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线轮的齿杆和主轴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5541发布日期:2020-12-15 08:2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鱼线轮的齿杆和主轴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线轮,具体指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齿杆和主轴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纺车式鱼线轮是鱼线轮中的其中一种钓具,为了能顺利地实现将渔线卷绕在纺车式鱼线轮的线轮上,纺车式鱼线轮的主体内设计有排线机构,该排线机构包括有主轴、中空的齿杆、齿盘、小齿轮、传动齿轮、线壳和线轮,其中齿杆套装在主轴上,齿杆支撑在主体内;齿盘与小齿轮同轴安装在芯轴上并由摇臂驱动,该驱动力分成两路输出,一路是齿盘与齿杆的相互啮合,线壳安装在齿杆上而形成的齿轮传动机构,使线壳能够随之获得转动动力。另一路是通过小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上固定一销轴,销轴的另一端位于滑块中,滑块与主轴固定成一体,线轮安装在主轴的前端,传动齿轮的旋转运动经销轴与滑块转化为主轴的轴向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线轮轴向往复运动,即,线壳的旋转运动配合线轮的轴向往复运动,来达到纺车式鱼线轮的均匀排线。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499178u和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3004715a的文献中均公开了上述的类似排线机构。

显然,在上述排线机构中,主轴只是作轴向往复运动,齿杆只作旋转运动,并且,齿杆为了支撑主轴的运动,在齿杆的内壁上设有两个轴向间隔的环形凸圈,主轴通过与该两个环形凸圈的配合,使得其前、后两个部位支撑在齿杆内;齿杆再通过两个轴承或一个轴承、一个衬套支撑在主体内。这虽能实现上述的运动,但在实际排线时,因主轴轴向运动会产生震动,该震动会产生噪音并经齿杆传递,再叠加齿杆因旋转产生的震动,就会造成较大的噪声,当二者产生共振时,此缺陷更加明显。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噪音小的鱼线轮的齿杆和主轴的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鱼线轮的齿杆和主轴的定位结构,包括有位于鱼线轮的主体上内的主轴和中空的齿杆,所述齿杆套在所述主轴上,且所述齿杆在邻近前端的内壁上设有与主轴相配合的环形凸圈,所述主轴前部支撑在该环形凸圈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壁上设有一带有通孔的立板,该立板位于齿杆的后端,所述主轴的后端松动地穿过齿杆并支撑在该立板的通孔内。

在上述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通孔中安装有衬套,所述主轴的后端通过该衬套支撑在通孔内,以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减小整体成本,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通孔为由位于前端的大径段和位于后端的小径段组成的台阶孔,所述的衬套也制成大衬套和小衬套组成的台阶衬套,所述齿杆的后端支撑在位于大径段内的大衬套中,所述的主轴的后部支撑在位于小径段内的小衬套中。此时,所述齿杆的前部通过轴承支撑在主体的单向孔中。或者齿杆的前部通过轴承支撑在单向盖处。

当然,齿杆的也可以通过两个轴承支撑于主体内,较好的方案是,所述齿杆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单向盖板处,该单向盖板固定在主体上,所述齿杆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主体的支撑部处。结构较为稳定。

为了提高立板的强度,所述鱼线轮的主体内壁上还延伸与立板的上端相连接的上筋板和与立板的下端相连接的下筋板。且以所述的上、下筋板垂直于所述的立板为最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轴仅在前部支撑于齿杆,后部通过主体内壁上的立板进行支撑,因此主轴在往复运动中传递至齿杆的震动力将明显减弱,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使得排线时的噪音大小得到较好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主轴、齿杆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去掉齿盘、芯轴和小齿轮等);

图4为鱼线轮的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为纺车式鱼线轮,它包括有摇臂组件1、用于支承摇臂组件转动的鱼线轮的主体2、用来缠绕渔线的线轮3和用于将渔线卷绕在线轮3上的线壳4,其中鱼线轮的主体2又包括有带有内腔的本体21、位于本体21一侧而盖设在内腔开口处的侧盖22和位于另一侧的主盖23,本体21上斜向前方伸展形成有钓杆安装部211。摇臂组件1包括有摇臂轴(图中未示出)、摇臂11以及安装在摇臂上的摇柄12,摇臂轴的一端与芯轴5相连,该摇臂轴的另一端通过套管13与摇臂11相连。芯轴5通过两芯轴轴承支撑在鱼线轮的主体2上,芯轴5上安装有齿盘6和小齿轮7,转动摇柄12就可以通过摇臂11、套管13、摇臂轴驱动芯轴5及齿盘6和小齿轮7转动,驱动力分成两路输出,一路是齿盘6与齿杆8的相互啮合,齿杆8安装在鱼线轮的主体2内,线壳4安装在齿杆8上而形成的齿轮传动机构,使线壳4能够随之获得转动动力。另一路传动是通过小齿轮7与传动齿轮10啮合转化为主轴9的轴向往复运动,其中传动齿轮10上固定一销轴(图中未示出),销轴的另一端位于滑块20中,滑块20与主轴9固定成一体,线轮3安装在主轴9的前端,传动齿轮10的旋转运动经销轴与滑块20转化为主轴9的轴向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线轮3轴向往复运动,即,使线壳4的旋转运动配合线轮3的轴向往复运动,来达到纺车式鱼线轮的均匀排线,这些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在图中详细展开说明。

本实施例中,主要对齿杆8和主轴9的定位结构进行了改进,请参见图2至图4,上述齿杆8中空,它套设在主轴9上,齿杆8在邻近前端的内壁上设有与主轴9相配合的环形凸圈81,主轴9前部支撑在该环形凸圈81内,主轴9后部支撑在一立板212的通孔213内,该立板212由本体的内壁延伸而成,且该立板212位于齿杆8的后端。上述齿杆8支撑于主体2上,它可以采用现有的支撑方式,本实施例中,齿杆8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a支撑在单向盖板30处,该单向盖板30固定在主体2上,齿杆8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轴承b支撑在本体21的支撑部214处。如此,主轴9除了与环形凸圈81接触外,其它部位与齿杆8之间是有间隙的,即是不接触的,因而相互之间的影响将会减小,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噪音的叠加。

为了防止立板212上的通孔因主轴9的轴向往复运动而被磨损,优选的是,在通孔中安装有衬套40,主轴9的后端通过该衬套40支撑在通孔213内。因此,选用较耐磨的材质制成的衬套40,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避免本体的受损。

为了提高立板212的强度,更好的结构是在本体内壁上还延伸与立板212的上端相连接的上筋板215和与立板212的下端相连接的下筋板216,并且以上、下筋板垂直于立板212为优选方案。

除了上述实施例以外,还可以将上述通孔213设计为由位于前端的大径段和位于后端的小径段组成的台阶孔213’,请参见图5,此时上述衬套40也制成大衬套401’和小衬套402’组成的台阶衬套40’,主轴9的后部支撑在位于小径段内的小衬套402’中,齿杆8的后端支撑在位于大径段内的大衬套401’中。即此时,可以省略上述第二轴承b,齿杆8的前部可以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本体的单向孔中。如此,整体成本更低,结构更为简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