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2970发布日期:2020-11-13 12:3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生动物救护及饲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



背景技术:

中华穿山甲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随着近些年的滥捕滥猎,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几近灭绝。野生穿山甲生性胆小,在野外生活习性是习惯掘洞而眠,洞口大小与其身体蜷缩后直径相当(略宽),深度视季节而定。但是在人工环境下,特别是救助野生穿山甲的情况下,不可能挖洞给其居住,所以为了减少穿山甲对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减少其应激反应,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模拟野外洞穴环境的箱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工救护野生穿山甲过程中,穿山甲对人工环境的不适应,减少其应激反应,提供一种能够模拟野外洞穴环境的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包括箱体、锁定装置、盒体及中空通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顶板、挡板一及挡板二;所述底板与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壁与左侧壁和右侧壁后端固定连接,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围成的三面框的上端通过顶板封闭,所述顶板一侧与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端转动连接,顶板另一侧与右侧壁或左侧壁上端通过锁定装置锁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有一盒体,所述盒体一端设有敞口,顶板上设有多个小孔,由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及顶板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口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一封闭;或者由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及顶板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下半部分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二封闭,由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及顶板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上半部分设置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挡板二上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既可以在穿山甲的救护运输过程中使用,为穿山甲提供黑暗的,全封闭的环境,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又可以在转入人工救护的笼舍中使用,半封闭半模拟洞穴通道形状的挡板二上的孔洞及中空通道组合使用可以为穿山甲提供与野外洞穴相似的环境,减少穿山甲对人工环境的排斥及应激反应,加快其适应过程,在提高救护存活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采用挡板一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采用挡板二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底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上述附图中涉及到的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

盒体1、中空通道2、底板3、左侧壁4、右侧壁5、后侧壁6、顶板7、挡板一8、挡板二9、锁定装置10、微型红外相机11、温湿度计12、小孔13、插槽14、卡槽15、外沿16、合页17、提手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包括箱体、锁定装置10、盒体1及中空通道2;所述箱体包括底板3、左侧壁4、右侧壁5、后侧壁6、顶板7、挡板一8及挡板二9;所述底板3与左侧壁4、右侧壁5及后侧壁6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壁6与左侧壁4和右侧壁5后端固定连接,左侧壁4、右侧壁5及后侧壁6围成的三面框的上端通过顶板7封闭,所述顶板7一侧与左侧壁4或右侧壁5上端转动连接,顶板7另一侧与右侧壁5或左侧壁4上端通过锁定装置10锁接(顶板7可翻开可封闭,方便对箱体内部进行清洗消毒),所述顶板7的下表面固定有一盒体1(最好在顶板7的下表面中部固定盒体1),所述盒体1一端设有敞口(盒体1内用于放置微型红外相机11及温湿度计12,起到保护作用。微型红外相机11用以观察穿山甲在箱体内的活动,温湿度计12用于记录箱体内的温湿度,方便更好的了解穿山甲的行为习性,及时掌握其居住环境的条件和对突发情况作出的应对),顶板7上设有多个小孔13,由左侧壁4、右侧壁5、底板3及顶板7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口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一8封闭;或者由左侧壁4、右侧壁5、底板3及顶板7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下半部分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二9封闭(形成半封闭状态),由左侧壁4、右侧壁5、底板3及顶板7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上半部分设置有中空通道2,所述中空通道2与挡板二9上端固定连接(目的在于给穿山甲提供与野外洞穴相似的、类似通道的环境,减少穿山甲在人工环境下的应激,加快适应过程。用于救护后的人工饲养用)。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箱体为长方体,箱体的长为45-70cm,宽为30-45cm,高为45-70cm。根据穿山甲体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宽高。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中空通道2为正方体形状。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正方体形状的中空通道2的外壁边长为25-26cm,正方体形状的中空通道2的壁厚为1cm。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箱体的左侧壁4的右侧面前端以及右侧壁5的左侧面前端相对应处沿竖向各设有一个插槽14,所述底板3靠近前端设有卡槽15,中空通道2后端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外沿16,位于左侧的外沿16与挡板二9的左侧面齐平,位于右侧的外沿16与挡板二9的右侧面齐平;所述挡板一8或挡板二9的下端插入两个所述插槽14并卡设在卡槽15内,位于挡板二9左侧的外沿16和位于挡板二9右侧的外沿16均插入对应的插槽14内。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箱体、中空通道2及盒体1均由木板制成(优选菠萝格木板,保温性能较好)。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顶板7一侧与左侧壁4或右侧壁5上端通过两个合页17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顶板7另一侧与右侧壁5或左侧壁4上端通过插栓和锁头锁接。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多个小孔13的数量为4-6个,且均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2cm,供救护时透气用。

进一步的是;如图所示,所述右侧壁5外侧面中间位置固定有提手18(便于移动巢箱)。

救护穿山甲一般是从不法商贩、走私分子手中截获或者是其他途径,在运输至救护地点的途中,使用全封闭挡板(即挡板一8),目的是创造一个黑暗环境,减小穿山甲在运输途中的应激反应,提高接下来救护的成功率;达到救护地点后,将穿山甲放至人工环境中,则使用半封闭半模拟洞穴挡板(即挡板二9及中空通道2),其目的是模拟穿山甲在野外所挖洞穴的模样,给予穿山甲一条类似于通往黑暗洞穴的通道,使其减小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反应,更快的适应人工环境,从而提高救护成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锁定装置(10)、盒体(1)及中空通道(2);所述箱体包括底板(3)、左侧壁(4)、右侧壁(5)、后侧壁(6)、顶板(7)、挡板一(8)及挡板二(9);所述底板(3)与左侧壁(4)、右侧壁(5)及后侧壁(6)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壁(6)与左侧壁(4)和右侧壁(5)后端固定连接,左侧壁(4)、右侧壁(5)及后侧壁(6)围成的三面框的上端通过顶板(7)封闭,所述顶板(7)一侧与左侧壁(4)或右侧壁(5)上端转动连接,顶板(7)另一侧与右侧壁(5)或左侧壁(4)上端通过锁定装置(10)锁接,所述顶板(7)的下表面固定有一盒体(1),所述盒体(1)一端设有敞口,顶板(7)上设有多个小孔(13),由左侧壁(4)、右侧壁(5)、底板(3)及顶板(7)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口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一(8)封闭;或者由左侧壁(4)、右侧壁(5)、底板(3)及顶板(7)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下半部分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二(9)封闭,由左侧壁(4)、右侧壁(5)、底板(3)及顶板(7)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上半部分设置有中空通道(2),所述中空通道(2)与挡板二(9)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长方体,箱体的长为45-70cm,宽为30-45cm,高为45-7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道(2)为正方体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体形状的中空通道(2)的外壁边长为25-26cm,正方体形状的中空通道(2)的壁厚为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左侧壁(4)的右侧面前端以及右侧壁(5)的左侧面前端相对应处沿竖向各设有一个插槽(14),所述底板(3)靠近前端设有卡槽(15),中空通道(2)后端的左侧和右侧各设有一外沿(16),位于左侧的外沿(16)与挡板二(9)的左侧面齐平,位于右侧的外沿(16)与挡板二(9)的右侧面齐平;所述挡板一(8)或挡板二(9)的下端插入两个所述插槽(14)并卡设在卡槽(15)内,位于挡板二(9)左侧的外沿(16)和位于挡板二(9)右侧的外沿(16)均插入对应的插槽(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空通道(2)及盒体(1)均由木板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一侧与左侧壁(4)或右侧壁(5)上端通过两个合页(17)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另一侧与右侧壁(5)或左侧壁(4)上端通过插栓和锁头锁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孔(13)的数量为4-6个,且均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2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壁(5)外侧面中间位置固定有提手(18)。


技术总结
一种穿山甲人工救护、饲养两用巢箱,属于野生动物救护及饲养领域。箱体为长方体,箱体包括底板、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顶板、挡板一及挡板二;底板与左右侧壁及后侧壁固定连接,后侧壁与左右侧壁后端固定连接,左右侧壁及后侧壁围成的三面框的上端通过顶板封闭,顶板一侧与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端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右侧壁或左侧壁上端通过锁定装置锁接,顶板的下表面固定有一盒体,盒体一端设有敞口,顶板上设有多个小孔,左右侧壁、底板及顶板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口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一封闭;或者左右侧壁、底板及顶板围成的四框体的前端下半部分通过可上下抽拉的挡板二封闭,挡板二上端固定有中空通道。本实用新型用于穿山甲人工救护和饲养。

技术研发人员:华彦;徐锦前;王姣;安富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