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仓内害虫诱捕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24546594发布日期:2021-04-06 12:0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仓内害虫诱捕监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粮食储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仓库内害虫的数量监测以及诱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储藏大国。在储粮过程中,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约为储粮总量的0.2%至0.5%,其中由储粮害虫危害带来的损失为50%左右。因此,为了有效减少储粮害虫所带来的损失,粮虫防治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问题,而粮食害虫的检测与识别已成为粮虫防治的首要环节和关键问题。

诱捕器是一种捕获储粮内害虫的有效方式。一般通过研究害虫的生活习性特点,如趋光性、上爬性等,在诱捕器中设置害虫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以此来引诱害虫爬入害虫诱捕器主体的内部,达到诱捕目的。如紫外光诱捕器和黑光灯诱捕器,电诱捕是利用粮虫的趋光特性,在粮食表面进行诱捕的一种方法,但这类方法只能吸引趋光性粮虫,主要诱捕蛾类粮虫,对避光性粮虫无效。还有一些诱捕器可插入粮食内部进行诱捕,但无法诱捕粮食表面的害虫。并且害虫诱捕器的发光基本都被周围的粮食颗粒遮挡,导致害虫诱捕器的发光范围很小,只能在小范围内发挥有限作用,引诱能力不足。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诱捕器结构设计功能单一,只在粮堆内部害虫或者粮堆表面害虫诱捕效果较好。此外,在害虫计数方面,普遍采用机械结构对进入诱捕器的害虫进行计数,该方法作用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结合信息素诱捕与害虫习性诱捕的方法,采取加快空气流动增大引诱范围的措施,以增强诱捕效果的一种诱捕装置。此装置不仅能够改善已有的诱捕装置存在问题,还能够实时的对落入装置内的害虫进行计数。如果数量超过设定值,将触发报警信号,方便粮仓监管人员实时掌控粮仓内害虫分布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粮仓内害虫诱捕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外壳、支撑杆和外壳帽,所述的外壳同轴固定在圆盘状的底座上,空心的支撑杆同轴固定于底座上部、并从外壳的上端开口处伸出外壳,外壳帽同轴固定在空心支撑杆的上端,并覆盖外壳的上端圆孔;

所述的外壳上部设有多排诱虫孔,诱虫孔介于粮食和害虫尺寸之间;

所述的外壳和外壳帽外表面呈现倒立圆锥形,外壳的外表面和外壳帽的内表面之间留有害虫可穿越的缝隙;位于诱虫孔上部的害虫通过外壳斜坡继续上爬,通过外壳上部开口进入诱捕装置内部;

所述的外壳上部开口设有向下的第一锥形斜坡,第一锥形斜坡底部接近支撑杆,害虫沿第一锥形斜坡滑落到装置内部;

在外壳内部,诱虫孔下部设有第二锥形斜坡,害虫从诱虫孔进入外壳后沿着第二锥形斜坡下滑至底部。

所述的空心的支撑杆的内部设有led灯芯,所述的外壳、支撑杆和外壳帽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所述的支撑杆表面涂有害虫信息素。所述的支撑杆底部附近安装有电动马达和风扇以加快空气流动。

所述的第二锥形斜坡下部安装有计数传感器,对进入装置底部的害虫进行计数;当累计次数超过设定值,装置将信号传送给监测人员。

所述的支撑杆与底座连接处以及外壳内部诱虫孔下部分设有一圈防虫胶带。

所述的电动马达、led灯芯及计数传感器由电源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信息素与害虫趋光特性结合的方式可大大增强诱捕效果。装置的锥形坡设计能够达到让害虫爬入容易、爬出困难。内置的电动马达驱动风扇能够有效增加信息素作用范围,进而提升诱捕效果,在粮堆内部或表面均能达到较好诱捕效果。内部装有计数传感器能够对进入装置内部的害虫进行准确计数,并进行预警,方便粮仓监管人员实时掌控粮仓内害虫分布情况。本发明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造价低,能够达到较好的诱捕监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总体外观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外壳;3、电动马达;4、风扇;5、led灯芯;

6、支撑杆;7、外壳帽;8、电源;9、防虫胶带;10、第二锥形斜坡;

11、诱虫孔;12、第一锥形斜坡;13、害虫;14、计数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粮仓内害虫诱捕监测装置,该装置整体呈倒立漏斗状,由底座1、外壳2、支撑杆6和外壳帽7构成,所述的外壳2同轴固定在圆盘状的底座1上,空心的支撑杆6同轴固定于底座1上部、并从外壳2的上端开口处伸出外壳2,外壳帽7同轴固定在空心支撑杆6的上端,并覆盖外壳2的上端圆孔。

所述的外壳2上部设有多排诱虫孔11,诱虫孔11介于粮食和害虫尺寸之间,可以根据粮库中的粮食和害虫种类进行设置,防止粮食进入诱捕器,典型值如尺寸为2*2mm。

所述的外壳2和外壳帽7外表面呈现倒立圆锥形,外壳2的外表面和外壳帽7的内表面之间留有害虫可穿越的缝隙;位于诱虫孔11上部的害虫通过外壳2斜坡继续上爬,通过外壳2上部开口进入诱捕装置内部。外壳2上部开口设有向下的第一锥形斜坡12,第一锥形斜坡12底部接近支撑杆6,害虫沿第一锥形斜坡12滑落到装置内部,达到诱捕效果。在外壳2内部,诱虫孔11下部设有第二锥形斜坡10,害虫从诱虫孔11进入外壳2后沿着第二锥形斜坡10下滑至底部,起到收集害虫的功能。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空心的支撑杆6的内部设有led灯芯5,所述的外壳2、支撑杆6和外壳帽7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进而利用害虫趋光特性吸引害虫进入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支撑杆6表面涂有信息素,进而增强吸引效果。

优选地,支撑杆6底部附近安装有电动马达3和风扇4以加快空气流动,进一步加强信息素吸引效果。

优选地,第二锥形斜坡10下部安装有计数传感器14,对进入装置底部的害虫进行计数。当累计次数超过设定值,装置将信号传送给监测人员,进而监测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后续处理。

为加强阻碍效果,在支撑杆6与底座1连接处以及外壳2内部诱虫孔11下部分设有一圈防虫胶带9。

以上所述的电动马达3、led灯芯5及计数传感器14均由可充电电源8供电。

所述的外壳2呈锥形,可充分利用害虫上爬的生活习性。同时在将装置放入粮堆后,倾斜设计能够增大诱捕器与粮堆的接触面积,增加诱捕害虫的几率。此外,外壳2外表面倾斜则内表面也会倾斜两者与水平面夹角和180度,当害虫从外部向诱捕装置内爬行时较容易,想要反爬出装置时,斜面与水平面呈锐角,从而阻碍害虫爬出装置内部。

外壳2顶部有外壳帽7遮挡,将诱捕装置放入粮堆内部时可阻挡粮食通过顶部开口进入装置。同时外壳帽7和外壳2之间留有空隙以便害虫能够顺利进入装置。因外壳2和外壳帽7均为锥形斜坡,粮食不会通过此间隙而进入装置内部。

本发明的一种工作过程如下:

放样:将安装完成的装置放入粮堆内设定好的取样点,粮堆表面及内部均可,以放入粮堆内部为例,作用原理如图3所示,放入粮堆后由于外壳帽7的作用粮食不会通过外壳2上端开口进入装置内部,且诱虫孔11尺寸小于粮食尺寸,粮食也不会通过诱虫孔11进入装置。

引诱:在粮堆内部时,led灯光吸引害虫,同时信息素在风扇4作用下传播,以此吸引装置周围的害虫向装置靠近。

捕捉:害虫13可有两条通道进入装置,首先是位于诱虫孔11高度以下的害虫13沿着装置外锥形坡面上爬通过诱虫孔11进入装置。其次,位于诱虫孔11高度上方的害虫13可通过外壳帽7与外壳2的空隙继续上爬,通过外壳2上部开口处第一锥形斜坡12进入装置内部。在外壳2内部诱虫孔11以下部分的第二锥形斜坡10,对进入到装置内的害虫起到暂时收集作用,害虫13在下落过程中阻断传感信号计数传感器14计数一次,所有落入装置底部的害虫13都会被计数。传感器14将计数信息实时传送pc端,以供检测人员参考。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