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错转动式送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1192发布日期:2021-02-18 15:2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错转动式送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够使送秧输送带交错转动的送秧装置,属于插秧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交错式插秧模式插出的秧苗通风性好,光照好,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一些交错式插秧机也被制造并应用,为了实现交错式插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1606976.3公开了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但该机构存在送秧轴与带轮组装拆卸不方便,抬把、抬杆更容易被冲击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传统的送秧装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性能可靠的交错转动式送秧装置。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交错转动式送秧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主体框架上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设置有上驱动轴和驱动轴,隔板的两侧位于上驱动轴和驱动轴之间分别独立设置有送秧组件,主体框架的后方设置有用于驱动送秧组件呈周期性交错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6]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0007]
所述送秧组件包括套接在上驱动轴上且位于隔板两侧的上驱动辊和上传动辊;下驱动轴上位于隔板两侧分别套接有与上驱动辊和上传动辊呈相对布设的下传动辊和下驱动辊。
[0008]
进一步优化:所述上驱动辊与下传动辊之间设置有送秧输送带,上传动辊与下驱动辊之间设置有送秧输送带。
[0009]
进一步优化:上驱动辊与上驱动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上传动辊与上驱动轴之间为转动连接,下传动辊与下驱动轴之间为转动连接,下驱动辊与下驱动轴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0]
进一步优化:上驱动轴上设置有用于拨动上驱动轴转动一定角度的上棘轮组件,下驱动轴上设置有用于拨动下驱动轴转动一定角度的下棘轮组件。
[0011]
进一步优化: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体框架后方的拨叉驱动轴,所述拨叉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分别拨动上棘轮组件和下棘轮组件转动的上棘轮拨叉和下棘轮拨叉。
[0012]
进一步优化:上棘轮拨叉和下棘轮拨叉在拨叉驱动轴上呈一定角度交错设置,上棘轮拨叉和下棘轮拨叉的数量均为2个。
[0013]
进一步优化:上棘轮组件和下棘轮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方便上棘轮拨叉和下棘轮拨叉拨动上棘轮组件和下棘轮组件转动的连接机构。
[0014]
进一步优化: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棘轮组件和下棘轮组件上转动块,转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拨块,转动块与拨块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拨块的上端通过支撑轴与
主体框架转动连接。
[0015]
进一步优化:转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转动块复位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块和主体框架连接。
[0016]
本实用新型交错转动式送秧装置,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实现了送秧输送带的交错转动,并且通过一台电机控制一套拨叉组件,实现了多条送秧输送带的交错转动,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驱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上驱动轴;2-驱动辊;21-凹槽;3-下驱动轴;4-传动辊;5-送秧输送带;6-上棘轮组件;61-拨块;62-转动块;63-支撑轴;64-拉簧;7-下棘轮组件;8-拨叉驱动轴;9-上棘轮拨叉;91-拨叉圆弧面;10-下棘轮拨叉;11-主体框架;1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图1-5所示,一种交错转动式送秧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1,所述主体框架11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2,所述主体框架11上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转动设置有上驱动轴1和下驱动轴3,所述隔板12的两侧位于上驱动轴1和下驱动轴3之间分别独立设置有送秧组件,所述主体框架11的后方设置有用于驱动送秧组件呈周期性交错转动的驱动组件。
[0025]
所述送秧组件包括套接在上驱动轴1上且位于隔板12两侧的上驱动辊2和上传动辊21。
[0026]
所述下驱动轴3上位于隔板12两侧分别套接有与上驱动辊2和上传动辊21呈相对布设的下传动辊4和下驱动辊41。
[0027]
所述上驱动辊2与下传动辊4之间设置有送秧输送带5,所述上传动辊21与下驱动辊41之间设置有送秧输送带5。
[0028]
这样设计,可使上驱动辊2、下传动辊4和与其连接的送秧输送带5组成一送秧组件,使上传动辊21与下驱动辊41和与其连接的送秧输送带5组成另一送秧组件,进而可使隔板12的两侧分别依次独立设置有送秧组件。
[0029]
所述上驱动辊2与上驱动轴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上传动辊21与上驱动轴1之间为转动连接。
[0030]
所述下传动辊4与下驱动轴3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下驱动辊41与下驱动轴3之间为固定连接。
[0031]
这样设计,当驱动组件驱动上驱动轴1转动时可带动上驱动辊2转动,此时下传动辊4与下驱动轴3之间为转动连接,进而通过下传动辊4的支撑和转动,可使上驱动辊2驱动
上驱动辊2与下传动辊4之间的送秧输送带5移动实现送秧。
[0032]
并且上驱动轴1转动时,其上传动辊21与上驱动轴1为转动连接,进而上驱动轴1转动不带动上传动辊21转动,进而上传动辊21与下驱动辊41之间的送秧输送带5不动作。
[0033]
当驱动组件下驱动轴3转动时可带动下驱动辊41转动,此时上传动辊21与上驱动轴1之间为转动连接,进而通过上传动辊21的支撑和转动,可使下驱动辊41驱动下驱动辊41与上传动辊21之间的送秧输送带5移动实现送秧。
[0034]
并且下驱动轴3转动时,其下传动辊4与下驱动轴3为转动连接,进而下驱动轴3转动不带动下传动辊4转动,进而上驱动辊2与下传动辊4之间的送秧输送带5不动作。
[0035]
由此可见:当驱动组件呈周期性间歇驱动上驱动轴1和下驱动轴3时,可实现隔板12两侧的秧组件能够呈周期性交错转动用于送秧。
[0036]
所述上驱动轴1上设置有上棘轮组件6,上棘轮组件6可拨动上驱动轴1转动一定角度。
[0037]
所述下驱动轴3上设置有下棘轮组件7,下棘轮组件7可拨动下驱动轴3转动一定角度。
[0038]
所述棘轮组件拨动轴转动一定角度,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实现。
[0039]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体框架11后方的拨叉驱动轴8,所述拨叉驱动轴8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分别拨动上棘轮组件6和下棘轮组件7转动的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
[0040]
所述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在拨叉驱动轴8上呈一定角度交错设置,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的数量均为2个。
[0041]
所述上棘轮拨叉9可以拨动上棘轮组件6,下棘轮拨叉10可以拨动下棘轮组件7。
[0042]
所述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上分别设置有拨叉圆弧面91,拨叉圆弧面91用于保证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拨动上棘轮组件6和下棘轮组件7时不受到冲击。
[0043]
所述上棘轮组件6和下棘轮组件7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方便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拨动上棘轮组件6和下棘轮组件7转动的连接机构。
[0044]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棘轮组件6和下棘轮组件7上转动块62,所述转动块62的一侧设置有拨块61,所述转动块62与拨块61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拨块61的上端通过支撑轴63与主体框架11转动连接。
[0045]
所述拨块61的下端向下设置,且该端可以与上棘轮拨叉9或下棘轮拨叉10接触。
[0046]
所述拨叉驱动轴8驱动上棘轮拨叉9和下棘轮拨叉10转动,当上棘轮拨叉9转动靠近上棘轮组件6的连接机构时,上棘轮拨叉9可顶动该连接机构的拨块61,此时拨块61受上棘轮拨叉9的顶动沿支撑轴63向上转动,拨块61向上转动可顶动转动块62向下转动,转动块62向下转动可带动上棘轮组件6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实现驱动上驱动轴1转动一定角度。
[0047]
当下棘轮拨叉10转动靠近下棘轮组件7的连接机构时,下棘轮拨叉10可顶动该连接机构的拨块61,此时拨块61受上棘轮拨叉9的顶动沿支撑轴63向上转动,拨块61向上转动可顶动转动块62向下转动,转动块62向下转动可带动下棘轮拨叉10动一定角度,进而实现驱动下驱动轴3转动一定角度。
[0048]
所述转动块6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转动块62复位的拉簧64,所述拉簧64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块62和主体框架11连接。
[0049]
如图4所示,所述上驱动辊2、上传动辊21、下驱动辊41和下传动辊4的外圆面上均设置有与轴线平行的凹槽22。
[0050]
所述凹槽21可以增大送秧组件上驱动辊2、送秧组件上传动辊21、送秧组件下驱动辊41和送秧组件下传动辊4与送秧输送带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辊子与送秧输送带5之间出现相对滑动。
[0051]
所述主体框架11的后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主体框架11整体来回移动的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移动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体框架11后方且沿主体框架11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丝杠,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通过支撑架与主体框架11固定连接。
[0052]
所述丝杠由正反转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所述正反转驱动组件可驱动丝杠进行正反转。
[0053]
所述正反转驱动组件为现有技术,可以为正反转电机,可以为动力换向箱,并且驱动丝杠进行正反转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实现。
[0054]
所述丝杠正转时,可带动螺母向左移动,螺母向左移动进而可带动主体框架整体向左移动。
[0055]
所述丝杠反转时,可带动螺母向右移动,螺母向右移动进而可带动主体框架11整体向右移动。
[0056]
所述主体框架11滑动连接在外壳体上,所述外壳体可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构连接。
[0057]
工作时,主体框架11带动送秧组件向左移动,驱动组件旋转,如图1所示,左端上棘轮拨叉9拨动上棘轮组件6,上驱动辊2带动左端的送秧输送带5转动一定距离;拨叉组件继续旋转一定角度,左端下棘轮拨叉10拨动下棘轮组件7,下驱动辊41带动右端的送秧输送带5转动一定距离。
[0058]
主体框架11带动送秧组件向右移动,拨叉组件旋转,右端上棘轮拨叉9拨动上棘轮组件6,上驱动辊2带动左端的送秧输送带5转动一定距离;拨叉组件继续旋转一定角度,右端下棘轮拨叉10拨动下棘轮组件7,下驱动辊41带动右端的送秧输送带5转动一定距离。
[0059]
所述送秧输送带5不仅仅限于两条,还可以为多个偶数条,上棘轮组件6控制奇数送秧输送带5转动,下棘轮组件7控制偶数送秧输送带5转动。
[0060]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