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558发布日期:2020-11-27 10:0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属于枫树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枫树,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多为颗粒状,黄褐、红色,叶子掌状三裂,秋季变成红色,枫叶为掌状5浅裂,长13厘米,宽略大于长,3枚最大的裂片具少数突出的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绿色,下面脉腋上有毛,秋季变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以加拿大的枫树最为著名,枫树的木材用于建筑材料或器材材料,乐器材料,雕塑材料等,也可以以观赏的目的种植,在室内以观赏的目的种植时,枫树叶秋季会变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之后枫树叶会变为绿色,影响了观赏效果,同时在冬季或者阴雨天枫叶无法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导致枫叶返青的情况发生,为此,提供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包括浇灌机构、防护机构,所述浇灌机构位于防护机构底侧,所述浇灌机构包括箱体、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嵌设于箱体右侧,所述第一弧形板内侧对称设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内侧等距设有雾化喷头,所述箱体内腔中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一侧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水管贯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二弧形板、第二水管,所述第二弧形板内壁上方与第二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管底部两侧分别等距设有滴头,所述第二水管顶部两侧分别贯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第二水管通过连接管活动连接有针筒,所述第二弧形板内壁下方挖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中等距设有植物生长灯,所述箱体外侧等距设有控制开关,所述箱体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植物生长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弧形板顶部等距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弧形板底部等距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二弧形板通过连接杆与连接通孔内腔卡合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凹槽顶侧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内侧与第二弧形板呈45°夹角,且所述遮挡板顶侧等距挖设有导流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顶端贯穿箱体顶侧,且固定连接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右侧通过管道与第二水管贯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具体为弧形管,且所述第一水管的长度小于第二水管的长度,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箱体底侧分别对称设有万向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输入端通过管道分别贯穿箱体外侧,且所述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输入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注水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水管与雾化喷头,通过雾化喷头将清水呈雾状喷洒在枫树表面,从而能够自动化的对枫树进行浇水,使盆土保持在50%的水分,有效的保持叶面的光泽度;

2、通过设置针筒,能够将粉状硫酸钾投入针筒能够,然后通过针筒的推杆将粉状硫酸钾注入第二水管内腔中与第二水管内部的清水进行混合,利用滴头将硫酸钾溶液滴在枫树盆栽的土壤内,枫树叶吸收硫酸钾溶液后,枫树叶内的细胞液也会呈酸性,从而达到防止红色枫树叶返绿的目的;

3、通过设置植物生长灯,能够在冬季或者阴雨天气时,可以通过按动控制开关使蓄电池对植物生长灯进行供电,从而将植物生长灯对枫树的树叶进行照射,能够模拟阳光对枫树叶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充足的光照能够使枫叶返青几率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的外观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的浇灌机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的防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浇灌机构;2、防护机构;3、箱体;4、第一弧形板;5、第一水管;6、雾化喷头;7、第一水泵;8、第二水泵;9、第二弧形板;10、第二水管;11、滴头;12、连接管;13、针筒;14、凹槽;15、植物生长灯;16、控制开关;17、蓄电池;18、连接通孔;19、连接杆;20、遮挡板;21、输水管;22、止回阀;23、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巩固夏天枫树彩叶不返青的控制装置,包括浇灌机构1、防护机构2,所述浇灌机构1位于防护机构2底侧,所述浇灌机构1包括箱体3、第一弧形板4,所述第一弧形板4嵌设于箱体3右侧,所述第一弧形板4内侧对称设有第一水管5,所述第一水管5内侧等距设有雾化喷头6,通过设置第一水管5与雾化喷头6,能够利用第一水泵7将清水注入第一水管5内腔中,最终通过雾化喷头6将清水呈雾状喷洒在枫树表面,从而能够自动化的对枫树进行浇水,使盆土保持在50%的水分,有效的保持叶面的光泽度,所述箱体3内腔中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7,所述第一水泵7一侧设有第二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7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水管5贯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第二弧形板9、第二水管10,所述第二弧形板9内壁上方与第二水管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管5与第二水管10具体为弧形管,且所述第一水管5的长度小于第二水管10的长度,所述第一弧形板4与箱体3底侧分别对称设有万向轮,所述第二水管10底部两侧分别等距设有滴头11,通过设置第二水管10与滴头11,第二水管10分别位于盆栽的上方,第二水管10两端均伸出第二弧形板9外侧,滴头11内腔均分别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板,滴头11的位置正好位于盆栽内枫树的两侧,拔出滴头11底侧的密封盖板方便将第二水管10内的溶液通过滴头11滴入土壤内,所述第二水管10顶部两侧分别贯通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第二水管10通过连接管12活动连接有针筒13,通过设置针筒13,能够将粉状硫酸钾投入针筒13能够,然后通过针筒13的推杆将粉状硫酸钾注入第二水管10内腔中与第二水管10内部的清水进行混合,从而能够利用滴头11将硫酸钾溶液滴在枫树盆栽的土壤内,枫树叶吸收硫酸钾溶液后,枫树叶内的细胞液也会呈酸性,从而达到防止红色枫树叶返绿的目的,所述第二弧形板9内壁下方挖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腔中等距设有植物生长灯15,通过设置植物生长灯15,能够在冬季或者阴雨天气时,可以通过按动控制开关16使蓄电池17对植物生长灯15进行供电,从而将植物生长灯15对枫树的树叶进行照射,能够模拟阳光对枫树叶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充足的光照能够使枫叶返青几率大大降低,所述箱体3外侧等距设有控制开关16,所述箱体3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7,所述蓄电池17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开关16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17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植物生长灯15电性连接。

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弧形板4顶部等距设有连接通孔18,所述第二弧形板9底部等距设有连接杆19,所述第二弧形板9通过连接杆19与连接通孔18内腔卡合固定,通过设置连接杆19与连接通孔18,在防护机构2发生故障时,可以将输水管21拆卸下来,然后通过连接杆19将防护机构2从浇灌机构1上的连接通孔18内取出,从而方便对防护机构2分离然后进行维修。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凹槽14顶侧固定连接有遮挡板20,所述遮挡板20内侧与第二弧形板9呈45°夹角,且所述遮挡板20顶侧等距挖设有导流槽,通过设置遮挡板20,能够对将植物生长灯15顶侧进行遮挡板,使植物生长灯灯的光线更加的集中,同时能够避免雾化喷头6喷出的水雾落在植物生长灯表面影响植物生长灯的光线。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水泵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21,所述输水管21顶端贯穿箱体3顶侧,且固定连接有止回阀22,所述止回阀22右侧通过管道与第二水管10贯通连接,通过设置输水管21与止回阀22,打开止回阀22能够将第二水泵8抽送的水通过输水管21送入第二水管10内腔中,将第二水管10内注满水后关闭止回阀22防止水回流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水泵7与第二水泵8输入端通过管道分别贯穿箱体3外侧,且所述第一水泵7与第二水泵8输入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注水管2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整体装置通过万向轮推送到枫树盆栽一侧,使第一弧形板4与第二弧形板9分别包裹在树干和树叶的外侧,且不与树干和树叶的外侧接触,能够利用第一水泵7将清水注入第一水管5内腔中,最终通过雾化喷头6将清水呈雾状喷洒在枫树表面,从而能够自动化的对枫树进行浇水,将粉状硫酸钾投入针筒13能够,然后通过针筒13的推杆将粉状硫酸钾注入第二水管10内腔中与第二水管10内部的清水进行混合,滴头11的位置正好位于盆栽内枫树的两侧,拔出滴头11底侧的密封盖板方便将第二水管10内的溶液通过滴头11滴入土壤内,在冬季或者阴雨天气时,可以通过按动控制开关16使蓄电池17对植物生长灯15进行供电,从而将植物生长灯15对枫树的树叶进行照射,能够模拟阳光对枫树叶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充足的光照能够使枫叶返青几率大大降低。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