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0089发布日期:2020-11-06 12:3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属于黑斑蛙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us),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喜群居,栖息于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蝌蚪期为杂食性,体型肥大,体绿色且散有不规则的深色小斑纹,变态成幼蛙后,以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主要食物。黑斑蛙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其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肌酸和肌肽等营养成分,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斑蛙肉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的功效。随着黑斑蛙总体种群数量的下降,人工养殖黑斑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

对于蛙类的养殖,主要包括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几个阶段,目前,主要采用分区域养殖的方式,使不同阶段的蛙集中于不同区域,以便于投喂和管理,但易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9527595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石蛙蝌蚪与石蛙幼蛙高效养殖池,该养殖池内划分有用于养殖蝌蚪的水槽和用于养殖幼蛙的养殖区,待蝌蚪成长发育至幼蛙时,从水槽上岸进入幼蛙养殖区。这样虽然实现了对养殖池空间的充分利用,但对于蝌蚪期和变态期的蝌蚪而言,饲料的植物性成分和动物性成分不同含量比例对其生长发育有不同方向的影响:较高的植物性成分比例会延缓变态发育,较高的动物性成分会促进变态发育。变态期是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最虚弱的阶段,如果统一对蝌蚪投喂植物性成分比例高的饲料,会延缓变态期蝌蚪的发育时间,易导致变态期蝌蚪的发育周期延长、死亡率升高;如果统一对蝌蚪投喂动物性成分比例高的饲料,会促使部分仍处在蝌蚪生长期的蝌蚪提前进入变态期,过早进入变态期意味着其在蝌蚪期的营养积蓄有限,往往难以顺利通过变态期,增大了变态期的死亡率,即使成功发育为幼蛙,也是体型极小的幼蛙,在环境复杂的稻田养殖过程中,存活率极低。尤其对于较大规模的养殖而言,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蝌蚪幼苗分开培养,不仅会浪费较大的养殖空间,也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对蝌蚪挑拣和筛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包括培育池,所述培育池内滑动连接有筛分网,所述筛分网将培育池分隔为两个区域。多个所述培养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培养单元的筛分网连接,所述筛分网相对培育池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件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在池体内设置筛分网,将培育池内培养的黑斑蛙蝌蚪期幼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型较小、处在蝌蚪生长阶段的生长期幼苗,另一部分是体型较大、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变态发育阶段的变态期幼苗,以实现对生长期幼苗和变态期幼苗的区别投喂。在培养过程中,将黑斑蛙蝌蚪期的幼苗投放入培育池内,在喂食前,将筛分网从培育池的端部向中部移动,筛分网与其移动起点之间是没有蝌蚪苗的生长培育区,筛分网另一侧是投放幼苗的变态培育区。然后向生长培育区投放适合蝌蚪生长阶段的饲料,促使变态培育区内体型较小的生长期幼苗在食物和生存空间被压缩的双重刺激下穿过筛分网的网孔,进入生长培育区内并摄食饲料,剩余体型较大的变态期幼苗则留在变态培育区,一段时间后,生长培育区的摄食进入尾声,再向变态培育区内投适合变态期幼苗食用的饲料,完成对不同阶段蝌蚪的区别投喂,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变态发育的成活率和变态后的幼蛙在稻田养殖中的存活率。由于生长期幼苗的活动能力有限,为了避免生长期幼苗的体力不足、无法游过筛分网的情况出现,培育池的面积不能过大,为了适应较大规模的培养和养殖,以培育池作为一个培养单元,组成培养系统,并通过连接件分别与多个培育池中的筛分网连接,统一驱动多个筛分网的移动,简单方便,有利于节省投喂黑斑蛙幼苗所耗费的人力。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件和辅助件,所述主动件带动连接件沿辅助件移动,所述辅助件为两个垂直于连接组件延伸方向的圆角矩形框,两个所述圆角矩形框分别位于连接件的两端,且所述圆角矩形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筛分网的滑动方向。

通过设置主动件和辅助件,使主动件带动连接件连接件沿与之垂直的圆角矩形框移动,即连接件的移动方向为:向前(带动筛分网从培育池端部朝向中部)-向上(筛分网从培育池中部上升离开培育池)-向后(筛分网从培育池中部上方回到端部上方)-向下(筛分网从培育池端部下降进入培育池内)。这样每次喂食前,驱动连接件向前移动,蝌蚪幼苗完成摄食后、下次喂食前,将连接件向上、向后、再向下移动,使筛分网从培育池端部进入培育池内,并再次向前移动,以确保每次在生长培育区摄食的蝌蚪均为仍处在生长期的、体型仍较小的蝌蚪。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件包括两个链条,两个所述链条分别位于两个圆角矩形框内,每个所述链条由四个链轮支撑,所述连接件与链条之间通过链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位于链条与圆角矩形框之间,所述链条与圆角矩形框之间的距离与连接件相配合,且至少有一个链轮由驱动源驱动转动。

通过在主动件与辅助件之间留出容纳连接件的空间,使链条转动带动连接件的移动,从而实现连接件上多个筛分网的移动。这里相配合是指链条与圆角矩形框之间的距离正好等于连接件的宽度或直径,在圆角矩形框与连接件之间还可以增设配套的滑槽与滑块结构,以提高连接件移动的稳定性。这里的驱动源可以采用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沿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筛分网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相配合的耳板。

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连接套,连接件与筛分网之间通过连接套实现连接固定,这样在需要更换筛分网或进行相关维护时,只需滑动连接套,使耳板从连接套内离开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筛分网与培育池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培育池内壁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固定连接有插接件,所述筛分网上开设有与插接件相配合的插槽。

在筛分网移动时,筛分网与滑动座之间通过插接件和插槽插接配合,带动筛分网移动的连接件和与筛分网插接的滑动座均沿固定轨道移动,有利于提高筛分网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导致筛分网底部与池底之间出现空隙、漏过部分蝌蚪幼苗的情况出现。这里滑动座与滑轨相配合是指滑动座上开设有与滑轨形状、大小一致的凹槽,使滑轨能够嵌入滑动座的凹槽内,导向滑动座的移动。这里插接件与插槽相配合是指插接件的形状、大小与插槽一致,使插接件正好能够嵌入插槽内,实现筛分网与滑动座之间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沿垂直于滑轨的方向延伸,所述插接件沿滑动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插接件为端面呈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插接件上与等腰三角形底边相对应的侧面与滑动座固定连接。

通过将插接件上与等腰三角形底边相对应的侧面与滑动座固定连接,使插接件两腰对应的侧面朝向筛分网。当筛分网随连接件下降时,插接件上方的侧棱先进入插槽内,然后随着筛分网的下降,整个插接件嵌入插槽内,插接件两腰对应的侧面对插接过程有导向作用,有利于降低插接过程对滑动座与筛分网之间对应的准确度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池内沿筛分网滑动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浅水台。浅水台方便变态后期及完成变态的幼蛙上岸登陆。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远离浅水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连接件移动至链条远离培育池的一侧时,所述筛分网与限位件抵接。

通过设置限位件,使连接件带动筛分网从培育池中部的上方回到端部的上方时,带动与之抵接的限位件同步移动,即限位件的高度大于链条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这样筛分网在返回培育池的端部时,能够将与限位件固定连接的滑动座也推回培育池的端部,无需人工逐个将滑动座推回培育池的端部,有利于节省人力。同时,限位件对下降的筛分网也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筛分网与滑动座之间插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浅水台沿培育池内壁呈u形分布。

通过将浅水台沿池体侧壁布置为u形,有利于增大浅水台的区域面积,以方便变态期及变态后的幼苗登陆上岸。

进一步的,所述筛分网的网孔孔径为8~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带有筛分网的培养单元,并利用连接件实现对多个筛分网的移动和控制,这样既实现了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蝌蚪幼苗的区别投喂,又能够适应较大的养殖规模,无需养殖人员对蝌蚪幼苗进行挑拣和筛选,也无需人工逐个移动筛分网,快速方便,有利于节省养殖工作的人力。

2)利用驱动组件,控制筛分网在每次喂食前从培育池的端部向中部移动,喂食完成后再从培养池上方移动回端部的起始位置,确保每次喂食时,蝌蚪幼苗都经过新一轮筛分,使不同发育阶段的蝌蚪幼苗被投喂适合的饲料,有利于提高蝌蚪幼苗在变态发育中的存活率及后期在稻田中的存活率。

3)在培育池内设置有滑动座和限位件,通过滑动座与筛分网的插接以及限位件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筛分网相对培育池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驱动组件及相邻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筛分网与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育池;2、筛分网;21、耳板;22、插槽;3、连接件;31、连接套;4、驱动组件;41、圆角矩形框;42、链条;43、链轮;44、链节;45、驱动源;5、滑动组件;51、滑轨;52、滑动座;521、插接件;522、限位件;6、浅水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幼苗的规模化培养系统,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培养单元,培养单元包括培育池1,在培育池1内滑动连接有筛分网2,筛分网2将培育池1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筛分网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网孔,其网孔孔径为8~12mm,用于根据培育池1内的蝌蚪幼苗体型大小对其进行筛分,以便实现区别投喂。由于每次喂食均需要将筛分网2从培育池1的端部向中部移动一次,为了方便多个培养单元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人工逐一移动和调整的工作量,在多个培养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本实施例采用的连接件3为一根方形杆,方形杆的长度方向与筛分网2的长度方向一致,筛分网2相对培育池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件3的延伸方向。在连接件3上套设有连接套31,并在筛分网2顶部的两侧(图1中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套31相配合的耳板21,这里的相配合是指连接套31内的空间正好容纳连接件3和耳板21,通过滑动连接套31,使连接套31位于连接件3与耳板21的外侧,实现对连接件3与筛分网2的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连接件3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主动件和辅助件,主动件带动连接件3沿辅助件移动,即主动件用于提供运动的动力,辅助件用于限制连接件3的运动范围。本实施例采用的辅助件为两个垂直于连接组件延伸方向的圆角矩形框41,两个圆角矩形框41分别位于连接件3的两端(图1中的上下两端),且圆角矩形框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筛分网2的滑动方向。以筛分网2位于培育池1的端部为起点,此时连接件3位于圆角矩形框41的左下角,在喂食前,驱动连接件3向右移动,筛分网2随之向培育池1的中部移动,将培育池1分为两部分,筛分网2左侧为适合生长期幼苗的生长培育区,右侧为适合变态期幼苗的变态培育区。先向生长培育区投喂饲料,一段时间后,再向变态培育区投喂饲料,筛分网2两侧的蝌蚪幼苗均进食完毕后,将筛分网2向上提起,即连接件3由圆角矩形框41的右下角向右上角移动,使筛分网2离开培育池1,移动至培育池1的上方,然后向左、向下,回到培育池1的端部,这样既能能够确保每次喂食前都进行一次筛分,实现对不同阶段蝌蚪的区别投喂,又能避免筛分网2在培育池1内来回移动,影响蝌蚪幼苗的正常生长。

如图2和图3所示,主动件包括两个链条42,两个链条42分别位于两个圆角矩形框41内,使连接件3位于链条42与圆角矩形框41之间,链条42与圆角矩形框41之间的距离正好与连接件3的宽度(或者说厚度)相等,有利于提高连接件3移动的稳定性。每个链条42均由四个链轮43支撑,连接件3与链条42之间通过链节44固定连接,且至少有一个链轮43由驱动源45驱动转动。这里的驱动源45可以采用电机,需要筛分网2移动时,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链轮43转动,使链轮43上的链条42转动,与链条42固定连接的连接件3随之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连接件3上连接的筛分网2的移动。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筛分网2与培育池1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5,本实施例的滑动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于培育池1内壁的滑轨51,滑轨51上滑动连接有与滑轨51相配合的滑动座52,即滑动座52能够沿滑轨51自由地来回滑动。为了方便滑动座52与筛分网2之间的连接,在滑动座52上固定连接有插接件521,筛分网2上开设有与插接件521相配合的插槽22。这里的插接件521与插槽22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等,只要能实现滑动座52与筛分网2之间的插接即可。这样筛分网2的上侧与连接件3连接,下侧与滑动座52连接件3,连接件3和滑动座52均有固定的移动轨道,有利于提高筛分网2移动的稳定性。为了减小在两者插接时,对筛分网2位置的精度要求,使筛分网2从培育池1上方下降后直接卡在插接件521上,本实施例的插接件521采用沿滑动座5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端面呈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插接件521上与等腰三角形底边相对应的侧面与滑动座52固定连接。这样当筛分网2随连接件3下降时,插接件521上方的侧棱先进入插槽22内,插接件521两腰对应的侧面对插接过程有导向作用,随着筛分网2的下降,整个插接件521直接嵌入插槽2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培育池1内沿筛分网2滑动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浅水台6,浅水台6位于培育池1的右端,浅水台6沿培育池1内壁呈u形分布,使浅水台6有较大的区域面积,方便变态期及变态后的幼苗登陆上岸。在滑动座52远离浅水台6的一侧,即滑动座5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件522,限位件522的高度大于链条4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连接件3移动至链条42远离培育池1的一侧时,筛分网2与限位件522抵接。这样筛分网2在返回培育池1的端部时,能够将与限位件522固定连接的滑动座52也推回培育池1的端部,有利于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养殖的黑斑蛙蝌蚪期幼苗投放入各个培养单元的培育池1内,在每次对蝌蚪幼苗喂食前,启动电机,将连接件3从圆角矩形框41的左下角移动至右下角,筛分网2相应从培育池1的端部移动至中部。然后向生长培育区投放适合蝌蚪生长阶段的饲料,促使变态培育区内体型较小的生长期幼苗在食物和生存空间被压缩的双重刺激下穿过筛分网2的网孔,进入生长培育区内并摄食饲料。一段时间后,生长培育区的摄食进入尾声,再向变态培育区内投适合变态期幼苗食用的饲料,变态培育区内剩余的体型较大的变态期幼苗摄食饲料,完成对不同阶段蝌蚪的区别投喂。在培育池1内的蝌蚪幼苗完成摄食后、下一次喂食前,启动电机,将连接件3从圆角矩形框41的右下角沿向上-向左-向下的轨迹移动回圆角矩形框41的左下角,筛分网2也从筛分网2上方移动回筛分网2的左端端部,下次喂食时重复上述操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