吸引害虫靠近捕虫机并进行灭虫。

但是这样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光谱式的引虫方式只能在夜间吸引害虫,在白天自然光强烈时引虫效果不明显。其次,害虫种类繁多,有趋光性飞虫,也有弱趋光或不趋光性飞虫,而后者对于光谱诱导的效果就不理想。再次,这种设备还需要额外的灭虫设备对进来的害虫进行捕杀,增加了设备成本。

此外,这样的引虫设备还需要采购引虫灯和控制引虫灯开关的电子模块,使得捕虫设备成本较大。由于户外引虫区域大,用户在指定区域往往需要购买使用多台引虫设备,成本的上升也为农户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因此,公开号为cn11012244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包含钉柱,还包含诱虫装置,所述诱虫装置包含味诱盒和放置在所述味诱盒中的味诱剂;还包含风扇和集虫装置,所述集虫装置包含集虫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式昆虫诱捕器,能较好的吸引和收集害虫,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但专业的植保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还需定期下田核查确定昆虫种类和数量才能作为监测数据填报,而且一般的监测点偏远且分散,人工成本高,而且对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也高,这样数据及时性也难以满足测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该系统针对近性昆虫采用拍照识别技术进行区分,通过图片数据无线传输到平台中心,植保人员可远程查看每只监测到的昆虫图片以及计数情况,在web端或app端都能进行查看和数据校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包括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和数据接收平台,所述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电源、昆虫诱捕单元、斜口通道、红外计数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和昆虫收集单元,昆虫诱捕单元和电源位于斜口通道的上方,红外计数单元位于斜口通道内,图像采集单元和昆虫收集单元位于斜口通道下方;

所述昆虫诱捕单元包括设置在箱体侧壁上的若干进虫孔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高压电网和靶标昆虫信息素,其中,所述高压电网设置在进虫孔处;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相机、拍照板和电机,所述拍照板可转动的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电机控制拍照板至少转动45°并使得拍照板具有水平的第一停留位置和倾斜的第二停留位置,所述相机固定安装在箱体内并正对处于第一停留位置的拍照板;

所述数据接收平台用于接收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的图像信息以及红外计数单元所采集的计数情况,以供人们远程监控;

其中,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利用靶标昆虫信息素引诱被监测昆虫进入到进虫孔内,并利用高压电网对被诱入昆虫进行击杀;

2)、高压电网击杀昆虫时产生短路触发红外计数单元,对落入昆虫进行计数;

3)、触发红外计数单元后,相机对从斜口通道掉落到拍照板上的昆虫进行拍摄,图片和计数数据通过无线自动传输到数据接收平台;

4)、拍照结束后系统触发电机带动拍照板动第一停留位置转动至第二停留位置,以使得已拍完照的昆虫掉落到昆虫收集单元内;

5)、拍完照的昆虫掉落到昆虫收集单元内后,电机带动拍照板动第二停留位置转动至第一停留位置,完成一次昆虫的诱捕。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计数单元包括若干个位于同一层的红外线传感器,若干个红外线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斜口通道的出口处。

作为优选,还设有倾斜的第一滚落挡板和倾斜的第二滚落挡板,所述第一滚落挡板的顶端和第二滚落挡板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内不相邻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滚落挡板的倾斜角度为40°-50°,所述第二滚落挡板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一滚落挡板、第二滚落挡板以及箱体内另外两个不相邻的两侧壁配合形成斜口通道。

作为优选,还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第一滚落挡板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箱体内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第一滚落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第二滚落挡板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箱体内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第二滚落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相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相机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滚落挡板之间。

作为优选,还设有一倾斜设置的斜挡板和一水平设置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斜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斜挡板和斜挡板与第二滚落挡板固定安装在箱体内的同一侧壁上并位于第二滚落挡板的正下方,所述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45°-90°。

作为优选,所述拍照板通过合页结构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三支撑板上;

还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拍照板接触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拍照板具有第一停留位置和第二停留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优选太阳能供电,电源通过铆钉固定在箱体的顶端。

作为优选,所述靶标昆虫信息素选用性信息素或味诱剂。

作为优选,所述昆虫诱捕单元还包括一固定于箱体内部的诱捕盒,所述信息素位于所述诱捕盒内,所述诱捕盒为笼状或镂空状。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安全锁本身就为车内的固有件,在安全锁上通过安装刀片既可以实现切割安全绳的功能,又解决了安全绳割刀放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系统针对近性昆虫采用拍照识别技术进行区分,通过图片数据无线传输到平台中心,植保人员可远程查看每只监测到的昆虫图片以及计数情况,在web端或app端都能进行查看和数据校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的示意图(省略一块箱体的侧板)。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电源;3、斜口通道;4、红外计数单元;5、昆虫收集单元;60、进虫孔;61、高压电网;70、相机;71、拍照板;10、第一滚落挡板;11、第二滚落挡板;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斜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包括如图1所示的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和数据接收平台,所述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上的电源2、昆虫诱捕单元、斜口通道3、红外计数单元4、图像采集单元和昆虫收集单元5,昆虫诱捕单元和电源2位于斜口通道3的上方,红外计数单元位于斜口通道3内,图像采集单元和昆虫收集单元5位于斜口通道3下方。

所述箱体1可以是竖立的三角形箱体1、四边形箱体1、五边形箱体1或其他形状的箱体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昆虫收集的方便,优选长方形框体。

所述电源2可选择任意电源2;如此设置是由于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一般伫立在田野间,光源充足而且不方便拉取电线,因此,优选太阳能供电;一般来说,该电源2设置在箱体1的顶端,包括光伏板和电器盒,并可采用铆钉固定,非专业工具不能拆卸,不易被偷盗;电器盒若安装在底部或腰身,容易受潮导致蓄电池及太阳能控制系统损坏无法正常工作,本案中电器盒安装在顶部,且采用防水处理,例如增设防水涂层,具有较好的防潮防水功能。

所述昆虫诱捕单元包括设置在箱体1侧壁上的若干进虫孔60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高压电网61和信息素,其中,所述高压电网61设置在进虫孔60处,所述信息素包括性信息素和味诱剂,可大幅度提高诱捕效果和诱控效果;进一步优选,所述昆虫诱捕单元还包括一固定于箱体1内部的诱捕盒,所述信息素位于所述诱捕盒内,所述诱捕盒为笼状或镂空状,该诱捕盒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存放信息素以及方便信息素的更换。

所述红外计数单元4包括若干个位于同一层的红外线传感器,每个红外线传感器之间间隔的距离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同一只昆虫不会同时遮挡住两个红外线传感器所射出的红外线即可;进一步优选,若干个红外线传感器位于斜口通道3的出口处。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相机70、拍照板71和电机,所述拍照板71可转动的安装在箱体1内部,所述电机控制拍照板71至少转动45°并使得拍照板71具有水平的第一停留位置和倾斜的第二停留位置,所述相机70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并正对处于第一停留位置的拍照板71。

所述昆虫收集单元5位于箱体1底部,包括一抽屉、两个滑轨和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分别位于两个箱体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两个滑轨固定安装在抽屉的两侧,所述抽屉通过滑槽和滑轨的配合可滑移的安装在箱体1底部,这样,方便清理抽屉内的昆虫。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倾斜的第一滚落挡板10和倾斜的第二滚落挡板11,所述第一滚落挡板10的顶端和第二滚落挡板11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不相邻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滚落挡板10的倾斜角度为40°-50°,所述第二滚落挡板11的倾斜角度为10°-20°,所述第一滚落挡板10、第二滚落挡板11以及箱体1内另外两个不相邻的两侧壁配合形成斜口通道3。

进一步优选,还设有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下端与第一滚落挡板10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上端与第一滚落挡板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3的下端与第二滚落挡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3的上端与第二滚落挡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这样便完成了对第一滚落挡板10和第二滚落挡板11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倾斜角度为30°-60°,所述相机70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2上,所述相机70位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一滚落挡板10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滚落挡板10的倾斜角度为40°-50°是为了使得第一滚落挡板10的下方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安装相机70,第一支撑板12的倾斜角度为30°-60°是为了能够相机70能够有一个较好的角度以及距离以将昆虫的照片拍的足够清晰。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一倾斜设置的斜挡板14和一水平设置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斜挡板14固定连接,所述斜挡板14和斜挡板14与第二滚落挡板11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的同一侧壁上并位于第二滚落挡板11的正下方,所述斜挡板14的倾斜角度为45°-90°;如此设置是由于从第一滚落挡板10上滚落的昆虫其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较大,这样在掉落过程中很容易掉出拍照区域,因此设置斜挡板14防止昆虫掉出拍照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拍照板71通过合页结构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三支撑板上;其中合页结构为市面上常见的结构,这里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拍照板71接触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拍照板71具有第一停留位置和第二停留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接收平台用于接收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的图像信息以及红外计数单元所采集的计数情况,以供人们远程监控,并既可在电脑终端以及手机终端都能进行查看和数据校对,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以及避免植保人员定期下田核查确定昆虫种类和数量。

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利用靶标昆虫信息素引诱被监测昆虫进入到进虫孔60内,并利用高压电网61对被诱入昆虫进行击杀;

2)、高压电网61击杀昆虫时产生短路触发红外计数单元4,对落入昆虫进行计数;

3)、触发红外计数单元4后,相机70对从斜口通道3掉落到拍照板71上的昆虫进行拍摄,图片和计数数据通过无线自动传输到数据接收平台;

4)、拍照结束后系统触发电机带动拍照板71动第一停留位置转动至第二停留位置,以使得已拍完照的昆虫掉落到昆虫收集单元5内;

5)、拍完照的昆虫掉落到昆虫收集单元5内后,电机带动拍照板71动第二停留位置转动至第一停留位置,完成一次昆虫的诱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