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6082发布日期:2021-01-30 00:1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大棚骨架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当前温室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温室大棚骨架是塑料薄膜的支撑体,因此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装置,在现有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中,还都是通过立柱对拱架进行支撑,当拱架满足温室大棚的大跨度需要时,需要多根立柱对拱架进行支撑,从而影响了温室大棚的种植空间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
[0004]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因此增大了温室大棚的种植空间。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拱架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设置在拱架的中间部的中间柱栅栏、设置在中间柱栅栏的侧面部并且用于对拱架进行内支撑点的侧柱栅栏组。
[0006]
由于设计了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和侧柱栅栏组,通过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实现对塑料薄膜的支撑,通过中间柱栅栏和侧柱栅栏组,实现了对拱架的中间桥墩方式支撑,因此增大了温室大棚的种植空间。
[0007]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中间桥墩化支撑的方式把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和侧柱栅栏组相互联接。
[0008]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收缩状态的三点竖向支撑的方式把中间柱栅栏和侧柱栅栏组与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联接。
[0009]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
[0010]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侧柱栅栏组设置为包含有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
[0011]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端面柱栅栏。
[0012]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和侧柱栅栏组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地拉杆。
[0013]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中间柱栅栏的其中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右侧柱栅栏和右边侧柱栅栏,在中间柱栅栏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左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并且在中间柱栅栏、左侧柱栅栏、右侧柱栅栏、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
部设置有端面柱栅栏,在中间柱栅栏、左侧柱栅栏、右侧柱栅栏、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上分别设置有拱架和地拉杆。
[0014]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柱栅栏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立柱、下拉杆、第一中拉杆、第一上拉杆、斜支撑杆组和第一底拉杆并且第一立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上拉杆联接,第一立柱的上端头下侧面部分别依次设置为与第一中拉杆和下拉杆联接并且第一立柱的下端头上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底拉杆和地拉杆联接,第一立柱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并且斜支撑杆组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二斜支撑杆,第一斜支撑杆的下端头和第二斜支撑杆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中拉杆和第一立柱的连接部联接并且第一上拉杆、第一斜支撑杆的上端头和第二斜支撑杆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拱架联接,位于中间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一立柱、下拉杆、第一中拉杆、第一上拉杆、第一底拉杆、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二斜支撑杆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二斜支撑杆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第一立柱设置为沿下拉杆的横向中心线、第一中拉杆的横向中心线、第一上拉杆的横向中心线和第一底拉杆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四个斜支撑杆组设置为沿第一立柱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其中两个斜支撑杆组设置为与其中一个拱架联接并且其中另两个斜支撑杆组设置为与其中另一个拱架联接。
[0015]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立柱、第二上拉杆和第二底拉杆并且第二立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上拉杆联接,第二立柱的下端头上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底拉杆和地拉杆联接并且第二立柱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第二上拉杆设置为与拱架联接并且位于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二立柱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二立柱、第二上拉杆和第二底拉杆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第二立柱设置为沿第二上拉杆的横向中心线和第二底拉杆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16]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三立柱、第三上拉杆和第二中拉杆并且第三立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上拉杆联接,第三立柱的下端头上侧面部设置为与地拉杆联接并且第三立柱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第三立柱的上端头下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中拉杆联接并且第三上拉杆设置为与拱架联接并且位于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三立柱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三立柱、第三上拉杆和第二中拉杆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第三立柱设置为沿第三上拉杆的横向中心线和第二中拉杆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17]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拱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拱杆、第二拱杆和曲折杆并且在第一拱杆和第二拱杆之间设置有曲折杆,位于第一拱杆与第二拱杆之间的曲折杆內段中的相邻曲折杆之间的外夹角α设置为90
°
并且位于第一拱杆与第二拱杆之间的曲折杆外段中的相邻曲折杆之间的外夹角β设置为60
°
,曲折杆內段与曲折杆外段的连接部的夹角γ设置为75
°
并且第二拱杆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柱栅栏、左侧柱栅栏、右侧柱栅栏、右边侧柱栅栏、左边侧柱栅栏和端面柱栅栏联接,第一拱杆设置为与塑料薄膜联接并且位于其中一个端面部的拱架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一拱杆和第二拱杆分别设置为弧形棒并且曲折杆设置为由l杆组成的延伸棒。
[0018]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地拉杆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地拉杆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柱栅
栏、左侧柱栅栏、右侧柱栅栏、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联接。
[0019]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端面柱栅栏设置为包含有辅助立柱和开闭门并且在位于中间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位于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二立柱和位于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三立柱之间分别设置有辅助立柱,辅助立柱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其中一个端面部的拱架联接并且辅助立柱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在位于中间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与其中一个辅助立柱之间设置有开闭门并且辅助立柱设置为圆形杆状体,辅助立柱、位于中间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位于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二立柱和位于右边侧柱栅栏和左边侧柱栅栏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三立柱设置为呈隔栏杆分布。
[0020]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柱栅栏与左侧柱栅栏之间距离和左侧柱栅栏与左边侧柱栅栏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1.6-2.2,中间柱栅栏与右侧柱栅栏之间距离和右侧柱栅栏与右边侧柱栅栏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1.6-2.2。
[0021]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右边侧柱栅栏、左边侧柱栅栏和拱架与中间柱栅栏、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设置为按照中间三支撑点的方式分布并且右边侧柱栅栏、左边侧柱栅栏、拱架、中间柱栅栏、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与地拉杆设置为按照网格固定的方式分布,右边侧柱栅栏、左边侧柱栅栏、拱架、中间柱栅栏、左侧柱栅栏和右侧柱栅栏与端面柱栅栏设置为按照端面密封的方式分布,第一上拉杆、第二上拉杆、第三上拉杆和辅助立柱设置为与第二拱杆联接。
[0022]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地锚装置并且锚杆部、中间盘部和凸伸杆部并且中间盘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锚杆部的上端头联接,中间盘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凸伸杆部的下端头联接并且凸伸杆部的中心线与中间盘部的横向截平面之间的夹角δ设置为37
°-
90
°
,锚杆部和凸伸杆部分别设置为圆形杆并且中间盘部设置为圆形片状体。
[0023]
在本技术方案中,中间柱栅栏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左侧柱栅栏、右侧柱栅栏、右边侧柱栅栏、左边侧柱栅栏、端面柱栅栏、拱架和地拉杆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第一立柱、下拉杆、第一中拉杆、第一上拉杆、斜支撑杆组、第一底拉杆、第一斜支撑杆、第二斜支撑杆、第二立柱、第二上拉杆、第二底拉杆、第三立柱、第三上拉杆、第二中拉杆、第一拱杆、第二拱杆、曲折杆、辅助立柱、开闭门、锚杆部、中间盘部和凸伸杆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0024]
在本技术方案中,中间桥墩化支撑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和侧柱栅栏组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和拱架7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柱栅栏1和拱架7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9]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0030]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003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曲折杆內段731和曲折杆外段73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003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锚杆部99、中间盘部98和凸伸杆部97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4]
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端面柱栅栏-6、拱架-7、地拉杆-8、第一立柱-11、下拉杆-12、第一中拉杆-13、第一上拉杆-14、斜支撑杆组-15、第一底拉杆-16、第一斜支撑杆-151、第二斜支撑杆-152、第二立柱-21、第二上拉杆-22、第二底拉杆-23、
[0035]
第三立柱-41、第三上拉杆-42、第二中拉杆-43、第一拱杆-71、第二拱杆-72、曲折杆-73、曲折杆內段-731、曲折杆外段-732、辅助立柱-61、开闭门-62、
[0036]
锚杆部-99、中间盘部-98、凸伸杆部-97。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0]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端面柱栅栏6、拱架7和地拉杆8并且在中间柱栅栏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右侧柱栅栏3和右边侧柱栅栏4,在中间柱栅栏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左侧柱栅栏2和左边侧柱栅栏5并且在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有端面柱栅栏6,在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上分别设置有拱架7和地拉杆8。
[0043]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柱栅栏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立柱11、下拉杆12、第一中拉杆13、第一上拉杆14、斜支撑杆组15和第一底拉杆16并且第一立柱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上拉杆14联接,第一立柱11的上端头下侧面部分别依次设置为与第一中拉杆13和下拉杆12联接并且第一立柱11的下端头上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底拉杆16和地拉杆8联接,第一立柱1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并且斜支撑杆组1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斜支撑杆151和第二斜支撑杆152,第一斜支撑杆151的下端头和第二斜支撑杆152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中拉杆13和第一立柱11的连接部联接并且第一上拉杆14、第一斜支撑杆151的上端头和第二斜支撑杆152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拱架7联接,位于中间柱栅栏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11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6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一立柱11、下拉杆12、第一中拉杆13、第一上拉杆14、第一底拉杆16、第一斜支撑杆151和第二斜支撑杆152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第一斜支撑杆151和第二斜支撑杆152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第一立柱11设置为沿下拉杆12的横向中心线、第一中拉杆13的横向中心线、第一上拉杆14的横向中心线和第一底拉杆16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四个斜支撑杆组15设置为沿第一立柱1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其中两个斜支撑杆组15设置为与其中一个拱架7联接并且其中另两个斜支撑杆组15设置为与其中另一个拱架7联接。
[0044]
通过中间柱栅栏1,形成了对端面柱栅栏6、拱架7和地拉杆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立柱11,实现了与端面柱栅栏6的连接,实现了与地拉杆8的连接,由第一上拉杆14和斜支撑杆组15,实现了与拱架7的连接,由下拉杆12、第一中拉杆13和第一底拉杆16,实现了对第一立柱11之间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拱架7的中间支撑。
[0045]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二立柱21、第二上拉杆22和第二底拉杆23并且第二立柱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上拉杆22联接,第二立柱21的下端头上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底拉杆23和地拉杆8联接并且第二立柱2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第二上拉杆22设置为与拱架7联接并且位于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二立柱21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6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二立柱21、第二上拉杆22和第二底拉杆23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第二立柱21设置为沿第二上拉杆22的横向中心线和第二底拉杆23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46]
通过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形成了对端面柱栅栏6、拱架7和地拉杆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立柱21,实现了与端面柱栅栏6的连接,实现了与地拉杆8的连接,由第二上拉杆22,实现了与拱架7的连接,由第二底拉杆23,实现了对第二立柱21之间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拱架7的侧面支撑。
[0047]
在本实施例中,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三立柱41、第三上拉杆42和第二中拉杆43并且第三立柱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上拉杆42联接,
第三立柱41的下端头上侧面部设置为与地拉杆8联接并且第三立柱4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第三立柱41的上端头下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中拉杆43联接并且第三上拉杆42设置为与拱架7联接并且位于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三立柱41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6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三立柱41、第三上拉杆42和第二中拉杆43分别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第三立柱41设置为沿第三上拉杆42的横向中心线和第二中拉杆43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48]
通过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形成了对端面柱栅栏6、拱架7和地拉杆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立柱41,实现了与端面柱栅栏6的连接,实现了与地拉杆8的连接,由第三上拉杆42,实现了与拱架7的连接,由第二中拉杆43,实现了对第三立柱41之间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拱架7的端头支撑。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拱架7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拱杆71、第二拱杆72和曲折杆73并且在第一拱杆71和第二拱杆72之间设置有曲折杆73,位于第一拱杆71与第二拱杆72之间的曲折杆內段731中的相邻曲折杆之间的外夹角α设置为90
°
并且位于第一拱杆71与第二拱杆72之间的曲折杆外段732中的相邻曲折杆之间的外夹角β设置为60
°
,曲折杆內段731与曲折杆外段732的连接部的夹角γ设置为75
°
并且第二拱杆72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和端面柱栅栏6联接,第一拱杆71设置为与塑料薄膜联接并且位于其中一个端面部的拱架7设置为作为端面柱栅栏6的组成部件之一,第一拱杆71和第二拱杆72分别设置为弧形棒并且曲折杆73设置为由l杆组成的延伸棒。
[0050]
通过拱架7,形成了对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和端面柱栅栏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拱杆72,实现了与中间柱栅栏1的连接,实现了与左侧柱栅栏2的连接,实现了与右侧柱栅栏3的连接,实现了与右边侧柱栅栏4的连接,实现了与左边侧柱栅栏5的连接,实现了与端面柱栅栏6的连接,由第一拱杆71和曲折杆73,实现了与塑料薄膜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塑料薄膜的支撑载体。
[0051]
在本实施例中,地拉杆8设置为圆形杆状体并且地拉杆8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联接。
[0052]
通过地拉杆8,形成了对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的支撑连接点,由地拉杆8,实现了与中间柱栅栏1的连接,实现了与左侧柱栅栏2的连接,实现了与右侧柱栅栏3的连接,实现了与右边侧柱栅栏4的连接,实现了与左边侧柱栅栏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之间的加强连接部件。
[0053]
在本实施例中,端面柱栅栏6设置为包含有辅助立柱61和开闭门62并且在位于中间柱栅栏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11、位于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二立柱21和位于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三立柱41之间分别设置有辅助立柱61,辅助立柱6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于其中一个端面部的拱架7联接并且辅助立柱6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地基植入式联接,在位于中间柱栅栏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11与其中一个辅助立柱61之间设置有开闭门62并且辅助立柱61设置为圆形杆状体,辅助立柱61、位于中间柱栅栏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一立柱11、位于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二立柱21和位于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的其中一个端面部的第三立柱41设置为呈隔栏杆分布。
[0054]
通过端面柱栅栏6,形成了对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和拱架7的支撑连接点,由辅助立柱61,实现了与中间柱栅栏1的连接,实现了与左侧柱栅栏2的连接,实现了与右侧柱栅栏3的连接,实现了与右边侧柱栅栏4的连接,实现了与左边侧柱栅栏5的连接,实现了与拱架7的连接,由开闭门62,实现了作为温室大棚的通道门,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温室大棚骨架的端头部件。
[0055]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柱栅栏1与左侧柱栅栏2之间距离和左侧柱栅栏2与左边侧柱栅栏5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1.6-2.2,中间柱栅栏1与右侧柱栅栏3之间距离和右侧柱栅栏3与右边侧柱栅栏4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1.6-2.2。
[0056]
由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右侧柱栅栏3、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实现了作为拱架7的五点支撑,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大长度的拱架7的支撑点。
[0057]
在本实施例中,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和拱架7与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设置为按照中间三支撑点的方式分布并且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拱架7、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与地拉杆8设置为按照网格固定的方式分布,右边侧柱栅栏4、左边侧柱栅栏5、拱架7、中间柱栅栏1、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与端面柱栅栏6设置为按照端面密封的方式分布,第一上拉杆14、第二上拉杆22、第三上拉杆42和辅助立柱61设置为与第二拱杆72联接。
[0058]
按照温室大棚骨架地基规划线,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横向中心线,把第一立柱11分别植入到地基中,使第一立柱11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把下拉杆12、第一中拉杆13、第一上拉杆14和第一底拉杆16分别安装在第一立柱11之间,在第一立柱11的左右侧面分别把左侧柱栅栏2的第二立柱21和右侧柱栅栏3的第二立柱21分别植入到地基中,使第二立柱21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横向线间隔排列分布,把第二上拉杆22和第二底拉杆23分别安装在第二立柱21之间,在第一立柱11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柱栅栏2,在第一立柱1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柱栅栏3,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横向边缘线上把第三立柱41分别植入到地基中,使第三立柱41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横向边缘线间隔排列分布,把第三上拉杆42和第二中拉杆43分别安装在第三立柱41之间,在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右横向边缘线上形成右边侧柱栅栏4,在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左横向边缘线上形成左边侧柱栅栏5,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其中一个端面边缘线上,把辅助立柱61分别植入到地基中,使辅助立柱61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其中一个端面边缘线间隔排列分布,把开闭门62安装在位于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其中一个端面边缘线上的第一立柱11与其中一个辅助立柱61之间,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竖向线,把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21和第三立柱41通过地拉杆8相互联接,沿温室大棚骨架地基的竖向线,把第二拱杆72分别与第一上拉杆14、第二上拉杆22和第三上拉杆42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立柱11与第一中拉杆13的连接部位与第一斜支撑杆151的下端头和第二斜支撑杆152的下端头分别连接,第一斜支撑杆151的上端头和第二斜支撑杆152的上端头与第二拱杆72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立柱11上安装四组斜支撑杆组15,其中两个斜支撑杆组15与其中相邻的一条第二拱杆72连接,其中另两个斜支撑杆组15与其中相邻的另一条第二拱杆72连接。
[0059]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其它方式之二,中间柱栅栏1与左侧柱栅栏2之间距离和左侧柱栅栏2与左边侧柱栅栏5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1.6,中间柱栅栏1与右侧柱栅栏3之间距离和右侧柱栅栏3与右边侧柱栅栏4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1.6。
[0060]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其它方式之二,中间柱栅栏1与左侧柱栅栏2之间距离和左侧柱栅栏2与左边侧柱栅栏5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 2.2,中间柱栅栏1与右侧柱栅栏3之间距离和右侧柱栅栏3与右边侧柱栅栏4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 2.2。
[0061]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其它方式之三,中间柱栅栏1与左侧柱栅栏2之间距离和左侧柱栅栏2与左边侧柱栅栏5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 2.0,中间柱栅栏1与右侧柱栅栏3之间距离和右侧柱栅栏3与右边侧柱栅栏4之间距离的比例设置为1: 2.0。
[006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还包含有地锚装置并且锚杆部99、中间盘部98和凸伸杆部97并且中间盘部98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锚杆部99的上端头联接,中间盘部98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凸伸杆部97的下端头联接并且凸伸杆部97的中心线与中间盘部98的横向截平面之间的夹角δ设置为37
°-
90
°
,锚杆部99和凸伸杆部97分别设置为圆形杆并且中间盘部98设置为圆形片状体。
[0063]
通过地锚装置,形成了对拉线绳的支撑连接点,由凸伸杆部97,实现了与拉线绳的连接,由锚杆部99和中间盘部98,实现了对地基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温室大棚骨架的其它附件拉线绳的支撑载体。
[006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其它方式之一,凸伸杆部97的中心线与中间盘部98的横向截平面之间的夹角δ设置为37
°

[006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其它方式之二,凸伸杆部97的中心线与中间盘部98的横向截平面之间的夹角δ设置为56
°

[006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其它方式之三,凸伸杆部97的中心线与中间盘部98的横向截平面之间的夹角δ设置为90
°

[006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中间桥墩化支撑的方式把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1和侧柱栅栏组相互联接。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形成收缩状态的三点竖向支撑的方式把中间柱栅栏1和侧柱栅栏组与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联接。
[0069]
在本实施例中,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
[0070]
在本实施例中,侧柱栅栏组设置为包含有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
[0071]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端面柱栅栏6。
[007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1和侧柱栅栏组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地拉杆8。
[0073]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0074]
在对本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通过中间柱栅栏1的三角形支撑,提高了对拱架7的中心点的加固支撑,通过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实现了对拱架7的点支撑,防止对透视太阳光线的遮挡,通过曲折杆內段731和曲折杆外段732的角度连接,提高了第一拱杆71和第二拱杆72的刚性,防止拱架7产生下绕,从而提高了温室大棚骨架的支撑强度。
[0075]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0076]
1、由于设计了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1和侧柱栅栏组,通过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实现对塑料薄膜的支撑,通过中间柱栅栏1和侧柱栅栏组,实现了对拱架7的
中间桥墩方式支撑,因此增大了温室大棚的种植空间。
[0077]
2、由于设计了右边侧柱栅栏4和左边侧柱栅栏5,。
[0078]
3、由于设计了左侧柱栅栏2和右侧柱栅栏3,与中间柱栅栏1组成三点支撑。
[0079]
4、由于设计了端面柱栅栏6,实现了对温室大棚的端面通道。
[0080]
5、由于设计了地拉杆8,实现了对温室大棚骨架装置的再加强连接。
[0081]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0082]
7、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0083]
还有其它的与中间桥墩化支撑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中间柱栅栏1和侧柱栅栏组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0084]
因此在基于大跨度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拱架7的温室大棚骨架装置本体、设置在拱架7的中间部的中间柱栅栏1、设置在中间柱栅栏1的侧面部并且用于对拱架7进行内支撑点的侧柱栅栏组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