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11274发布日期:2022-07-01 23:4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海鲜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


背景技术:

2.海鲜菇一般指蟹味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又名玉蕈、斑玉蕈、真姬菇、胶玉蘑、鸿喜菇等,是一种大型木质腐生真菌。在自然环境中,一般秋季群生于山毛榉等阔叶树枯木或活立木上。
3.现有技术中对于海鲜菇栽培的技术中往往忽略了选种,常常会因为菌种上含有病虫杂菌、黄水、大量菌被,或者因菌丝生命力不强导致培训出的海鲜菇品质不佳,同时,现有的海鲜菇栽培技术中,由于培养基的配比问题,海鲜菇的生产周长较长,不利于后期的出菇和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海鲜菇栽培高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能够提高海鲜菇的优质产品产量,方便海鲜菇的后续生长、生产和销售。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该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的步骤如下:
9.步骤一:选种,品种上选择抗病、无杂菌、少或无菌被、菌丝粗壮和生命力旺盛的优质菌种;
10.步骤二:制备培养基,将柳杉木屑、松树木屑、棉籽壳、麸皮、石灰、石膏粉、碳酸钙和定量的水加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并控制其酸碱度;
11.步骤三:将优选的菌种拌入培养基,将培养基与菌种装入培养袋,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1.5cm的钢筋打孔,扎紧袋口,并对培养袋进行消毒;
12.步骤四:将培养袋堆至大棚内,保持大棚内环境温度在20-30℃,当菇蕾分化期间,将大棚内相对湿度调至90-95%,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5-0.1%,当子实体生长阶段期间,将大棚内相对湿度调至85-90%,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0.4%;
13.步骤五:等待发菌,通风3-4次/天,25-30分钟/次,等待30-35天培养袋发满菌丝;
14.步骤六:人工催蕾,将发菌完全的海鲜菇培养袋经表面清洗,并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工作人员手动对海鲜菇菌丝体进行8度的温差刺激,刺激其进入生殖生长,并使其逐渐在微孔产生菇蕾;
15.步骤七:出菇,在出菇前对培养袋内的培养基进行补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
70-75%,并采用弱光照射,弱光控制在200-1000lx,等待菇蕾长大后便可采摘;
16.步骤八:采收,当海鲜菇成熟后,将海鲜菇子实体从培养袋上摘下,然后进行采收后处理,再次出菇。
17.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二中的培养基的制备原料配比具体如下:
18.5%的柳杉木屑、5%的松树木屑、75%的棉籽壳、5%的麸皮、4%的石灰、4%的石膏粉、2%的碳酸钙和150%的水,并将其酸碱度控制在5-8%。
1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三中培养基和菌种装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20.步骤一:将5%的柳杉木屑、5%的松树木屑、75%的棉籽壳、5%的麸皮、4%的石灰、4%的石膏粉、2%的碳酸钙和150%的水,并加入菌种;
21.步骤二:装袋扎口,并采用100℃常压对培养袋灭菌10-15h。
22.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海鲜菇在进行培养时,常常会因为菌种上含有病虫杂菌、黄水、大量菌被,或者因菌丝生命力不强导致培训出的海鲜菇品质不佳,本技术文件中,提前选用优质菌种,从而减少出菇时品质不佳的产品,利于销售;同时,本技术文件中,采用特殊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和原料配比,加快海鲜菇的发菌时间,同时采用人工催蕾,提高海鲜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4.图1为本发明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7.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9.实施例1
30.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请参阅图1,该海鲜菇培养快速走菌的步骤如下:
31.步骤一:选种,品种上选择抗病、无杂菌、少或无菌被、菌丝粗壮和生命力旺盛的优质菌种;
32.步骤二:制备培养基,将柳杉木屑、松树木屑、棉籽壳、麸皮、石灰、石膏粉、碳酸钙和定量的水加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并控制其酸碱度;
33.步骤三:将优选的菌种拌入培养基,将培养基与菌种装入培养袋,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1.5cm的钢筋打孔,扎紧袋口,并对培养袋进行消毒;
34.步骤四:将培养袋堆至大棚内,保持大棚内环境温度在20-30℃,当菇蕾分化期间,将大棚内相对湿度调至95%,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当子实体生长阶段期间,将大棚内相对湿度调至90%,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4%;
35.步骤五:等待发菌,通风3-4次/天,25-30分钟/次,等待30-35天培养袋发满菌丝;
36.步骤六:人工催蕾,将发菌完全的海鲜菇培养袋经表面清洗,并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工作人员手动对海鲜菇菌丝体进行8度的温差刺激,刺激其进入生殖生长,并使其逐渐在微孔产生菇蕾;
37.步骤七:出菇,在出菇前对培养袋内的培养基进行补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5%,并采用弱光照射,弱光控制在200lx,等待菇蕾长大后便可采摘;
38.步骤八:采收,当海鲜菇成熟后,将海鲜菇子实体从培养袋上摘下,然后进行采收后处理,再次出菇。
39.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步骤三中培养基和菌种装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40.5%的柳杉木屑、5%的松树木屑、75%的棉籽壳、5%的麸皮、4%的石灰、4%的石膏粉、2%的碳酸钙和150%的水,并将其酸碱度控制在5-8%。
41.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步骤三中培养基和菌种装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42.步骤一:将5%的柳杉木屑、5%的松树木屑、75%的棉籽壳、5%的麸皮、4%的石灰、4%的石膏粉、2%的碳酸钙和150%的水,并加入菌种;
43.步骤二:装袋扎口,并采用100℃常压对培养袋灭菌10-15h。
44.实施例2
45.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鲜菇栽培规模化高产技术,请参阅图1,该海鲜菇培养快速走菌的步骤如下:
46.步骤一:选种,品种上选择抗病、无杂菌、少或无菌被、菌丝粗壮和生命力旺盛的优质菌种;
47.步骤二:制备培养基,将柳杉木屑、松树木屑、棉籽壳、麸皮、石灰、石膏粉、碳酸钙和定量的水加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并控制其酸碱度;
48.步骤三:将优选的菌种拌入培养基,将培养基与菌种装入培养袋,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1.5cm的钢筋打孔,扎紧袋口,并对培养袋进行消毒;
49.步骤四:将培养袋堆至大棚内,保持大棚内环境温度在20-30℃,当菇蕾分化期间,将大棚内相对湿度调至90%,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5%,当子实体生长阶段期间,将大棚内相对湿度调至85%,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
50.步骤五:等待发菌,通风3-4次/天,25-30分钟/次,等待30-35天培养袋发满菌丝;
51.步骤六:人工催蕾,将发菌完全的海鲜菇培养袋经表面清洗,并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工作人员手动对海鲜菇菌丝体进行8度的温差刺激,刺激其进入生殖
生长,并使其逐渐在微孔产生菇蕾;
52.步骤七:出菇,在出菇前对培养袋内的培养基进行补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0%,并采用弱光照射,弱光控制在1000lx,等待菇蕾长大后便可采摘;
53.步骤八:采收,当海鲜菇成熟后,将海鲜菇子实体从培养袋上摘下,然后进行采收后处理,再次出菇。
54.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步骤三中培养基和菌种装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55.5%的柳杉木屑、5%的松树木屑、75%的棉籽壳、5%的麸皮、4%的石灰、4%的石膏粉、2%的碳酸钙和150%的水,并将其酸碱度控制在5-8%。
56.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步骤三中培养基和菌种装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57.步骤一:将5%的柳杉木屑、5%的松树木屑、75%的棉籽壳、5%的麸皮、4%的石灰、4%的石膏粉、2%的碳酸钙和150%的水,并加入菌种;
58.步骤二:装袋扎口,并采用100℃常压对培养袋灭菌10-15h。
5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