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3763发布日期:2020-10-23 12:1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水稻育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床领域,特别涉及水稻育苗床。



背景技术:

水稻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粮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供人们抵御饥饿,因此对于水稻的育苗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人们对水稻育苗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水稻育苗床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便于在育苗的时候对育苗架的角度进行调节,容易影响育苗的进度,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水稻秧苗在生长的时候,不便于对其进行记录,不能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水稻育苗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水稻育苗床,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水稻育苗床,包括育苗床主体,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育苗槽,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插秧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记录机构,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底脚。

活动轴主要是起到调节的作用。

育苗架主要是便于进行播种。

照明器主要是起到照明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插秧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轴、育苗架与插秧槽,所述插秧调节机构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育苗架,所述育苗架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插秧槽。

优选的,所述记录机构包括照明器、记录条与灯头,所述记录机构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照明器与记录条,所述照明器位于记录条的上端,所述照明器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灯头。

优选的,所述插秧调节机构与活动轴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插秧调节机构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转轴与活动轴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记录机构与记录条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所述记录机构的前端外表面通过粘贴层与记录条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照明器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育苗床主体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螺钉,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钉与支撑架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水稻育苗床,通过设置的插秧调节机构,能够在播种育苗的时候,通过插秧调节机构上的活动轴带动育苗架转动,便于对育苗架的角度进行调节,然后将种子放入插秧槽内,方便育苗的进行,可以提高育苗的进度,有利于人们使用,通过设置的记录机构,能够在育苗的时候,将水稻生长的情况在记录条上记录下来,便于人们更好的掌握育苗的情况,在夜间的时候,可以打开照明器上的开关使灯头亮起,便于在夜间进行记录,有利于人们使用,整个水稻育苗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稻育苗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稻育苗床的图1中插秧调节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稻育苗床的图1中记录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床主体;2、插秧调节机构;201、活动轴;202、育苗架;203、插秧槽;3、记录机构;301、照明器;302、记录条;303、灯头;4、支撑架;5、育苗槽;6、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水稻育苗床,包括育苗床主体1,育苗床主体1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育苗槽5,育苗床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插秧调节机构2,支撑架4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记录机构3,育苗床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底脚6。

进一步的,插秧调节机构2包括活动轴201、育苗架202与插秧槽203,插秧调节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轴201,活动轴20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育苗架202,育苗架202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插秧槽203,能够在播种育苗的时候,通过插秧调节机构2上的活动轴201带动育苗架202转动,便于对育苗架202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育苗的进行,可以提高育苗的进度,有利于人们使用。

进一步的,记录机构3包括照明器301、记录条302与灯头303,记录机构3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照明器301与记录条302,照明器301位于记录条302的上端,照明器30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灯头303,能够在育苗的时候,将水稻生长的情况在记录条302上记录下来,便于人们更好的掌握育苗的情况,在夜间的时候,可以打开照明器301上的开关使灯头303亮起,便于在夜间进行记录,有利于人们使用。

进一步的,插秧调节机构2与活动轴201之间设置有转轴,插秧调节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转轴与活动轴201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便于在播种的时候,对育苗架202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较为方便。

进一步的,记录机构3与记录条302之间设置有粘贴层,记录机构3的前端外表面通过粘贴层与记录条302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照明器30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开关,便于在夜间进行照明、记录。

进一步的,育苗床主体1与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螺钉,育苗床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钉与支撑架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可以将水稻种子放入育苗槽5内,为了便于对高层的架子进行播种,可以在播种育苗的时候,通过插秧调节机构2上的活动轴201带动育苗架202转动,便于对育苗架202的角度进行调节,然后将种子放入插秧槽203内,方便育苗的进行,可以提高育苗的进度,为了便于人们对育苗的情况进行很好的掌握,可以在育苗的时候,将水稻生长的情况在记录条302上记录下来,便于人们更好的掌握育苗的情况,在夜间的时候,可以打开照明器301上的开关使灯头303亮起,便于在夜间进行记录,有利于人们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水稻育苗床,包括育苗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床主体(1)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育苗槽(5),所述育苗床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插秧调节机构(2),所述支撑架(4)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记录机构(3),所述育苗床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底脚(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调节机构(2)包括活动轴(201)、育苗架(202)与插秧槽(203),所述插秧调节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轴(201),所述活动轴(20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育苗架(202),所述育苗架(202)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插秧槽(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机构(3)包括照明器(301)、记录条(302)与灯头(303),所述记录机构(3)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照明器(301)与记录条(302),所述照明器(301)位于记录条(302)的上端,所述照明器(30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灯头(3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调节机构(2)与活动轴(201)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插秧调节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转轴与活动轴(201)的另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机构(3)与记录条(302)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所述记录机构(3)的前端外表面通过粘贴层与记录条(302)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照明器(30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床主体(1)与支撑架(4)之间设置有螺钉,所述育苗床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钉与支撑架(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稻育苗床,包括育苗床主体,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中部内表面设置有育苗槽,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插秧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记录机构,所述育苗床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底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稻育苗床,设有插秧调节机构与记录机构,能够在播种的时候对育苗架进行调节,便于对其进行播种,方便育苗的进行,使用较为方便,有利于人们使用,并能在水稻育苗的时候,对其生长进行记录,可以使人们及时掌握水稻秧苗生长的情况,便于人们对其进行管理,便于人们使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沈祥宏;张钟;杨存葆;胡新洲;李艳兰;刘坚坚;李祥;安正云;蔡述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9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