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28417发布日期:2021-04-02 10:0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独有的野生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珍稀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第一草”,“雪域高原的黄金”,与野山参、鹿茸统称为“中药三大宝”。它是由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目前冬虫夏草已成为藏区重要支柱产业,对藏区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价格规律的影响,已逐渐造成其野生资源过度被采挖而濒临灭绝的严重后果,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其周围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如草场、山地以及草原等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尽管销售价格逐年上涨,但由于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大,供需矛盾增加,导致冬虫夏草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上诸多问题,迫使人们一方面在积极寻找冬虫夏草药材的代用品,如发酵培养菌丝体工业化生产,采集或培养近源虫草种类,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利用人工栽培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尖锐的问题。目前,有关冬虫夏草栽培的研究中心已转移到提高冬虫夏草产量和质量上来;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个是选择优质菌种,另一个就是引种选育优质寄主昆虫虫种并解决好人工饲养的技术问题。

公开号为cn10691245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蝙蝠蛾幼虫饲养驯化的基质和方法,采用一种驯化基质来替代高山草甸土,利用无机矿物质蛭石代替草甸土,利用泥炭土、椰糠代替高原土,其所描述的蝙蝠蛾幼虫的驯化基质为常见的植物栽培用蛭石或者泥炭土和椰糠,而蝙蝠蛾幼虫土栖的高山草甸土为青藏高原特有,成分复杂,单纯使用蛭石或者泥炭土和椰糠代替高山草甸土的方法并不科学;公告号为cn10432245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的人工低海拔饲养方法,采用胡萝卜作为蝙蝠蛾幼虫的单一饲料,而蝙蝠蛾幼虫是杂食性昆虫,而且不同龄期幼虫喜食食料种类不同,胡萝卜作为蝙蝠蛾幼虫单一饲料很难保证幼虫成活率。

冬虫夏草真菌的寄主昆虫蝙蝠蛾的人工繁殖是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的重要环节。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是一类嗜低温、高海拔生存的种类,它的生长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2~4年时间才能化蛹,主要受到土壤小气候、食物、土壤特性的影响。蝠蛾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幼虫土栖,本发明提供一种冬虫夏草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方法,以解决在蝙蝠蛾幼虫人工饲养过程中出现的土壤特性、饲料质量、病原污染、气候条件等影响幼虫存活率、生长质量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规模化饲养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仿生态环境和促进蝙蝠蛾幼虫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来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方法,所述饲养方法按照不同龄段幼虫的取食偏好进行轮换饲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2龄期幼虫饲养

饲养框中添加厚度为4~4.5cm的饲养基质,基质上方放入食料,然后再加入一层饲养基质,投放虫卵,置于饲养区饲养;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装有相同饲养基质的新饲养框,所述饲养框内只添加饲料,不再新添虫卵,幼虫穿行到新饲养框后撤掉旧饲养框;

(2)3、4、5龄期幼虫饲养

更换食料,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调整饲养条件,待幼虫穿行到新饲养框后撤掉旧饲养框;

(3)6、7龄期及以上幼虫饲养

更换食料,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调整饲养条件,幼虫穿行到新饲养框后撤掉旧饲养框。

进一步地,所述饲养基质中含有发酵冬虫夏草喷干粉。

进一步地,所述饲养基质由以下方法制得:高山草甸土经过干燥、粉碎、筛分、灭菌,加入生物酵素有机肥12g/kg,黄腐酸钾复合肥6g/kg,发酵冬虫夏草喷干粉10g/kg,康氏木霉菌液1ml1×104cfu/ml,枯草芽孢杆菌菌液10ml1×104cfu/ml发酵制得活性高山草甸土,然后按田园土:榆树锯木屑:活性高山草甸土2:2:9的比例进行发酵熟化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饲养基质的湿度为35~75%。

进一步地,所述的饲养温度为6~22℃,相对湿度为60~90%

进一步地,所述1、2龄期幼虫饲养时添加的食料为珠芽蓼、圆穗蓼、青稞芽、麦芽、头花蓼、小大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添加的食料为青稞芽、麦芽、头花蓼和小大黄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6、7龄期及以上龄期幼虫饲养时添加的食料为小大黄、胡萝卜、菊芋、甜菜、芫根的组合物。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酵冬虫夏草喷干粉的用途,用于饲养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

正常情况下,蝙蝠蛾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蜕一次皮,所以它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即所谓虫龄或幼虫龄期)可以用蜕皮次数来作指标。刚从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蜕皮以前的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经第一次蜕皮后的幼虫称为第2龄幼虫。以此类推,幼虫经过第2、3、4、5、6次蜕皮后的幼虫被称为3龄,4龄,5龄,6龄,7龄幼虫。不同虫龄段蝙蝠蛾幼虫对取食有不同的选择,针对蝙蝠蛾幼虫的取食喜好,对不同虫龄幼虫喂养不同的食物,使蝙蝠蛾幼虫整个生长阶段能够吸收均衡的营养,加快幼虫生长周期,保证幼虫稳定的生长发育的同时保证了冬虫夏草的优良品质。

本发明中,发酵冬虫夏草喷干粉是冬虫夏草菌株在一定配方的液体培养基中经过低温深层发酵培养后分离出冬虫夏草菌丝后留下的发酵液再经过浓缩喷雾干燥获得的粉末,它是最适合冬虫夏草菌株生长的基质,富含氨基酸、虫草多糖及其它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大高寒植物组织冬虫夏草菌的共生量,激活冬虫夏草菌的侵染活性,达到高效侵染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仿生态环境和促进蝙蝠蛾幼虫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来实现,具体包括了一种蝙蝠蛾幼虫饲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轮换饲养蝙蝠蛾幼虫的混合食料以及蝙蝠蛾幼虫饲养的基本条件等。本发明采用饲养基质可以部分替代高原草甸土作为饲养蝙蝠蛾幼虫基质,从而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降低了饲养成本,更重要的是该基质不会使一代蝙蝠蛾幼虫在离开原生长环境换为平原饲养时,产生野性降低的现象,为持续大量稳定的供给野性蝙蝠蛾幼虫提供了可能。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基质,采用特殊的过度手段,完全保留了一代蝙蝠蛾幼虫的野性。添加生物酵素有机肥、黄腐酸钾复合肥、发酵冬虫夏草喷干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添加黄腐酸钾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富里酸含量,调节土壤ph值为弱酸性,而添加乳酸菌菌液、酵母菌菌液、康氏木霉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等益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以提高蝙蝠蛾幼虫的抗病能力的同时防止土壤中食料染菌、腐败。

轮换饲养主要是按照不同龄段的幼虫取食偏好和生长环境条件的差异,提供最好的食料和生长环境,可以大幅度提高蝙蝠蛾幼虫的年存活率,平均产卵率和平均产卵量也有所提高,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轮换饲养方案适合蝙蝠蛾幼虫生长,可以将蝙蝠蛾幼虫野外生活史周期从原来的3~4年缩短到近1年左右,有利于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孵幼虫1、2龄期饲养

在饲养框中预添加厚度为4cm的消毒活性高山草甸土,控制湿度为40%~60%,均匀放入清洗、消毒后的等比例混合的食料珠芽蓼、圆穗蓼、青稞芽、麦芽、头花蓼、小大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然后再添加湿度为40%~60%的消毒活性高山草甸土至平框,考虑到虫卵平均孵化率78%,幼虫年平均存活率55%,223条/㎡的虫口密度,幼虫饲养框面积为0.24㎡,即每个饲养框饲养54条幼虫是最佳的虫口密度,所以每框投放126粒虫卵为最宜,置于饲养区,培养土壤小气候,环境模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气象数据库幼虫孵化期当月平均值,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10~16℃,最适相对湿度为60~90%,1、2龄幼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0~18℃,最适相对湿度为60~90%之间为宜。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2)3、4、5龄期幼虫饲养

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更换食料为青稞芽、麦芽、头花蓼、小大黄组合物,重量200g,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3)6、7龄期及以上幼虫饲养

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更换食料为小大黄、胡萝卜、菊芋、菊芋、甜菜、芫根组合物,重量200g,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孵幼虫1、2龄期饲养

在饲养框中预添加厚度为4cm的消毒活性高山草甸土,控制湿度为40%,放入清洗、消毒后的珠芽蓼、圆穗蓼、青稞芽混合食料,然后再添加湿度为40%活性高山草甸土,置于饲养区,培养土壤小气候,环境模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气象数据库幼虫孵化期当月平均值,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16℃,最适相对湿度为60%,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圆穗蓼、青稞芽、麦芽、头花蓼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2)3、4、5龄期幼虫饲养

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更换食料为青稞芽、麦芽、头花蓼混合食料200g,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3)6、7龄期及以上幼虫饲养

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更换食料为小大黄、胡萝卜、菊芋混合物200g,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孵幼虫1、2龄期饲养

在饲养框中预添加厚度为4cm的消毒活性高山草甸土,控制湿度为60%,均匀放入清洗、消毒后的等比例混合的食料青稞芽、麦芽、头花蓼、小大黄组合物,然后再添加湿度为60%的消毒活性高山草甸土置于饲养区饲养,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10℃,最适相对湿度为60%,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2)3、4、5龄期幼虫饲养

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更换食料为青稞芽、头花蓼、小大黄组合物200g,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3)6、7龄期及以上幼虫饲养

3、4、5龄期幼虫饲养时,更换食料为菊芋、菊芋、芫根组合物200g,其它饲养条件与1、2龄期相同。每隔2个月在原饲养框上加盖新饲养框,只带对应阶段混合饲料200g,不再新添加虫卵,调整好土壤小气候条件,幼虫可自由穿行到新饲养框中,采食新的食料,撤掉旧饲养框。

实施例3蝙蝠蛾幼虫饲养试验

按照实施例1中轮换饲养蝙蝠蛾幼虫的方法进行三批(一批为一个幼虫完整生活史周期:卵→1龄→2龄→3龄→4龄→5龄→6龄→7龄及以上)试验,设置对照组(在相同方法和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仅以珠芽蓼、圆穗蓼、头花蓼、小大黄等采自冬虫夏草产区野生植物为食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个重复,以同批次卵进行饲养试验,每个处理所得蛹单独称重,并进行羽化交尾,计算雌虫平均产卵率和产卵量,将各处理卵孵化,继续饲养获得新幼虫。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蝙蝠蛾幼虫饲养数据表

计算轮换饲养3批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表2蝙蝠蛾幼虫饲养试验均值表

由此可见,轮换饲养可以大幅度提高蝙蝠蛾幼虫的年存活率,平均产卵率和平均产卵量也有所提高,幼虫生活史周期平均时间缩短56天。由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轮换饲养方案适合蝙蝠蛾幼虫生长,可以将蝙蝠蛾幼虫野外生活史周期从原来的3~4年缩短到近1年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